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2b743758bb4c03c66e166d0e254e3bf2(1)
2020-07-04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妙解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解:道是宇宙本体,是演化
一切万有的总源头。有关道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道的抽象叙述。抽象叙述的语言名相不会等同宇宙恒常存在的道。“名”是指从宇宙本体演
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包括日月星辰、植物、动物。万物本来没有名称,为了沟通、方便区分,人类给万物命名、贴标签。所有的命名、名词、名相都
只是虚设的标签。名称、标签只是个代号,并不等同万物本身。广义的道,包含未显相的宇宙本体,称为“空无”,和已显相、能观看得到的万有、
日月星辰。“空无”含藏无比巨大的能量,能演化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所以“空无”就是天地、太阳系的源头。显相的有形有相的天地、太阳
系能进一步演化出植物、动物、人类、万物,所以称为万物之母。所以要常常从“空无→能演化出天地日月”,以观察出宇宙本体“空无”的奥妙。
常常从“有形有相的天地日月→能演化出植物、动物、万物”,以体悟天地的浩瀚伟大、造化之妙。不管是宇宙本体、未显相的空无,或已显相出来
的天地、日月星辰、万有,统统称为道。空无与万有,虽名相不同,却都是道的一体两面,只是未显相或显相而已。两者都非常的玄妙。道太玄妙、
太玄妙了,远非一般人所理解那般。道是世人所知各种玄妙的总源头,真是太玄、太奥妙了。第二章道的特性超越二元对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妙解: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
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不是好事。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友善。(因众生从自我
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民心不纯、世风日下。自我若起虚妄分别,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对立。)界定出
何为美,同时就制造出何为丑;界定出何谓善,同时就创造出了不善。不去做对比,万物都是单纯而神圣的存在。一旦做对比,就有二元区别产生,
若加上各人好恶,就马上产生二元对立、冲突。有与无是相对比而生,难与易是因相对比而成,长与短也是相对比才形成。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
,也都是因对比区分才形成这些概念。所以得道的圣人,不去虚妄分别、妄下论断,不胡作非为。自身顺天之道而为,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效法
道→化育万物,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从不推辞;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做很多积功累德之事,却从不
居功。就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其所积累的阴德就不会消失,受益的众生会永铭在心。(有自夸、居功之心,其功就会很快抵消掉。)第三章长治久
安之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妙解:不崇尚贤能,使百姓不落入忌贤害能的恶性竞争。不标榜何为珍贵稀有之宝,百
姓就不会起窃盗之心。不炫耀各种会让百姓起欲贪之事物,人心就不会混乱。所以有道的圣人其施政的重点会着重在——让百姓能虚心学习、常怀感
恩心,让百姓内心富有,腹饱、身康、心安。教导百姓淡化自我、不凶悍,但要有骨气、有道骨。常引领百姓返璞归真,不要学那些世智辩聪、长养
欲望欲贪。使那些喜欢世智辩聪、喜好耍心机的人,能起惭愧心而不敢胡作非为。用道法自然、顺天之道而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妄作非为,自然
民风纯朴、治安良好。第四章道为万物之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妙解:“道·宇宙本体·空无”——呈现空虚的状态,但却充满无穷尽的巨大能量,那是用不尽的。道
博大深渊,看起来好像是万物、万有之总源头。空无的本体,似有若无,若存若空。我实在观察不到是什么生出道、演化出道。我观察到的实相是:
好像在天帝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第五章平等大爱无偏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chú)狗。天
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妙解:天地父母无所偏爱、无所偏心,以平等心对
待所有的人类、动物、植物、万物,连用草扎成的狗也平等对待(因为一切万物都是天地父母所化育)。有道的圣人一样没有偏心、没有偏爱,用平
等心善待所有的百姓、动物、植物。把草木、生态都视同子民百姓,平等善待。天地之间,犹如风箱。风箱中间空洞无物,但一鼓动、推拉,风箱就
能生风、起作用。看似空虚,却是蕴藏无穷的能量,一推动,就能产生各种功用,创造万物。多言、叙述太多抽象观念知见,反而容易离道越远。不
如守住清净本心,用不带任何成见的清净心灵来看、来体悟。第六章道为天地根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pìn)之门,是谓
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妙解:大道·宇宙本体(谷神)是不会死亡的,它是生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这个生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
——就是天地、日月星辰的根源。宇宙本体蕴藏无穷能量、绵绵不绝、若存若无,而此能量却用之不尽。第七章无我无私天长地久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妙解:“
天”如此恒常,“地”如此久远。天地之所以能恒常且久远存在,主要原因——没有任何私心、不为自己。无我无私地利益众生,故能长久存在。(
“天”指虚空与太阳;“地”指地球。)天地都在呈现道的特征特性,得道的圣人也是法天则地,向天地看齐学习。所以得道的圣人,考量事情都把
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置个人得失、毁誉、生死于度外。无我无私,心心系念天下苍生。所积阴德,自然能利益后代子子孙孙。正因为没有任何私心
,德泽万代,其生命自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第八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
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妙解:上等心灵品质的人,如水一般。“水”——善于利益万
物,而且又不争。“水”常处众人不喜欢的低处,又去清洗众人不喜欢的污垢。水所呈现出来的德行,已接近宇宙本体、道的特征特性。上等心灵品
质的人,所居尽是善地、福地;其心虚怀若谷,没有傲慢之心;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乐于助人;他所讲的话,信用可靠;其心正,能把政务治理好
;办事能力强;能静能动,善观因缘,适时而动、而承担。上等心灵品质的人,不会要与他人争。就因为不去与他人争,所以无敌人、无怨尤。第
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
之“道”。妙解:自满自夸自大,不如保持沉默好。喜欢显露锋芒、爱出风头的人,易招来挫败,其势不会长久保有。金玉满堂,看似富有。
但,无人能长久保有,周遭虎视眈眈的人很多。富贵而骄的人,在得意忘形之际,很容易种下恶因,导致自招灾祸。功成名就之际,不自夸、不居功
、不恋栈(对官位不依恋),能舍、能退,这才合乎天之道。第十章身心灵与道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
,能无疵(cī)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
谓玄德。妙解:你能身心对焦,与道合一,片刻不离吗?你能心平气和、身心柔软,像婴儿一般……天真纯净吗?你能清除心灵污垢、毒素,让
心灵恢复清净、光明、无染吗?你能用无为的方法来治国爱民吗?(无我无私、不扰民、不制造对立冲突。)你能说话柔软、动作柔和、慈悲善待一
切众生吗?当你明白生命实相、通达宇宙真理,你能做到大智若愚吗?当你体道、悟道、行道,渐渐就会做到道的特征特性:只是默默地生化万物、
养育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能长养万物,但又不去主宰。这就是所谓的玄德。第十一章空无才
能起妙用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
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妙解:用各种材料,做成一辆车子,车上必留有空无的空间。如此,这辆车子才能使用。(如
无“空无”的空间,此车无法装东西。)用陶土做成各种器皿,其器皿必留有空无的空间。如此,此器皿才能发挥作用。建造一栋房子,必须有门窗
与空无的室内空间。如此,这栋房子才能正常使用。所以大家要知道:各种有形有相的材料,只是一种便利;我们真正要用的是空无的空间。“空无
”才能起妙用。第十二章声色电玩令心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妙解:若太过注重各种华丽色彩,常沉迷于花花世界……容易让人眼盲、心盲。太过注重
各种重剂量声音的刺激,会让听觉神经渐麻木,甚者成为耳聋。如果经常喜欢吃重口味、刺激量强的食物(太酸、太辣、太咸……),味觉神经就会
渐渐麻木。如果沉迷打猎、暴力电玩,会让人性增长暴力、凶狠、野蛮……渐渐沦丧人性而发狂。聚集稀有的金银珠宝,内心就要常常提防别人来抢
夺,其心反而失去了自由与自在。所以有道的圣人,注重的是充实内在美,让心灵富有、幸福、快乐,而不会去追逐外在的富丽堂皇与感官享受。有
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该放下什么,该注重什么。第十三章超越名利得失堪能担大任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
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
天下,若可托天下。妙解:一般人若突然得到宠爱或受辱,都会惊慌。经常患得患失,主要因为……自我意识很强,有身见。何谓宠辱若惊?
