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附件4关于填报中医病证分类和中医医疗技术的说明
2020-06-08 | 阅:  转:  |  分享 
  
附件4.



关于填报中医病证分类和中医医疗技术的说明

一、关于填报中医疾病的方法

(一)医术专长应包括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和擅长治疗的病证范围,?按照“中医疾病+中医药技术方法”模式确定申报的医术专长。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和诊治的病证范围应为对应关系,即“使用××技术诊治××病证”。

(二)中医专长类别分内服方药、外治技术、内服方药加外治技术、外治技术加内服方药四类,仅限选填其中一类。选填“内服方药”类的申报者须列举常用的方剂名称。

(三)中医疾病名称和中医药技术方法应对照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首批中医病证分类目录和首批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填写(附件4)。

(四)?当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首批中医病证分类目录、首批中医医疗技术目录未收录拟申报的中医疾病或外治技术时,可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当《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也未收录拟申报的中医疾病或外治技术时,可参照现行中医专业本科统编教材如实、准确填写该中医疾病或外治技术名称,并对该医术专长另附详细说明,包括基本内容及独特性、适应证或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安全性、有效性、风险性及防范措施等。

二、关于申报中医疾病数量的规定

(一)考核注册遵循“报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注册什么”原则,合格者取得的《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记载的是经考核合格的具体诊治中医疾病和具体中医药技术方法,申报者应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填写。

(二)对照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首批中医病证分类目录,申报考核专长诊治的疾病数量不得超过5个。

?三、关于申报外治技术数量的规定

(一)对照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首批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可申报某一类、某几个或某几类、某一个、某几个外治技术。申报考核的外治技术不得超过4类。

(二)?对照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首批中医医疗技术目录,按技术类别或技术名称申报。

(三)?因考核时间有限,申报者应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填写,一次不宜填写过多类或过多个外治技术。

四、医术专长填报举例

(一)选报中医疾病名称:应对照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首批中医病证分类目录“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填报。具体疾病所跨病类不作限制。例如:选择填写“内科病(BN)”中“肺系病类(BNF)”下的“肺瘘病(BNF020)”、“肺痈病(BNF030)”,表示掌握“肺瘘病(BNF020)”、“肺痈病(BNF030)”这2个具体疾病。再如:选择填写“内科病(BN)”中“肺系病类(BNF)”下的“肺瘘病(BNF020)”,“心系病类(BNX)”下的“心悸病(BNX010)”,以及“脾系病类(BNP)”下的“吐血病(BNP120)”,表示掌握“肺瘘病(BNF020)”、“心悸病(BNX010)”、“吐血病(BNP120)”这3个具体疾病。

(二)?填报中医药技术方法:分“内服方药”、“外治技术”、“内服方药加外治技术类”、“外治技术加内服方药”四类,仅限选填其中一类。

1.选择填报某一个技术类别,表示该技术类别下所列的全部技术均掌握。例如:选择填报“针刺类技术”,表示掌握“针刺类技术”下所列的“毫针技术”、“头针技术”等12个技术。

2.选择填报某几个技术类别,表示这几个技术类别下所列的全部技术均掌握。例如:选择填报“针刺类技术”、“灸类技术”,表示掌握“针刺类技术”和“灸类技术”下所列的“毫针技术”、“头针技术”、“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等21个技术。

3.选择填报某一个技术名称,表示仅掌握某技术类别下的某一个具体技术。例如:选择填写“毫针技术”,表示仅掌握“针刺类技术”下所列的“毫针技术”这1个具体技术。

4.选择填报某几个技术名称,表示掌握某几个技术类别下的某几个具体技术。例如:选择填写“毫针技术”、“麦粒灸技术”,表示掌握“针刺类技术”和“灸类技术”下所列的“毫针技术”、“麦粒灸技术”这2个具体技术。





































