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化思想在古代社会治乱之中的作用
2020-06-16 | 阅:  转:  |  分享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对社会治乱起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玄学等。
在夏商时代,主要是神学在起着统治思想的作用,君主每逢大事,都要祭祀,统治是根据占卜
得到的神的指示来进行。后来由于不考虑人民的意愿,末代君主的残暴统治让人们认识到民心
的重要性,因此,在西周的时候特别重要老百姓的意愿,尤其以周公为表率,这也是儒家的前
身。
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实际上各国君主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在连年征战不停的时
代,还是以法家思想为主,也最为成功,因此诞生了法家大成的秦朝。而孔子代表的儒家学说
虽然在鲁国有过短暂的辉煌,但还是处处碰壁,不合时宜。但秦朝的法家走向极端,严刑峻
法,不给人民喘息的机会造成了全国大起义。
在楚汉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道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家在这时追求的是谋略与策划,以
张良和陈平为代表的道家人物为本为弱势的汉朝天子躲过了重重劫难,最终将天下归入囊中。
后来的“文景之治”也是谨遵“黄老学说”的宗旨,无为而治。
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的教义有利于维护统治,但是“帝王术,杂之”。
汉朝鼎盛时期为汉宣帝时期,采用的就是多种学说综合利用,需要哪种就采用哪种,而最主要
的是“内尊法家,外示儒术”。
后来汉宣帝的接班人韩元帝迷恋儒家,以至于迂腐十足,致王莽新潮时期,儒家治国达到了鼎
盛,但是缺乏实用的治国理论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导致阶级矛盾剧烈激化,全国大乱,于是汉
光武帝刘秀成为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后来的鼎盛时期也是本着儒法结合的方针来治国。
在三国时期和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的兴起,空谈之风日盛,这时候由于儒家的衰落,缺乏忠君
为民的思想,皇室内部互相杀伐,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侵入导致国家混乱不堪。其中不乏有英
明的领袖,也是采用了儒法结合的道理,礼贤下士、亲政爱民,干出了一番事业。但是这段时
间实用主义过于强生,导致朝代更迭非常的短快。
在隋朝和初唐时期,多元思想开放,儒家、佛家、道家、法家等共同融合在盛唐社会中,人们
的思想非常的活跃。其中儒家对于社会的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唐朝又重视实用主义,使社
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君主对于佛家、道家的沉溺,儒家思想没落,各种实用主义
又在张狂,安史之乱发生后,各种军阀混战,最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后来的宋明两朝在统一国家后,又恢复儒学的地位,此时加入佛家、道家的思想融合,已进化
为理学,加强法家的治理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在清代,儒学的统治地位发展到了巅峰,注明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早就了大批算
腐的知识分子,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其中,可以看出,只有每种思想都用的恰到好处,互相补充,才能够取得社会的长治久安。尤
其是儒家,早起的儒家是尊重人性的,后来的发展成束缚人的礼教,已经严重偏离了孔子的本
意,我们今天要求小孩子背诵儒家的经典,学习礼数,是做人的根本,是真正的儒学复兴,与
明清时期的礼教有着本质区别。
献花(0)
+1
(本文系媛媛的乐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