受宠升高官,向上提升;受辱被贬官,向下降。突然受宠高升,或受辱被贬都会让人心惊慌。何谓贵大患若身?我们所以会患得患失,常常在提心吊
胆,因为有强烈的身见,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很在乎个人小我的名、利、得、失。当我们能达到没有身见、没有小我意识,没有自私自利为己之心,
如此宽敞的心量,就不会为个人升贬的芝麻小事而患得患失了。一个破除身见、破除小我意识的人,所做所为自然心怀天下苍生,绝不会自私为己。
这是世间非常珍贵之人,可将天下国家大任交付此种人。破除小我意识的人,自然以慈悲大爱之心普爱天下苍生,可将天下国家大任托付给这种无我
无私的人。第十四章“道”长得像什么样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ǐn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
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妙解:能演化一切万有的宇宙本体——“空无”——太玄
妙了。用肉眼看,看不到,只能用“夷”来形容。用耳朵去听,听不到有何声音,只能权用“希”来形容。想用手去抓,也抓不到什么,只能权用“
微”来形容。“空无”太玄妙了,再怎么描述形容,都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文字说明清楚,只能混合概略描述。(只能意会、心领神会。)混沌的宇宙
本体“空无”——不是很明亮,也不是很黑暗。我观察到空无里面的能量是绵绵不绝,但无法给予取名,因为刹那刹那在生灭变化,即生即灭。“空
无”是无形状之状,无物质存在之相。闪烁不定,刹那生灭变化。我一直想要看到宇宙本体“空无”的起点,但怎么看也看不到起点。想要找其终点
,但怎么找,也找不到其终点(无始无终)。能执守亘古永恒存在的道,就能学到道的特征特性,应用在每天的历缘对境,很实用。能了悟亘古恒存
的大道,也了悟道为一切万有之总源头,这就是所谓悟道、明道。第十五章得道行道之人的足迹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
识,故强为之容:豫(yù)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
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妙解:古时候善于修道、行道之人,是
精微玄妙、无往而不亨通。他们的智慧、内涵,真是深不可识。因为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用些语言来形容:处事小心翼翼,如冬天涉川。做事三
思而后行,怕得罪他人。有时看起来较严肃,像个客人。有时又热情洋溢,如春风吹拂,能让冰雪消融。品性敦厚诚信,朴素实在。心量无限大,且
又虚怀若谷。与世同流但不合污,不露锋芒、大智若愚。对于宇宙大道,大多数众生是浑然不知,谁能让不明白宇宙大道的人,逐渐明白了悟?谁能
让这污浊的世风、人心,引领由静而清?谁能让贪图安逸的众生,逐渐解冻、流动起来,活出生命的意义?有道、得道之人,不会自满、固步自封、
停滞不前。因为不会自满、固步自封,仍会不断虚心学习,所以他的生命永保新鲜。不断的成长,创造力也会源源不绝。第十六章老子的修行悟道
之心法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
“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妙解:做到完全放下自我,不带任何成见,身
心放松,安静下来,让心处在空明宁静的状态。这时候就能逐渐看清万物杂然并茂、生生灭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运作法则。虽然万物齐生、齐
长、齐茂,但落叶归根,万物最后都会再回归到其根源处。生命从哪里来,就会回归到哪里。回归到生命的根源,生命自然安心、自在、宁静,也就
是“复命”——回复生命的本源,与道合一。生命从哪里来,就会回归到哪里,也就是万物都会回复到生命的本源、本然,这是宇宙运转的法则,这
是恒常不灭的真理。(一切万有源自于道,也回归于道。)了悟宇宙(道)的运转法则、了悟生命实相,就称为“明”……大彻大悟大明白。如若不
知宇宙(道)的运转法则,就会背道而驰、胡作非为,招来灾祸。宇宙大道……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演化一切万有,养育一切万物,而且平等对待
。所有生命也都是由道所化育。当我们能了悟宇宙的运转法则、生命实相,自然会启发出我们的道性,如道一般……包容万有。心量广大能包容一切
,做人做事自然公平、公正。为人处世有包容量、公平公正,考量事情自然会周全、全面兼顾。能周全、全面兼顾、不偏颇的人,其德行就与“天”
一样,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生。(如太阳,无私地普照地球上所有的人、动物、植物。)老天爷(太阳·虚空)……就是道的显相。人的德行如能做
到与老天爷、与太阳一样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生,此乃真得道之人。得道之人,所作所为……德泽天下,其生命自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虽然
有形肉体会在世间消失,但其生命不会死亡。其智慧、其阴德与日月同辉;其生命、其心灵与天地共存。第十七章默默行善积德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妙解:真正对我们生
命最重要的元素,世人却不知它的存在与重要性。(如太阳、大地、流水、空气、虚空。没有那些元素,我们都活不了。)对我们生命存在重要性属
于次一等的,世人就会喜欢亲近、赞誉、追随。(如父母、有道的国君、有智慧的老师)再次一等,对我们生命有威胁、威严的,世人会对他畏惧、
敬畏。(如严父、独裁者、专制帝王)再其次,对我们生命会带来伤害、痛苦的,世人就会侮辱、瞧不起这些人。(如暴徒、暴君、抢匪)不守信用
的人,就会让人不信任他。话不在多,最珍贵的是守信用、重承诺。有道之人,他们默默在为人类做很多重要的事。当功成业就之后,百姓都说:那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印证“太上,不知有之”。)十八章失去道社会乱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
乱,有忠臣。妙解:我们的良心、清净本心就是大道之心。当良心荒废,才会强调讲仁讲义。(我们的良心,没有二元对立;来到讲仁讲义,已
有二元并立产生。)大道遍行的世界,众生平等,民风憨厚纯朴。社会如果流行世智辩聪、世故圆滑的风气,就会形成勾心斗角、耍诈、虚伪的现象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知恩感恩,父慈子孝,本来就是社会常态。当世风下降到六亲不和,才会强调孝顺慈悲的重要,标榜孝慈模范供学习。大道
遍行的社会,人人凭良心为国、为民服务,没有忠不忠的问题。当国家昏乱,才需要标榜忠臣良相来供学习。第十九章回归道社会安绝圣
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妙解:不强调圣、凡
、智、愚,每个生命都受到平等尊重,则民风纯朴,社会祥和安定,天下百姓都受益。讲仁讲义就会标榜出“不仁、不义”,形成二元对立。不必讲
仁义,只要恢复我们的道之心,人人从良心、感恩心出发,自然上慈下孝。强调智巧与功利,易引起窃盗之心。不强调智巧与功利,民风纯朴,盗贼
消失。以上三种理念,若用文字来叙述、形容,都没办法把个中深意说明清楚,也不易做到。所以指出一个重点核心,让世人较易切入实践:施政要
引领百姓……返璞归真、回归单纯,避免强化私心、避免长养各种欲望欲贪。(施政如果长养百姓自私自利、长养各种欲望欲贪,则世风日下,社会
混乱。)第二十章众人皆醒我独醉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lěilě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
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
食母。妙解:不要学那些世智辩聪,只要单纯过顺天之道的生活,人就能过很幸福很快乐的生活。一句讨好的话,一句逆耳的话,实在差别不了
多少,但世人却很在乎,而被耍得团团转。“善”与“恶”能绝对区分吗?当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是善是恶的界定,可能迥然不同。
世人所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的道德观,未必正确,但不能不尊重。“宇宙大道”太博大精深了,很少人能了悟。世人忙忙碌碌的钻营各种
名利权势,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都好像很快乐。我(老子)却淡泊那些名利、不去钻营,只像个婴儿,与世无争,过着纯朴快乐的生活。不被名利
权势所系缚,到处游走,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大家都好像很富裕;我看起来像贫穷人家,空无所有。我老子在这个世界,
是个异类。在俗人眼光中,是个愚笨的人。不去经营名利权势,只过与天地合一的生活。世俗人看起来才华洋溢,独我看起来……愚昧、笨笨。世俗
人看起来精明能干,独我看起来……憨憨、傻傻。淡泊名利兮,心如大海(海纳百川)。如清风自在兮,以宇宙为舞台。世间人都追求成为很厉害、
很有作为的人。独我老子看起来像个老顽童……没什么作为。世间人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我却与世间人不同,只重视回归道,与天地父母合一。第
二十一章描述“空、无”之奥妙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
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妙解:真正大彻大悟的大智慧者,只是
与道合一,顺天之道而为。道(宇宙本体·空无)……到底长得像什么样子呢?道……未显相的本体·空无——是无形、无象、无色,恍
恍惚惚。虽无形、无色、无物质,但不是断灭的空无,不是绝对的无,里面又有迹象可观察到。虽然恍惚、扑朔迷离,但其中确实有东西存在。“空
无”无比的奥妙深远,其中有能化育万物的精髓、醍醐(科学界所称的暗物质、暗能源)。“空无”里面的精髓、醍醐(暗能源·真炁)是真实
的存在,此点能确信。“道·宇宙本体”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自古及今永恒存在,而且不断在演化万有、养育万物。我为什么知道道是一
