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向周边乃至世界辐射,对世界茶文化影响深远。茶叶和饮茶习惯从5世纪起开始传播到国外,17世纪起传遍全球,逐步发展成世界性茶文化。英语的“茶”字(tea),发音来自福建方言(ti);而土耳其人的“茶”字(cay)发音则源自中国北方方言。开始人们只喝“绿茶”,即茶树的叶子。“红茶”(blacktea)是一种欧美人喜欢的黑茶,据说是唐代的陆羽发明的。[11](p319-320)中国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有了日本“茶道”;传入英国,产生“午后茶”;传入欧美,出现“基督禅”。十六世纪欧洲天主教传教士葡萄牙神父克鲁士从中国返回欧洲后,介绍中国茶的饮用可以治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法国传教士特莱康等也相继学得中国的饮茶习俗,向欧洲广为传播。荷兰是欧洲最早饮茶的国家之一,并称茶叶为“百草”(治百病的药),茶成为中国对世界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
一、日本茶道
“茶道”(TeaCeremony)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与结晶,它起源于16世纪。富商千利休(1522-1591)集茶道各流派之大成,把饮茶习惯与禅宗教义相结合,发展成茶道。按其教义,茶道乃终生修养之道。千利休曾用“和、敬、清、寂”四个字来概括“茶道”精神。“和”,就是人们相互友好,彼此合作,保持和平;“敬”,指尊敬老人和爱护晚辈;“清”,即清洁,清静,不仅眼前之物要清洁,而且心灵要清净;“寂”,就是达到茶道的最高审美境界:幽闲。“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理念,是从佛教的茶礼中演化出来的。日本茶道崇尚的“和、敬、清、寂”是沿袭宋徽宗《大观茶记》提出的“清、和、淡、静”。《大观茶记》以“清和淡静”为品茶的境地。“清和淡静”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相比,崇尚“清和”,两者相同;不同之处是日本茶道的“敬寂”,反映了日本人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而《大观茶记》的“淡静”,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12]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融和了日本自己的民族精神发展起来的。
中国茶文化从奈良时代(710-794)开始传播到日本,当时是将茶作为药品使用。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空海留学唐朝,将茶籽和饮茶习惯带回日本。日本嵯峨天皇815年6月命令畿内、近江(滋贺)、丹波(京都)、播磨(兵库)等地种茶,发展茶文化。日本入宋僧人荣西大力提倡禅宗,是日本禅宗的始祖。他撰写了《吃茶养生记》(1211年),推广饮茶风尚,其目的是为了给日本人提供防治疾病、养生延年的知识。他认为中国医学理论有五味入五脏,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大多只有酸、甘、辛、咸四味,缺苦味。苦入心,心为五脏之主,缺苦味则心有所伤。茶味苦,故为养生之仙丹,延年之妙药。
茶道强调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根据举行时间,一般分为4种茶道:朝茶(上午7时)、饭后茶(上午8时)、清昼茶(中午12点)和夜话茶(下午6点)。茶道包括主人迎客、客人进茶、主人烧茶、主客饮茶、客人谢茶、主人送客等程序。[13〗(p198)茶会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茶会有各种各样的名称。立冬时品尝本年度内采的茶,这种茶会称“新茶品茗会”。每逢夜长的季节在微暗的灯光下举行的茶会称为“夜话”。在下了一场雪的情况下举行的茶会称“赏雪”。新春时节举行的茶会称“初釜”。立春之日举办的茶会称“节分釜”。到樱花林中去举办的茶会称“赏花”。立夏时,关闭茶席上的地炉,改用茶炉,这时的茶会称“初茶鼎”。早晨举行的茶会称“晨茶”。以赏月为主要目的的茶会称“赏月”。晚秋时节使用旧茶举办的茶会称“余波茶”。茶道很注重器具的艺术欣赏。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14](p108-110)日本茶道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有裨益。众所周知,日本礼仪多,日本女性温柔和贤淑。这种性格有茶道教育和熏陶的功劳。品茶的人置身于一种极其安静的环境之中,目视着茶道师的一道道程序,嗅闻着淡淡的幽香,品尝着又苦又甜的茶和点心的滋味,认真地欣赏茶碗的精湛工艺,虽然不能超凡脱俗、绝尘出世,但至少被茶道的静谧减少了不少心猿意马,不得不收敛起浮躁的一切,在平和之中经受一次短暂的灵魂洗礼。[9]
二、英美茶俗
中国茶叶17世纪传入英国,从此,饮茶习俗逐渐在英国形成。300多年来,英国社会无不深受茶的影响。它在该国具有特殊的地位:至今人们对茶的喜欢胜于咖啡。[16](29)茶是英国人消耗量最大的饮料,占45%。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天至少要喝3杯半的茶,全国每天要喝掉近2亿杯。茶不但是英国人主要的饮料,也在历史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在1644年开始有茶的记录。当初英国水手自东方回国时,都会带几包“奇怪的树叶”回去馈赠亲友,茶因此进入伦敦的咖啡馆。在英国,因茶而产生的传统有许多,像“茶娘”(teamaiden)、“喝茶时间”(teatime)、“下午茶”(afternoontea)、“茶座”(teahouse)及“茶舞”(teadancing)等。茶娘的传统源自300多年前东印度公司一位管家的太太。当时该公司每次开会,都由她泡茶服侍,这一传统模式持续下来。喝茶时间已有200LowTea)。
2.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现在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则仍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日间礼服,且一定要戴帽子。
3.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非不得已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大吉岭与伯爵茶、火药绿茶、锡兰茶、传统口味纯味茶,若是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4.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烤饼(Scone)、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吃。至于烤饼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这是一种绅士淑女风范的礼仪,最重要是当时茶叶几乎仰赖中国的输入,英国人对茶晶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喝下午茶的过程难免流露出严谨的态度。甚至,为了预防茶叶被偷,还有一种上了锁的茶柜,每当下午茶时间到了,才由女佣取钥匙开柜取茶,
