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487 体育心理学.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48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从事体育活动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体育心理学是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九门主干必修课程之一。自学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育心理学》的要求所进行的水平测试,目的是检验本课程学习者是否达到该课程合格水平。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习者了解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理解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初步掌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竞赛中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心理调节方法。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

体育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是普通心理学;并且,它与人体生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有着十分紧密的相互关系。学习时如能先行或同时学习相关课程,则会取得更好效果。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概念;理解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特殊性的道理;了解体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

(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节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一)概念

(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三、考核知识点

体育的产生与人的心理需要;体育的发展与人的心理因素;体育的迁移价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概念

(二)领会

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特殊性的道理

(三)应用

体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关系



第二章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以及心理建设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与体育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体育与感知觉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三)知觉的特征

(四)错觉

(五)运动体验与心理发展

(六)本体运动感知觉和专门化运动知觉

第二节体育与记忆

(一)体育与表象

(二)记忆概述

定义与分类;记忆的基本过程;体育教学与运动记忆

第三节体育与思维

(一)概述:思维概念;思维过程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的品质

(四)影响思维的心理因素

(五)体育运动中的思维

(六)体育运动中的智力表现

第四节体育与注意

(一)概述:注意概念;功能;注意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四)注意方式的理论:广阔——外部型;狭窄——外部型;广阔——内部型;狭窄——内部型

(五)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第五节体育与情绪

(一)情感和情绪:情感和情绪的概念;情感的两极性

(二)情绪与身体活动

(三)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四)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高峰表现(peakperformance);流畅体验(flow);跑步者高潮(runer''shigh)

第六节体育与意志

(一)概述:概念;特征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的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的基本品质: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四)体育教学训练中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关系;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七节体育运动与个性

(一)个性的概述:个性的概念;个性的结构

(二)气质:概念;气质类型;气质与神经类型;体育活动与气质的关系

(三)性格:概念;性格特征(结构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的类型及其鉴定

(四)能力:概念;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的发展;体育运动能力的概念;运动能力的特点能力的差异

第八节体育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建设的概念;

(二)心理建设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感觉;知觉;本体运动感知觉;专门化运动知觉;表象;表象在运动中的作用;运动表象;记忆分类;动作记忆;运动技能的形成;遗忘曲线;大脑左右半球在运动操作时的功能;操作思维;智力分类;想象;注意;注意的两个维度和四种类型;注意与唤醒的关系;情绪;应激;心境;高峰表现;心理建设;认知类型;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表现;自我概念与自我知觉的关系;自我效能;健康三要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感觉;知觉;专门化运动知觉;表象;注意;操作思维;心境;心理建设;自我概念。

(二)领会

本体运动感知觉的组成;遗忘的规律;操作思维的特点;健康的新观念。

(三)应用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动觉与视觉的关系;如何强化运动表象;如何形成正确的视觉表象。



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参加体育活动与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习惯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如何培养和激发人的体育参与的动力系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

(二)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三)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第二节体育活动动机

(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体育活动需要;体育参与的诱因;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追求成功的动机;自我效能感;目标定向(任务参与型、自我参与型);成败归因(归因对动机的影响、归因模式)

(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

第三节体育兴趣

(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概念;体育兴趣促进体育学习的效果

(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

(三)体育兴趣的培养

第四节体育态度

(一)概述:体育态度的概念;特点;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体育态度的形成;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

第五节体育习惯

(一)概述:概念、特点

(二)体育习惯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

人的动力调节系统;体育学习的动力调节系统;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体育活动动机;体育活动需要;诱因;目标定向;归因;体育动机的培养;反馈;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培养;态度;体育态度;习惯;体育习惯的培养。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需要;诱因;体育活动动机;归因;自我效能;反馈;兴趣;态度;习惯。

(二)领会

体育习惯的特点;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三)应用

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与态度的变化;动力调节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运动技能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有关学习的各种理论与学派,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运动技能迁移中的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

(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论)

(二)运动技能的特性与分类:运动技能的概念、特点、分类

第二节运动技能学习过程

(一)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分析:三个系统(反映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两个环路(反映环路、控制环路)

(二)形成运动表象与掌握动作概念:运动表象;掌握动作概念

(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练习

第三节运动技能的迁移

(一)迁移的概念

(二)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纵向迁移;横向迁移;语言向运动迁移

(三)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四)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行为主义学习观;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操作条件反射说;社会学习理论;顿悟;格式塔心理学;运动技能分类;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运动表象;视觉表象;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迁移;影响迁移的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迁移;气质类型;运动表象;。

(二)领会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运动技能的分类;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的组成。

(三)应用

如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如何促进运动技能迁移。



第五章心理技能训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心理技能训练的各种方法,并了解各种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目标设置理论

