配色: 字号:
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解析版
2020-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3分)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在皮蛋上浇醋调味 B.灯泡照明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2.(3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D.加入固体

3.(3分)滨州市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滨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C.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D.水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4.(3分)某些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而造成水体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1 C.+4 D.+5

5.(3分)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

6.(3分)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7.(3分)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 B.禁止焚烧秸秆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

8.(3分)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组成 B化学与生活 苏打、纯碱化学式都是Na2CO3

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 酒精、汽油、液化气﹣﹣是易燃物

油锅着火、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物质与变化 D食品与健康 煤的干馏、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碳铵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 重金属中毒﹣﹣喝鸡蛋清解毒

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海鲜 A.A B.B C.C D.D

9.(3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10.(3分)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

A.合金:生铁、青铜、硬铝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

C.碱:纯碱,生石灰水,苛性钠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12.(3分)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A.上述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5g

13.(3分)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14.(3分)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地沟油”烹调食物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D.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

15.(3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CO2能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试液一定是碱溶液

D.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16.(3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稀盐酸 B CaO CaCO3 高温灼烧 C Fe Zn 稀硫酸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适量Ba(NO3)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29分)

17.(4分)从C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①人体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②常用作干燥剂的一种酸;(填化学式,下同).

③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是;④既可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18.(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全面、均衡和适量地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在鸡蛋、米饭、青菜、菜籽油四种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2)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3)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太阳能D.煤

(4)滨州市是山东省获得“卫生城市”的地级市,“美丽滨州”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其反应原理为6CO2+6H2OX+6O2其中X的化学式为。(填字母序号)

A.CH4B.CH3OHC.C2H5OHD.C6H12O6

(5)近段时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压减化石燃料②控制车辆使用③减少户外活动④加强城市绿化⑤关闭厂矿企业⑥调整能源结构

19.(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4)在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以采用方法提纯甲物质。

20.(6分)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五种的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Cl→NaNO3的转化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不全面,如Na2CO3还可以转化为NaCl,请写出此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类似Na2CO3→NaCl的转化,除了图中归纳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另外还有→。

(3)知识网络总在不断的完善,有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21.(4分)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乙图表示的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2.(5分)如图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某患者遵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了好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诺氟沙星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2)诺氟沙星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3)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粒诺氟沙星.摄入了mg氟元素.

三.实验题(共14分).

23.(5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A或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收集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填装置编号,下同).

(3)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其实验室制取原理是FeS(固)+H2SO4═FeSO4+H2S↑.要制取干燥的硫化氢气体,并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

24.(9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四.计算(10分).

25.(10分)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这种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盐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7g 7.4g 6.7g 6.7g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在第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3分)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在皮蛋上浇醋调味 B.灯泡照明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皮蛋上浇醋调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灯泡照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加入固体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滨州市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滨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C.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D.水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臭氧(O3)和活性炭的作用以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来正确的加以分析。

【解答】解:A、自来水中溶有许多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

B、加臭氧是杀菌消毒,利用的化学性质,加活性炭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吸附性来净化水质,故错;

C、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故对;

D、水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氧气,故错。

故选:C。

【点评】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目标,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

4.(3分)某些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而造成水体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1 C.+4 D.+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5P3O10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5+3x+(﹣2)×10=0,则x=+5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3分)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

【分析】A、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豆浆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异黄酮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异黄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3分)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含义考虑。

【解答】解: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通过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来看的,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无法得出这一结论的,故A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是质子数,对于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错;

C、26.98是指的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

D、由于最外层电子数是3,易失去3个电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变为Al3+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7.(3分)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

B.禁止焚烧秸秆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

【分析】A、根据发展共享单车能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进行解答;

B、根据焚烧秸秆的危害进行解答;

C、根据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进行解答;

D、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进行解答。

【解答】解: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焚烧秸秆能产生有毒气体与烟尘,所以禁止焚烧秸秆,有利于PM2.5的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是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故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可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8.(3分)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组成 B化学与生活 苏打、纯碱化学式都是Na2CO3

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 酒精、汽油、液化气﹣﹣是易燃物

油锅着火、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物质与变化 D食品与健康 煤的干馏、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碳铵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 重金属中毒﹣﹣喝鸡蛋清解毒

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海鲜 A.A B.B C.C D.D

【分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由常见的糖类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汽油、液化气均具有可燃性,灭火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D、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判断,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故选项知识归纳均正确。

B、酒精、汽油、液化气均具有可燃性,均是可燃物;油锅着火,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油的密度比水小,向油锅中加水时能扩大燃烧面积;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

