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诊断学名词解释
2020-06-28 | 阅:  转:  |  分享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枢性发热:有些致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原
而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为中枢性发热。热型: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
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为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
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可引起发热,称为吸收热。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
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间歇热:体温骤升
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
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
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皮肤黏膜出血: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或局限性皮肤黏膜
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积液:液体积聚发生于体腔内为积液。咯血
: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牵涉痛:是指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发绀:是指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三凹征:是指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时出现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明显凹
陷的体征。心源性哮喘:是指急性左心衰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重者可有端坐呼吸、面色发
绀、出汗、哮鸣音及肺底湿罗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
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呕吐的前奏。一般恶心随之有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
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呕血:是上消化道(指屈氏韧带以上
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进口腔呕出。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
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
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隐血便: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
。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常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
癌。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黄
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隐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umol/L,临床表
现无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察觉。感应性疼痛:是由于内脏疼痛的冲动经传入神经纤维使相应皮肤脊髓节段的神经元兴奋,以致
引起同一皮肤传入神经纤维的正常冲动产生痛觉。神经根痛:是由于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所致。疼痛沿脊神经后根分布区域放射。如蛛网膜下腔出血。
无菌性炎症:是因寒冷、潮湿、变态反应和重手法推拿引起的骨及软组织炎症。反应性关节炎:是因细菌产物、药物、异种血清经变态反应引起关节
炎症。退行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分原发和继发,肥胖女性和老年人多见。以关节软骨退化、软骨下组织硬化、滑膜水肿充
血为主要特点。晨僵:是因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使关节活动障碍,表现为僵直感,以早晨表现明显的一种局部症状。肾性尿崩症:肾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降低,水分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镜下血尿:血尿轻,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之
镜下血尿。膀胱刺激征:患者因膀胱、尿道炎症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的症状。神经源性膀胱: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异常,常
伴有神经系统受损体征,如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消失。生理性尿频: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改变所致的尿频。尿失禁
: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丧失,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排尿困难:是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
重时增加腹压也不能将膀胱内的尿排出体外,而形成尿潴留的状态。急性尿潴留:是指既往无排尿困难的病史,在某些病因作用下,尿液潴留,膀胱
迅速膨胀,患者常感下腹胀痛并膨隆,尿意急迫,又不能自行排尿。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单纯性肥胖:又称原发性肥胖,
无明显病因。可有家族史或营养过度史,多为均匀性肥胖,无内分泌代谢等疾病。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消瘦: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体重低于正常低限的一种状态。体质性消瘦:是指有个别人生来即消瘦,无任何疾病征象,可有家族史。头痛:是指头颅内外
各种性质的疼痛。肌收缩性头痛:亦称紧张性疼痛,青壮年慢性头痛,无颅内压增高及其他病症,常因焦虑、情绪、紧张而发生的头痛。眩晕:是
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真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表现有旋转感、摇
晃感和移动感等。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一般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眼花等,有时似觉颅内在转动但并无
外境或自身旋转的感觉。周围性眩晕:亦称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中枢性眩晕:亦称脑性眩晕,是指
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引起的眩晕。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
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
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痉挛性。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意识障
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病人陷入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
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意识障碍。病人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
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昏睡: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
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
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语
言、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被称为精神症状。抑郁: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
缺乏、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或行为等。焦虑:精神病学中将焦虑定为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
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得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惊恐障碍: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为惊恐
障碍,患者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一般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预期性焦虑:表现对未来
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时间的担心,其担心和烦恼程度与现实不相称,即预期性焦虑。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
象或内容,只是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即浮动性焦虑。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诊断
的一种诊法。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
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
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体格检查: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
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的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称为体格检查。检体诊断:全面体格检查后对患者健
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体格检查。视诊:用眼睛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称为视诊。触诊: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
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称为触诊。浅部触诊法: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等)检查和评估的触诊方
法称为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医师用单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检查深在病变的触诊方法称为深部触诊法。它包括深部滑行
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和冲击触诊法等。腹部深部触诊法腹壁压限的深度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冲击触诊法:医师右手
并拢的示、中、环三指,取70°—90°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快速而有力的冲击,以达到检查目的的触诊方法称为冲击触诊法
(也称为浮尘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叩诊:医师用手、手指或借助于叩诊锤叩击体表某一部位,根据叩击部
位的振动和声响以及患者反应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称为叩诊。听诊:医师根据患者身体各部分发出声音的变化判断正常与否
的诊断方法称为听诊。嗅诊: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称为嗅诊。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
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肥胖:超过标