切万有的总源头,道又养育一切万物?因为我实际观察到、体悟到。如前所述,那都是真实的。第二十二章超越逻辑的高等智慧曲则全,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妙解:能受得了委屈,又柔软面对,就能成全大事。受冤枉、与世无争、绕道
而行,更能显现心地正直。能处下、虚怀若谷地学习,自然具有内涵,心灵富有。能如实面对自己,勇于检讨改进,则生命永保新鲜,富含创造力。
肯无我无私地奉献付出,行善布施,有一天会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得到更多、更多。如抓取更多名利,抓取更多金银财宝,随之而来
的……烦恼、痛苦、困惑也更多。所以得道的圣人,始终秉持道的特征特性来为人处事。有才华、有智慧,但不会爱自我表现,表示这是明白真理实
相的人。不自以为是、没有傲慢之心的人,其生命反而彰显于世。有显著功绩,但不自我标榜、不自炫、不居功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功劳、阴德。不
自夸、不自我吹嘘膨胀,实实在在的人,其阴德能绵延流长。真的能做到不与人争的人,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之争。(心中无敌人,其天下就无敌人。
)古人说的“曲则全”的道理,岂是谈空说玄的虚言吗?以上的人生妙哲学,只要你真的做到,许多你想象不到的收获,会流入你的世界。第二十三
章万物无常生灭变化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妙解:少说话,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大自然的道理。少言、多看,就能体悟出天地的大道理。刮大风、下暴雨都不会维持太久。是谁
在刮大风、下暴雨?是天地、大自然的现象。天地、大自然的现象(刮大风、下暴雨)尚不能维持长久,何况人为的现象?要去体悟现象界的一切,
都在流动、生灭变化,不会恒常不变。所以当你从事、浸泡于道,你就自然呈现出道的特征特性。如果你从事、浸泡于德,你就呈现出德的特征特性
。如果你在乎个人的名利得失,你就会经常处在患得患失的状态。当你经常浸泡在道的世界,有道人士自然乐于起共鸣。如经常浸泡在德的世界,有
德的人事物,自然乐于起共鸣。当你在乎的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自然会感召那些喜欢追逐名利得失的人事物过来。一个人若不讲信用,自然会感召那
些不讲信用的人过来,别人也会对他不信任。(好好深入去体悟,何谓“物以类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宿命论。)第二十四章自我筑
梦一场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之,故
有“道”者不处。妙解:喜欢踮着脚尖站立,以呈现高人一等,此种人无法久立。跨大脚步往前冲,想冲赢别人,反而欲速则不达。喜爱自我展
现的人,表示不明真理、不明生命实相。喜欢自以为是、自视甚高的人,其生命反而不会彰显。喜欢自吹自擂其功劳有多大的人,反而不会有功。喜
欢自夸、自炫己能的人,不会兴旺很久。喜爱自我表现、自夸、自吹、自捧,对于道而言,那些心态行为都是属于多余的累赘。大自然、万物不会有
那些心态行为。同样的,有道、得道之人,也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第二十五章道为天地母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
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妙解:有一种存在,是浑然而成。在银河系、太阳系、天地出
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此存在是无形、无体、无声,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永恒存在、亘古不灭。此存在又是生生不息的演化万物,可以称为一
切万有的母亲、总源头。我(老子)实在不知如何称呼它,只能勉强权称为道,又勉强称为“大”,实在太大太大了。看不到它的尽头,真是无边无
际。无边无际,可用极远来形容,虽无边无际,但又不是一去不返,终点竟然又返回到起点。我观察到的道,实在是极大极大,天也是极大,地也是
极广大,人也是很伟大。在宇宙中有四大,人也是四大之一。天地是由道所演化,人是由天地所化育。所以人要向大地学习,大地向天学习;天向道
学习,天的运转法则效法道的运转法则(宇宙律);而道的运转法则(宇宙律)是依循大自然法则。(因缘聚而生,因缘变而变,没有自我意识去操
控。)(道能演化一切万有,是万物之母,可称为“造物主”,但与一般宗教界所认识的人格化的神,有所不同;也不是科学界所认为的只是无机体
的物质与能源而已。)第二十六章冷静稳重做生命主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
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妙解:树头(树根树干)稳重,树叶才能随风轻飘。冷静、稳重才能化解躁动不安的现象。所
以有道的圣人,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很稳重,不会轻浮。虽有荣华富贵,都以平常心对待。不会爱慕虚荣,随波逐流。可惜很多君王却爱慕虚荣,很
轻浮地去追逐世间的名利、荣华富贵,给百姓做不好的示范。轻浮则易浮而无根,失去根基而易倾倒。急躁则易失去稳重、失去君威,被人瞧不起。
二十七章为人处世成功诀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
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妙解:真正在行善积德的人,为善不欲人知。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话不会前后矛盾,不会有瑕疵。凭良心在规
划运作的人,不会用各种阴谋策略去算计他人。真正了悟真理实相、有智慧的人,其心不会被任何名利所腐,不会被荣华权势所动摇。真正守信用的
人,不必给他种种契约、条款的约束,他自然重承诺、守信用。所以有道的圣人,常善于救人,心怀天下苍生,不遗弃任何人;常惜福爱物,不奢侈
浪费,所以没有弃物。这是因为体悟到天地之道……无废弃之人,无废弃之物。(在大自然的循环里……没有废物。)所以“善人”可做不善之人的
老师;“不善之人”的下场,可作为我们的借镜,能资助大家减少错误。如果不知珍惜可为良师益友的善人,如果不知从不善之人的下场来引以为借
镜、警惕,虽说聪明,实际上是个大迷糊啊。这是为人处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第二十八章了悟实相返璞归真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妙解:本可展现刚强气势凌人,却坚守谦下柔
软,不害、不争,就像清净的溪水。能像清净溪水利益世人的人,其德行与道之德是一致的,其心纯净如婴儿一般。本可以大大显露锋芒,但却和光
同尘、不炫耀,此种与世无争的人,可为天下榜样。此种与世无争,可为天下榜样的人,其德行与道之德,是没有落差的,而且自然与道合一。本可
以拥有荣华富贵,却甘于平凡平淡,受曲受辱,此种人就像天下的山谷。虚怀若谷、像天下山谷的人,自然流露充沛的德行。此种人自然呈现返璞归
真、朴实、朴素。此种外表平凡平淡很朴实的人,如能受器重而好好发挥其才华,必成为国之栋梁。有道的明君会重用此种很朴实的人,让朴素之人
成为国之栋梁。若真为国举才,是不会割舍掉不懂逢迎巴结的朴实之人。第二十九章天下为公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可得已。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
甚,去奢,去泰。妙解:野心勃勃的人,企图把整个世界占为己有。此类狂妄之徒,是得不到天下的。(就算表面得到,也会很快失去。)“世
界”是无比奥妙的神器,人类不可对它强作非为,不可抓取执着、占为己有。对“世界”强作非为的人,最后必然失败。想对“世界”抓取执着、占
为己有的人,最后必然失去一切,一把土也得不到。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呈现出有创造、有随顺因缘,或正向成就,或反向毁坏;或正向强大壮大
,或负向的消减消弱;或给你顺境支持、或给你逆境考验磨炼……(道自然会维持动态的平衡。)所以有道的圣人……不会走极端,会奢侈浪费,不
会偏激,不会强势主宰。明道之人,自然走在无所执着的中庸之道。第三十章“战争”后患无穷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
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
道”,不道早已。妙解:有道的英明君主,不会依靠强大的兵力武力去夺取天下。因为动用武力,这是很快会遭到循环报复的。军队所驻扎的地
方,或有战乱过的地方,百姓逃离,良田废弃,无人耕种,村庄断垣残壁、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凶年——因死伤惨重,尸体腐烂发臭,容易引
发瘟疫、饥荒,天灾人祸也会陆续发生。不发动战争而能和平共存这是上策,不可好战而穷兵黩武。能达成和平共存共荣的良好效果就好,不可想独
霸天下而傲慢自吹自夸,不可仗势凌弱。宇宙的法则“物壮则老,物极必反”,贪得无厌的野心家,其所做所为是违反天地之道。逆天之道而为的人
,必然很快失败、垮台。(古今中外,那些喜好穷兵黩武的人,都很快灭亡。)第三十一章战争所杀皆己亲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妙解:强
大兵力、精密尖端武器,这些对全人类而言是不祥之器,不是好现象。大自然与百姓都是不喜欢战争的;所以有道德的国君,不会用武力去解决纷争
。有道的君子,安居时以左方为贵,用兵时以右方为贵。重兵、精密武器是属于不吉祥之类(易引起大灾难、大毁灭),不是有道明君治世之宝。如
果万不得已要用到军队武器,也只是点到为止就好。战胜了也不要歌功颂德;如果战胜而大加赞美、歌功颂德,表示那是喜欢杀人的暴君。喜欢杀人
的暴君,无法统治世界、无法得到天下。(勉强得到,也会很快被推翻。)吉事以左为上,凶事以右为上。能运筹帷幄的军师居左方(能运筹帷幄得
宜,可不战而胜);要带兵打仗的武将居右侧,这是把打仗用兵视同丧礼处置。战争会杀死很多人,面对那些被杀死的人,要以悲哀之心来吊祭。战
胜了,要以办丧礼之心来吊祭所有因战争而死亡的人。第三十二章顺天之道风调雨顺“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妙
解:道演化一切万有,但不居功、不争名,所以就像个无名小卒,很朴素,也像个仆人。虽然像个默默无闻的小卒,但天下没有任何人能赢过道