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

首批中医病证分类目录 序号 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BN 内科病 一 BNF 肺系病类 1 BNF010 咳嗽病 2 BNF020 肺瘘病 3 BNF030 肺痈病 4 BNF040 哮病 5 BNF050 喘病 6 BNF060 肺胀病 二 BNX 心系病类 1 BNX020 胸痹心痛病 2 BNX050 多寐病 3 BNX080 痫病 4 BNX010 心悸病 三 BNP 脾系病类 1 BNP010 胃脘痛病 2 BNP110 泄泻病 3 BNP040 反胃病 4 BNP070 嘈杂病 5 BNP120 吐血病 6 BNP130 便血病 四 BNG 肝系病类 1 BNG010 胁痛病(肝炎) 2 BNG020 黄疸病 3 BNG023 急黄病 4 BNG040 积聚病 5 BNG070 眩晕病 6 BNG080 中风病 7 BNG110 郁病 8 BNG130 胆胀病 五 BNS 肾系病类 1 BNS010 水肿病 2 BNS030 石淋病 3 BNS170 早泄病 4 BNS180 阳痿病 5 BNS140 肾衰病 6 BNS120 癃闭病 7 BNS160 遗精病 六 BNW 外感热病类 1 BNW010 感冒病 2 BNW031 风温肺热病 七 BNV 内科其他病类 1 BNV050 痛风病 2 BNV060 消渴病 3 BNV070 风湿痹病 4 BNV020 虚病 5 BNV030 痿病 6 BNV040 汗病 7 BNV041 自汗病 8 BNV042 盗汗病 9 BNV080 痹病 10 BNV090 骨痹病 11 BNV100 肌痹病 12 BNV110 面痛病 13 BNV130 颤病 14 BNV140 急风病 15 BNV150 厥脱病 16 BNV160 脱病 17 BNV170 闭病 18 BNV180 肥胖病 19 BNV190 中毒病 20 BNV000 内科其他病(脚气病) 21 BNV120 面瘫病 BW 外科病 八 BWC 疮疡病类 1 BWC010 疖病 2 BWC014 蝼蛄疖病 3 BWC020 颜面疔疮病 4 BWC030 手足疔疮病 5 BWC031 蛇眼疔病 6 BWC032 蛇头疔病 7 BWC033 蛇腹病 8 BWC034 托盘疔病 9 BWC035 足底病 10 BWC040 红丝疔病 11 BWC050 烂疔病 12 BWC060 疫疔病 13 BWC070 痈病 14 BWC071 肘痈病 15 BWC072 脐痈病 16 BWC073 腘窝痈病 17 BWC080 丹毒病 18 BWC090 发病 19 BWC091 锁喉痈病 20 BWC092 臀痈病 21 BWC093 腓发病 22 BWC094 手发背病 23 BWC095 足发背病 24 BWC100 有头疽病 25 BWC101 脑疽病 26 BWC102 发背疽病 27 BWC103 膻中疽病 28 BWC104 少腹疽病 29 BWC110 发颐病 30 BWC120 流注病 31 BWC130 无头疽病 32 BWC131 附骨疽病 33 BWC132 环跳疽病 34 BWC133 腓疽病 36 BWC150 内陷病 37 BWC160 瘰疬病 38 BWC170 流痰病 39 BWC180 臁疮病 40 BWC190 褥疮病 41 BWC200 脱疽病 九 BWR 乳房病类 1 BWR020 乳痈病 2 BWR050 乳癖病 十 BWN 男性前阴病类 1 BWN010 子痈病 2 BWN050 阴茎痰核病 3 BWN060 血精病 4 BW070 精浊病 5 BWN080 精癃病 十一 BWP 皮肤病类 1 BWP020 蛇串疮病 2 BWP030 疣病 3 BWP060 藓病 4 BWP070 湿疮病 5 BWP170 白疕病 6 BWP200 粉刺病 7 BWP210 酒齄鼻病 十二 BWG 肛肠病类 1 BWG000 痔病 2 BWG030 肛裂病 3 BWG040 肛痈病 4 BWG050 肛漏病 5 BWG070 肛门湿疡病 6 BWG060 脱肛病(直肠脱垂) 十三 BWA 外科癌病类 1 BWA060 锁肛痔病 十四 BWV 外科其他病类 1 BWV020 肠痈病 2 BWV000 外科其他病(水火烫伤病) 3 BWV000 外科其他病(冻疮病) 4 BWV000 外科其他病(虫蛇咬伤病) BF 妇科病 十五 BFY 月经病类 1 BFY70 痛经病 2 BFY090 闭经病 十六 BFD 带下病类 1 BFD010 带下病 十七 BFR 妊娠病类 1 BFR010 妊娠病、妊娠恶阻病 2 BFR030 胎漏病 十八 BFC 产后病类 1 BFC010 产后血晕病 十九 BFL 妇科瘤病类 1 BFL000 妇科瘤病 二十 BFZ 妇科其他病类 1 BGZ010 癓瘕病 2 BGZ040 不孕病 BE 儿科病 二十一 BEX 新生儿病类 1 BEX010 胎黄病 二十二 BES 儿科时行病类 1 BES010 小儿感冒病 2 BES020 奶麻病 3 BES060 顿咳病 4 BES100 夏季热病 5 BES000 麻疹病 二十三 BEZ 儿科杂病类 1 BEZ010 小儿咳嗽病 2 BEZ040 鹅口疮病 3 BEZ060 小儿乳蛾病 4 BEZ070 厌食病 5 BEZ080 积滞病 6 BEZ090 疳病 7 BEZ161 佝偻病 8 BEZ210 小儿遗尿病 9 BEZ240 小儿紫癜病 BY 眼科病 二十四 BYB 胞睑

























四川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

首批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技术类别 中医医疗技术名称 针刺疗法技术 1.毫针技术?????????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

.火针技术.皮肤针(梅花针

7.埋线疗法???????.平衡针技术

.电针技术??????? 灸类疗法技术 1.直接灸技术???????2.隔物灸技术

3.悬灸技术????????.热敏灸技术

.雷火灸技术 刮痧疗法技术 1.刮痧技术?? 拔罐疗法技术 1.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中医微创类技术 1.针刀技术???? 推拿类疗法技术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

.经穴推拿技术????.小儿推拿技术

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1.穴位敷贴技术??????2.中药熨敷技术???

.熏蒸技术????????4.泡洗技术???

骨伤类疗法技术 1.理筋技术??????????2.复位技术?

.夹板固定技术??.牵引技术

肛肠类技术 1.枯痔技术??????????2.痔结扎技术??

3.挂线技术????

1.蜂针治疗技术2.脐疗技术

3.火针洞式技术??????













1







献花(0)
+1
(本文系骨一舒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