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半夏讲十二经脉(胆经完整版).doc
2020-06-10 | 阅:  转:  |  分享 
  
十一、足少阳胆经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循行

这段时间有很多人出现了肝胆方面的问题,比如前天就有朋友跟我说,最近总是失眠,我就问了一下是不困呢?还是玩手机呢?哈哈,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他不困,所以才玩手机。而原本就有晚睡习惯的人啊,到了这段时间,情况就会加重,比如本来是12点睡的,总是有各种原因,最后变成了1点,2点才睡,这个跟最近这个月份有很大关系,现在进入了甲子月,从八卦的角度啊,甲对应正东,对应震卦,对应了身体肝胆,而同时呢,甲对应木,甲子月,底下这个水生了木,所以会加大了“甲”的影响,所以,本身有肝胆问题的人啊,到了这个月份,肝胆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所以这就是流年流月对身体的影响。好了,那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足少阳胆经的学习,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慢慢讲到解决的方法。

首先,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这个目锐眦是哪儿呢?对,外眼角。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啊,外眼角长斑,不知大家有注意到吗?咱们之前讲过,这个斑,其实是一种瘀滞。

这个瘀滞是怎么形成的呢,打个比方,黄河上游,因为水量大,流速急,所以没有泥沙的沉积,而到了下游的时候啊,因为水量少了,流速慢了,所以泥沙慢慢沉积下来,形成了三角洲,这个沉积的泥沙,就相当于瘀滞。

所以放到身体上啊,津液足,循环好的时候,身体的垃圾就能被顺利带走,而如果津液不足,循环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毕竟循环的前提是要有水啊,循环差了,垃圾不能顺利带出去,垃圾慢慢堆积起来,就形成了各种瘀滞。

其实不仅仅是斑,身体上的囊肿,增生,结节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瘀滞,只不过瘀滞的程度不同,部位不一样,所以名称不一样,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而女性怀孕生子啊,本身会消耗大量的气血津液,所以生了孩子之后,津液被大量消耗了,身体的循环受到影响,所以很多垃圾不能被顺利带走,瘀滞在哪里,哪里就容易有问题。

问:老师,人长斑为啥都在脸上?

答:其实身上也有长斑的。

有瘀滞,是要破瘀,但是要看情况,本身破瘀是会消耗能量,就像挖掘机挖掘也会消耗机油,如果身体能量不足,却强行祛瘀,可能看起来瘀滞没有了,但是身体整体却是在变差。

咱们扯得有点远啊,继续先把这个目锐眦讲完,这个外眼角长斑,说明胆经有问题了,但是胆经有问题,不仅仅是说瘀滞在外眼角,大家可以理解为外眼角这个地方皮肤比较薄,所以容易表现出来。

接下来,“上抵头角下耳后”,也就是从外眼角这个地方出来,向上抵达额角,然后往下走到耳后,也就是风池穴的地方。

接着,“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胆经由颈侧,经过肩膀,进入锁骨上窝。咱们之前讲过,身体的两侧主要是肝胆经的问题,包括颈部也是这样,所以平常有人说喉咙痛,问题具体是哪儿,他说喉咙两边,我们就知道这个肝胆的问题,这个时候小柴胡颗粒就能排上用场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这个是胆经的一个分支,从耳朵后面进入耳中。从这个经脉的巡行来看啊,我们就知道耳朵里面的疾病,就跟胆经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咱们之前说的耳鸣,是什么耳鸣跟肝胆有关来着?轰隆隆的,如果是突然发作的,声音很大,但是又很快就消失的,这种耳鸣跟肝胆有关。一般出现在生气、情绪不稳的时候,耳朵的问题,常见的还有这个情况,就是耳朵湿痒。

之前有个病人跟我说,他经常觉得耳朵湿,不像是有水,感觉有油,然后他觉得耳朵出油的时候,就特别痒,每天需要用棉签掏耳朵,但是掏的时候也没有解痒,实际上这个是肝胆经络有郁热,郁热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用四逆散了。

当时他在外地,要出差几个月,也没有条件熬中药,我就说如果没有条件喝中药,你就多喝水吧,正好去饭店的时候,可以在那里喝米汤,他坚持了快一个月,慢慢地,这个痒的情况也减轻了,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不会像之前那样总是想掏耳朵,这个就是因为津液补上来了,循环变好了,那局部的虚热就会慢慢被带走。上面讲的耳朵突然轰鸣,耳朵湿痒跟这个胆经有关。

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啊,就是晕车、晕船。有个病人跟我说,他很期待放长假,但是又很害怕放假,因为很多时候,破坏他出游好心情的,不是人山人海的景区,而是晕车。他晕车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从家里坐15分钟公交车到上班的地方,都会晕车。