而让道称臣。国家高层领导人若能守住道的特征特性,且以身作则行道,百姓会起而效法,世风日渐改善,脱序的社会自然逐渐恢复秩序。世风祥和
,万物被尊重与爱护,自然自动各归其位。所以天地相合、风调雨顺,适当时机自然会普降甘露、滋养万物。世人不需命令,也不需特意祈求,只要
民心祥和,天地自然呈现风调雨顺。(风调雨顺→自然五谷丰收、国泰民安。)脚踏实地默默地耕耘奋斗,有一天会功成名就。当名气渐大的时候,
要懂得知止、内敛、和光同尘,学习“道……无名朴”的德行,如能知止内敛,就可避免招来灾祸。我们要学习道的特征特性……善利万物而不争;
如同川谷与江海……虚心、处下,百川自然汇归;又将所汇归资源→普施天下,润物无声。第三十三章真正的富有与长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妙解:能了知别人的人,称为智者;能认知自己的人,称为
明眼人。能赢别人的人,是有力的人;能战胜自我的人,才堪称为是真正的强者。能真正知足的人,才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真正的富有……不
是因为拥有很多,而是需要的很少。)能勤行、坚持不懈的人,是有毅志的人。为人处事不离道、凭着良心勤行道,自然与道长久共存。行道、行善
、广积阴德的人,肉体死后其阴德与智慧恒存,故其生命不会死亡,与天地共存。第三十四章道养万物而不为主大“道”汜(fàn)兮,其
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妙解:道实在极广大、极广大,无边无际。道虽极广大,但又无处不在,就在我们左右。(我们都浸泡在道里面,像鱼泡在大海里面。)一切
万物都要依靠道才能生存生长,而道养育万物,从不辞辛劳,功成也不居功,不占为己有。道长养万物,但不掌控、不主宰万物。道所呈现……没有
欲贪、不争名夺利,只是默默化育万物,就像个无名小卒。然而万物却都由道所化育,又回归于道,而道却没有傲慢之心,没有主宰欲。此种德行实
在太伟大了。道实际流露出伟大的德行,但却不自以为伟大,没有丝毫傲慢之心,如此更呈现出道是多么的浩瀚伟大。第三十五章淡中悟真道常
里识真人执大象(道),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能
执守“大道”、顺天之道而为的人,可以行遍天下无障碍。因为悟道行道的人,心中超越所有二元对立,以慈悲大爱之心善待一切众生,不伤害任何
人,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安心自在、平安吉祥。妙解:有道之人内心的安心、自在、喜悦,不是世间的荣华富贵权势所能换得的。所以世间的
名利荣华富贵,对有道之人而言……如浮云。道最深奥,也最浅显,要和世俗人介绍道是什么,一般人都会觉得“这个太平凡、太平淡了,没什么神
奇,没什么值得深入去探讨”。但道未显相的“空无”(宇宙本体)是很玄妙的,用肉眼看不到、用耳朵听不到。虽然看不到、听不到、抓不到,但
空无里面巨大的能量是让我们用也用不完的。真的是妙用无穷。第三十六章洞烛先机明察秋毫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妙解:世俗人大多有强烈
欲贪,社会各种诈骗案,都是利用人性的欲贪而得逞。比如想要收缩一个人的权势,表面上会给更多的名利来诱惑。想要削弱你的实力,会给你许多
好处、诱惑,让你感觉好像渐强大。想要让你颓废,就不断夸赞你,不断灌兴奋剂、迷魂汤,让你得意忘形。想要夺走你的财宝,就设法给你甜头,
诱你上钩。你要看透世俗人是怎样在勾心斗角、设计陷害,为了争名夺利而不择手段。如此才可称为明眼人……不害人,也不会被害。“柔能克刚”
的道理很深,要好好去参悟。鱼不可脱离深渊,鱼若脱离深渊,就易有生命危险。国家的利器,不可炫耀;国家的栋梁人才,也不可炫耀露锋芒。第
三十七章无为又能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
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妙解:大道是顺其自然,不妄作非为;但大自然的化育,没有哪一样不是道所化育。国家高层领导人若能学道、守道、行
道,则政风清廉、上行下效、世风祥和,万物各归其位、自然化育、自然风调雨顺。如世风演化到人为造作过多、风气败坏,我会主张效法道的特征
特性……“无名·朴”来促进社会安定,协助百姓淡薄各种欲贪,返璞归真。政府施政如能不长养众生欲贪,世风、民心就会渐渐安静下来,社会
自然安定。第三十八章道→德→仁→义→礼→智→法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
去彼取此。妙解:上等德行的人,不炫耀、不张扬自己有德。积阴德的人,才是真正有德的人。下等德行的人,不忘宣扬自己有多大功德,有
居功之心则无功,所以不会留下阴德。上德之人,不会胡作非为,只是默默做许多利国利民之事,从不居功、不炫耀、无我无私、无所求。下德之人
口说无为、无我,却常用自我去运作,且会炫耀自己做了多少事。心灵品质是上等仁的人,他会用自我去承担、做很多事,但不居功、不炫耀、没有
傲慢之心。很讲义气的人,他会努力积极去承担、做很多事,但会炫耀自己多能、多行、多棒。很讲礼节、礼尚往来的人,他会积极做很多事,但如
觉对方没平等对待、没礼尚往来,则会认为对方是不懂礼节的人,进而采取不友善的态度……把对方赶走。心灵品质层次如下:保有源自道的清净心
灵品质,这是宇宙最高级的心灵品质。失去了道,而后降为“德”的层次。失去了德,而后降为“仁”的层次。失去了仁,再降到讲“义”的层次。
失去了义,才降到讲“礼”的层次。人类的心灵品质下降到处处讲礼节、讲礼尚往来,表示社会的忠诚信用(由内而发)已经很薄弱了,表示社会已
开始混乱了。(注:高等心灵的人……自然由内而发的自觉、自我约束,不需要外来的规范;心灵层次降低后,失去自我约束能力,才需外在的礼仪
、礼节来规范。再降低的心灵,具有野性,需要硬性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学习《道德经》就是要回复到人人本自具足的神圣心灵……道的心灵品质。
)很多人羡慕的“神通、特异功能”,对于道而言,那只是支流末节、雕虫小技,而且很容易让一个人不断膨胀自我,在不知不觉中种下许多将来会
导致失败、痛苦的种子。所以有胆识的大丈夫,不会随世俗人的价值观去追逐名利权势、特异功能;而会把生命的重心放在“体道·悟道·
行道→与道合一”,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心、快乐、幸福、自在。要了解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核心,什么是支流末节。不要舍本逐末,枉
过一生。第三十九章顺天道国泰民安背天道灾害不断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
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
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gǔ)。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侯以为称。)故致誉无誉,不欲琭琭为玉,珞珞如石。妙解:古人强调得“一”(得道)到底有
多重要呢?天有道就会清明、无天灾;地有道就会安宁;神有道就会很灵;山谷有道,就会水源充沛;万物有道的滋养,才会生生不息;君王有道,
自然凭良心以正天下。这些都是因为有道,一切才能存在。如果失去了“一”(失去了道),会有什么后果?天无法清明,恐会崩裂(太阳系磁场混
乱);大地无道就不得安宁,将会有许多灾难发生。神无道则不灵,起不了作用;山谷无道,水源将枯竭;万物若无道的滋养,万物无法生长,将渐
毁灭;君王无道则易成为暴君而遭推翻。世人认为的高贵,都是以被忽略、被瞧不起的道为根本。高楼大厦是以被踩在脚下的大地为根基。(地球、
山河大地也都是道的化身、显相。没有道的支撑化育,一切无法成立。道就在我们脚底下,默默支撑、化育一切。)所以,君王用“孤、寡、不榖”
……处下谦卑的名称来自称。这都是效法道处下谦卑的精神为根本来为百姓服务,不是吗?就不难理解,世人所厌恶的“孤、寡、不榖”的名称,君
王却用那些不好听的名称来自称了。本应得到最高的称誉,但因无人认出,所以无人称誉夸赞。道演化一切万物、滋养一切众生。我们生命能存活都
是道在养育,本来是最值得我们夸赞、称誉、感恩的道,却是如此默默无闻,少人认出,极少人去称誉、赞颂。悟道、明道之人,效法道的特征特性
,不会要去争名夺利,不会要去抢风头;虽处下,但也没有丝毫自卑之心。第四十章万物源自“空、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妙解:道是透过正反两极、一阴一阳的互动而创造一切万有。(再细微的粒子,都是阴阳共存)。柔弱的空
无,才是道在起作用的部分。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天下万物)都是由有形有相的太阳与地球所化育(银河系也会参与)。而有形有相的银河系
、太阳系、地球,都是由宇宙本体“空无”所演化而成。(科学界最新“无的物理”、暗物质,正在探讨此领域。)第四十一章下士闻道大笑
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
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善贷且成。妙解:上等根性(心灵品质)的人一听闻到道,就会马上效法、勤奋力行。中等根性的人,听闻到道,不会排斥,但也不会珍惜,可
有可无。下等根性的人,听闻到道,不但不会珍惜,反而加以嘲笑批判。如果下等根器的人不嘲笑道,那就表示这个道也没什么玄妙了。所以古之明
道者,对悟道行道之人做以下形容:真正明道的人,与世无争,看起来好像愚昧的人。精进修道的人,不断放下各种执着抓取,其人看起来好像逐渐
在退步。真正在行道的人,是返璞归真的人,看起来与世俗人没有两样。上等德行的人,没有任何傲慢,总是虚怀若谷。心地洁白如太阳的人,还是
会遭受许多辱骂。具有广大德行的人,看起来好像还有很多不完美。明道建德的人,外表看起来没那么积极,好像很偷懒。实际在行道立德的人,因
不拘泥一法,看起来好像善变一样。心量广大的人,其心无边无际,没有界限。对国家、对人类有真正伟大贡献的栋梁之材,通常都要历经较长岁月
的磨炼。能唤醒世人的伟大声音,在这世界很稀有。极广大的宇宙本体……“空无”,无形、无相。真正在养育众生的“伟大的道”……是默默无闻
地被世人踩在脚底下。真正得道之人,不会自我炫耀“我是得道之人”。得道之人与道一样……只是无我无私、无条件、无所求,默默地奉献付出、
成就众生。第四十二章现代创世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
gǔ),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妙解:现象界一切万
物是怎么来的呢?道(宇宙本体·空无)……蕴藏无穷的巨大能量,从空无里面会迅速冒出微细的粒子,不管多么微细的粒子,都是阴阳粒子同
