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给写作留下了较广阔的立意空间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燕赵都市报》2020年7月8日第6版





给写作留下了较广阔的立意空间







名师简介:卢冀川,石家庄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兼职讲师,曾获河北省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石家庄市首届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笔试一等奖。



今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所选材料新颖,避开了备考热点,具有反押题的功效。材料中的故事,对高中生来说,应是耳熟能详的。评人析理,考生还可以自由选择,给写作留下了较广阔的立意空间。

材料选自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则著名的历史故事,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观。考查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大方向。

作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提供的材料,既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又没有直接点透写作的主旨,需要考生经过认真思考剖析,才能确定作文的立意。

作文的立意,可以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任选一人切入,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特点,写每个人又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可以从齐桓公切入,从他不记前嫌,宽宏大量,任用贤才而成就霸王之业的角度来立意;或从管仲切入,从他忠于职守,择明主而事,才能卓著助“桓公九合诸侯”,建不世之勋的角度来立意;或者从鲍叔切入,从他举贤荐能,甘居人下,天下人“多鲍叔能知人”的角度来立意。

作文的立意,还要考虑“对哪个感触最深”一句,“哪个”二字清楚地要求作文最好是写其中的一个人,不宜写两个或三个人都写。还有“感触”二字,是个中性的词语,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材料中所给的“后人称颂齐桓公”所引孔子、司马迁的话,都是称赞的态度,所以,考生作文中的“感触”不宜为标新立异而出语惊人,非要写负面感触。

从形式上来看,今年的作文延续了近两年任务驱动的形式,设定了“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的具体场景,“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基本限定了写作内容的范围,也明确了文章的体裁,即议论文。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学生近两年来练的较多,比较熟悉,可以说难度不大。





























2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