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DL-001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2020-05-26 | 阅:  转:  |  分享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况

1、工程名称:东莞市麻涌镇医院南路工程;

2、工程地点:东莞市麻涌镇;

3、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

4、坐标及高程系统:坐标采用珠区坐标系统,高程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

5、本项目路线长322.542m,大致呈东西走向,起于在建东环路三期,止于现状鱼塘边小路,位于拟建麻涌医院南侧。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红线宽30米。



二、设计内容

根据委托,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交通、雨水、照明等内容。



设计依据

1、道路方案设计成果

2、东莞市麻涌镇规划所提供1:1000的电子版实测地形图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3-2004)

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四、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设计车速:30Km/h;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标准轴载:BZZ-100

5、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6、车道宽度:3.75m

7、道路建筑限界净空高度:

机动车道≥4.5m

自行车、行人≥2.5m

8、路拱坡度:

车行道为2.0%

人行道为1.0%

9、路拱:

采用直线型路拱





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本项目位于拟建麻涌医院南侧,本路红线宽30米,双向四车道。

2、本项目道路横断面布置如下:

7.0m(人行道)+8.0m(车行道)+8.0m(车行道)+7.0m(人行道)=30.0m



道路平面设计

1、本项目路线长322.542m,大致呈东西走向,起于东环路三期,止于现状鱼塘边小路,位于拟建麻涌医院南侧。

2、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资料,分别在拟建医院南侧、东侧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3、本次设计K0+000位置开路口及人行过路口,经与业主协商此部分由东环路三期施工,工程量未计入本工程。

4、本工程起点位置与在建东环路三期相交,东环路三期进入医院南路位置需拓宽一条车道,麻涌医院东侧规划院门位置增设一个路口,经与业主协商此部分由东环路三期施工,工程量未计入本工程。

5、考虑到本项目主要服务于麻涌医院,人流量较大,设计车速定为30km/h。



七、道路纵断面设计

1、道路起点顺接在建东环路三期设计标高。

2、道路最大纵坡0.45%,最小纵坡0.3%。

3、竖曲线半径10000m,最小坡长86.749m。

4、本次设计标高根据道路起终点标高、拟建麻涌医院场地标高及管线敷设等条件拟定,经规划部门认可。

5、纵断面设计高程设在道路中心线处。

八、路面结构设计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如下:

5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顶面容许弯沉值不大于32.3X0.01mm)

7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顶面容许弯沉值36.5X0.01mm)

35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顶面容许弯沉值70.8X0.01mm)

2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顶面容许弯沉值90.2X0.01mm)

30cm厚级配碎石(顶面容许弯沉值155.8X0.01mm)

土基回弹模量≮25Mpa(顶面容许弯沉值322.9X0.01mm)

1)沥青面层材料及要求

a、沥青砼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砂采用坚硬石料机制,矿粉采用石灰岩机制,集料与填料的建议配合比为10~20mm碎石:5~10mm碎石:3~5mm石屑:砂:矿粉=35:40:6:9:10。以上为建议配合比,施工时应参照上述配合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明确的要求进行严格测试,确定生产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并应采用实验路段的方法对生产配合比验证,以改进和确定最佳的生产配合比。

b、上面层沥青采用4%SBSI-D级改性沥青,改性沥青中的改性剂剂量以内掺法计量为准,即4%SBS+96%的基质沥青,基质沥青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用量占沥青混合料质量的5.8%;沥青采用A-70石油沥青。其详细施工要求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

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中掺加聚丙烯腈纤维(推荐采用德兰尼特AS或同类产品),用量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技术要求见下表:









项目 技术参数 纤度(dtex) 1.5 纤维直径(um) <=13 切断长度(mm) 6 密度(g/cm3) >=1.18 颜色 淡黄 抗拉强度(Mpa) 500~600 最大拉伸率(%) 20~26 耐温性(C) >=240 纤维数(亿根/克) 11

d、路面抗滑标准要求: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mm,石料磨光值PSV>40。

e、新建沥青层间、新旧路面搭接处均铺粘层沥青以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粘层沥青采用快裂乳化粘层沥青,洒布数量为(0.3~0.6)L/㎡。

f、水稳基层上应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中凝液体石油沥青AL(M)-1透层油,透入深度不宜小于5mm,液体沥青(0.6~1.5)L/m2。

g、水稳基层上应设下封层,下封层采用普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稀浆封层级配类型为ES-2型,厚度为6mm,其详细施工要求应按《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66—95)执行。