准体重的20%以上为肥胖。根据体重指数(BMI)判定,WHO标准,BMI≥30为肥胖,我国标准,BMI≥28为肥胖。二尖瓣面容:面
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角弓反张位: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
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共济失调步态: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
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痨患者。间歇性跛行: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患者。黄染:皮肤粘膜发黄称为黄染。白癜:为多行性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片,发生后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亦不引起生理功能
改变。见于白癜风,有时偶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恶性贫血患者。斑疹: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肤表面。见于斑
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行性红斑等。紫癜:皮下出血3-5cm称为紫癜。发绀:是皮肤呈青紫色,常出现于口唇、耳廓、面颊及肢端。见于还原
血红蛋白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血管痣,形似蜘蛛。肝掌:为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
加压后褪色。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红肿。玫瑰疹:为一种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cm,为病灶周围血管扩
张所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方颅:前额左右突出
,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落日现象: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于颅内压
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现,见于脑积水。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
,环的外缘比较清晰,内缘较模糊,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鉴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集合反射:嘱患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
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处),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酒渣鼻:鼻尖和鼻翼
处皮肤发红,并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肥厚。鼻翼煽动: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
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发作时。麻疹粘膜斑: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的白色斑点,为麻疹的早期特征。镜面舌:亦称光滑舌,
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眼球震颤: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
运动。颈前三角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的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
前缘之间的区域。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Olive
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拽动。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
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限至下颌骨距离的下2/3以内。若取30°-45°的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
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
与左右第2肋软骨链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锁骨
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肋骨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
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内,故当吸气
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
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
,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为触觉震颤。根据其振动的强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支气
管呼吸音: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吸气相较呼吸相短,且呼气音较吸气音强而高调,吸气末与呼气始之间有
极短暂的间隙。多于肺组织实变部位听及。湿罗音: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常连续多个
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多见于支气管、肺炎症时。干啰音:系由于气管、支气管狭
窄或部分阻塞,如炎症、痉挛、肿瘤或异物等,使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语音共振:为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
”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语音共振一般在气管和大支气管附近听到的声音最强,在肺底则较弱
。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及肺气肿等。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主要是由于心脏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
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心尖搏动位
置受多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为心尖搏动位置。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常见于粘连性
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另外,由于重度右室肥厚所致心脏顺钟向转为=位,而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心尖区抬举性
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做事肥厚的体征。震颤:为触诊
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震颤的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
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心包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脏层与
壁层心包摩檫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及
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随渗液的增多,使心包脏层与壁层分离,摩擦感消失。心腰:心脏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3肋间
为左心耳,第4、5肋间为左心室,其中血管与心脏左心交接处向内凹陷,称心腰。二尖瓣型心:左房显著增大时,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
,使心腰消失。当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如梨形,由于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
又称二尖瓣型心。心动过速: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老年人偏慢,女性稍快,儿童较快,<3岁的儿童多
在100次/分以上。凡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
范围为60-100次/分,当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正常人心脏跳动的节律(心律)基本规则,但部分青年人可出现
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期前收缩:指在规律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
,其后有一较长间歇。二联律:在期前收缩存在时,如果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果连续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二联
律。三联律:在期前收缩存在时,如果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果每两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心房颤动:是指心
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脉率不少于心率,心电图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常见原因有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少数原因不明称特发性心房颤动。脉搏短绌:心房颤动时可发现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产生的原因是过早的心室收缩(心室内仅有少量的
血液充盈)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周围血管所致。大炮音:常见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心室几乎同时收缩使第一心音明显增强,其机制是
当心室收缩正好即可出现在心房收缩之后(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接近P波出现),心室在相对未完全舒张和未被血液充分充盈的情况下,二尖瓣
位置较低,急速的心室收缩使二尖瓣迅速和有力地关闭使第一心音增强。钟摆律:心肌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原有性质且明显减弱,第二心音也
弱,S1、S2极相似,可形成“单音律”或“胎心律”,提示病情严重,如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等。心音分裂:正常生理条件下,心
室收缩与舒张时两个房室瓣与两个半月瓣的关闭并非绝对同步,三尖瓣较二尖瓣延迟关闭0.02—0.03秒,肺动脉瓣迟于主动脉瓣约0.03
秒,上诉时间差不能被人耳分辨,听诊仍为一个声音。当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心音分裂。
第二心音生理性分裂:见于部分青少年,深吸气末出现的S2分裂,是由于深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右心回心血量增加,右心排血时间延长,使肺
动脉瓣关闭延迟,如果肺动脉瓣关闭明显迟于主动脉瓣关闭,则可在深吸气时出现S2分裂。以肺动脉瓣区明显。第二心音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
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主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S2逆分裂是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另外,主动脉瓣狭窄或重
度高血压时,左心排血受阻,排血时间延长使主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也可出现S2反常分裂。三音律:指在正常S1、S2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与
心脏杂音不同。多数为病理性,大部分出现在S2之后,即舒张期,与原有的心音S1、S2构成三音律,如奔马律、开瓣音和心包叩击音等;也可
出现在S1之后即收缩期,如收缩期喷射音。奔马律: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
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位于第二心音后0.05-0.
