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doc
2020-07-07 | 阅:  转:  |  分享 
  
一、肺經

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認為肺不僅指現代醫學的肺臟器官,更是整個呼吸系統的統稱。肺經乃以肺為中心,連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經脈。呼吸系統受到傷害時,尋找位於此經脈的各穴位,並利用這些穴位加以治療便能產生療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將空氣吸入體內,並將其連送分配至五臟(內臟),以維持生存。若此機能發生異常時,會有上火、口乾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狀出現。此外,尚會產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隨著身體機能降低,皮膚呈現乾燥、沒有光澤的現象、臉色蒼白、聲音微弱、元氣喪失,並連帶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會因為小小的挫折,而導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統的疾病,在秋冬之際會有惡化的傾向,故請提高警覺。食物方面會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膩的食物。當身體呈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請刺激肺經上的穴位,使氣血流通順暢,身體便能迅速恢復輕鬆愉快。肺經的主要穴位有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等。



二、大腸經

大腸經是和肺經關係非常密切的經脈。呼吸系統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是經常使用的療法。現代醫學中,大腸是承接小腸以上的直腸、結腸、盲腸,並以下連接肛門為終點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醫學而言,大腸是指從肚臍上約一、五寸的穴位開始,經直腸直通肛門的整個系統。大腸經發生異常時,會有牙痛、鼻塞、口乾渴、喉嚨腫等症狀出現。若壓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時,亦會有疼痛感。因為肺機能不好,所以皮膚會出現蒼白乾燥、失去光澤的現象;又因養份無法順利運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傾向。壓迫腹部的肚臍兩側及腰部時,會產生疼痛感。身體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使用大腸經的穴位加以治療,症狀能減輕,身體也會感到輕快。治療大腸經的穴位有二十個,臉部有迎香、水溝。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裏、肘髎、曲池、手三裏、上廉、下廉、溫溜、偏曆、陽穀。手掌有合穀、三間、二間、商陽等。



三、胃經

胃經是有關於消化系統非常重要的穴位。是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長的經脈。消化系統有障礙時,會出現疲勞、身體倦怠、缺乏元氣等症狀。皮膚沒有光澤,顯黑、黃。嘴唇容易破裂,有縱形皺紋,唇邊容易潰爛。發聲無力,發音模糊。精神不振,遲疑不決,悶悶不樂,經常苦惱,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喜吃甜食的傾向。此外,對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愛吃油膩的食物。若要長久保持同一姿勢,則會坐立難安,無法鎮定下來。因為胃經的異常,經常被原因不明的頭痛所苦惱。出現前頭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嚨痛、腹脹等症狀。腳部覺得虛弱、麻痹。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請刺激位於胃經上的穴位,症狀就會有顯著的改善。胃經是非常長的經脈,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個。



四、脾經

中醫醫學裏所謂的脾臟,以現代醫學而言,是指胰臟的功能;特別和胃有深厚的關係,兩者相互影響,以完成消化機能。其主要的機能是溫暖五臟,並吸收運送胃部消化,完成之養分入五臟六腑,以生成身體需要的細胞。胃和脾兩個臟腑,具有表裏關係,主宰著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經一發生異常,身體各種症狀就會呈現出來。如心窩或胃附近會有重壓感,出現疼痛、噁心、打嗝等現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體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時甚至完全無法排尿。腳部容易冰冷、浮腫、身體有倦怠感。因為經常失眠,故身體感覺不適,不活躍。若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只要刺激經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適的症狀。脾經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個,列舉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榮、胸鄉、天穀、食賣、腹哀、大橫、腹結等。下肢部份有府舍、衛門、箕門、血海、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商丘、公孫、太白、大都、隱白等。



五、心經

心臟在中醫醫學中是屬於五臟之一:位於肺之下,橫隔膜之上,狀如蓮花一般,且附著於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和現代醫學所認為的心臟機能大致相同,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組織。心經是維持心臟功能的經脈,假使有任何損害的話,機能便會降低或亢進,並呈現出各種不適的症狀,如眼睛帶黃並有充血的跡象。喉嚨痛。由手臂開始,經肘部到手掌、小指為止。有疼痛、冰冷及麻痹的感覺。或者是相反地有熱感。臉部發燒,有如上火一般。講話的聲音明朗,比較喜歡說話、笑。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有時也會感情用事。食物則偏好辣味,但體力卻不太好。可以在位於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處壓看看,會感覺到似乎有硬塊。心經的穴位包括有極泉、青雲、少海、靈道、進裏、陰刹、神門、少府、少衛等九個穴位。心經發生異常時,身體會有各種不舒服的感覺,此時請刺激心經上的穴位,症狀就能減輕了。