2)基层、底基层

a、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应小于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压实度不应小于95%,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MPa。

b、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尽量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6h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c、碎石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

d、水泥稳定基层及底基层理论设计配合比: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石粉:碎石(重量比)=5:30:65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石粉:石屑(重量比)=4:33:63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强度标准,通过实验确定材料配合比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并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确定施工时的含水量。

e、混合料达到设计强度后应对表面进行回弹模量和实际弯沉值的测量。

f、其余未尽技术指标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要求。

2、人行道结构

30cmx60cmx3cm花岗岩铺装

1:3水泥砂浆卧底2cm

C20混凝土垫层15cm

4%水泥稳定石屑15cm

土基压实

3、立缘石与平缘石

边侧采用高出路面15cm的立缘石,宜采用密缝安装;立缘石及平缘石规格详见《路面结构图》。

4、花岗岩应满足以下要求:

花岗岩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 单位 力学性能要求 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Mpa ≥120 饱和抗折强度 Mpa ≥9

花岗岩物理性能要求 项目 单位 物理性能要求 体积密度 g/cm3 ≥2.5 吸水率 % <1 磨耗率(狄法尔法) % <4 坚固性(硫酸钠侵蚀) % 质量损失≤15 硬度(莫氏) - ≥7 孔隙率 % <3

花岗岩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单位 允许偏差 长、宽 mm 0-2 厚(高) mm +1-2 对角线 mm ±1 平面度 mm ±2

花岗岩尺寸外观质量 项目 单位 允许值 备注 缺棱 个 1 面积不超过5mm×10mm,每块板材 缺角 个 1 面积不超过2mm×2mm,每块板材 色斑 个 1 面积不超过15mm×15mm,每块板材 裂纹 个 1 长度不超过两端顺延至板边总长度的1/10(长度小于20mm不计)每块板 坑窝 - 不明显 正面出现坑窝

5、花岗岩放射性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相关规定的要求。

6、花岗岩铺装接缝宽不大于5mm,采用M7.5水泥砂浆灌实。



九、路基设计

1、一般路基

路基填筑:路线所经地区现状多为鱼塘,根据麻涌医院地质钻探资料显示,该区域地质情况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①、素填土:

浅黄色、浅灰色,稍湿,松散,欠压实。主要成份为粘粉粒,含砂,为人工新近回填。局部底部为耕土。层厚:1.00~3.50m

2)、第四系冲积层(Qal)

按其成份不同可分为四个亚层:

②-1、淤泥:

灰黑色,饱和,流塑,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粉细砂粒及有机质,大部分为淤泥与粉细砂互层。层厚:5.70~12.00m

②-2、细砂:

浅灰色,深灰色、浅黄色,饱和,松散状,主要由细粒组成,含少量粘粒和粉粒,局部含较多淤泥质。层厚:6.30~16.00m

②-3、淤泥质土:

灰色,深灰色,饱和,流塑状为主,次为软塑,主要由淤泥质和粉砂组成,粘性好,切面光滑,不均匀,局部粉砂较多,以淤泥质粉砂为主。层厚:2.50~6.70m

②-4、中粗砂:

浅黄色,浅灰色,饱和,中密状为主,局部为稍密或密实,主要由中粗砂组成,局部含较多中细粒和粘粒,底部不均匀夹卵石,卵石粒径一般为2~5cm。层厚:4.50~13.20m

3)、上第三系岩(N)

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二个岩带,分述如下

③-1、强风化泥岩:

深灰色,原岩结构可辨,成份以泥质为主,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质较软,遇水易软化。层厚:0.50~1.80m

③-2、中风化泥岩:

深灰色、灰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多以扁~短柱状为主,局部块状。岩芯锤击易碎。岩石完整程度为较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及为Ⅴ级。各孔均揭露此层,揭露厚度3.50~5.90m

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50。

3、路基填筑材料为中粗砂,均匀压实,压实度≥94%

4、路基边坡及防护

一般填方边坡采用1:1.5,采用植草防护;

5、本工程施工起点至桩号K0+28.64范围内,因有已建好的雨水管,综合考虑,此范围内路基采用换填片石处理;

6、特殊路基

一、设计依据及规范

(1)《公路工程软基处理》

(2)《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S147-2-2009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5)《塑料排水板地基设计规范》CTAG02-97

(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7)《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二、处理方法