06秒,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由于舒张早期血液自高压力的左房迅速流入左室,导致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使瓣叶振
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史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在心尖内侧较清楚。开瓣音的存在可作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
的间接指标,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症的重要参考条件。心包叩击音:见于狭窄性心包炎,在S2后约0.09-0.12秒出现的中频、较响而短促
的额外心音。为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时,由于心包增厚,阻碍心室舒张以致心室在舒张过程中被迫骤然停止,导致室壁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在胸骨
左缘最易闻及。肿瘤扑落音:见于心房粘液瘤患者,在心尖或其他内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在S2后约0.08-0.12秒,出现时间较开瓣
音晚,声音类似,但音调较低,且随体位改变。为黏液瘤在舒张期随血流进入左室,碰撞房、室壁和瓣膜,瘤蒂柄突然紧张产生振动所致。器质性杂
音:是指杂音产生部位有器质性病变存在,如主动脉瓣狭窄所产生的主动脉瓣区喷射性收缩中期杂音,室间隔缺损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而粗
糙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等。功能性杂音:是指杂音产生部位并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包括:1.生理性杂音;2.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产
生的杂音(如甲状腺亢进使血流速度明显增加);3.有心脏病理意义的相对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也课程相对性杂音)。病理性
杂音:听诊部位虽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心脏病理意义的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与器质性杂音合称为病理性杂音。生理性杂音:多见
于儿童、青少年,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只限于收缩期、心脏无增大、杂音柔和、吹风样、无震颤。AustinFlint杂音:主要见于中、重
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在心尖区产生的舒张期杂音,需与器质性二尖
瓣狭窄的杂音鉴别。GrahamSteell杂音:是由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的肺动脉瓣区的舒张期功能性杂音。杂音柔和、
较局限,呈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于吸气末增强,常合并P2亢进,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连续性杂音:是指持续于整个收缩与舒
张期,期间不中断掩盖S2的杂音,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杂音粗糙、响亮似机器转动样,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稍外侧闻及,常伴有震
颤。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反流所致。前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
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末闭、动静脉瘘等。检查者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
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交替脉:系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必要时嘱患者在呼气中期屏住呼吸,以排除呼吸变化所景响的可能性。如
测量血压可发现强弱脉搏间有10-30mmHg的压力差,当气袖慢慢放气至脉搏声刚出现时,即代表强博的声音,此时的频率是心率的一半。一
般认为系在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高血压:在
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3次或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即可认
为是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mmHg为收缩期高血压。低血压: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凡血压低于90/60
mmHg时称低血压。枪击音:在外周大动脉表面,如股动脉,轻放听诊器模型体件时可闻及与心跳—致的短促如射枪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
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Duroziez双重杂音:以听诊器模型体伴稍加用力于股动脉可闻及的收端期与新张期双期女风样
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黏膜,使
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
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周围血管征阳性:凡体检时发现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和水冲脉,可统称周围血管征阳性。主要
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舟状腹:严重全腹部凹陷,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脊和耻骨联合显露,腹
外形如舟状。见于恶病质、慢性消耗性疾病。肝震颤:用浮沉触诊法当手指压下时,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可见于肝棘球蚴病。反跳痛:腹部出现
压痛后,用2-3个并拢手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后,迅速将手指起,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的体征,提示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的征
象。移动性浊音:用间接叩诊法叩击腹部出现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上静脉曲张所致的静脉团,表面被直肠下端黏膜所覆盖,在肛门内口可查到柔软的紫红色包块,排便时可突出肛门外
。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臀部垫高,两腿屈曲、抬高外展的体位。适用于重症体弱患者或膀胱直肠的检查,亦可进行直肠双合诊。隐睾:如
果睾丸未降入阴囊内而隐于腹腔、腹股沟管内或阴茎根部、会阴部等处称隐睾症。肛裂:肛管下段(齿状线以下)深达皮肤全层的纵行及梭形裂口或
感染性溃疡称肛裂。肛门直肠瘘:是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多为肛管或直肠周围脓肿与结核所致,不易愈合。驼背:脊柱过度后弯
称为驼背。匙状甲: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的指甲称匙状甲,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等。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指(趾)。见于发绀型先天病,慢性肺脓肿等。扁平足:足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前半足外展,形
成足旋前畸形,横弓塌陷,前足增宽,足底前部形成胼胝。见于先天性畸形。爪形手:手指呈鸟爪样变形者称为爪形手,见于进行性肌萎缩、尺神经
损伤,脊髓空洞症、麻风等。浮髌试验:患者取平卧位,患者伸直放松。检查者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级,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
骨低面,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向上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称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关节腔积液
。间接角膜反射: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称
为直接角膜反射。如刺激一侧角膜,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
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单瘫:指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
,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交叉性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脑神经损害。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
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及骨骼肌受到张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
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检查时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肌肉对被动伸屈的阻力做判断。铅管样强直:即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
增高,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增加是均匀一致的,为锥体外系损害的现象。痉挛状态:在被动伸屈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
,也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不自主运动:是指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
