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宋襄公---被时代抛弃的卫道者
2020-06-14 | 阅:  转:  |  分享 
  
宋襄公---被时代抛弃的卫道者宋襄公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迂腐、刻板,不懂得变通,甚至有些可笑,如果联系当时的情况来审视宋襄公的做法,或许就可以
理解了,其实宋襄公是一个抱残守缺,被时代抛弃的可怜儿。宋襄公信守“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
鼓不成列”,他所信守的这些道德从何而来?其实,从宋襄公往前推,在西周和春秋初期,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因为当时打仗的目的不是土地
和人民,而是让对方遵守道德,最起码在名义上是这个样子。比如齐桓公联合诸侯讨伐楚国,打出的旗号是楚国没有给周天子进贡缩酒用的茅草。当
时诸侯间战争的合法性便来源于维护周天子的威严和天下大一统的秩序。在周天子之下,大家都是兄弟之国,兄弟之国犯错了可以讨伐,改正了就得
停止讨伐,如果借着讨伐去占领人家的土地和人民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会受到天下人的唾弃,因为土地都是天子分封的,以当时诸侯国力量均衡的状
况看,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承受这个道德的压力,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可用突破这个束缚。晋国的使者阴饴甥对秦伯讲“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
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使者的这一
段话实际上是用道德向秦穆公施压,这证明了当时的道德倾向。设想一下,如果在抗日战争中我们的将领被日军俘虏,能不能进行这样的施压?显然
是不行的,这也就说明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远没有达到敌我矛盾的尖锐程度,还是属于兄弟之争,这便是宋襄公“仁义”的社会道德基础。形成
这种道德认识的社会基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和对诸侯的制衡力量,二是诸侯间力量的均衡。然而,这两个方面到了春秋和战国时
期都在变化,首先是周天子力量的削弱,使得周天子更多成为名誉上的共主,实际上根本左右不了诸侯的行为,比如对晋国要求提高晋国国君墓葬的
规格,周天子明确拒绝了,但又说,你的地盘上你做主。这就说明这个时候周天子对诸侯除了道义已经没有其他约束的办法了。再者是诸侯力量的失
衡,秦晋楚齐力量的膨胀都足以突破原来的道德束缚,当时被周天子分封到荒凉边缘的爵位不高的秦国、楚国、齐国等借着地理优势都发展起来了,
被周天子分为公爵的虢国、卫国、宋国都衰落了,这大概是分封时周天子所没有想到的吧。诸侯国之间从力量均衡到力量失衡,必然导致战争方式发
生变化。战争的目的从维护道义转向扩大势力范围,抢夺地盘,战争的方式也从君子之战变成了“兵者,诡道也”,在这方面,兵家得风气之先,宋
襄公由于没有跟上变化,成了被历史抛弃的可怜儿。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