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及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下午茶的主角;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加上轻松自在的心情,与知心好友共度一个优雅、悠闲的午后。
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公元1837年~1901年)是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生活晶位。维多利亚下午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华丽而不庸俗,简朴而不寒酸。虽然喝茶的时间与吃的东西(指纯英式点心)是正统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瓷器、音乐、甚至好心情,则喝下午茶就显得美中不足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及茶类的种类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样多,选择也多,如果利用一个午后,和亲密的朋友来段午后之约,何尝不是一件开心的事。英国最接近茶道的就是下午茶了。精致的陶瓷,茶勺的叮当、温雅的谈话、黄瓜三明治(不含焦皮)等等。这些都让人对某种特定的但现已基本消失的生活方式浮想联翩。不过,在遍布英国的无数茶馆、乡村聚会和家庭中,这一传统还在民间流行。
维多利亚人把下午茶做得尽善尽美,他们也引进了喝下午茶时所用的全套用具。一个多世纪以后,下午茶仍然和在维多利亚时代一样,与现代英国人的生活融合得天衣无缝。
当中国茶叶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饮料之一。生活在极地里的爱斯基摩人是美洲饮茶最多的居民。在北极漫长的白昼,办事也饮茶,客人来了也饮茶,人均每天要喝3、4公升茶水,茶成了爱斯基摩人不可或缺的生命和精神的食粮。
现在有不少美国人也喜爱饮茶,他们最爱喝的是“冰茶”,美国人饮茶力求快速,“速溶茶”便应运而生。“速溶茶”是把茶汁、柠檬汁和白糖混合,经喷雾干燥或在真空中冰冻结晶升华而成的“茶精”。美国是世界上速溶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美国茶会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聚会”,因而具有“不寻常改变的效果”而受商界人士的青睐。尽管美国人最喜欢喝的饮料是咖啡而不是茶,但是茶在美国历史上却有着相当重要的一页。“波士顿倾茶案”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因盛产甘蔗而享有“甜蜜之岛”的美名。吃厌了甜食,于是出现了一种略带薄荷清凉的饮料,即在西印度群岛负有盛名的“莫比”茶,它是用一种名叫“莫比”的树叶泡制而成的。南美的“马蒂茶”是世代相传的最佳饮料。它产于阿根廷和乌拉圭,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可促使大脑皮层活力,并消除疲劳。近年来,巴西等国也大量种植茶叶,它将与此地传统的马蒂茶平分秋色。[17](p482-483)由此可见,茶不但对中国文化而且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俄罗斯的茶文化
俄罗斯饮茶的记载始于1567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十七世纪后期迅速普及到各个阶层。到十九世纪,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词,连给小费也叫“给茶钱”。
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早餐时喝茶,一般吃夹火腿或腊肠的面包片、小馅饼。午餐后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时加果酱、奶油、柠檬汁等。特别是在星期天、节日或洗过热水澡后,更是喜欢。他们把喝茶作为饮食的补充,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许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其家做客时,主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主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喝茶可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连只有一千六百多人的乌德赫人也请一般客人及所有旅行者喝茶。来客时喝茶,主人往往端上甜点心、大蛋糕、大馅饼等,直喝得宾主满意为止。
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特别是格鲁吉亚红茶。他们对中国的茉莉花茶很感兴趣,认为这种茶香飘四溢,沁人心脾。各地还有不同风俗的茶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俄罗斯饮茶十分考究,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碟很别致,因喝茶时习惯将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边。茶具有的喜欢中国陶瓷的,有的喜欢玻璃杯的。但最习惯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喜欢。茶炊实际上是喝茶作的热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长期以来,茶炊是手工制作的,工艺颇为复杂。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工厂才大批生产茶粉。起初,茶炊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圆形的、筒形的、锥形的、扇形的,还有两头尖中间大的酷似橄榄状的大桶。驰名全国的图拉市茶炊,是用银、铜、铁等各种金属原料和陶瓷制成的。稍后,出现了暖水瓶似的保温茶炊,内部为三格,第一格盛茶,第二格盛汤,第三格还可盛粥。
现在使用的电茶炊,形状近似金银质的奖杯。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们常将茶炊的把手、支脚和龙头雕铸成金鱼、公鸡、海豚和狮子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茶炊上还常镌刻着隽永的词句:“火旺茶炊开,茶香客人尝”,“茶炊香飘风行客,云杉树下有天堂。”当主人将茶炊端到桌上,香飘居室满屋生辉。特别是冬季,窗外,大雪纷飞,屋里炉火正红,坐上铜茶炊,一会儿便喷出蒸气,吱吱作响,桌上放着面包、方糖、果酱及各种甜食。
俄罗斯人喝茶通常是用茶炊煮好茶,然后往杯中注入浓茶汁,再加开水,调到适当的浓度,饮茶的茶具一般很小,如同小酒杯一样,边倒边品尝边聊天,真是甜意浓浓,无话不谈。如果你想谈生意,此时正是大好时机。
倘若去俄罗斯人家做客,正赶上主人用茶,他们会热情地向客人让茶。此时,客人也应向主人打招呼“茶加糖,祝喝茶愉快!”喝完茶后,客人应向主人致谢,可以说“谢谢您的茶!谢谢您的款待!”