损害的表现。静止性震颤:震颤表现为静止时明显,而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动作时发生,常伴有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意向性震颤:又
称动作性震颤。震颤在休息时消失,动作时发生,愈接近目的物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舞蹈样运动:为面部肌肉及肢体的快速、不规则、无目的、
不对称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做鬼脸、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伸屈、摆手和伸臂等舞蹈样动作,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手足徐动: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见于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地核变性。指鼻试验:嘱患者先以示指接触距其前
方0.5米检查者的示指,再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
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跟-膝-胫试验:嘱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另一下肢膝盖下端,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
、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出现该动作障碍。闭目难立征:嘱患者足跟并拢站立,闭目,双手向前平伸
,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腹壁反射:患者仰卧,下肢稍屈伸,
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
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上、中或下部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
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提
睾反射: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
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跖反射: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
跟向前至小趾跖近关节处转向拇指侧,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肛门反射:用钝头竹签
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肛尾神经病损。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称深反
射,又称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
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肱三头肌反射:患者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上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
的肱三头肌建,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桡骨骨膜反射:被检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
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膝反射:坐位检
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卧位检查则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
建,可引起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踝反射:又称跟腱反射,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
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Hoffmann征: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
然后以右手中指与食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轻度掌屈反应则为阳性。
放射中枢为颈髓7节—胸髓1节。踝阵挛: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医生一手持患者小腿,一手持患者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
之。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系腱反射极度亢进。髌阵挛:患者下肢伸直,医生以拇指与
食指控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系腱反射极度亢进。病理反
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如Babinski征。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
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Babinski征: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钝头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根部并转
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Oppenhenim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
binski征。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
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
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Kernin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
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
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眼心反射: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医师用左手中指、食指分别置于患者眼球
两侧,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加压20-30秒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
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卧立位试验:平卧位技术脉率,然后起立站直,再计数脉
率。如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
强。皮肤划纹试验: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如白
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增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
交感神经麻痹。竖毛反射: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如鸡皮。根据竖毛反射障碍
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发汗反射:常用碘淀粉法,即以碘1.5g,蓖麻油10.0ml,与95%酒精100ml混合成淡碘酊
涂布于皮肤,干后再敷以淀粉。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10mg,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而引起出汗,出汗处淀粉变蓝色,无汗处皮肤颜色不变,可
协助判断交感神经功能能障碍的范围。Valsalva动作:患者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呼气动作10-15秒。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
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值,正常人大于或等于1.4,如小于1.4则提示压力感受器功能不灵敏或其反射弧的传入纤维或传出纤维损害。红细胞大小
不均: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相差1倍以上,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在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等贫血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某种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在巨幼细胞贫血时尤为明显。靶细胞:此种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
位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有的中心深染区像从红细胞边缘伸处的半岛状或柄状。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少量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其他溶血性贫血以及黄疸或脾切除后的病例。镰状细胞:红细胞如镰刀状,见于镰状细胞贫血。泪滴形细胞:红细胞呈泪
滴状或手镜状。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棘细胞: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
性无β-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裂细胞: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性症,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