C、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汽油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碳铵属于铵态氮肥,草木灰显碱性,碳铵与草木灰混用,会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选项知识归纳均正确。

D、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海带、紫菜、海鲜富含碘元素,可以补充碘元素;故选项知识归纳均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有一项归纳错误,即可确定该选项)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9.(3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分析】A、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

B、根据装置Ⅱ中的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分析;

C、根据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气体分析;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解答】解:A、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如制取氧气的反应,故A说法正确;

B、装置Ⅱ中的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故B说法正确;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气体,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故C说法正确;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于收集H2、O2,不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根据收集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分析。

10.(3分)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

A.合金:生铁、青铜、硬铝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

C.碱:纯碱,生石灰水,苛性钠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分析】A.根据合金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碱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来分析.

【解答】解: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铁是含碳的铁合金;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硬铝是铝、铜、镁、硅的合金。故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均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合成材料、氧化物、碱、合金的概念,难度不大.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分析】A、根据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鉴定反方法分析;

C、根据硫酸根的鉴定方法分析;

D、根据离子间的相互反应鉴别.

【解答】解:A、活泼金属也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故A错误;

B、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应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二氧化碳,故B错误;

C、能与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银离子,故C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最先鉴别出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镁,剩下的为硝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离子之间的反应及物质的鉴别方法,难度较大.

12.(3分)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A.上述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5g

【分析】第二次测得的Q质量增加9g,是生成物;

第二次测得的R质量增加9g,是生成物;

第二次测得的W质量增加6g,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P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9g+9g+6g=24g。

【解答】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反应中一种物质减少,三种物质增加,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6﹣3.6):(10.8﹣4.8)=3:2,故B错误;

C、生成W的质量为10.8g﹣4.8g=6g,故C错误;

D、第二次测得的P质量为:(40g+4g+3.6g+4.8g)﹣(13g+12.6g+10.8g)=16g,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3.(3分)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不断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错误;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不再溶解硝酸钾,即该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应该成一条水平直线,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钠首先与硫酸反应,硫酸消耗尽再与硫酸铜反应,故开始不会出现沉淀,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4.(3分)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地沟油”烹调食物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D.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

【分析】A、根据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氢钠(小苏打)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不能用于烹调食物,故A做法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B做法错误。

C、用小苏打焙制糕点,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故C做法正确。

D、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能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故D做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3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CO2能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试液一定是碱溶液

D.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C、酚酞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D、正常雨水pH值也小于7;

【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

B、CO2能灭火,既利用了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但溶液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还有盐如碳酸钠溶液,所以错误。

D、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降雨时有一部分会溶于水生成碳酸,所以雨水的pH<7,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进行.要求掌握概念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以便灵活应用.

16.(3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稀盐酸 B CaO CaCO3 高温灼烧 C Fe Zn 稀硫酸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适量Ba(NO3)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锌和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稀硫酸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29分)

17.(4分)从C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①人体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O;

②常用作干燥剂的一种酸H2SO4;(填化学式,下同).

③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是CO(或CH4、CH3OH、C2H5OH、C2H4等);

④既可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

【分析】①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水,利用水中氧、氢元素含量关系,或由人体中所含元素的记忆,判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根据常见酸浓硫酸的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

③根据常见的燃料,找出其中属于化合物的燃料;煤气、天然气、酒精等都是常用的化合物燃料;

④根据常见碱的用途,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小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解: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的一种干燥剂,化学式为H2SO4;

③煤气、天然气、酒精等都是常用的化合物燃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CO、CH4、C2H5OH,选取一种填写;

④既可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为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故答案为:①O;②H2SO4;③CO(或CH4、CH3OH、C2H5OH、C2H4等);④Ca(OH)2.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于此类由物质用途推断物质类问题是必须要具有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中注意积累.

18.(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全面、均衡和适量地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在鸡蛋、米饭、青菜、菜籽油四种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米饭。

(2)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D。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3)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C。

A.石油B.天然气C.太阳能D.煤

(4)滨州市是山东省获得“卫生城市”的地级市,“美丽滨州”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其反应原理为6CO2+6H2OX+6O2其中X的化学式为C6H12O6。(填字母序号)

A.CH4B.CH3OHC.C2H5OHD.C6H12O6

(5)近段时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②④⑥。(填序号)

①压减化石燃料②控制车辆使用③减少户外活动④加强城市绿化⑤关闭厂矿企业⑥调整能源结构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3)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5)根据防治雾霾天气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1)鸡蛋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青菜富含维生素、菜籽油富含油脂;故填:米饭;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钠、钾、钙等是指元素;故填:D;

(3)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填:C;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12个氧原子,所以C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填:C6H12O6;

