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课件
2020-06-29 | 阅:  转:  |  分享 
  
颜真卿及其书法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
,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端庄秀丽,“此是鲁公最匀稳书”,是初学颜体的最
佳范本。颜勤礼碑柳公权及其书法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
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
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五)五代书法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这种分裂
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五代之际,在
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1、概述杨凝式及《韭花帖》楷书韭花帖,可视
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此帖不仅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限,然而其行气纵贯而舒朗空灵,因此在行款上独树一帜
,为前代未有。仅此一点,便使它独立于古代各家的名作之林了。此外,《韭花帖》在单字结体上独出机杼,或戴高帽,或左右分离,或重心偏移,
或轻头重脚,妙趣横生。又似出于自然,并无造作之感。2、代表书家及其作品云梦睡虎秦简:是隶书初创于秦的标志性材料。秦隶
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二)汉代书法两汉四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
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发展而成为章草,真书也已萌芽。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1、概述张迁碑
: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劲沉着、力气雄健。2、代表作品礼器碑:在曲阜孔庙,此碑字体
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曹全碑: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
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三)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
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时代。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
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
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尊王羲之为“书圣”。1、概述2、王羲之及其书法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邪人,官
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
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
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
“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
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乐毅论:笔画较为圆润,浑厚丰满,秀气十足
,大都以中锋行笔写出。同时,秀润中不乏劲利,柔中寓刚。《乐毅论》雅静简淡,无矫揉造作的习气,使人感至真率、自然,这正是王
羲之不尚空谈,反对浮华,脚踏实地的精神体现。清代书论家刘熙载称赞它“极情意神思之微”、“静而多妙”。兰亭序:这篇文字,
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
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三)南北朝书法此时书法,继承了东晋的风气,笼罩在“二王”书法之下,上至帝王,下至士庶
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
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概述羊欣,幼学书,得王献之之法,兼善隶、行、草书,见重于当时,为献之之后
书名最重的书家,著有《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世有《笔精帖》。2、代表作品王僧虔,琅琊临沂人。王羲之四代孙。少时即
善书,齐高帝萧道成曾与僧虔赌书,问:“谁为第一?对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存世《太子舍人王琰帖》,体势方扁
厚朴,用笔沉稳工致,韵意苍劲老到,恭谨而端丽。北朝的书体称魏碑,主要用于墓志、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在北方盛行一时,
后逐渐湮灭,历代书家也都未重视,直至清朝的中叶,阮元首倡南帖北碑的说法,才受到注意,而后又有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附和,遂取代帖学。
3、魏碑郑文公碑: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
,堪称不朽。元怀墓志:平正工整,茂实刚劲而又娟秀温润,俨然已是唐人楷书的景象。书刻精妙,字口清晰如新,便于临摹学习,
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四)隋代书法隋代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
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开始盛行。1、概述2、代表书家及其作品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隋智永书。正草二体。此帖书体法度谨严,笔力精到,下笔皆有源,使转有法。意在笔先,精熟无比,神化自
若,变态无穷。遒劲丽美,字体古雅,用笔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多奇趣,非唐以后人所能至。董美人墓志,隋开皇十七年刻,
此墓志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布局平正疏朗,字体端严妍美,骨秀肌丰,十分适合初学楷书者。苏慈墓志:乃
隋文帝仁寿三年所立,此碑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带圆,兼有南帖和北碑之双美,集秀丽与雄劲于一身,风格和欧楷相近,章法整齐,结体平正。
(四)唐代书法1、概述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
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
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等。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
前任何一个时代。2、代表书家及其作品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人。作过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他所写《九成宫》、
《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
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褚遂良,他的书法,初学
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
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雁塔圣教序钟绍京与《灵飞经》钟绍京(695~746),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
