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警惕寒气缠身,现代人更要做三伏灸
2020-06-16 | 阅:  转:  |  分享 
  
三伏天更要警惕寒气缠身

现代人最适合的三伏灸

祛寒邪保健康

夏季养生首选



我们都知道,三伏灸三阳齐聚、经络开放,此时除寒效果极佳,不仅属性克制、事半功倍效果好,更方便祛除隐藏在人体深处盘踞多年的寒根。



而且,现代人比古人更适合也更需要做三伏灸。





一、为何现代人比古人更需要三伏灸?



古人生活方式相对简单,基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多数都有一定体力劳动/运动。因此,对于古人来说,三伏灸主要是治慢病、防冬病,及年老体弱之人保健养生之用。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完全不同于古人了。



现代人多数是中偏低体力强度,运动量一般不足。而且很多是在室内工作,阳光的自然照射少,更是长时间在空调的保护之下,不仅导致人体的运作偏离了正常的规律,而且更容易让寒气顺着开放的经络进入到体内。加上天热贪凉吃冷饮冷食,寒气入体几乎是十人九有。



那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更健康更自然么?

今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未来几天,整个华北平原以及黄淮一带都将处于持续暴晒中,公众需及时补水降温,外出做好防晒措施。

这种时候,大家所知道的是:我们的命都是空调给的。尤其是在城市里生活的,热岛效应更是让大家“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高温。健康自然的生活,受限于各种因素,难以回归至多数人身上。





二、一份寒气一份毒



所谓“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



中医认为:寒气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是万病之源。



身体里寒气重的人一般有这样一些表现:怕冷,四肢、关节等部位常冰凉甚至肿胀;腹部、腰部、颈部冷痛酸胀;受凉或用过冷食后易腹泻;爱上火,口舌生疮、目赤、咽喉肿痛;倦怠无力,精神不振、眩晕等等。







三、三伏天寒气从何而来?



1、外感:凉风入体,风寒相侵



寒乃冬季之主气,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在冬天,我们都会给自己加上厚实的衣服,或是用暖宝宝、电热、空调、暖气等各种方式防寒,所以冬天寒气相对不容易进入身体。



反倒是在夏天,被“冻着”的人也越来越多。



比如常见的热感冒(即夏季感冒,非中医的风热感冒)和空调病,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被“冻着”了。



夏天,衣着单薄的人们从闷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扑面而来的冷气进入体内,并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身体受寒;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的人,尤其是穿着清凉的女性,脚、腹这两处对于女性来说特别重要的地方,极易被寒气入侵,并引发多种妇科问题;而关节,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寒气侵蚀,是所有人都要注意的;此外,屋里太“冷”,还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



而且,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干燥的空气会使眼睛、嘴唇、鼻黏膜、气管黏膜变干,病毒、细菌乘虚而入。有调查显示,空调房间密闭5至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13.2%,大肠杆菌升高1.2%,红霉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



提醒:别直吹空调,从外面回来时最好先用毛巾擦干汗水,以防冷气顺着汗毛孔侵入。空调温度不要开太低,室内外温差在7摄氏度左右比较好,便于人体适应。





2、外感:淋雨受潮,寒湿纠缠



淋雨是寒气侵入人体的常见方式。七月、八月是北京下雨最多的时期,雷阵雨说来就来,有时甚至会遇到大雨、暴雨。不小心淋到雨,寒邪就更容易侵入。轻者感冒、头痛、头昏,重者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



三伏天离不开一个潮字。屋外如蒸笼,屋内的衣服、地板、墙壁摸着也是潮乎乎的。中医讲的六淫外邪,就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寒邪和湿邪是两种不同的邪气,有区别,也有相似点。因为寒邪和湿邪都属于阴邪,侵入人体可致病,但症状各异。寒气大可使人体冰凉、麻木、僵直、疼痛等,湿气大会造成沉麻、沉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沉”的症状。



提醒:在多雨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携带雨具。开空调时最好用上除湿功能,保持室内空气达到适宜的湿度。





3、食物:寒凉入腑,深入经脉



夏季,有谁不喜欢冷饮凉食、冰啤凉茶呢?



冰镇水果或饮料虽然冰凉爽口,但若是饮用/食用不当,就导致寒入肠胃,甚至进入经穴及脏腑深处。



而且,骤然摄入冰寒食物,还很可能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胃肠道痉挛,引发腹痛、腹泻,有的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等现象,严重的甚至导致胃出血、胃穿孔。



大量长期食用凉食,会让人体积累大量寒气,并在以后、尤其是冬季人体收藏时进入更深层,并引发各种不良后果。





四、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1、避寒



空调冷饮都要适度,养生尽量自然的生活方式。不要怕出汗,夏天就是出汗的季节。而且,要避免在大汗或酷热的情况下骤然冷水淋头或洗澡、吹空调、喝大量冷饮等。



另外重点提一下:人的头部、腹部、脚底,是寒气入侵的最佳通道,也是重要的经穴所在。



头部是寒气最喜欢的一个人体部位。头部为诸阳之汇,人体阳气最为旺盛。在让人大汗淋漓的三伏天,阳气会随汗而外泄,寒气可能乘虚而入。这时,最忌受凉着风。

腹部尤其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一个通道。晚上睡觉不小心踢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

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光脚在空调屋行走、鞋袜潮湿后不立即更换、睡觉时冷气正对着脚底吹,都会招致寒气入侵。



2、三伏灸除寒!



·督脉灸

·神阙隔姜灸

·普通艾灸祛寒取穴:大椎,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已有寒性病症或隐疾的,可以辩证施灸。





五、一些夏季养生误区及注意



多喝热水能否逼出寒气?



曾经,在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条冬病夏治的养生方法:在三伏天坚持喝热水,不吃寒凉食物和冰镇饮品,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



夏天,很多人确实不太适合喝冰镇饮料。比如,肠胃不好的人贪食冷饮,会让胃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胃胀、消化不良,甚至绞痛、腹泻。喝热水是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靠喝热水排出体内积聚多年的寒气有些夸张。



人体的散热方式以出汗蒸发为主,每蒸发1克汗液可以带走0.58卡的热量。当人喝茶或洗热水澡时,“热”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使得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液分泌加强,从而有效地将人体深部热量散发出去。夏季多喝热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汗,将体内的热量排出,以热解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疏通清热。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并不是说短短一个三伏天就可以排除体内寒气。



想要除寒气,应该多吃些温热的食品。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冬吃萝卜夏吃姜(重点,加粗),不劳医生开药方”这个说法,就是这个原因。此外,红糖姜茶温热暖胃,夏天可以“热食凉服”,放凉了再喝,到胃里也是热性食品。吃寒性食物时可搭配些温热性食物,如冬瓜性寒,起锅前可以加点胡椒粉,利尿排毒。



另外,热水泡脚也能驱寒,但泡脚时间不能太长,10-15分钟后有出汗感觉即可。如果感觉自己受了风寒,也可以去医院,通过三伏灸、刮痧、拔火罐、服中药等方法来排出寒气。



另外,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和水分,解热防暑。还有就是,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但要适量,否则伤胃。



献花(0)
+1
(本文系留不住的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