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宋官汝窑天青釉盖罐
2020-06-09 | 阅:  转:  |  分享 
  


















宋汝窑淡青釉盖罐

高8.3厘米,甜瓜型,底内凹,底部有三个支钉烧痕;圆盖,盖口露胎,赤色,称为“铜骨”,系玛瑙入釉;盖、壁、底厚薄大体相当,坚实紧密、如石似玉,有压手感。

关于铜骨”,南宋叶寊《坦斋笔衡》载:汝州造青瓷器“土细润如铜,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二种……汝窑为魁’。”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大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故都时定器不入紧中,唯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人杜绾《云林石谱》汝州石条云:“汝州玛瑙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瞮少有纹理如刷丝。”近年考古发掘表明,在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遗址附近几公里处有丰富的玛瑙矿藏。杜绾所记述过的玛瑙石就是因为不断风化、冲刷而成的籽料,如此优厚的矿藏资源为汝窑提供了充足原料。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并含铁等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焰中性稳、均匀,能使釉面光鲜亮泽、如脂似玉,釉面有呈色明显的鳝血丝开片纹,露胎处呈现出血色的铜骨,这是玛瑙入釉的必然产物,也是汝窑的一大特色。细腻滑润的胎体、薄而坚实的器壁、庄重热烈的赤色、扣之音如方响的清澈,给人以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明曹昭《格古要论》载:“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甚,亦难得。”据官方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遗存的官汝窑器全部是传世品,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宫23件、北京故宫13件、上海博物馆18件、英国大维德博物馆7件、日本4件、美国3件、天津艺术博物馆1件、香港罗桂祥基金会1件、英国私人藏1件、共计61件,其中含存疑汝器2—3件;器型有水仙盆、三犠尊、三足樽、纸槌瓶、玉壶春瓶、圆洗、葵口盘、花口盘碗等。正因为宋官汝窑真品的珍稀,2012年4月4日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成交价207,860,000港元。



此罐通体施青釉,淡青色,发色均匀、釉色淡雅,肥厚滋润、温滑如玉,古朴简洁、素净优雅,盖内外有细微的自然开片,罐体不见开片,包浆肥臾,有轻微的擦拭使用、氧化老化痕迹,但仍然神采奕奕、旧器如新。

此件汝瓷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精中见精,展现了汝窑的最高成就,不愧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传世孤品,弥足珍贵















1



1







献花(0)
+1
(本文系思宝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