桩号K0+28.64-终点段采用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法对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设计范围内部分未填筑鱼塘需设置围堰后,将设计范围内的鱼塘水抽干,清淤1.0米后回填中粗砂垫层与路段一起进行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沿线在已填或未填鱼塘段均设置3米宽反压护道兼顾施工通道作用。

三、技术要求

本工程地基处理要求如下:

(1)容许工后沉降量要求:一般路段≤30cm;

(2)地基承载力要求:一般路段等基础≥100KPa。

四、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法

(1)、施工工艺

a、清除地表杂草、塘埂、垃圾块石等,平整场地,调整场地标高形成工作面。

b、回填0.6m厚砂垫层,先填0.4米厚的砂,打完塑料排水板后,再填筑0.2米厚的砂垫层。做盲沟、集水井,对于水塘部位预先筑堤排水,加铺土工布。

c、打设塑料排水板,塑料板间距1.0m,正三角形布点,长度以打穿淤泥进入下卧砂层0.5~1.0m为准。由于地质情况未知,本次塑料排水板长度为暂定,施工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业主提供了地质资料之后再行调整设计板长。

d、埋设监测仪器。

e、分层碾压填土,回填堆载预压土,分层碾压填土厚度要考虑预留软土固结沉降深度。

f、施工过程进行浅层沉降,边桩位移以及孔隙水压力观测,控制加载速度和卸载标准。

g、要加强对集水井中水的抽排工作,确保井中的水能及时有效排至加固区外。

(2)、施工技术要求

Ⅰ、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沟槽表面平滑,尺寸准确,能保持一定的过水面积,抗老化能力在二年以上,并具耐酸碱抗腐蚀性。

塑料排水板尺寸、质量、品格要求满足《塑料排水板地基设计规范》CTAG02-97要求.



排水板产品质量标准 打入深度L(m)项目 10 15 20 25 备注 材质 芯带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 滤膜 涤纶、丙纶等无纺织物 单位面积质量一般宜大于85g/m2 断面尺寸 宽度(mm) 〉95 厚度(mm) 〉3 整带拉伸强度 (KN/10cm) >1.0 >1.0 >1.2 >1.2 延伸率为10%的强度 通水能力qw(cm3/s) 见《塑料排水板地基设计规范》第2.3.2条 按《塑料排水板地基设计规范》附录A测定 滤膜的拉伸强度(KN/m) 干 1.5 1.5 2.5 2.5 延伸率10%的强度 湿 1 1 2 2 延伸率15%的强度 滤膜渗透反滤特性 渗透系数kg(cm/s) kg>110,kg>100kh kg--滤膜的渗透系数kh--地基土的渗透系数 等效孔径O95kg(mm) <0.08 抗压屈强度(KPa) 带长小于15m 250 按《塑料排水板地基设计规范》附录B测定 带长大于15m 350 Ⅱ、塑料排水板施工要求

排水板孔位误差不大于50mm;

排水板垂直偏差不超过排水板长度的1.5%;

排水板不能有回带现象;

记录每根排水板的长度、孔深等;

塑料排水板需接长时,应采用滤膜内芯带平搭接的连接方法,搭接长度宜大于200mm。

Ⅲ、砂垫层

材料要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少量粒径小于50mm的砾石;

砂垫层压实达中密状态,干密度应大于1.5g/cm3,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cm/s;

砂垫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0.6m。

Ⅳ、碾压填土

(a)土料选择:路基土,沿线基坑、沟槽和基础等挖方不能作为路基填土,路基土应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的要求;

(b)对于碾压机械难以达到的部位(如观测设备附近等),可采用小型打夯机夯实,并保证满足密实度要求,不得有漏;

(c)填土碾压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布设的各种监测设施,不得损坏;

(d)碾压机具应采用重型振动碾。

预压期结束需满足下列条件:

e.1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

e.2软基处理后地基总固结度≥90%

e.3软基监测单位根据沉降曲线推算本标段的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

六、第三方施工监测及竣工检测

Ⅰ、施工监测内容

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须进行施工监测工作,指导施工过程,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主要内容包括:

(1)沉降观测

通过对软土表层设置沉降板,可以掌握软土层在荷载作用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从而控制整个施工进度,推算软土固结度,判断加固效果的好坏。此外尚应在软土中不同深度埋设沉降磁杯,以观测软土深层和分层沉降数值.