时出现(科学界最新“无的物理”已能证明)。由微细的粒子组成原子、分子→形成巨大的星云,银河系、太阳系也渐渐蕴育出来。(都是由道演化
出来)有“太阳·地球·虚空”此三者的化育……地球上的植物、动物等万物就逐渐诞生出来。万物都是阴阳(雌、雄)同时出现,而且万
物本身又都含有阴阳属性。(男女本身都具有阳脉与阴脉;体内的“气”属阳,“血”属阴。)不管阳性、阴性,都需要道的无形的能量……炁…
…来充满全身,生命才能存活,才能和谐运作。宇宙的运转法则……维持动态的平衡。万物透过相生相克,以维持动态平衡与和谐。所以若单一元素
(物种)太过强盛,大自然就会有能相克的物种出现来削减之,以维持平衡。若单一元素太虚弱,大自然就会有一股力量来助益之,以达动态平衡。
“宇宙的真理实相,宇宙的运转法则”,凡是悟道、明道之人都会教导世人明白。我同样将我所悟之道,教予世人明白。凡是自恃己强、傲慢、横行
霸道的人,将不得好死。逆天之道而为,就会自讨苦吃、自招灾祸。我将协助人类明白道、明白宇宙亘古不变的运转法则,以助顺天之道而为。第四
十三章柔软胜刚强无为胜有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
及之!妙解:天下最柔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密度再高、再坚硬的东西,“空无”都能贯穿,都能驾驭。(所有物质,包括最坚硬
的钻石,其分子、原子里面都有巨大的空间。如无“空无”的支撑,所有原子、分子都不存在。也就是:若无“空无”的贯穿、支撑,所有物质都无
法存在。)从道的“空无”所起的妙用与重要,让我体悟到“空掉自我、不要用自我去胡作非为”的好处。大自然(道)就是没有文字的“无字天书
”,大自然不是用语言、文字在说教,而是以身作则在示现。大自然(道)呈现无我无私、无为又能无不为的启示,很少人能读懂,很少人能领悟出
。(注:要学会读懂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大自然的启示。以大自然为师……见贤思齐。)第四十四章追逐名利丧生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
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妙解:虚名与生命,哪一种比较重要?生命与身外的金银
财宝,哪一种比较珍贵?为得到名利而丧失生命,值得吗?为了得到更多心中的执爱,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人若贪得无厌,就会失去更多,甚至丧
命。能知足的人,不会受到侮辱。能知进退的人,不会冲向灾祸。知足常乐,其生命与阴德都可长保。四十五章欣赏完整之美大成若缺,其用
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妙解:伟大的道(大自然)看起来好
像有许多缺点,但大自然的创造力却无穷,而且零废物、零污染。宇宙本体“空无”,看起来像是空虚无物,但内藏无穷尽的巨大能量,而且妙用无
穷。(一般世俗人大多只从肤浅的表相或片断看后就下论断,所以不容易看懂道的玄妙。)悟道行道之人,有良心,其心正直,但不与人争强斗胜,
所以看起来像似柔弱曲屈的人。明道之人,是充满巧妙创造力的人,但因不用世俗那套技巧,所以易让人觉得很笨拙。行道之人,是拥有高等智慧的
人,不会与世人争辩什么,所以看起来像个木讷的人。冷静才能让躁动平息下来,清凉能让热烫冷却下来。(浮躁、冲动,易成为境界的奴隶。)心
灵清净、身心宁静的人,自然流露一股凛然正气,可为天下模范。(能净化人心)第四十六章迷→一无所有悟→一无所缺天下有道,却走马以
粪;天下无道,戎(róng)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妙解:如果把“道是什么?道与
我们生命有何密切关系?”的真理实相,透过教育而全面推广开来,世人就会了解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姊妹,我们都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会以爱
己之心普爱一切世人。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战争,所以那些战马不必上战场,就可以用来耕田。(天下有道→普世和平。)如果对于道的认知教
育没有推广开来,世人对于生命实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就会错误,导致不断地互相攻击、厮杀,国与国的冲突对立、战乱就会不停,所以母马也
要被逼上战场,在战场荒郊生小马。(天下无道→世界混乱。)大至国家,小至个人,为什么会招来杀身灭亡之祸?主要都是因为“不知足”。贪得
无厌、一直要侵略他人,必然会招来不好的报应。真正体道悟道的人,就会找到生命中最珍贵的道,了解生命实相后,自然安心、自在,处处知足,
时时刻刻都知足。那种与道合一的幸福快乐是无处不在,常常都是自然地、由衷地感恩与知足。第四十七章万物静观皆自得莫向心外求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妙解:大自然、现象界
的一切(大地、流水、太阳、空气、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道的显相、道的化身。如明白道是无所不在,则不必出远门就能知天下大道。不
开门窗也能见到“天道”,因为道无所不在。我们每天每个当下,都浸泡在道里面;如同鱼,浸泡在大海里面。(孔子也说过:道……从来没有片刻
离开过我们。)如果觉得……要出远门、要上山下海到处去找、到处去修,才能找到道。有此观念的人,表示他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就在眼前遍一
切处。所以跑越远要去找道,表示他对真正的道所知越少。(如同海中鱼,很辛苦的到处去找“大海”。)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必远行就能知道道;
不必到处去观察、考察,就能明白道在哪里、道的特征特性。不必努力修道,就能与道合一、得到道。(注:每个人本来就浸泡在道里面,所以不是
向外找、不是努力修之后才有道。而是明或不明、有没有觉悟到的问题。“空气”也是道,我们从未出生到现在,有片刻离开过空气吗?)第四十八
章为道达空起妙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有其事,不足以取天下。妙
解:世人努力求学、学习、修行,会让一个人觉得日有所长、收获日增,有更多成就感。也容易让人增长傲慢、自负,强化自我意识。真正的学
道、修行的过程却是“日渐减损”。把我们错误的认知、观念、心态、行为,加以反观照见,一一地去除掉、净化掉。(就是那些错误的知见、观念
、心态,障碍自己→不识道,找不到道。)如实面对自己的痛苦与不安,再深入反观、净化,找出最深层错误的观念、知见,一一加以净化掉。有一
天会“觉醒过来”!体悟到“无为”的世界……原来道不是透过有所为的努力修行修出来,而是“不需作为”道自现,因为道本来就遍一切处存在。
明道之人,体悟到“无为”的深意,体悟到一切生命的神圣……自我(小我)意识彻底消溶,当下与道合一,安心自在。从此一个崭新的生命、神圣
的生命诞生出来,自然无我无私地奉献、服务与回馈。要摄化天下百姓,必须体悟到“道本具足一切·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道理,才能
正确引导百姓返璞归真、安心自在。如不知“道本具足一切”,就会用自我的观念知见去引领百姓,形成越帮越忙、越做越乱,无法安天下民心。
第四十九章慈悲大爱善待一切众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妙解:有道的圣人,不会一成不变、固执的墨
守成规,会看各种因缘情况而调整。把百姓放在他的心中,体恤民情、民需。善良的人,我们善待之;不善良的人,我们也善待之。此乃真正“善”
的德行。讲信用的人,我们信任之;不讲信用的人,我们也信任之。此乃真正“信”的德行。(不善、不讲信用之人,各有其因缘,我们了解、包容
,让他们有机会可以改过向善。)有道的圣人,是憨厚老实、有广大包容心的人,以慈悲大爱之心善待天下百姓。所以自然得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
有道的圣人,也如同天地父母一样,把天下百姓皆视同家人、子女般的爱护。第五十章仁者无敌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sì)无所投其角,虎无所
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妙解:从出生到死亡,过完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可概分三种。三分之一的人,活得很幸福快乐
,有活出生命的意义。有三分之一的人,人生过得很迷茫,生命如同行尸走肉,身体虽能移动,其心却已死亡。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整天一直的忙碌
劳动,总有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一直操劳到死亡。为何如此?因对生命实相不了解,一直贪生怕死、千方百计要执取生命。明道之人,参透生
死大事,爱惜自己的生命但不抓取。爱护自己的生命,也将心比心地爱护所有生命,心中没有坏人、没有敌人。所以由衷爱护一切生命,散发慈悲大
爱磁场的人,走在路上不会遇到凶猛的老虎,进入军旅,也不会被伤害。就算遇到猛兽,猛兽也不会攻击他。(动物能感受人类所散发出的是什么样
的磁场。凶猛野兽如感受到此人无敌意,且是友善的,它们不会攻击人。植物、流水也有感受能力。)为什么能做到不被兵器猛兽所伤害?因为心中
没有二元对立的观念、心中没有敌人、没有丝毫伤害之心,只有慈悲大爱之心,所以自然处在没有死亡威胁的世界。第五十一章天地父母恩“道
”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妙解:道能生化万物,也自然流露畜养万物的慈悲大爱的
德行。在“道生·德畜”之后,自然形成形形色色的万物。生态环境又会让万物生生不息。万物之所以能成为万物,都是因为“道生·德养
”之故,所以万物自然尊天敬地、尊道而贵德。(犹如孝顺父母)能生化万物,最令尊敬的道;与能畜养万物,最高贵的“德”,我们不用给予命令
、主宰,它会自然、法尔如斯地运作。所以道生化万物,“德”畜养万物,这就是天地父母在生化养育万物的具体呈现。天地父母(道)生养万物的
特征特性:生养万物、众生,而没有要占为己有;有很多成就万物的德行,但没有丝毫自傲、自恃己能;长养万物,但不会去主宰,让众生自由选择
、自由发挥。如此无我无私、无主宰欲的伟大品德,只能用“玄德”来形容。第五十二章了悟生死大事→安心自在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