形态学异常改变。红细胞可呈梨形、新月形、哑铃形三角形等。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现,如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也可见于严重烧伤患者。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
性巨球蛋白血症等。嗜多色性细胞: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
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由以溶血性贫血最多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聚而成的。大量增多并且
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
1u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也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等。卡-
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形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及白血病等。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
率增高(超过5%),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
现核极度左移现象。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心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
减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等。捧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为1-6um,称为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此种小体,而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则可见到
。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呈云雾状天蓝色或蓝黑色,直径1-2um。类白血病反应:是
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
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中以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有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
病因中以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
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色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是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正常人RPI为2,RPI>3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RPI<2提示为骨髓增生
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血小板平均容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参考值为7-10fl。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
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表示。参考值为15%—17%。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
率。参考值:男性0—15mm/1h末;女性:0—20mm/1h末。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平均红细胞体积:是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参考值: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参考值:27—34p
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参考值:320—360g/L。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
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X109/L称为白细
胞减少。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铁粒幼细胞: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红细胞酶病:红细胞酶缺
陷所致溶血性贫血又称红细胞酶病,是指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活性改变而发生溶血的一组疾病。骨髓增生程度
:是指在低倍镜(10X)下观察,骨髓中成熟红细胞与所有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正常为骨髓增生活跃,即骨髓中成熟红细胞与所有有核细胞的比
例为20: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在待测血浆中加入鱼精蛋白,可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FOP)形成的可溶性复合物解离,游离的F
M之间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絮状或胶冻状沉淀,这种不需加凝血酶使血浆发生的凝固,称为副凝固。因此本试验被称为血浆鱼精蛋白福凝
固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诱导剂,如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等,由于血小板聚集,
导致PRP的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血小板聚集仪可以通过连续的光电讯号转换而将血小板的凝聚过程记录并以聚集曲线显示,自动计算出血小板
聚集曲线的斜率、不同时间的聚集百分率和最大聚集率等参数。血管性血友病:由于构成因子VIII复合物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的合成与表
达缺陷,导致vWF的质或量的异常而引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而生成的圆柱形蛋白
聚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蛋白,半定量多在+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
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1/3。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
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没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
称镜下血尿。血尿:尿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透明管型:主要由Tamm-Horsfall组成,尚有少量清蛋白和氯化物参与,为
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时,称为蛋
白尿。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尿液呈浓
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
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
为主要成分。肾小管性蛋白尿: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红细胞淡影:在低渗尿中,红细胞吸水胀大,
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脱出,呈大小不等的空环形,称红细胞淡影。粪便隐血: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
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柏油样便: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细胞:吞
噬铁血黄素的肺泡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见于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淤血、肺梗死及肺出血患者。黄变症: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
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破坏,释放氧合血红蛋白而呈现黄变;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
56u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释放8.6u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由于脑脊
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g/L)而呈黄变症。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其形成原因主要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
或淋巴管堵塞。渗出液:有感染性(如化脓性细菌)、非感染性(如外伤、化学性刺激)或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血管内皮受损,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
中大分子物质如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从而形成的积液称为渗出液。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
体,主要是由宫颈腺体和前庭大腺的分泌物组成,也含有来自子宫内膜和阴道黏膜的分泌物。阴道清洁度:是根据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脓细胞)、
上皮细胞、阴道杆菌和杂菌的多少来划分的,是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女性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精液减少:已数日未射精而精液量少于1.
