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瑞图行草书风格探析_刘雨晨(1)
2020-06-28 | 阅:  转:  |  分享 
  
书画鉴赏
张瑞图行草书风格探析
刘雨晨
山西师范大学
张瑞图(1570——1641),明代书画家,字无画,号长公,别号为之一新,可以看作是张瑞图行草书中期风格的开端。在这件4
二水,晚年又号白毫庵居士,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桐萌论米长的长卷中,他独特的用笔习惯与章法特点都已经得到了充
画》里这样描述张瑞图的书法“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分的展现。诗卷起首处较为圆浑厚重,第二行用笔渐变爽利,起
笔多顺锋尖入,转折出方峻严厉,偶用圆转,方折直硬的线条转
径。”《明史·卷二八八·列传一七六·文苑四》记载:“以善书名者,
化为个性的运用节奏和书法意象,滞涩又跳荡,紧张而放纵。方
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可见,
折笔画的大量书写是张瑞图成熟期行草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明
张瑞图的书法成就之高深。张瑞图书法独辟蹊径,打破了传统
末倪后瞻评他的书法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
的规行矩步,有意创新,不追求点画的精致细微,而更加注重神
转,一切圆体都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
韵,骨力和整体气势的呈现。从张瑞图传世的行草书作品来看,
法则未也。”可以看出张瑞图在书写时笔画转折处一律用方折的
其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笔法,传统书写中转折处一般是圆转曲折,而像张瑞图这样方折
第一阶段为萌芽期。早期书风主要是指天启元年(1621)以
直转却极为少见。正是如此,才是他所独特的地方。
前的书风。这一时期,张瑞图还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他
张瑞图开创的跌宕起伏的“奇倔”书风,他抛弃中和与优美
还处在学习临摹前人书法和探索自己书风的初期阶段。
的姿态,笔墨随意而作,肆意挥洒。张瑞图的《草书诗评》作于
1625年,也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草书诗评》的内容为先贤咏赞
魏晋唐宋文人雅士的言辞。前面部分张瑞图比较含蓄,侧锋运
笔,结体呈横势,露锋入笔,空中取势。从第八开开始直到书评
结束:“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可以看出张瑞图写草书
下笔十分果断坚定,行笔速度比较快,转折多用方折,棱角尖锐。
在章法上,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张瑞图字距紧,行距松的特点。张
瑞图把书法的节奏感、韵律感表现的酣畅淋漓。后人在评论张
瑞图的书法风格时,皆有“有折无转”“一意横撑”的话语,确实是
道中了他书法的关键所在。张瑞图在书法上追求标新立异,打
破了传统的用笔方式,他的行草书有方、直、硬、锐的特点,《草书
图1张瑞图《杜甫渼陂行诗卷》
诗评》作为张瑞图中期阶段的佳作,是十分珍贵的。
张瑞图的草书(如图1)《杜甫渼陂行诗卷》是迄今为止所见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张瑞图草书手卷《后赤壁赋》,笔势锋芒
到的张瑞图有纪年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杜甫渼陂行诗卷》
凌厉,跌宕起伏,方笔多于圆笔,与元明俏媚的书法风格形成了
自署是一件临习的作品,并没有说明是谁而作,此卷落款仅有
鲜明的对比,属明末不朽之作。在章法的结构布局上,张瑞图与
“二水”两字,是在天启以后张瑞图的书作中所见不到的。从用
明末革新书家群体一样,都崇尚字距紧凑,行距松弛的章法安
笔结构特点与整体态势来看,显然与祝允明风格十分相近。根
排,为了避免行距缺少变化而导致呆板的弊端,张瑞图采用了不
据书写风格与落款形式来推断,草书《杜甫秋兴诗卷》也属于这
等距的方式,造成了行与行之间横势的跳动和连贯。有时又以
一时期的作品。从这两件作品中,可以看出早年张瑞图的行草
字形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变化等手段,使整体章法气脉相通。有
基本是圆转一路的,线条十分流畅,转折自然,作品的态势呈现
时又将纵势之笔延长,与下字的起笔承接起来,从而弥补了纵势
横势,作品中的许多字作者都有意将横向笔画拉开,与现在瘦长
不足的缺陷。在用笔上,张瑞图以方笔为主,用力劲健,有时也
的字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张瑞图切锋运笔是
用圆笔来避免笔锋太尖露。在作品中侧锋笔势比较多,用笔的
极度果断的。说明他对这种运笔方法是非常熟练的,入纸后的
特点为直锐方折。
翻笔动作也干净利落。从这几件作品的总体特征来看,张瑞图
第三阶段为平淡期。崇祯二年(1629年),张瑞图陷入魏党
的早期作品是临习明代早期书家祝允明的书法,但从中可以判
逆案,以输资免罪赎为平民,但给张瑞图内心带来了难以抹掉的
断,他临习祝允明的书法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临摹,其中也有他
阴影。此后一直到去世,张瑞图一直隐居在晋江老家,诗文书画
个人的思想和创新意识。说明张瑞图十分注重学书的主体性,
与礼经奉佛成了他生活的内容与寄托。由此看来,张瑞图是幸
而不拘泥于书法的外在形态。
运的,他免官归乡后,沉浸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中,摆脱了官场的
第二阶段为成熟期。这一时间段从天启元(1621年)到崇祯
是是非非,多年来向往的平静安逸生活终得实现。这时期书法
元年(1628年),这一阶段是张瑞图的书法风格达到成熟并逐渐
也变得平淡自然,简约古朴,书风豪快,对比强烈。天启年间那
稳定,在创作上取得巨大成绩的阶段,并且也是他在仕途上最为
种粗犷豪迈、气势汹汹的姿态顷刻褪尽,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自
辉煌与得意的时期。张瑞图书艺迈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他的行
然平淡、率真坦荡的意蕴。这一巨大的转变说明艺术在张瑞图
草作品《感辽事作诗卷》,天启元年冬十月,张瑞图将离家北上,
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前十天作于晋江家中。《感辽事作诗卷》为绫本行草书,内容为自作者简介:刘雨晨(1996-),女,汉,山西临汾人,研究生,研
书诗,是天启元年张瑞图五十二岁时所书。《感辽事作诗卷》面貌究方向:美术学国画。
82019/07
献花(0)
+1
(本文系Ber80wg442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