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妙解:天地、太阳系是有个开始的源头。道就是天地、太阳系的源头,又可称为天下万物之母。明白
现象界、一切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化,就知道道为母、为源头,现象界一切万物、众生,都是道之子。明白现象界一切万物、包括你我他都是道之子,
也就找到了天地父母,找到了生命的源头。与天地父母合而为一,生命安心自在,自然与天地共存,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所谓的“得道”就是如
此)不要自作聪明,不用小我狭隘的感官思维去运作,就能终身受用不尽。如自作聪明、用小我自私狭隘的感官去思维运作,一生就会忙个没完没了
,忙到累死。能从眼前一花一草一物的小处就见到道无所不在,这是明道之人。(庄子说:道在屎尿中。)能实践“柔软·不争”的功夫,这才
是真正的强者。以道为体、为依归,活出生命的喜悦、神圣,让生命发光。凭良心、顺天之道而为,做任何伤害他人之事,自然不会有恶的果报。这
是学习道的特征特性,体道、悟道、行道的具体呈现。五十三章无明众生背道而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妙解:令我坚定、清醒明觉的行于大道的原因……因
为看到世人常戴着假面具、勾心斗角、不断争名夺利,让我心生畏惧。道是这么的好,“大道”是无比宽敞、坦荡、安全;无奈一般人偏偏喜好奇曲
的小径、邪路。朝政腐败贪污,田园也荒芜了,粮仓也空虚了。但爱慕虚荣的人比比皆是。内心空虚苦闷,但却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利剑。许多人
吃不饱,有的人却吃到对食物厌腻了。很多人生活过不下去,有的人却大量囤积物资、财货。非基本生活所需,而是因爱慕虚荣、攀比、喜好奢侈浮
华、过度耗费资源的人,算是对天下资源的一种窃盗现象。这是背道而驰的行为。第五十四章德泽天下造福万代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妙解:真正体道悟道的人,自然与道合为一
体,不管经历什么境界考验,始终不会脱离道,别人也拔不掉。有道之人,所做所为都是从清净本心(道之心)流露出,如同道一般……无我无私、
行善积德,善利万物而不争。因其所积阴德能让代代子孙受益,所以后代子孙对其祭祀感恩永不终止。(秦国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造福万代。两千
多年后,百姓仍建二王庙祭拜之。)修道、行道之人,如把道的精神特征实践出来,净化自己、改变自己,表示其人所修的道、所行的德是真实的。
如其德行能让家人受益,表示其德渐增。如其德行能让乡里百姓受益,表示其德泽渐长远。如其德行能让全国百姓受益,表示其德丰沛。如其德行能
让天下人受益,表示其浩瀚之德能普及天下苍生。(《大学》:明明德于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能用清净的心来了解自己,就能同样了解
别人。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家庭所需,也就能了解别人的家庭所需。能了解自己的乡里,就能了解其他乡里。能清楚观察自己的国家所需,也能将心比
心了解各国所需。从我们所处的天下深入观察,就能明白更广大的天下。我为何能了悟无穷尽的宇宙真理与生命实相呢?就是用此原理。第五十五章
找回赤子心纯真无邪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
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
,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妙解:含丰厚德行的人,其心会回归到像儿童一样的纯真可爱、天真无邪。(回到赤子之心)婴儿、儿童时期
的天性最全,处在纯真无邪、没有二元对立、没有瞋心的状态。在天真无邪的儿童的心目中,没有毒蛇、猛兽的观念,不但不会怕,对它们同样好奇
友善,认为都是可以一起玩的好朋友。所以毒虫不会刺他们、猛兽不会咬他们、猛禽不会攻击他们。婴儿的筋骨还很柔弱,但他们握拳头却很有力。
婴儿不知男女交合之事,但他们的生殖器常很饱满,这是因为他们的精气饱满。婴儿就算常常嚎啕大哭,也不会沙哑,因为他们处在太极阴阳非常调
和的状态。从个体到万物、大自然,都是阴阳调和、万物和谐共存共荣。若了悟“和谐”的深义,就知道了宇宙恒常的运转法则。悟透宇宙恒常运转
法则的人,就是明道之人。知道“和”的真理,并用来养生保健,必得吉祥。(不知和之理,就会偏颇)。刻意用心念去引导气,这是一种勉强、逞
强。若没顾及整体和谐而只强化单一物种的壮大,将会形成“物极必反”,走向衰败,因为这是违背天地和谐之道。违背天地和谐之道,让生态失去
平衡→就会导致灾难不断。第五十六章同流而不合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妙解:真正明道的人,不会喜欢与人争辩道
是什么。喜欢争辩道是什么的人,表示还不知道是什么。真正明道、与道合一之人,回归到先天的纯真心灵。凡有言说、行为,皆从清净心灵流露出
;与一般人用自我、用感官在运作不同。(感官是物质体,心灵是非物质。)所以停止用自我意识去思维,关闭过去只用眼看、用耳听的门户。(用
心灵看、用心灵听)。挫掉喜好出风头的锐气,凡事化繁为简。喜好回归单纯自然,不会想要自我凸出,所以含光内敛,同流而不合污。呈现出玄妙
的“和光同尘”,做一位平凡、平实、平淡的真人。明道(与天地合一)之人,其人就如太阳、如山河大地一般。我们能让太阳和我们更亲密吗?能
让太阳疏离我们吗?我们能对太阳有更多利益吗?我们能伤害到太阳吗?能让太阳变得更高贵吗?能让太阳变得很卑贱吗?……答案大家都知道。明
道、有道之人,因不缺什么,所以不会被世俗的名利、权势、褒贬所动摇。这是地球上多么珍贵的心灵品质啊。第五十七章条框越多社会越乱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朝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
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妙解:治理国家要
讲究正派、正法;用兵则讲究出奇制胜。若要摄化天下,则要明白“天下本无事”的道理,顺天之道而为才能得天下民心。(武力、法令只能不得已
而用之,治理天下要用德行。)我为什么能知道这些原理?看看社会乱象是怎么来的:社会如充满各种迷信、禁忌,百姓就会被各种迷信、禁忌捆绑
,不敢放手正常生活工作,百姓就会越贫穷。朝廷上下文武百官,若一直在耍权谋、勾心斗角,国家就会政治昏暗、混乱,陷入危机。世风如崇尚各
种人为的巧妙、技术,各种违背天地之道的奇巧邪物就会滋长。法令条文越多、越严苛,设法钻研法律漏洞的就越多,盗贼也会越多。有道的圣人因
明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故云:“我不必用那些有为法去管理,人民会自动化育;我喜好宁静,人民也会逐渐端正;我尊重百姓,不用强
势去干扰,人民自然渐富裕;我与世无争,不耍心机、不勾心斗角,百姓自然回归纯朴。”(若大道普及天下,人人自然秉持良心、爱心、责任心,
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不是用严格法令、规定所能实现。)第五十八章莫从片面下论断超越逻辑狭窄观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
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
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妙解:一个国君的施政作风憨厚、法令宽厚,则百姓自然呈现敦厚老实。一个国君的施政作风严苛、法
令严峻,则百姓呈现冷漠、人情淡薄。表相看起来是灾祸,但若用智慧与爱心去面对,往往坏事又变成好事;表相看起来是好事,但若骄傲、自负、
得意忘形,往往好事又变成坏事。是福是祸,到底有没有一个绝对标准不变的界定?没有绝对的界线。(白天与黑夜会互变,其间有个绝对的界线吗
?)要知道:世间、世俗的一切人事物都会流动变化。好事会变坏;坏事也会变好;好人也有可能变坏;坏人也有可能变好。世人迷执,不知此无常
变化之理已很久了。有道的圣人明白:没有绝对的福,没有绝对的祸;没有绝对的好人,没有绝对的坏人。所以内心方正,但不把“福、祸、好、坏
”截然切割开来;内心廉洁,但不拿自己的廉洁去伤人;内心正直,但不会去刺伤别人。生命自然闪烁光芒,但会含光内敛,不会炫耀。第五十九章
勤俭积德国运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妙解:不管是治理百姓或祭拜天地,倡导勤劳节俭的精神最重要。能提倡勤劳节
俭的人,是因为明白天地父母化育万物、养育子女的鸿恩浩德。因臣服,所以效法天地父母,默默地为众生服务。因无我无私默默地为众生服务,所
以不断地累积许多阴德。不断积累许多阴德,受其阴德福佑的人越多,愿意与之共襄盛举的人力、资源也越多,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股巨大
的力量可以用来成就许多事情。至于其影响力有多大,则不可限量。能积累丰厚阴德的人,自然深得民心,可以授予国家重责大任。此种厚德明君,
倡导勤劳节俭,会保有国家的雄厚资源。人人勤劳节俭、不浪费珍贵资源,这个国家就可长保安泰。这就是让国家根基牢牢扎稳,能立国千秋之道,
也是个人养生、保健、长寿之道。第六十章大道遍行天下太平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
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妙解:治大国就像烹小鱼。烹小鱼若常翻动,小鱼就会碎掉。治大国
若常朝令夕改,易失信于天下,而让国家混乱。用道来教化天下百姓,对于道的认知全面普及开来,社会就会到处充满祥和之气,所以那些鬼不会作
怪。不但鬼不会作怪,那些神灵也不会伤人。不但各路神仙不会伤人,圣人也不会伤人。道的精神特征就是超越所有二元对立,平等普爱一切众生。
当世人研习道而明白生命实相后,了悟我们都是生命共同体,所以双方不会互相伤害,而能和平和谐、共存共荣,大家都会用崇高的品德来互相对
待。第六十一章大国处下天下归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pìn),牝(pìn)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妙解:长江黄
河下游的水域面积、水流量都比上游、中游大很多倍。因位置低下。大国如能有谦下包容之德,则四面八方的人才、资源都会汇归过来。天下的雌性
、母性,表面看,虽然不像雄性那样阳刚有力,但雌性却常以阴柔来克阳刚,以静制动、胜躁。所以大国若能谦虚处下善待小国,则能赢得小国的好
感,各小国就喜欢靠近。小国若能谦虚处下尊敬大国,必能获得大国的信任、友善对待。大国谦虚处下,就能让四面八方来加盟,以泱泱大国的胸襟