5ml者,称为精液减少。无精液症: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精液过多:1次射精的精液量超过8ml,称为精液过
多。精液液化时间:精液由胶冻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活动率:是检测活动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精子活动
力:是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即活动精子的质量。血性精液:凡是精液呈鲜红色、淡红色、暗红色或酱油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者,称为血性精液。
无精子症:显微镜下观察精液标本有无精子。若无精子,将精液离心后再检查,若仍无精子,则称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连续3次精子计数的结果
均低于20x109/L称为少精子症。白细胞精子症:当精液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x109/L,称为脓精症或白细胞精子症。畸形精子症:
精液中异常形态精子大于20%为异常,如果正常形态精子低于30%,称为畸形精子症。肾清除率:系指双肾于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
所含的某物质全部加以清除而言。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或重吸收碳酸氢离子的功能减退,使尿酸化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慢
性酸中毒。内生肌酐清除率:肾于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量:系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
总数量而言,它受溶质的离子数量的影响,能真正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分钟)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称为肾
小球滤过率。前清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比清蛋白小,醋酸纤维素膜电泳上向阳极的泳动速度较清蛋白快,在电泳图谱上位于清蛋白前方,故
称为前清蛋白。前清蛋白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因此它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前清蛋白降低主要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
恶性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光面内质网,胆红素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存在时,与胆红素尿苷二磷
酸葡萄糖醛酸作用,形成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和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为结合胆红素。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
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CB/STB在20%-50%常为肝细胞性黄疸,CB/STB>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脂
蛋白X:当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汁内的磷脂逆流入血,血中出现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
密度脂蛋白。血清LP-X阳性有助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它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
应,生成L-谷氨酸和丙酮酸。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正常时血清的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
性增加,胞质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ALT活性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显著升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
常。尿胆原:结合胆红素进入胆小管后,便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进行水解、还原反应,脱去葡萄糖醛酸和加氢,生成尿胆原。约20
%的尿胆原被肠道重吸收,经门脉入肝,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随胆汁排入肠腔,这就是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在肠肝循环过程中仅有极少量尿胆
原逸入体循环,从尿中排出。ICG滞留率:靛氰绿(ICG)注入血液后迅速与清蛋白及α1-脂蛋白结合,随血液经过肝脏时,90%以上被肝
细胞摄取,再以原形从胆道排泄,不经肝脏外组织清除。以5mg/kgICG的剂量静脉快速注射,30秒内注射完毕,然后每隔5分钟静脉采血
1次,共4次,再进行分光光度剂量静脉快速注射,30秒内注射完毕,然后每隔5分钟静脉采血1次,共4次,再进行分光光度计测定,即可计算
出ICG滞留率。ICG滞留率是目前用于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较常用的试验。PIIIP:胶原生成初期,首先生成前胶原,前胶原收到肽酶切割
分离,成为III型胶原和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IIP),部分进入血中。血清PIIIP含量能可靠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性及
肝脏的组织学改变,是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良好指标。G-G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旧称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是催
化谷胱甘肽上γ-谷氨酰基转移到另一个肽或另一个氨基酸上的酶。γ-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
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γ-GT增高。空腹血糖过高:FBG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称为空腹血糖过高。高血糖症:F
BG增高超过7.0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血糖减低:FBG低于3.9mmol/L时为血糖减低。低血糖症:当FBG低于2.8mm
ol/L时称为低血糖症。耐糖现象:正常人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暂时升高的血糖刺激了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在短时间内降至空腹水平,此
为耐糖现象。糖耐量异常(IGT):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或升高不明显,但短时间内不能降至空腹水平(或原
来水平),此为糖耐量异常或糖耐量降低。平坦型糖耐量曲线:FPG降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也不明显,2小时PG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储存
延迟型糖耐量曲线: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提早出现峰值,且大于11.1mmol/L,而2小时PG又低于空腹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
糖尿病时,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胰岛素抵抗),而出胰岛素降低的分离现象。在进行OGTT的同时,分别于空腹和
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称为岛素释放试验。C-肽: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
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铁蛋白:是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复合物。治疗性药物监测:是利用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液或体液
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获取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科学的个体用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转铁蛋白:使血浆一种能与Fe3+结合的球蛋白,主要起转运作用。总铁结合力:每升血清中Tf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饮食性脂
血: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饮食后,外源性TG可明显增高,且以乳糜微粒的形式存在。由于乳糜微粒的分子较大,能使光线散射而使血浆浑浊,甚
至呈乳糜样,称为饮食性脂血。未饱和铁结合力:正常情况下,血清铁仅能与1/3的Tf结合,2/3的Tf未能与铁结合,未与铁结合Tf称为
未饱和铁结合力。免疫球蛋白(Ig):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
。Ig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及体液Ig含量可因疾病而发生变化。Ig的异常变化可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状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有助于感染性疾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的鉴别诊断、疾病监控和预后。免疫球蛋白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为IgG、IgA、Ig
M、IgD和IgE五大类。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相关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的
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蛋白质,属于分泌性蛋白质,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一般生理性细胞产物。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
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自身免疫反应:当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时,该机体的免疫系
统就会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反应。肥达反应: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
