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ppt.ppt
2020-05-30 | 阅:  转:  |  分享 
  
飞来峰王安石登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
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
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
鄞县(yín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背景链接(1)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2)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3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缘:因为。(5)眼:视线。(6)塔:铁塔。(7)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注释: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译文: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合作探究“鸡鸣见日升”是传闻之景,
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前程,这两句话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历来为后
人所传诵,请作简要赏析?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合作探究“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表现了诗人对保守势
力的蔑视,和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最高层”一语双关,既指塔的最高层,又指政治最高决策层,表现了诗人渴望登上
政治决策最高层的雄心壮志。课堂小结《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
,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胸怀。游山西村陆游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
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
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疏通诗歌大意。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腊:原指农历十二月祭祀众神,后用为农历十二月的名称。豚:
小猪,亦泛指猪。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古代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若许:如果这样合
作探究1、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3、赏析“箫鼓追
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
歌陈子昂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
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
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
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
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诗歌大意(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
昭王那样的贤君。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2.诗意理解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回
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
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有何表达效果?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直接
抒发了对知人善任的贤明君王的渴盼以及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与悲愤。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有何
表达效果?情景交融,以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衬托诗人的孤独伤感,以及无可奈何之情。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抒发
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孤独伤感无奈,以及对知人善任的贤明君王的渴盼。望岳唐杜甫作者简介《望岳》
的作者是???代诗人???????,字;号,世称
。他有“?”之称。他的诗被誉为“????”他是我国伟大的诗人
,其代表作有唐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少陵诗史现实主义《三吏》《三别》诗圣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天宝三
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热情地赞美
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泰山,古称东岳,又名
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
群峰拱岱”之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dài)了(
liǎo)曾(通“层”)眦(zì)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
它青青的山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荡胸生
曾云,决眦入归鸟。眦:眼眶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终要登山泰
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体会“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两句中的“钟”和“割”的表达效果?3、理解分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合作
探究?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体会“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和“割”的表达效
果?交流展示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出了泰山横跨齐鲁、青山绵延的景象,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钟”意思是“聚集”,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意思是“分割”,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这两句化静为动,表达了作者
对泰山的热爱、赞美之情。?3、理解分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交流展示融情于景,写出了层云生起、倦鸟归林的景
象,和诗人凝望泰山的出神情态,表达了诗人对泰山景色以及对祖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胸气魄?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交流展示启示:(1)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要不怕
困难,勇攀高峰。以众山衬托了泰山的巍峨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中心归纳:这首诗歌
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课堂练习?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是???????????????????????????????????????????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是?)????????????????????????????????????????????????????????????????4、??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献花(0)
+1
(本文系一翁独钓iv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