包容并畜天下各国。小国谦虚处下,是让大国感受友善而互相尊重。大国不侵略小国、小国不冒犯,彼此建立在诚信基础上,和平共存共荣,各得所
欲。大国要有谦虚处下的风范,才能得到四面八方的拥护。(大国若展现强势霸道、侵略,则离衰亡不远。)第六十二章不为名利昧良心“道
”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
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妙解:道为一切生灵、万物之主、总源头。道是所有善人生
命中最珍贵的珍宝。就算不善之人,天地父母(道)还是慈悲爱护他、保护她。有道、明道之人,自然流露出充满智慧的言语,世人明白后,自然尊
敬之。有道之人的德行,对世人都有加分的作用。有道之人,其心量如同道一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就算不善良的人,仍然包容他,不抛弃
任何人。(太阳、大地都是如此示现。)有一天,可能高官、厚位、荣华富贵涌现出来,或政府高格调的接待礼遇,但有道之人了悟“名利于我如浮
云”,仍会选择浸泡在道之中,与天地合一,做位返璞归真的平常人。古代圣贤特别重视珍惜这个道,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只要发心纯正、诚心
向道祈求,就会有求必应;如有犯错、有罪过,天地父母会宽恕、原谅我们,让我们能重新来过。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慈悲大爱善待一切众生,
故为天下至尊至贵。第六十三章以德报怨和谐共存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赚钱是
为了早日不必赚钱(基本生活够用就好)。工作是为了早日不必工作,可以悠闲过生活。处理事情是为了早日没事,可以快乐享受人生。吃饭是为了
温饱,不要欲贪无穷,终生为三餐忙碌。妙解:人生要得到幸福快乐,其实很简单,把心量打开,不管大小多少事,用慈悲大爱来包容。就算别
人对我们有伤害,仍以慈悲大爱来对待。以德感人、以德化人。(宇宙最大的力量……慈悲大爱)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着手的角度做起。要做大事
,必须从眼前细小之事着手。要处理天下难事,必须从容易着手又能见效的角度做起。要完成天下大事,也必须从眼前细小之事着手。所以有道圣人
不会好高骛远,不会狂傲自大。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因实实在在,根基稳固,故终能成就大事。那些喜欢说大话、轻
易承诺的人,往往是不守信用的人。那些凡事不在乎、吊儿郎当的人,其人生之路必然会越走越艰难。所以有道的圣人,用心善待每个当下,注重每
个过程,用智慧处理好眼前的事情,所以其人生无牵挂、无难事。矣。第六十四章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
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
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妙解:人若处安心情况,就容易保持健康的状态。在疾病未出现明显征兆之前,容易处理。在病毒还很脆弱之际,
容易去瓦解它。在肿瘤还微小之际,容易化解掉。上医治未病,平时注意养生之道,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如有疾病,越早化解越好。小至个人为人
处事、养生,大至治理国家,皆同此理。树干大到要几人合抱的大树,也是从小树苗开始长成。九层高台也是从一砖一瓦积累而成。要完成千里之行
的重大功业,也是要从眼前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实行。(做人要实实在在,不要好高骛远。说一丈,不如行一尺。)用自我的傲慢去胡作非为
,必招失败;用自我想去抓取掌控,反而会失去更多(想牢牢抓住伴侣,反而越容易失去伴侣。)有智慧的圣人,不会用自我去胡作非为,所以不会
失败。不会要去执著掌控,反而不会失去什么。一般人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前,因缺乏恒心而失败。如果选定一项很有意义又很有兴趣的事情,有
恒心、有毅力地坚持下去,必然会导向成功。有道的圣人,积极地去做春风化雨的教化工作,是为了引领百姓达到“没有欲贪”的境界,不要浪费生
命去追逐那些身外的金银财宝。引领世人认真学习道,以便早日开启妙智慧而不必终生寻寻觅觅。协助世人早日了悟:原来过去所学是在强化自我,
用自私的小我在运作是错误的,是背道而驰的行为。引领百姓以大自然为师,过顺天之道的生活,而不再用自私的小我去胡作非为、祸害社会、祸害
子孙。第六十五章民心纯朴社会安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jī)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妙解:古代那些有道的明君,
他们教化百姓主要不是要让百姓学了很多知见、技巧,而变成很精明。施政主要引领方向是让百姓回归纯朴憨厚。百姓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学了很多
知见、技巧,变成世智辩聪、勾心斗角耍权谋。(有术无道,其术易变邪。)领导人若以世智辩聪、用自我的智谋来治国,将会伤害国家,百姓也会
失去淳朴而导致世风日下。领导人若用良心、德行、诚信来治国,会造福整个国家。“以智治国”将导致社会混乱;“不以智治国”将导致和谐兴旺
。这是国家混乱或和谐的法则。为政者若了悟社会混乱之因与和谐之道,自然就会用道来化民。用道来化民就会积下玄妙之德。从道、从美德出发所
积的阴德太深奥、太玄妙了。此种思维、引领的方向与世俗人的认知、引领方向是180度相反。虽然与世人认知相反,但这才是真正的顺天之道而
为。以道化天下,民风纯朴憨厚,社会才会真正和谐。民心祥和,自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乃至天下大顺。第六十六章江海处下百川汇江海所
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
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妙解:为什么
百谷千川的水都会汇集入长江、大海呢?因为长江大海都是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成为百谷千川之王。有道的圣人,以大自然为师,体悟出打开心
量、包容、柔软、处下的人生妙哲学。所以若想要教化百姓,言语行为都要虚心处下;若要引领百姓,必须学到处后,做垫脚石来成就大家。所以有
道的圣人,虽居至尊上位,百姓不会感到威权压力。处在前方,引领百姓端正风气,人民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天下百姓都乐意推崇拥护有道明君来领
导。因为从不逞强、从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只是好好做自己,凭良心、顺天之道而为,为而不争,如此而已。)天下人都说我讲
的道太博大高深了,不太容易理解,不易做到。唉,就是因为道实在太伟大、太高深,所以不太容易理解。如果那么容易理解,那么容易做到,那道
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了。第六十七章处世三宝:慈俭无争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妙解:我有三
种宝,一直用来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一是慈悲;二是节俭;第三、不敢为天下先。(不与世人争先恐后,只做自己。)慈悲大爱、心中无敌人,故能
勇往直前。节俭惜福,资源自然充沛,所以能广利天下苍生。不与人争、不与人抢,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步伐走,才会有与众不同的成就
。(与人争强斗胜,反而空耗更多的生命能量与资源,也会树立很多敌人。)看看现今的世界民心如何?舍掉慈悲大爱,一直强调争强斗胜的表面之
勇。舍掉勤俭美德,不断鼓吹奢侈、浮华、浪费。舍掉谦虚处下,一直强调要争先、抢第一。世风日下,民心凶狠、争斗、奢侈,社会如何祥和?世
界如何和平?人类若没觉醒,再争斗、对立、奢侈、浪费下去,后果如何?……死矣!推广“慈悲大爱”的风气,能让民心祥和、社会安定。要化解
恐怖主义、化解国际冲突对立,最有效的上策——慈悲大爱。人若慈悲大爱善待一切众生,广结善缘,有一天若有灾难发生,所种善因缘会回来救护
他。第六十八章以德服人配天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妙解: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会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有其稳重的特质,不会轻易动怒。善胜敌人的人,不会与对方争,也不会与其正
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是处下来成就其属下的人。以上都是在呈现“不争”的德行。这就是能让很多人才甘心为其所用的伟大力量。能做到“不争
”“处下来成就众生”,此种德行与天地之德相匹配,堪称“德配天地”。第六十九章避免战争是军人的使命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妙解:用兵的军事专家曾经说:“我们不可以主动挑起战端,不可主动攻击;要被动,是不得已才应战。不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要谨慎、要
退让。”(主动挑衅、贪得无厌的最终必败。)军人的神圣使命,不是上战场杀敌,而是尽最大的可能避免战争……不必出兵,不必交战,不必动用
武器,没有敌对。能不战而达成世界和平,大家共存共荣,这才是军人的神圣使命。灾祸莫大于傲慢、自恃己强而轻视对方,或轻易挑起战端。轻敌
、挑衅、好战的人,几乎把前面所提的和平三宝抛诸脑后。当两军正面冲突,主动挑衅的骄兵必败;被害、被迫而迎战的哀兵必胜。(主动挑衅兴兵
的,必引起国际公愤;被害、被迫而迎战的,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也会得到国际支援,其力无穷。)第七十章自古圣贤多寂寞吾言甚易知,甚易
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pīhè)怀玉。妙解:
我所倡导的“柔软、谦虚、处下、不争”的美德,本来就没什么玄秘,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但世人思想太复杂了,习惯不断强化自我,所以一