原,监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直接凝集法:伤寒H<1:160;O<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单份血清
抗体效价O>1:80及H>1:160者有诊断意义;若动态观察,持续超过参考值或较原效价升高4倍以上更有价值。若O不高而H升高,可能
是预防接种或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O升高而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TORCH试验:
为妇产科产前的常规检查项目。TORCH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两型的病原抗体检测。冷球蛋白:指
温度低于30℃时易自发沉淀,加温后又可溶解的免疫球蛋白。不包括冷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复合物以及肝素沉淀蛋白等一类具有
类似特征的血清蛋白质。当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时即称为冷球蛋白血症。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细胞壁C-
多糖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不仅能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还可以结合卵磷脂和核酸等,有激
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免疫的作用。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
害的疾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对于性传播疾病监测、诊断或血液筛查,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确保优生优育等尤为重要。K-B纸片琼脂扩
散法:卫生世界组织推荐的标准的标准纸片扩散法,由Kirby和Bauer建立。方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接种有测试菌的M-H
琼脂平板上置35℃孵育16-18小时。用游标卡尺量取纸片周围透明抑菌圈的直径,参照NCCLS标准判读结果,按敏感、中度敏感、耐药报
告。最小抑菌浓度:稀释法所测得的某些抗菌药物抑制检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为最小抑菌浓度,有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两类,前者为
临床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定量试验。先以水解酪蛋白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做不同浓度稀释,再种入待检菌,置35℃孵育24小时后,以不出现肉眼可
见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细菌的MIC,参照NCCLS标准判读,结果按敏感和耐药报告。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CD4蛋白受体进入易感细胞引起部分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导致严重的机会感染和继发性癌变。其临床表现主
要是发生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炎,集合分枝杆菌或胞内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慢性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和各种病毒性感染等继发性感染。HIV感
染传播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性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感染性疾病: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寄生
人体所引起的传染性感染疾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医学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老年人群及慢性疾病患者的
存在,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细菌变异耐药株的增多,使当今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了解现代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对于
完善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病原体药物,及时控制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
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其感染范围可分为各种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包括3个重要环节,及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及外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携带的
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耐药性变异: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药物耐受的变异称
为耐药性变异。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已成为当今医学的重要问题。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可以通过细菌染色体耐药基因的突变、耐药质粒的转移和转座子的
插入,使细菌产生一些酶类(灭活酶或钝化酶)和多肽类物质。目前发现的主要机制有:细菌水平和垂直传播耐药基因的整合子系统,产生灭活抗生
素的水解酶和钝化酶等,细菌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膜外排泵出系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E-试验:是结核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和特点而设
计的一种操作简便(如同扩散法)、精确测定MIC(如同稀释法)的一种方法。在涂布有待测试菌的平板上放置一条内含干化、稳定、浓度由高到
低呈指数低度分布的商品化抗菌药物塑料试条。35℃孵育16-18小时后抑菌圈和试条横向相交处的读数刻度即是待测菌的MIC,参照NCC
LS标准判断耐药菌或敏感。由于药物塑料试条价格较贵,目前尚未在临床广泛使用。HBVYMDD变异: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
氨酸-天门冬氨酸)位点是HBV反转录酶的活性部分,属高度保守序列。在HBV的反转录过程中,YMDD位点中的YM能与模板核苷末端的糖
基相作用,影响寡核苷酸与模板链的结合。YMDD是HBV反转录酶发挥催化活性所必需的关键结构。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胞苷类似物拉米夫定
等抗HBV药物,作用靶位主要是HBV反转录酶,通过与底物dNTP竞争结合以抑制HBV的反转录和复制。当病毒YMDD中M突出为异亮氨
酸(I)或缬氨酸(V),就可能引起HBV对该类药物的药效丧失,从而产生耐药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有助于评估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
用药。基因诊断:是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或人体的状态进行诊断。它是以遗传物质(如:DNA或RNA)为检查对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
检查基因的结构或表达量的多少来诊断疾病的方法。这里的遗传物质既可以是外源性基因(如侵入机体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基因)
,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基因(如癌基因、抑癌基因或突变的基因等)。因此基因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主要是对遗传物质结构改变与否、表达量变化
与否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先天遗传性疾病诊断、基因突变性疾病(如肿瘤)诊断、产前诊断、亲子鉴定和法医物证等。RF
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可特异识别DNA碱基序列并对其进行切割(如EcoRI识别GAATTC序列并对其进行切割
),当碱基发生改变时(如遗传性疾病、肿瘤等多有基因的缺陷),造成新酶切位点的形成或旧酶切位点的消失等,从而引起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的
DNA片段长度差异,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作为第一代遗传标记已经广泛地应用与遗传病的连锁分析。SNP:即单核苷酸多态性。
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基因芯片:通常指DNA芯片,
其基本原理是将大量已知的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基
因芯片技术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基因芯片具有微型化、集
约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实现了对靶基因快速、高通量的检测。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集细胞生物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电
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理论于一体的现代分析技术;能够对细胞或微球的物理、生理、生化、免疫、遗传、分子生物学性状
及功能状态等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并在必要时进行分类收集的多参数检测细胞分析技术,使用的是流式细胞仪。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特定的细胞
短期或长期培养后,经过特殊制片和显带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确定染色体的数目及结构是否发生畸变,是确诊染色体病的
基本方法。染色体检查的标本除常用外周血外还可以用骨髓细胞、皮肤和羊水等。导联: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
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
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它是空间性的,担心电图学中通常所
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面额面上的心电轴。通常可用任何两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的电压或面积计算出心电轴。R峰时间: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
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
超过0.04秒,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低电压: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都小于0.