(一)目标设置中的四对重要关系: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具体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和不现实的目标;任务定向的目标和自我定向的目标

(二)目标设置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第三节放松训练

(一)概述:放松训练概念与作用

(二)放松方法:舒尔茨的自生放松练习;雅各布森的渐进放松练习;意导丹田的松静气功练习

(三)使用放松技术的时机

第四节表象训练

(一)概念

(二)理论依据: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

第五节注意集中训练

(一)一般性的注意集中练习

(二)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专门练习

第六节自我暗示训练

(一)自我暗示训练概述

(二)暗示训练的程序

第七节模拟训练

(一)概述

(二)模拟训练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心理技能训练;目标设置理论;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暗示训练;模拟训练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心理技能训练;目标设置理论;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暗示训练。

(二)领会

如何进行任务定向;目标难度与操作表现的关系;放松训练的要点;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

(三)应用

表象训练的具体应用;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进行自我暗示。



第六章体育教学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一)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相互作用原理

(二)制约体育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

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一)基本含义

(二)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优化的条件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学生注意的调节

第五节学生情绪的调节

第六节学生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三、考核知识点

心理状态;心理气氛;产生动作错误的心理原因;言语指导;非言语指导;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焦虑;焦虑的调控;体育学习中产生胆怯恐惧的原因;体育差生心理原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心理状态;焦虑;心理气氛;非言语指导。

(二)领会

言语指导与非言语指导的区别;言语指导的功能;非言语指导的作用。

(三)简单应用

学生产生动作错误的心理原因;优化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

(四)综合应用

制约体育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焦虑的调控;体育差生成绩差的心理原因与解决方法。



第七章体育比赛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运动竞赛成绩与唤醒水平的关系,掌握学生运动竞赛前、中、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

(一)唤醒的定义

(二)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假设:倒U型假说;驱力理论;适宜唤醒理论;逆转理论

(三)唤醒的测量:心理生理学研究;结果研究与过程研究相结合

第二节运动焦虑

(一)运动焦虑的反应形式

(二)运动焦虑的特点

(三)运动焦虑症

(四)运动焦虑的测量与评定

第三节体育比赛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赛前心理准备: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与诊断;赛前心理状态(赛前过份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促使最佳状态的形成

(二)赛中的情绪状态与调节

(三)赛后归纳:赛后心理归纳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影响赛后归因的因素;加强归因训练和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唤醒水平;倒U型假说;驱力理论;适宜唤醒理论;逆转理论;运动焦虑;赛前心理准备;赛前心理状态;赛中情绪状态;赛后心理归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唤醒水平;倒U型假说;运动焦虑;赛前心理状态;暗示调节法。

(二)领会

驱力理论与倒U型理论的区别;运动焦虑的原因;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

(三)简单应用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四)综合应用

赛前心理状态的种类与调节;赛中情绪状态的种类与调节方法;赛后心理状态及调节。



第八章体育社会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育团队中成员和领导的相互作用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了解体育运动中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如何控制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体育中的团队心理

(一)体育团队概述:概念;特征;心理功效

(二)体育团队凝聚力:概念;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

(三)体育团队的领导:体育团队的领导行为(领导行为;团队领导的功能与作用);团队领导的方式及其效果;团队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

三、考核知识点

体育团队;团队特征;团队的作用;社会促进作用;社会干扰作用;社会标准化倾向;社会顾虑倾向;团体凝聚力;攻击性行为。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团队;凝聚力;攻击性行为;社会促进与干扰作用。

(二)领会

体育团队特征;体育团队的心理功效;体育团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凝聚力与成绩、项目的关系;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三)应用

攻击性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的方法与途径。



第九章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如何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等

三、考核知识点

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

四、考核要求

(一)领会

观察法中的心理观察;心理测量法中的问卷制作。

(二)应用

如何运用心理测量法去进行实际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设计。





第三部分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教材

1.指定教材

《体育心理学》马启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参考教材

《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2版。



二、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教学总时数为48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学内容 时数分配 备注 绪论 2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16 实验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6 作业 运动技能学习 8 实验 心理技能训练 4 测验 体育教学心理 4 体育比赛心理 4 体育社会心理 2 调查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2 报告 关于命题考试的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30%,应用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百分制计分,60分合格。



题型举例

单项选择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试验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后一样D不分先后

多项选择题

根据韦纳的多纬归因理论,属于内部稳定性的归因因素是()

A能力B努力C运气D环境E身体状况

填空题

操作思维的两个特点是()与()

名词解释

感觉

5.简答题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包括哪些成份?

6.论述题

运动员赛前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状态?试分析其中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这种状态所采取的心里调节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