般人反而不太容易明白我所说的内容深意,也觉得不易做到。我所说的都有根据,以大道为依归,所说的都是宇宙的真理实相。如能明白宇宙的运转
法则,顺天之道而为,必得幸福快乐。但世人对于道是什么,对于宇宙律及生命实相知之甚少,所以世人就不易明白我说的内容深意。在这世间能了
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实践的人更是稀有珍贵。所以古今有道的圣人,往往是外穿朴素的粗布衣,却是内怀无价珍宝。(外凡内圣,拥有很高智慧,
但不会搞个人偶像崇拜。)第七十一章知道“不知道”是为真知道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
病。妙解:真正悟道明道之人,知道宇宙(道)实在太深奥、太玄妙了,会照见到自己不知道的其实还很多,所以会臣服,我慢会彻底消溶。这
是最高的心灵品质。不明宇宙真理实相,没有真正明白道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世俗人的最大毛病。真正有道的圣人,
不会患“狂傲自大”的毛病,因为以众人易患的毛病来警惕自己。因为以众人易患的毛病来警惕自己,所以就不会患上“狂傲自大”的毛病。第七
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ā)其所生。夫唯不厌(yā),是以不厌(yàn)。是
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妙解:专制高压统治只能短暂有效,如不及时调整改善,有一天百姓不再畏惧高压威权统治
的时候,这个政府就有大危险了。政府施政,不要夹杀百姓的生活空间,不要压榨百姓生活的资粮。只要不高压统治、不压榨百姓,人民就不会厌恶
政府。如施行仁政爱民,自然深得民心。所以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但不会爱自我展现;爱护自己,但不会自以为尊贵。统治者如自以为尊贵,
又爱凸显自我的重要,就会实行高压统治而失去民心;如实行仁政爱民、不扰民,则能深得民心。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自然明白如何取舍。第七十三
章逞凶斗狠早夭折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妙解:凡是勇于果敢争强好胜、逞凶斗狠的人,容易感召杀身之祸,不得正
命而死。凡是勇于放下自我,不与人争强斗狠,而能展现谦虚、柔软、处下、利他的人,反而能活出幸福快乐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神圣。同样是“勇
敢”,一是招来灾祸,一是获得利益。此种极奥妙的宇宙因果律,很少人能参透。其中奥妙不是用“5+2=7,5-2=3”的逻辑观所能理解。
圣人仍觉宇宙因果律实在太奥妙了:逞凶斗狠、争强好胜、怕吃亏的人,反易招来灾祸;谦虚、柔软、乐于奉献付出的人,反而人生大丰收。(人生
妙数学:5+2=3,5-2=7,5-5=∞,圣人犹难参透此中之妙。)道所呈现的大自然的规律:道不会与万物争,但一切万有,无一能赢过
道。天之道,没什么言说,但诚心正意求之,有求必应。天之道,如同太阳,不必召唤,自然送来光明与能量。大自然,看起来很迟缓,没什么作为
,但却能成就一切。宇宙的运转法则、宇宙的因果律如同一张极广大的天网,孔目也很大,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但一切万有、任何星系,无不依天之
道的运转法则而行。第七十四章严刑峻法只治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
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zhuó)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妙解:一般人会贪生怕死,但遇到生命财产被威胁
的时候,百姓就会不怕死,以生命来捍卫。奈何统治者常以“严刑峻法”来恫吓百姓。假使百姓真的贪生怕死,抓几位犯法的人来斩首示众,从此就
应该没人敢犯法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严刑峻法只能治标;用道来教化才能治本。)大自然本身就会透过“相生相克”的原理来维持动态的平衡
。大自然自有其因果律在运作。但却有不少人界定自己为正人君子、正义之师,大张旗鼓要替天行道。从二元对立的观念,用自我小我要去替天行道
的人,也容易被对方报复伤害。(对方会认为他们是受害者,而起来拼死抵抗。)第七十五章苛政猛于虎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
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妙解:百姓为什么受饥饿?因为执
政者征税太重、劳役太多,所以百姓受饥饿。百姓之所以会成为刁民难治,是因为政府用烦苛政令、强作妄为,把百姓训练成人心不纯,所以难治。
百姓为何会用生命来抵抗?因为政府官员贪污、搜刮民脂民膏来挥霍,所以百姓会用生命来抵抗贪官污吏。在上位的领导,如能清廉执政,不贪污、不贪图个人享受;护民、爱民,必深得民心。受百姓拥护爱戴,这才是最好的善待生命之道。第七十六章刚强易败柔软易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妙解:我们的肉体,当生命存在的时候就会呈现柔软;当死亡的时候,就会呈现僵硬。万物草木也是一样,有生命的时候自然呈现柔软,死亡的时候就呈现干枯僵硬。所以身心僵硬、傲慢、刚强者,其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也易感召横逆灾祸。如身心呈现柔软、能虚心学习与服务利他的人,其生命会活得很喜悦,活出生命意义。所以喜好展现兵强马壮、自恃、傲慢的,通常骄兵易败。树木刚强,不是易被砍伐,就是易被强风吹断。自恃己强、傲慢、气势凌人的人,只能赢得一时,终必失败。呈现柔软处下、为众生服务的人,看似傻乎乎,但这种人反而容易有成就。第七十七章万物相生相克维持动态平衡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妙解:大自然的运转法则:万物透过“相生相克”以维持生态平衡。天地的运转法则,其理如同张弓射箭:举得太高了,就要向下调降;如举得太低了,就要向上抬举。弓弦如绷得太紧,就要放松一些;如拉得太松,就要调紧一些。天地的运转法则:损掉那些有余、太盛的部分,以补那些虚弱不足的。世俗人则不然,往往喜欢欺压弱小,搜刮民膏民脂,以奉承那些权贵;喜欢锦上添花。谁才能自觉很富有,有很多多余的物资与时间,愿为天下人服务、奉献、付出?唯有学道、悟道、明道、与天地合一之人。所以有道的圣人自然流露出道的特征特性:做了很多利益众生之事,也不会有傲慢之心;为民为国立了功,也不居功;更不会炫耀自己多么厉害、多么高尚。第七十八章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大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妙解:天下你能看到的一切,没有比水更柔弱了。但若要攻坚强者,没有比水的力量更大的了。因没有一种物质的力量能胜过水。弱能胜强、柔能克刚,这种理论天下人都知道,但却很少人能做到。(因一般人习惯于强化自我→争强斗胜,不易柔软下来。)所以有智慧的圣人说:“如果一个人能柔软到为国家而受国人侮辱也无所畏,此人堪当国家重责大任;如果能柔软到能承受国家的苦难、祸患,也无怨言,此种人堪称为天下王。”真正合乎天地之道的言论,与一般世人的认知,好像完全相反。(世俗人往往逆天之道而为,自讨苦吃。)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妙解:在恩恩怨怨的世界里调和大的怨恨冲突,虽有些效果,但无法完全化解,仍会留下余怨。此种治标方式,怎可称为上上之策呢?所以有道的圣人,留住借据,而不强责对方偿还。(化解冲突对立,从此刻、从我做起。不是去制造冲突对立、积累怨恨,再设法调解。)有德的人……给予而不索取;无德的人……强调索取而不给予。天道没有偏私、没有偏爱(平等爱护所有人类、所有种族),但常常降福于心地善良的人。(因心地善良的人,其心灵频率与道相近,易起共鸣共振而感受天地父母赐福。)第八十章一村一天堂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妙解:理想的社会结构制度是:尽量推广“自给自足的社区”(小自治区)的理念……土地范围不必很大,人口不用多。也就是一个村庄或一个镇,就是一个天堂。大道推广开来后,人心就会渐渐纯朴憨厚、善良。所以即使有武器,也不会动用。(因体悟到……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姊妹,我们是生命共同体。)让百姓珍爱、重视自己的生命,人人安心自在,不必到处迁徙。在村里基本民生必需品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所以虽有舟车,也不必搭乘;虽有武器装备,也都不必陈列使用。引领百姓,回归远古以结绳记事的纯朴状态。小自治区很容易治理得很好,所以百姓都能吃到甘美的食物,穿着美丽的衣服,人人都有安定的居所,也有欢天喜地的文化、民俗。如能落实一村一天堂的理念,人人物质生活充沛,精神生活富裕,社会自然很安定,所以邻村可相望,鸡鸣犬吠之声可互相听得见,但因生活安定、富裕、不缺什么,所以可以来到终其一生都不必到邻近村庄求助什么。(这是零污染、零废物的生活方式。看似不切实际,但这是真正落实节能减碳,让地球常保绿水青山、永续昌荣的优质生活方式。)第八十一章分享越多生命越富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实的语言、逆耳忠言,听起来不华美、不悦耳。华丽的言词、悦耳之语,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不会喜好争辩;喜好争辩的人,往往是不善良的人。真正明白道、明白生命实相的人,不会炫耀自己学识渊博;喜欢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能博古通今的人,表示对道不知,还不明白真理实相的人。有道的圣人,没有私心,从不为己屯积名利、财富。因心灵富有,一无所缺,所以其人生都用来为天下百姓服务。正因为不自私为己,所以天下百姓回馈的反而越多。有道之人的财物资源都用来与普天下苍生分享,天下百姓回馈的又更多。(这是很奥妙的真理,越无我无私的奉献付出,生命反而越富有。)天道的运转法则:无我无私、善利万物而不害。有道圣人与道相似:默默作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且与世无争。
献花(0)
+1
(本文系刘见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