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39节 中医治疗八法
2020-06-28 | 阅:  转:  |  分享 
  
?中医治疗八法?ZHONG??YI?ZHI?LIAOBAFA中医八法目录汗法02?吐法?下
法0103?补法0504?温法?清法060708?和法?消法01汗法汗法:以疏散风寒为目的,常用于外邪侵犯肌表比如外感初起,恶寒发
热,头痛,骨节痛,得汗后便热退身凉,诸症消失。01汗法汗法可分两类【1】辛温发汗如桂枝汤等,适用于外感风寒的表寒证;【2】辛凉发汗
如银翘散等,适用于外感风温、风热的表热证01汗法汗法注意事项:汗出后热不退仍有恶寒的,此为表邪未除,仍宜汗解;如果不恶寒而热不退,
或热势反增,病邪有向里传变的趋势,不可再汗。01汗法发汗能祛散外邪,也能伤津耗液,血虚或心脏衰弱以及有溃疡一类的患者,发汗应当谨慎
一般发汗太过,汗出不止,也能引起虚脱的危险。吐法:常用于咽喉、胸隔痰食堵塞。吐法一般用催吐药如常山、瓜蒂等,服药后用鸡毛或手指探喉
使其恶出,所以又有探吐之称。02?吐法吐法多用在胃上部有形的实邪,一般吐法吐一次就可以了,不需要反复使用。凡虚弱、新产后、四肢厥冷
等虚证,均不宜用吐法。?02?吐法下法:一般多指通大便,用来排除肠内宿粪积滞,所以也叫攻下、泻下攻下剂分为两类:一种是峻下如大承气
汤等,用猛烈泻下药,大多用于实热证03?下法一种是缓下,又分两类:【1】是用较为缓和的泻药如麻子仁丸【2】是用油润之剂如五仁丸帮助
下达。但不论峻下或缓下,都宜于里实证,这一点是一致的。?03?下法使用下法,须考虑病人体质,并要懂得禁忌。大体是:虚弱的、表证没有
解除的、没有里实证的不可下!03?下法温法:常用于寒性病如理中丸等寒性病有表寒、里寒等区别,但从温法来说,一般都指里寒,例如呕吐清
水,大便溏薄泄泻,腹痛喜按,手足厥冷,脉象沉伏迟微,均为温法的对象。04?温法补法:就是补充体力不足,从而消除一切衰弱症候,故《内
经》说“虚者补之”。所用药物大多含有滋养性质,所以又叫做滋补、补养。如四君子汤等05?补法补法在临症上分补气、补血、益精,安神、
生津液、填骨髓等,总之:以强壮为目的。补剂的性质可分三种:【1】为温补,用于阳虚证;【2】为清补,用于阴虚证;【3】为平补,用于
一般虚弱证。?05?补法由于病情的轻重不同,又分为峻补和缓补。峻补常用于急救为主;缓补则用于体质虚,不胜重补,或者无大寒大热症状,
只宜和平之剂缓缓调养。因为补剂壅滞,脾胃差者不宜大补?05?补法清法;凡用清凉剂来治疗温热病症,都称清法如黄连解毒汤温热症候有表热
、里热、虚热、实热、气分热、血分热,用清凉剂时必须分辨热的性质及在哪一部分。比如表热证应取辛凉,虚热用甘寒,实热用苦寒。在气分清气
,在血分清血。06?清法临症上用清解法比较多,但不宜多用久用,尤其是苦寒一类的药,能损害脾胃,影响消化。体质素虚,脏腑本寒,食欲不
强,大便溏薄,以及产后病后,均宜慎用清法。?06?清法消法:主要是消导,用来消除肠胃壅滞,例如食积内阻,脘腹胀满,治以消化导下,如
保和丸等。其次是消坚,如癥瘕积聚和瘰疬等,再次是消痰,还有利水也在消法之内。一般称为利尿,叫做分消。07?消法和法:和是和解的意思
,病邪在表可汗,在里可下,倘在半表半里既不可汗又不可下,病情又正在发展,就需要一种较为和缓的方法来驱除病邪,就是和法,如小柴胡汤所
以和解法用在外感方面,其主要目的仍在驱邪外出。?08?和法血虚劳热,纳食减少,妇女月经不调,可用调和肝脾的方法。感受暑湿,内伤饮食
,寒热不扬,头胀胸闷,可用芳香和中诸如此类,均属和法范围。08?和法?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转发收藏点赞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75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