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史称钟太傅为“大钟”,称钟绍京为“小钟”。其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当时宫殿里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其墨宝手
迹。小楷《灵飞经》乃小钟传世名作。《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
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
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也是学习小楷的最佳范本之一。中国书法简史中
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
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梁山水浒画院院长
王清然各位书法圈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圣泉孝爱老年大学空中课堂!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清然,是咱们圣泉
孝爱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感谢校方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老年福电视频道提供技术服务,也感谢各位老师们朋友们对我的鼎立支持和大力举荐,使
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书法,共同探讨交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我讲课中有什么问题,希望大家及时提出来,我们一起
探讨解决。之前有我的老师段玉鹏先生、著名书法家刘九鼎先生和我的好朋友王敬方先生先后给大家讲授了秦小篆《泰山刻石》,都讲得很好,我认
真看了一遍,受益匪浅。也感到惶恐不安,恐怕自己学力不足,修养不到,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影响大家进步。但是,承蒙学校领导对我这么信任,
各位老师们对我寄予厚望,我一定竭尽全力把课讲好,期望大家能在不远的将来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主要讲一下中国书法
简史。讲书法史,目的是希望大家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澄清错误认识,把握各种书体的特点,准确定位自自己到底适合学什么字体
。就象找对象一样看喜欢什么样的,和谁有缘分。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长处和短处非常重要,用其所长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五音不全的
学音乐肯定不行,武大郎练跳芭蕾舞估计一辈子也成不了明星。爱迪生说,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有的天赋,多数人不知道他下面还有一句话
,这1%有时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大于努力就是这个道理。有人问:学习书法有没有捷径?我的回答是不走弯路不走邪路就是捷径,老师的作用就是
帮你把握方向的,确保你不走弯路不走错路,掌握正确的方法。我虽然写得不好,但自信方法还是正确的,自古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老师,只要大
家按照老师教授的正确方法,加上自己刻苦的努力,就一定能把字练好,超过老师也是完全可能的。学习毛笔书法最核心的东西是掌握
正确的用笔方法。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异。这里的易是变的意思,意思是用笔的方法是千古不变的,结构形式因为时代不同而各有
特点。有人不懂胡乱解释。就真草隶篆这四种字体来说,小篆的笔法最简单,只有直画和弧画,注意一个中锋行笔,粗细均匀就行了。但是篆
书的结构要求比较严苛,而且这种字体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实用性不强,要学篆书必须重新认一遍字,对于我们老年朋友来说十分困难。楷书的笔画
最全面,结构精妙,学好楷书就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对于学习行草书帮助很大。而且楷书使用价值也很高,写作品,写对联马上就能用得上。所以
学校领导倾听各方意见,经过综合考虑,决定这学期先学楷书,先从颜体《多宝塔碑》学起。易于入手。楷书基础打好了,明年再学行书草书。有人
说,学颜体容易写成老干部体,其实哪种字体都可能写成老干部体,雅俗,灵活与死板。学习方法:基本点画,偏旁部首,结构,先选临,再通临
。每节课布置作业。大家发到群里。有问题欢迎留言,或者在群里说,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通过教学助理徐敏老师告诉我。一般不加微信好友,太
忙。甲骨文大篆(石鼓文)金文结绳记事小篆(秦朝)隶书草书(章草、今草)楷书行书一、中国书体演变简史甲
骨文:甲骨文也称“契文”或“卜辞文字”,是指殷商时期占卜记事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实证的最古老
且相对成熟的文字。钟鼎文:钟鼎文又称“钟鼎款识”、“金文”或“铜器铭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钟、鼎、盘、簋等青铜器上的
文字。字凹为款,字凸为识,是立体的文字表现形式。石鼓文:秦国统一六国之前的官方文字。在山西扶风县被发现,镌刻在十二面鼓形
的石头上,因而命名为“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因为其内容主要记述了秦宣王围猎的故事,所以也叫猎碣字。小篆
:小篆即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东汉许慎收集当时全部小篆,编撰《说文解字》,影响很大。
隶书:传说当时的狱吏程邈因罪被关在监狱里,他把大小篆的笔划和结体作了简化,把篆书笔划的圆转改为方折。草书:草书包括
章草和今草两种,二者互有其影响和各自的流派。初期的草书,由篆书和隶书演化而来,名为“章草”,比隶书简捷。章草改变了横平竖
直,笔笔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检束的字体。但仍隶意,不同于今草。今草:今草的来源相传是汉朝的张芝
从章草加以变化而成的,当时的书家对张芝非常推崇,称他为“草圣”。今草把它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风格;1、以张芝、张旭和怀素为代表
的大草、狂草一派;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王体”草书,行草相间;3、智永的《千字文》和孙过庭的《书谱》等:这一派草法属
于小草,字字区分,全不作连绵体势。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草写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
最通用的书体。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传为颖川人刘德升所创),盛于东晋,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流动,字体整饬,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书写流动,草法多于楷法的称“行草”。它比楷书便于书写,比草书容易辨识,应用极为广泛。楷书:即“真书”
、“正书”或“正楷”。古时曾叫“楷隶”或“今隶”,汉魏时是楷书逐渐成熟的时代,还有许多章草(即草隶)的笔法,东晋才是楷体的盛时,现
存在的最早楷书只有三国时钟繇等人的作品。谈到楷书,必讲魏体,它不仅是楷书的一种,也是楷书走向成熟的基础。在古代书体中,
它是和篆隶一样重要的书体,即专指北魏时的石刻、摩崖、造像、墓志等书体。魏体基本上摆脱隶法,体貌姿态百出,笔势浑厚,意态跳宕,分行布白各有其妙,但都以方正凝重为主。二、中国书法演变简史(一)秦代书法1、统一文字,通行小篆秦始皇兼并天下,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2、隶书初创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从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标志,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3、代表作品泰山刻石: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献花(0)
+1
(本文系王清然的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