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俄罗斯平均每年要进口茶叶15万吨至17万吨左右,贸易额将近10亿美元。
近几年来,在莫斯科大大小小的超市以及各大商场里,都专门设立了茶叶专柜。顾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来自中国、日本的各类绿茶,而且还可以买到饮茶用的各类工具和介绍书籍。中国宜兴产的紫砂壶,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的最爱。在莫斯科,像模像样的专业茶馆,已经相继建立了8家。“茶文化俱乐部”、“铁凤凰俱乐部”、“丝绸之路茶馆”等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品茗场所,成为莫斯科有钱人聚会的地方。俄罗斯人在这里不仅可以聚会谈生意,而且还同时观赏茶道表演,听茶知识讲座,欣赏中国民乐,同时还可以买到包装精美的茶叶和茶具。
六、韩国的五行茶礼
韩国的传统茶礼,其形式与日本茶道相似,基本是对茶的冲泡和品饮,而高丽五行茶礼则大大突破了韩国茶礼的传统模式,以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成为韩国最高层次的茶礼。高丽五行茶礼是古代茶祭的一种仪式。茶叶在古高丽的历史上,是“功德祭”和“祈雨祭”中必备的祭品。五行茶礼的祭坛设置:在洁白的帐篷下,挑八只绘有鲜艳花卉的屏风,正中张挂着用汉文繁体字书写的“茶圣炎帝神农氏神位”的条幅,条幅下的长桌上铺着白布,长桌前置放小圆台三只,中间一只小圆台上放青瓷茶碗一只。
五行茶礼的核心,是祭扫韩国崇敬的中国“茶圣”炎帝神农氏。茶礼中的五行均为东方哲学,包含12个方面5(1)五方,即东、西、南、北、中;(2)五季,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换季节;(3)五行,即金、木、水、火、土;(4)五色,即黄色、青色、赤色、白色、黑色;(5)五脏,即脾、肝、心、肺、肾;(6)五味,即甘、酸、苦、辛、咸;(7)五常,即仁、义、礼、智、信;(8)五旗,即太极、青龙、朱雀、白虎、玄武;(9)五行茶礼,即献茶、进茶、饮茶、晶茶、饮福;(10)五行茶,即黄色井户、青色青磁、赤色铁砂、白色粉青、黑色天目;(11)五之器,即灰、大灰、真火、风炉、真水;(12)五色茶,即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
五行茶礼是韩国国家级的进茶仪式。所有参与茶礼的人都有严谨有序的入场顺序,一次参与者多达50余人。入场式开始,由茶礼主祭人进行题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礼诗朗诵。这时,身着灰、黄、黑、白短装,分别举着红、蓝、白、黄,并持绘有图案旗帜的四名旗官进场,站立于场内四角。随后依次是两名身着蓝、紫两色宫廷服饰的执事人、高举着圣火(太阳火)的两名男士、两名手持宝剑的武士入场。执事人入场互相致礼后分立两旁,武士入场要作剑术表演。接着是两名中年女子持红、蓝两色蜡烛进场献烛、两名女子献香、两名梳长辫着淡黄上装、红色长裙的少女手捧着青瓷花瓶进场,另有两名献花女子则将两大把艳丽的鲜花插入青花瓷瓶。这时,五行茶礼行者共10名妇女才开始进场。她们都穿着白色短上衣,红、黄、蓝、白、黑各色长裙,头发梳理成各式发型盘于头上,排成两列坐于两边。用置于茶盘中的茶壶、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毕全体分两行站立,分别手捧青、赤、白、黑、黄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献茶时,由五行献礼祭坛的祭主,一名身着华贵套装的女子宣读祭文,祭奠神位完毕之后,即由10名五行茶礼行者向各位来宾进茶并献茶食。最后由祭主宣布高丽五行茶礼祭礼完毕,这时四方旗官退场,整个茶祭结束。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