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一语文:项脊轩志
2020-05-29 | 阅:  转:  |  分享 
  
www.ks5u.com

项脊轩志

一、读准字音(1)栏楯()(2)修葺()(3)栖息()(4)偃仰啸歌()(5)先妣()(6)万籁()(7)老妪()(8)呱呱而泣()(9)阖门()(10)渗漉()(11)象笏()(12)冥然兀坐()(13)异爨()(14)姊()(15)垣墙()(16)长号()(17)婢女()(18)扃牖()[答案](1)shǔn(2)qì(3)qī(4)yǎn(5)bǐ(6)lài(7)yù(8)ɡū(9)hé(10)shèn(11)hù(12)wù(13)cun(14)zǐ(15)yuán(16)háo(17)bì(18)jiōnɡ二、一词多义(1)得(2)当(3)殆(4)过(5)之(6)于(7)为(8)以[答案](1)①动词得到、获得②动词能够、可以(2)①副词应当②动词挡住(3)①副词大概副词危险③同“怠”形容词懈怠④副词几乎差不多(4)①动词超过②动词经过③动词超过④名词过错(5)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补足音节不译③6)①介词在②介词和③介词和跟(7)①动词砌②动词构成③介词对④动词是动词写(8)①连词来②介词用③介词用④连词来⑤介词凭三、词类活用(1)垣墙周庭()(2)乳二世()(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4)执此以朝()(5)东犬西()(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7)雨泽下注()(8)使不上漏()(9)前辟四窗()(10)时至轩中()(11)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答案](1)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2)名词作动词喂养(3)名词作动词照亮半截墙壁(4)名词作动词上朝(5)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6)名词作状7)名词作状语往下(8)名词作状语从上面(9)名词作状语从前面(10)名词作状语时常(11)形容词作名词光彩四、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寺院的住持;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2)往往而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3)吾妻来归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归顺、归附。(4)凡再变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又发生变化。[答案](1)一丈见方。(2)到处。(3)嫁到我家来。(4)变了两次。五、文言句式(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判断句语意直接表示判断无标志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被动句无标志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令人长号不自禁。(宾语前置句禁”的宾语“自”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应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家有老妪尝居于此。(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中闺”放在动词“连”的后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鸡栖于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前”放在动词“稍异”的后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读书”后面省略介词“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日后你应当会用到它!(2)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3)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女仆。(4)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5)让人痛哭6)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一些兰花、桂树、竹子等。(7)家里有一位老婆婆曾在这里居住过。(8)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9)鸡在厅堂里栖息。(10)它的格局和过去稍有不同。(11)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资料链接]



唐宋派主将——归有光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9岁能属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此后屡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读书讲学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才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仕途不顺后卒于南京。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代表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志》《项脊轩志》。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志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文本鉴赏]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



[答案]①桂影斑驳②悲

一、研习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找出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写项脊轩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作用:(1)表现项脊轩的特点;(2)表现作者对项脊轩的热爱、眷恋之情;(3)引出下文对项脊轩相关内容的描述。二、研习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本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答案]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3.文中叙述了作者束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言语举止 心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以手阖门 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喜悦又稍带有几分伤感持一象笏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三、研习课文3~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文章最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抚慰以及现在妻死室坏给自己的伤痛于是作者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精神苦闷表达对死去的亲四、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我认为非常之事更能表达非常之情。震撼人心的大场面总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像“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能从中自然真切地感受到岳飞母亲的爱国之心更能深刻地理解岳飞受到家庭影响而日后产生的种种爱国壮举。再如汶川地震中那位年轻的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当然还可以直抒胸臆采用呼告的方式抒发炽热的情感。郭沫若的很多诗歌就是直接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的。(观点三)我认为平凡之中见伟大描写日常琐事更能表达出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细节描写归有光善于撷取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项脊轩志》一文中就不乏这样的细节描写。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跃然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总之归有光散文传神的细节描写为我们的日常写作提供了借鉴的典范。2.写法指导细节描写的作用及要求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用: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要求:(1)细节要真实;(2)选取细节要典型;(3)语言表述要凝练力求一字传神;(4)细节描3.迁移运用请将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等诗句写成一个运用细节描写的片断不少于100字。【写作示例】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一舔又用指尖轻轻一捻。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捏着针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无尽的爱意啊![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亲情项脊轩这座百年老屋几度兴废寄寓着三世之遗迹维系着作者一生的感情。令人怡然自得的三五之夜使人心碎的家庭衰败之境形神兼备的慈母形象和乐美满的夫妻相亲相爱的情景饱含辛酸的枇杷树影一切都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又都承载着融融的亲情和怀念。【应用角度】“生活”“亲情无价”2.素材应用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明。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群文阅读]导读:故乡与老屋对于中国人有特殊的意义。老屋虽老却包藏着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心灵就有了归宿老屋就是精神家园。清代梅曾亮评点《项脊轩志》时说:“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的乡愁耳熟能详很早就耳濡目染。这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情游子一次次的吟口甬引领自己又一次回到了久违的故乡那一方土那一座老屋!《项脊轩志》:以老宅为奋发源头的励志作品小刘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感情对于亲情的怀念对于家国的眷恋往往寄托在一些老宅子上面也就是祖屋。祖屋是情感落足的具体物质基础。更加奇妙的是对于中国传统读书人而言老宅还是励志的源头。读书求功名求闻达于天下激发这些雄心的未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这么一篇凝聚中国传统文人祖屋情结的作品。归有光总的人生目标是要从项脊轩这个让人悲伤的旧房子走出去。这是一个四分五裂且混乱不堪的大家庭叔伯兄弟们都分家了各自为食偌大一间宅子被分割成许多小空间而且这些空间独立性又不强没有固定的私人空间。每次下雨百年老屋”还漏雨泥水纵横(摘自《沈阳晚报》)老屋周克武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推荐作品:《老屋·父亲》李翰《老屋祭》李汉荣

[积文化常识]1.古代表成童、成年的词余自束发(1)束发:古人以男子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2)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3)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2.古代纪年法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宣德: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这是按照年号纪年法来纪年。(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2)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3)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置后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诵国学经典]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经·丧亲章》[明理知义]在父母在世时以爱敬侍奉他们;在他们去世后以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就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就完成了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成长启示]孝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感天动地每个人对自己的父母能够做到养生送死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夫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礼记·大学》[明理知义]如果心态不端正、[成长启示]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的话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教育我们要做一行爱一行至少在做的时候要心无杂念。













-1-













献花(0)
+1
(本文系牛老师推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