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yu48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2020-06-21 | 阅:  转:  |  分享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 增大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1.(2019·桂林高三质检)COCl2(g)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3.在压强为0.1MPa、温度为300℃条件下,amolCO与3a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ΔH<0。

(1)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填字母)。

A.c(H2)减小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D.重新平衡减小

(2)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大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s)cC(g)+d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c+d

C.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D.物质D的浓度减小

考点三应用“等效平衡”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

2.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极值等量即等效。

例如:2SO2(g)+O2(g)2SO3(g)

①2mol1mol0

②0?0??2mol

③0.5mol?0.25mol?1.5mol

④amolbmolcmol

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mol,O2均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b=1,即与上述平衡等效。

(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极值等比即等效。

例如:2SO2(g)+O2(g)((2SO3(g)

①2mol3mol0

②1mol3.5mol?2mol

③amolbmolcmol

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①②中=,故互为等效平衡。

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例如:H2(g)+I2(g)2HI(g)

①1mol1mol0

②2mol2mol1mol

③amolbmolcmol

①②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互为等效平衡。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1∶1或a∶b=1∶1,c≥0,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对于以下三个反应,从反应开始进行到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5(g)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________,PCl5(g)的百分含量______。

(2)2HI(g)((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________,HI的百分含量________。

(3)2NO2(g)((N2O4(g)再充入NO2(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________,NO2(g)的百分含量________。

正反应减小增大正反应不变不变正反应增大减小



1.向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2O4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N2O4(g)((2NO2(g),达到平衡时再通入amolN2O4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第一次达平衡时相比,N2O4的转化率()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

2.已知H2(g)+I2(g)((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0.2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现欲使甲中HI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大于乙中HI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B.甲中加入0.1molHe,乙中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增大压强D.甲增加0.1molH2,乙增加0.1mol2

3.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ΔH=-QkJ·mol-1(Q>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Ⅱ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在Ⅲ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均在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上述三个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值分别为Q1、Q2、Q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Q1=2Q2<Q3

B.容器Ⅰ中CO的百分含量比容器Ⅲ中CO的百分含量高

C.容器Ⅰ中反应的平衡常数比容器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

D.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应用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

K=(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如(1)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Fe3+(aq)+3H2O(l)(Fe(OH)3(s)+3H+(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在一定温度下,已知以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反应①:CO(g)+CuO(s)CO2(g)+Cu(s)K1

反应②:H2(g)+CuO(s)((Cu(s)+H2O(g)K2

反应③:CO(g)+H2O(g)((CO2(g)+H2(g)K3

(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K3与K1、K2的关系是K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温度下,N2+3H2((2NH3的平衡常数为K1,则该温度下,NH3((N2+H2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湖北黄冈调研)已知反应: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w=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w2>1

B.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T1、w=2时,Cl2的转化率为50%

D.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2018·南宁二中质检)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0;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T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00℃,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由CO和水蒸气反应制备,其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800℃时,若CO的起始浓度为2.0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0mol·L-1,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1,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O(g)和CO(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O)/mol·L-1 0.010 0.020 0.020 c(CO)/mol·L-1 0.010 0.010 0.020

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O的转化率均是25%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5mol·L-1

D.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大于25%

.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C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2(g)((2CO(g)ΔH=+173kJ·mol-1,若压强为pkPa,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6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2)t1℃时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该温度下达平衡后若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气体,则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于0.36(2)大于正反应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答案20答案(1)1减小(2)CD(1)25%(2)0.5p不Qp=Kp





1.(2017·海南,11,改编)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增大B.减小压强,n(CO2)增加

C.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2.(2016·四川理综,6)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2017·全国卷,28(4)]298K时,将20mL3xmol·L-1Na3AsO3、20mL3xmol·L-1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aq)+I2(aq)+2OH-(aq)((AsO(aq)+2I-(aq)+H2O(l)。溶液中c(AsO)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

c.c(AsO)/c(AsO)不再变化

d.c(I-)=ymol·L-1

②tm时,v正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

③tm时v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n时v逆,理由是____________。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



.[2017·全国卷,28(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将0.10molCO2与0.40mol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α1=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620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填“>”“<”或“=”)0。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H2SB.CO2C.COSD.N2

.[2018·全国卷,28(2)(3)]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2N2O5(g)―→4NO2(g)+O2(g)



2N2O4(g)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ΔH1=-4.4kJ·mol-1

2NO2(g)N2O4(g)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ΔH=________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kPa·min-1。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9kPa,则此时=______kPa,v=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____63.1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第三步NO+NO3―→2NO2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

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1.D2.A3.①ac②大于③小于t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④

4.①2.52.8×10-3②>>③B(2)①+53.1②30.06.0×10-2③大于温度升高,体积不变,总压强升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升高④13.4(3)AC



考点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于外力作用就能进行的过程。

(2)特点

(3)自发反应

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须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2.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C.将散落的火柴放入火柴盒

D.固态碘升华

3.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ΔH=+74.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ΔH与ΔS综合考虑

4.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已知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kJ·mol-1,ΔS=-6.6J·mol-1·K-1,当ΔH-TΔS<0时能自发反应)()

A.会变 B.不会变

C.不能确定 D.升高温度才会变

(2019课标,28,14分)A.<0.25 B.0.25C.0.25~0.50 D.0.50 E.>0.50

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和相等、和相等。





(a)=___________kPa·min?1。467℃时和和

(1)大于(2)C

(3)小于2.02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4)0.0047bcad

















3















献花(0)
+1
(本文系yu4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