六、小腸經

小腸經現代醫學而言,是位於胃和大腸之間,長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進入小腸,小腸即分泌腸液並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將食物完全融解為細小的分子,最後由小腸壁吸收。但在中醫醫學中,其所認為的小腸機能則稍有不同。小腸連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態物會進入小腸;小腸門於肚臍以上附近的一個小洞,水份會由此流入膀胱,固態渣滓則進入大腸,而必要養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腸經在消化機能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小腸經的機能衰退,會使身體不調和,並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如眼睛帶黃。耳朵重聽。臉頰、喉嚨腫痛。上臂至肘部呈現麻痹、壓迫疼痛的症狀。頭重、頭痛的感覺。若小腸經有異常時,壓迫後背腰部的小腸俞穴位,會感覺到似乎有硬塊。壓迫此處真的發現有硬塊時,可以刺激小腸經上的穴道,以減輕不愉快的症狀。小腸經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個。



七、膀胱經

膀胱經是十四經絡中最長的一條經脈。膀胱經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絕不能忽略它。現代醫學中,膀胱具有積存腎臟製造出來的尿液的功能,當膀胱充滿尿液時,即經由尿道排出體外。而中醫醫學卻認為,膀胱是當小腸把無用的固態物和水份分開後,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經是通往頭、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幾乎已貫通全身的一條非常長的經脈,故此經脈發生異常時,會影響全身,而呈現各種症狀。如頭痛、頭重、眼睛疲勞、流鼻血、鼻塞等症狀會出現於頭部。又會產生肩、背、腰、臀、脛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發生股關節痛、痔瘡等。臉部皮膚帶黑,失去光澤。容易造成耳鳴,聽力不佳。聲音微弱,不容易聽到。容易疲勞,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愛鹹食。以季節而言,冬天發病的機會較大。若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是由於膀胱經的異常所引起的,請刺激膀胱經上的穴位,即能緩和不舒服感。膀胱經上有六十三個穴位。



八、腎經

腎臟依現代醫學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調節,並具有將體內多餘水份和代謝廢物由膀胱排出體外的功能;但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腎臟包含著生命的原動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現代醫學中的副腎機能很相近。副腎是小型的內分泌器官,是控制人體內臟機能的重要組織。因為其所處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機能一旦發生異常,便會引發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部皮膚帶黑,失去光澤。口乾舌燥,喉嚨重痛。站起身時頭暈、食欲減退,特別是心窩處有無力感。下痢、容易疲勞。背、腳內側冰冷,腳底、腳尖發熱,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腎是健康、生命之源,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衰弱。若出現以上所述症狀,請刺激腎經上的穴位,以謀求症狀的改善。腎經共有二十七個穴位。



九、心包經

現代醫學並無心包這個名詞。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心包經是通過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陰交三個重要穴位的經脈。通過胸部後,經側腹、手的內側、手掌、中指一直連續下來。心包經包圍心臟,有保護作用,若有受損其所呈現的症狀和心臟受傷害時一樣。如臉部上火、發紅。心悸、目黃。沿著心包經的經脈,由胸到側腹,會產生疼痛、麻痹感。並伴發抽筋、手掌發熱等症狀。心包經有異常時,壓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陰俞穴位感覺有硬塊。心包經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澤、郤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衛等。心包經異常時,請利用以上列舉的穴道加以治療,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十、三焦經

現代醫學並無三焦這個名詞。中醫醫學則言:[司掌後天元氣之源]。腎是人天賦[先天之氣]的發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後,將經由食物而獲得的[後天之氣]吸收體內,並讓其迴圈內臟的機能。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上焦由脖子根部開始直通心窩處,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中焦由心窩開始至肚臍為止,包含消化系統。下焦由肚臍至恥骨終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統。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機能運轉正常是三焦經的主要任務。三焦經的穴道於心包經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陰交都是調節機能的重要穴位。三焦經的經脈發生異常時,身體會出現各種症狀,如重聽、眼角痛、喉嚨或臉頰痛。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又,中焦部份的心窩至肚臍的肌肉發硬,則是生殖器、泌尿器異常的徵兆。三焦經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個。