(2)孔隙水压力观测

借助孔隙水压力消长规律曲线,可以了解地基强度、控制施工进度以及推算地基平均固结度。

Ⅱ、埋设及观测要求

(1)施工中的沉降板观测

沉降板必须设置在砂垫层之下,沉降板共布置14组,每100米安装1组,每组三块,分别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位置和两侧边坡顶。浅层沉降板的钢板尺寸为6006009mm,板上的沉降杆必须是可以接长,每一节长度为1.5m,连接到砂垫层顶面以上1m为止。

从埋设之日起,预压过程中每一天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后一星期结束观测。沉降观测数据为二等水准观测精度。并将每次观测成果于次日向工地指挥部提交。

(2)分层(深层)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计

在排水板完成之后、铺设土工布之前埋设,每500m安装1组分层沉降标和孔隙水压力计,主线及南北辅道共设置5组,均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位置,分层沉降标、孔隙水压力计均采用钻孔法预埋,两孔间距不小于2m,其中安放孔隙水压力计的钻孔要求距离塑料排水板不能太近,并采用干燥膨胀土球封孔,分层沉降标和孔隙水压力计每孔3个,分层沉降标最底层的分层磁头应埋入塑料排水板底标高处。沉降环及孔压计在淤泥质粉质粘土之间安装,主要观测淤泥质粉质粘土在预压期间固结变形、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和水位变化,预压期结束前应向设计单位提交完整的观测资料,分析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计算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地基土的固结沉降量、剩余沉降量等,为确定预压期结束时间提供依据。

(3)以上观测数据及时整理报送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由设计人员分析软基的处理结果和沉降发展规律。

Ⅴ土方填筑质量检测

需要控制填筑质量主要有砂垫层和碾压土,相应检测和控制方法为:

(1)砂垫层:以密实度为质量控制指标,检测频数满足规范要求;

(2)碾压土:以压实度或密实度为质量控制指标,检测频数满足规范要求;达到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一层;

(3)每种土源击实试验按规范执行。

Ⅵ竣工检测

(1)预压前和预压结束时的钻探试验工作

在铺设工作垫层后,应补充一定数量的钻探取样试验工作。共布置3个钻孔,钻至塑料排水板底标高处终孔,开孔后每隔2m取一组原状土样进行土的物理力学常规试验。每50m布置1个十字板剪切试验,对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每2m进行一次灵敏度测试。

同样的上述工作,在预压期临近结束前,于同一位置重复一次。根据预压前后土质变化情况,判断地基处理效果,并为预压期结束时间提供依据。

(2)施工监测的分析报告

监测单位应及时提交施工监测的分析报告,便于综合分析软基处理的效果。

(3)静载荷试验

当预压期结束,整平交工面后,进行静载荷试验,承载板11m,每50m布点一个,试验要求按有关地基处理规范中的规定执行。



十、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应对图纸仔细阅读并详勘现场,提出合理的施工工序、工艺及施工组织计划。

2、施工前应对道路中心线线型要素及各控制点坐标、高程进行复核,并精确测量,注意坐标及高程系统,如与设计数据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

3、对基层的施工要求应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4、与相交道路衔接处应注意衔接平顺。

5、人行道的铺装必须密实平整、无空洞,面层无污染,相邻人行道板块材的接口须平顺齐整,块材接缝线应严格对齐。路缘石的安装应整齐、弯道圆顺,勾缝整齐,缘石表面质感统一、无污染。

6、本次设计路面结构施工除满足《路面结构图》的设计要求外,另还须满足《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满足规范技术要求确定各技术指标(如生产配合比,最佳含水量等)后方可进行路面铺筑施工;其它每层施工完成后,均须按施工验收规范测定弯沉值,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7、路基施工

1)、路基施工前应会同相关单位查明现有地下管线、暗涵等。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时,应通知设计单位处理。临近现在建筑物及桥涵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

2)、路基土方施工前必须作好排水工作,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积水。

3)、填方路基施工时一般应自路中至路基边缘,路基土填筑横断面应做成屋顶式,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在排水设施尚未形成以前,路基边开设临时排水沟并有出口,保证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不受雨水和外来水的影响。

4)、路基挖填土方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施工过程中如遇雨天,应停止进行。

5)、路基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对路外侧围墙的保护,开挖时应注意开挖深度,切忌将表层填筑土全部挖除。



十一、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且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详细研究,并对关键数据进行复核,如发现与现场条件不符或错漏等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所有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有关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执行。

2、施工时应与其它相关专业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序及时间,避免反复开挖及返工。

3、本说明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验收及设计规范执行,不能确定处,请与设计单位商定。

















东莞市麻涌镇医院南路工程









-1-

DL-001



-2-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0029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