对,这个晕车、晕船、晕机等现象,医学上称为“晕动病”。这个晕还不是昏睡过去,而是一阵阵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等,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行程结束。那这个晕动病啊,在中医看来就是典型的肝胆问题。

西医解剖学上也发现了,在我们耳朵里面,有一个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重要器官,当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突然启动,颠簸,或者紧急刹车的时候,人是处于”被摆动“的状态,这时候,这个维持平衡的器官,它的调节功能跟不上,我们就会觉得晕。包括有的人,坐车时低头看手机,看报纸,看窗外的景色会晕车,也是这个原因,实际上这个还是因为胆经经气不足,不能濡养好这个平衡器官导致的。

如果有坐长途汽车的计划,有个应急的办法,在外出前一个星期,每天吃小柴胡颗粒,每次吃4-6袋,一天三次,连续吃一个星期,这样在坐车的时候,基本不会晕,或者晕的症状会明显缓解。小柴胡颗粒能够舒缓肝胆经络,所以也能缓解晕车的症状。晕车并不是会遗传,遗传是是容易晕车的体质。好了,这个扯得有点远,从胆经入耳中,讲了耳鸣的问题,讲了耳朵湿痒的问题,讲了晕车的问题。

接下来,“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就是这个分支从耳朵出来,走到耳朵前面,然后到达外眼角后方。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这个胆经的另一个支脉,从外眼角分出,往下走到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在面部的支脉汇合。

“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这个“?”就是眼眶下,胆经的支脉走到眼眶下,向下经过下颌角,又往下走到颈部,与前面的经脉会合于缺盆,这个“缺盆”就是咱们的锁骨窝哈,这个应该都记得了。

接下来,“以下胸中,贯膈”,继续往下走,来到胸中,穿过膈肌。关于膈肌这个地方,是属于胆的,这个是日本经方家江部洋一郎的观点,咱们可以理解为,膈肌这个地方是属于筋,而肝主筋,所以膈肌是归肝胆所管。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有的人一生气就会打嗝?对,中医说肝主怒,生气的时候,容易伤了肝胆,肝胆的功能受到影响,就容易出现打嗝。

接着,“络肝,属胆”,这个胆经联络肝,最后归属胆。

接着,“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胆经支脉循这两胁,从胁里走出来,到气街,绕毛际,横向到环跳穴这个地方。这个环跳穴,在臀部,给大家找个图:



现在有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你去按压这个穴位,他会觉得痛,但是你继续按压这个穴位,它对于缓解腰痛的情况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腰酸腰痛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可以艾灸一下这个穴位,它对于缓解这个腰痛,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前面讲了胆经的分支的巡行,接下来就是胆经的直行脉了。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胆经的直行脉,从锁骨窝这里往下走,走到腋下,沿着胸部两侧,走过两胁肋,两胁这个地方,是肝胆经所过。所以肝胆经络不好,就容易出现两胁胀痛。但是这个也是有区别的,左边痛,还是相对轻一点,如果是右边痛,那就更加严重了。因为肝之气在左,肝之脏在右,古书认为啊,肝虽然在右,但是肝气是在左。

问:所以就是右边痛的话,就是真的肝出现了问题?

答:不一定,如果病情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出现了右胁肋痛,那有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这个肝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肝。

接着,“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这个直行脉从胁肋往下走,向下会合于髋关节这个地方,再向下沿大腿外侧,直行道腓骨下方。

接着,“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再往下走,到了外踝之前,然后沿着足背入第4个脚趾的外侧。这个小趾次趾,就是第四个脚趾。

胆经有三个分支,下面是第三个分支。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就是这个支脉从足背分出来,进入大脚趾趾缝间。

“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沿着第1跖骨与第2跖骨间出来,然后走到趾端。这个第1跖骨与第2跖骨在哪儿,给大家找个图,在网上找了个图:



用蓝笔涂抹的地方分别是第1跖骨与第2跖骨。中间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指歧骨内”,平常我们也能直接摸到。太冲穴就在这个凹陷的地方。

“还贯爪甲,出三毛”,这个分支从趾端出来,又回转过来,通过爪甲,从大脚趾丛毛的地方出来,接着跟什么经脉相连来着?对,是足厥阴肝经。咱们之前发了个口诀,胆经的下一个经脉就是肝经了。

至此,咱们把胆经的巡行讲完啦。

(二)主病

咱们接下来讲胆经主病!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首先,是动则病,口苦”,把“骨”改成“筋”
献花(0)
+1
(本文系雅鲆宇12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