十一、膽經

[肝膽相照]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語,也透露出肝、膽同一體的深厚關係,而膽其實更居於輔助肝機能的重要地位。膽經是由頭部繞往身體側面,並達到腳尖的一條非常長的經脈。膽經發生異常時,會出現眼睛帶青、缺少活力、手腕、腳踝莫名的疼痛等症狀。食物方面比較偏好油膩的食品。感情雖容易興奮,卻比較有耐心,做任何事能長期持續。容易頭痛,並有沿著經脈出現側頭部至脖子、腋下至側腹、足外側等部位疼痛有症狀。臉部皮膚沒有光澤,缺乏元氣。懷疑膽經有異常時,可以壓迫胸部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或背部第十胸椎的膽俞穴,若出現僵硬、疼痛感,就可以斷定膽經確實有異常。膽經的穴道分佈於頭部、臉、身體側部、下腹側部等,因此,頭部和側部是呈現症狀的主要地帶。膽經發生異常時,會對肝經有不良的影響,故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時,請早期治療膽經的穴位,以便謀求症狀的改善。屬於膽經的穴位有四十三個。



十二、肝經

肝臟經現代醫學而言,具有解毒和儲藏養份的作用,並且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臟器之一。然而,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肝和腎一樣,擔負著維持人的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屬木,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將軍率領著抵禦外敵的軍隊,肩負排除體內、體外不斷攏擊的毒素的任務,是一個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煞費苦色不佳、喉幹、噁心等。下痢。陰部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肝經的經脈是由拇趾開始,和腎經、脾經交叉後往上行,經過性器而來到臍下約三寸之處。然後再由此地經過第九肘骨的前端,通過肝、膽等內臟。肝經由此繼續往上行,並在眼下分為左右兩條,一條直通頭上的腎脈,一條繞往唇部終止。肝經在第九肋骨處雖然有一個分叉,但是和十二經脈的起始肺經相銜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經脈的最初經脈,形成生命永遠的迴圈通道。



十三、督脈

以上介紹從肺經開始至肝經為止的十二經脈,除此之外,還有稱為奇經的經脈,它是連接十二經脈的經脈。奇經不僅將十二經脈連接起來,且有調節能量,使其流通順暢的功能。奇經八脈中,最主要有從人體前頭部至臀部,貫穿前身的任脈,和從後頭部至臀部,貫穿後身的督脈兩條經脈。督脈是運行人體後部的脈,取其在後面監督的意思。從頭部往背部正中線縱行。通達牙齒、鼻、脊椎、肛門、性器等部位,只要督脈一發生異常,身體各部位就會有症狀產生。如:從下腹至心窩有疼痛感。喉嚨痛。痔瘡、夜尿症、不孕症等也與此有關。發生此類疾病或症狀時,請利用督脈的穴位加以治療,必能減輕疾病的症狀。對患有變形性脊椎症的患者而言,督脈的穴位具有很好的療效。特別頭部的疾病,督脈的穴位實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督脈的穴位共有二十七個。



十四、任脈

任脈是位於身體前面縱走的經脈。取其身體前面任你醫療的意思。臉—前頸—胸—腹,如此運行,並以恥內為終點站。又,中醫醫學的古籍中有[任為妊也]此話,足見任脈和妊娠的關係亦非常密切。因此,常用以治療女性身體方面的疾患。由會陰部的會陰穴開始,往上經曲骨、中極、中脘、鳩尾、膻中等穴位,最後以下巴的承槳穴為終點。會陰、曲骨、中極穴對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具有療效。如不孕症、生理痛、腸內脹氣等,或對男性的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都能改善其症狀。此外,任脈的穴位更具有調節全身機能的重要功能。任脈的二十四穴都非常重要,最好能默記下來,以便臨時要用時能派上用場。以下列舉任脈二十四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裏、中脘、上脘、巨闕、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璿璣、天突、廉泉、承漿等。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