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二十一章 坚内固外
2020-06-20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二十一章坚内固外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上一章韩非子主要举了“桀”的例子来说明国家的安危取决于君主是非观的对错而
不是强弱,君主的权威取决于权力的虚实而不是臣子的多寡。相传桀是夏朝的暴君,被商族首领汤起兵攻伐,出奔南方而死,夏亡。夏桀的暴行,不
仅在于对国家律法的践踏而失去君主的权柄,还在于对天理的违背,如他“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对无辜的人横加刑戮,使驼背的人因为
先天不足而被剖背。就此可以看出夏桀的残暴,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大的夏桀会被小小的商汤所灭。夏桀的“诈伪为是,天性为非”是最为典
型最为逆天的不法之为,把邪恶当成真理,把天理当成错误,这就是逆天而为,不亡天理不容。世间最怕的就是颠倒黑白,把邪恶当成真理,把真
理当成错误。治国治司都一样,是非观很重要,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更要知道如何正确的做事。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去多努力明白什么是
正确的事,毕竟这是战略问题,需要很高的投入与精力,我们只要明白如何正确的做事就好,如何去实现这样的为事策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第
一名,照着第一名的行为去做就好了。学习成功者,就是学习如何遵守行业规则,也许第一名或多或少有原罪,但做为学习者就是要在学习第一名成
功之道时有效规避那些原罪。什么是颠倒黑白,就是与法规与规则背道而驰。国家的灭亡很大程度在于君主的“诈伪为是,天性为非”。通过对夏
桀灭亡的分析,韩非子得出治国的方法“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意思是:明君巩固内部政权,所以不会被别国所灭亡。
如果国家内部治理得不好,却又不被别国所灭亡的,从来不曾有过。这就是“坚内固外”,坚内是固外的基础与前提,固外是坚内的结果与效果。苹
果是从中心开始腐烂的,显然韩非子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说“明主坚内”。实现“坚内”的办法就是依法治国,按照宪法建立国家治理体系,
体系再按国家律法行使权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强大起来,在外既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形象的统一与坚定,也体现了国力军力的强大与无畏
。通过国家意志的教育造就统一的文化理念,通过依法治国的策略创造强大的社会与经济实力,就能形成坚内固外。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
孽,中国人空前团结,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抗击疫情终获胜利。说明我们的国民教育是成功的,我们没有丢掉中国人传统的优
良基因,同样也说明我们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成就不是浪得虚名,是实打实的存在。反观欧美,用网上的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一个连口罩都造不
出来的国家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发达国家。韩非子又举例说“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意思
是:所以周朝夺取殷朝的政权,就像在庭院内捡到别人的东西一样容易。假使殷不在朝廷上丢失了什么,那么周人连殷境内的一根毫毛也不敢觊觎,
何况敢于改变君位呢?韩非子说的很直接国君昏聩,内政不坚,国力虚弱,政权被夺,如同“拾遗于庭”,庭院的大门破败不堪,豪无防范之能,他
人如进无人之境。韩非子话又说回来,如果殷朝政严明没有失误,周人可能连殷朝的毫毛都不敢看,这叫秋毫无犯。韩非子再一次说明坚内固外的重
要性。【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
打铁还需自身硬。和平时期看似天下无事,但遇事才知实力的重要性。时光不会就此停止,生活终会回归正常,不过疫情告诉我们,人类还是要返璞
归真,我们还是要“坚内”,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夯实自己的实力,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生存的需要。几十年来,我们何曾想过要囤积生活物资?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