(5)①压减化石燃料、②控制车辆使用、④加强城市绿化、⑥调整能源结构可以防止雾霾天气的发生;故填:①②④⑥。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9.(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E(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4)在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增加溶质的方法,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错误;B、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故正确;

C、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降低温度的方法,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E、变化溶液只是针对的是某种溶质,所以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故正确。

故选:BE;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在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故答案为:(1)t1;(2)<;(3)BE;(4)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6分)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五种的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Cl→NaNO3的转化反应属于反应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不全面,如Na2CO3还可以转化为NaCl,请写出此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类似Na2CO3→NaCl的转化,除了图中归纳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另外还有Na2SO4→NaNO3。

(3)知识网络总在不断的完善,有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NaOH(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硫酸钡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还有Na2SO4→NaNO3;

(3)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这种物质是NaOH。

故答案为:(1)复分解反应;

(2)Na2CO3+2HCl=2NaCl+H2O+CO2↑,Na2SO4→NaNO3;

(3)Na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4分)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乙图表示的是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分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构成及分子个数,从而可确定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可以判断物质的反应类型。

【解答】解:

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两个分子是相同的,每个分子都含有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所以反应物化学式为H2O2,生成物,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氧原子两两结合成双原子的分子即O2,

观察图示,反应前只有一种分子,反应后有两种分子,即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乙图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答案:2H2O22H2O+O2↑;分解反应;混合物。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理解和掌握情况。

22.(5分)如图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某患者遵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了好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诺氟沙星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8:9.

(2)诺氟沙星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0.2%(精确到0.1%).

(3)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有机化合物(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80粒诺氟沙星.摄入了476.5mg氟元素.



【分析】(1)根据1个诺氟沙星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0.4g,每粒0.1g,由一日2次,十日一个疗程,

【解答】解:(1)1个诺氟沙星分子含有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则诺氟沙星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6:18=8:9.

(2)诺氟沙星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60.2%.

(3)诺氟沙星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0.4g,每粒0.1g,每次服用0.4g÷0.1g=4粒;一日2次,十日一个疗程,则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4粒×2×10=80粒.

摄入了氟元素的质量为80粒×0.1g××100%≈0.4765g=476.5mg.

故答案为:(1)8:9;(2)60.2%;(3)有机化合物;80;476.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题(共14分).

23.(5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A或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合理均可),收集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C(或E、F)(填装置编号,下同).

(3)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其实验室制取原理是FeS(固)+H2SO4═FeSO4+H2S↑.要制取干燥的硫化氢气体,并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AGFH.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

(3)据信息“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其实验室制取原理是FeS(固)+H2SO4═FeSO4+H2S↑.要制取干燥的硫化氢气体,并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解答】解:(1)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需要加热,选择A装置,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还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C或E、F;

(2)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原理是FeS(固)+H2SO4═FeSO4+H2S↑,因此不需要加热;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氯化钙干燥,为防止污染空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选择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AGFH;

故答案为:(1)酒精灯;(2)2H2O22H2O+O2↑(合理均可);C(或E、F);(3)AGFH.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制取和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4.(9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方案二(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

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锌粒(或碳酸钠等),实验现象及结论是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生成的硫酸钠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以及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填写。

【解答】解:(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故答案为(1)红;2NaOH+H2SO4=Na2SO4+2H2O;

(2)方案一:出现白色沉淀;

方案二:溶液变红;

方案二;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四.计算(10分).

25.(10分)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这种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盐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7g 7.4g 6.7g 6.7g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在第3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

(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相等可知,剩余的6.7g固体即为样品中铜的质量,故第3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进行解答.

(2)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相等可知,剩余的6.7g固体即为样品中铜的质量,故锌的质量为样品质量减去铜的质量,再根据锌的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可计算出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铜排在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发生反应的是锌,减少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由题目可知:第二次反应消耗锌的质量=8.7g﹣7.4g=1.3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所加1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由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求出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相等可知,剩余的6.7g固体即为样品中铜的质量,故第3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

(2)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相等可知,剩余的6.7g固体即为样品中铜的质量,故锌的质量为样品质量减去铜的质量,即为10g﹣6.7g=3.3g,

故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3%;

答: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33%.

(3)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铜排在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发生反应的是锌,减少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由题目可知:第二次反应消耗锌的质量=8.7g﹣7.4g=1.3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73

1.3gx



x=1.46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点评】根据所给的实验数据分析每次加入10g稀盐酸固体剩余物质量的变化,可对反应进行的情况进行判断,并明确参加反应的是固体中的锌,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献花(0)
+1
(本文系英才学生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