5mV,和(或)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都小于0.8mV,成为低电压。肺型P波:通常指P波尖而
高耸,其振幅≥0.25mV,以II、III、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二尖瓣型p波:通常指P波增宽,其时限≥0.12秒,P波常呈双峰
型,两峰间距≥0.04秒,以I、II、aVL导联明显。P波终末电势: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负向双向波。将V1负向P波的时间乘以
负向P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左心房肥大时,PtfV1(绝对值)常≥0.04mm.s。逆行P波:P波在II、III、aVF导联倒
置,在aVR导联直立,称为逆行P波。异常Q波:Q波的时间≥0.03秒,其振幅≥同导联中R波的1/4。冠状T波: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
、双肢对称的T波称之为“冠状T波”。隐匿性旁路:指房室旁路仅有逆向传导功能而没有前向传导功能,心电图上PR间期正常,QRS起始部无
预激波,但可反复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类旁路称之为隐匿性旁路。窦性停搏:指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
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
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联律间期: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
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逸搏、逸搏心率: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
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如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如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等),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仅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窦室传导:指严重高血钾时,因心房肌受抑制而无P波(P波消失),实际上窦房结仍在发出激动,沿3个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称之为“窦室传导”。顺钟向转位:指正常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波形(R/S大致相等)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变异型心绞痛:通常指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短暂性的急性心肌缺血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心电图上表现为暂时性ST段抬高并常伴有高耸T波及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二联律:指期前收缩(室性、房性或交界性期前收缩)与窦性心博交替出现,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期前收缩。潮气容积:是指一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正常成人约500ml,主要影响因素为吸气肌,尤其是膈肌的功能。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又完全呼出的最大气量,即深吸气量加补呼气容积(IC+ERV)或潮式容积加补吸气容积加补呼气容积(VT+IRV+ERV)。功能残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所含气量,不能由肺量计直接测得,需用气体分析方法间接测定。补呼气容积: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肺总量:是指最大限度吸气后肺内所含全部气量,TLC=VC+R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开始呼气第1秒内呼出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是根据用力肺活量曲线而计算得出用力呼出25%-75%的平均流量。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肺泡无效腔称生理无效腔。支气管舒张试验:是用以判断气道阻塞有无可逆性的测定。测定前患者24小时停用支气管舒张药,再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当结果提示FEV1.0或FEV1.0/FVC%降低时,给患者吸入沙丁胺醇0.2mg后15-20分钟,重复测定FEV1.0与FEV1.0/FVC%,然后计算通气改善率。通气血流比值:是进行换气功能的检查的项目。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和血流量,而且要求通气与血流灌注(即通气/血流比值)在数量上比例适当。在静息状态下,健康成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约4L,血流量约5L,因此通气/血流比值比值为0.8。慢性萎缩性胃炎:指黏膜已经发生了萎缩性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不同病因又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类。浸润型胃癌:胃壁僵硬、增厚、扩张受限,缺乏蠕动,形成皮革胃。病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10年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将病历定义为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主诉多于一项则按发生的先后次序列出,并记录每个症状的持续时间。主诉要简明精练,一般在1-3句,20字左右。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个人史:指患者出生地及长期居留地,生活习惯及有无烟、酒、药物等嗜好,职业与工作条件及有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有无冶游史。初步诊断: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后,经治医生对患者病情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电子病历系统: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支持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和在线帮助,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既包括应用于门(急)诊、病房的临床信息系统,也包括检查检验、病理、影像、心电、超声等医技科室的信息系统。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用来收集和评价资料以及作出诊断和处理判断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假设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2
献花(0)
+1
(本文系肆意yiyiy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