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7051 行政道德概论.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行政道德概论课程代号:705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行政道德概论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阶段的专业课。行政道德概论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道德概论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既是一门应用伦理学,也是行政学的分支学科。

行政道德概论研究的是公共行政领域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伦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从行政道德概论的实践性来看,可将行政道德概论视为应用伦理学,而从行政道德概论的研究领域来分析,可将行政道德概论视为行政职业伦理学。

行政道德概论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交叉性,行政道德概论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源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行政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二是广延性,行政道德概论不仅调整和适应于行政系统内部公务人员之间、公务人员和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也调整和适应于行政系统与其它系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行政道德概论涉及整个社会大系统,是一门十分广延的学问。三是实践性,行政道德直接影响和引导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影响公务人员行政行为的效果和方向,因而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倡导和强调具有约束性、道德性、公共性和普遍性的行政伦理道德和行政伦理观念,增加学生的行政伦理知识,增强学生的行政道德意识,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尚行政道德和优秀行政素养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

设置本课程的具有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道德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行政道德概论的基本学科体系和范式架构,了解行政道德概论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提高自学应考者认识和运用行政道德概论的一般规律来正确分析和解决行政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好地适应以德行政、以德治国和提高公务人员行政道德和基本素质的需要。使自学应考者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和胜任行政管理工作,为人民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行政道德概论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在学习行政道德概论之前,应系统全面的学习行政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行政道德概论与行政学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规律的科学。而行政道德概论是揭示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及其前提的科学。两者都直接研究行政系统。

行政道德概论与伦理学也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道德概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伦理学的一般原理是行政道德概论的理论基础,对行政道德概论的研究起着导向作用。

行政道德概论与心理学无论在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方面,还是研究社会成员的个体品质形成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行政道德概论关于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行为动机的研究不仅属于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且,行政道德概论在研究行政道德时也必须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求发现行政人员优秀品德形成的机制和路径。

行政道德概论除了与行政学、伦理学、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之外,还与教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从科学发展史来看,这些学科所研究的都是人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现象做出研究。行政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要借助于这些学科所提供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反过来,行政道德概论的研究也会给这些学科以一定的影响,既能拓宽这些学科的研究视域,也能为加强这些学科的联系提供纽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道德概论的概念和特点,把握行政道德概论的研究对象,了解国外行政道德概论的发展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能够说明中国行政道德概论的研究状况,能够认识到学习行政道德概论的意义和把握学习行政道德概论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行政道德概论(重点)

识记:(1)伦理的定义;(2)道德的定义;(3)行政道德概论的定义;(4)行政道德的含义;(5)行政伦理关系的含义。

理解:(1)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的区别与联系;(2)行政道德概论的研究对象。

(3)行政伦理的层次;(4)行政伦理的规范体系。

应用:(1)行政伦理的特征及其与一般伦理的差异;

(2)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作用。

(二)、行政道德概论的历史发展(次重点)

识记:(1)行政道德概论产生的标志;(2)中国古代行政伦理的规范。

理解:(1)西方行政道德概论的发展阶段(2)西方行政道德概论研究的新进展;

(3)中国当代行政伦理规定。

应用:分析行政伦理对行政腐败的防治作用。

(三)、学习行政道德概论的意义和方法(一般)

理解:(1)、学习行政道德概论的意义;(2)学习行政道德概论方法。



第二章行政伦理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行政的效率观、法治观和权力观,掌握公共行政的伦理观,能够认识到公共行政科学观与伦理观的差别,理解正义的含义、层次、历史发展与实践价值,理解公平的含义、社会作用,认识到追求社会公平具有客观必然性,能够懂得民主的含义、性质、发展基础和社会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公共行政的效率观(次重点)

识记:(1)行政效率的含义。

理解:(1)行政效率与行政管理的关系;(2)官僚制组织的优势。

应用:分析片面效率观的弊端以及在现代行政活动中如何贯彻效率原则。

(二)、公共行政的法治观(次重点)

识记:(1)依法行政的含义。

理解:(1)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2)行政伦理与行政法治的关系。

应用:(1)从法治观和德治观的关系来分析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个基本治国方略的统一。

(三)、公共行政的权力观(一般)

识记:(1)行政权力的含义。

理解:(1)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三个表现;(2)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四)、公共行政的伦理观(重点)

识记:(1)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含义;(2)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实质。

理解:(1)公共行政伦理观的作用;(2)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观的构成要素;

(3)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

(五)、正义(重点)

识记:(1)正义的含义;(2)公正的含义。

理解:(1)正义的三个层次;(2)正义、公平与公正的关系;

(3)正义观的历史发展;(4)正义观的实践价值。(5)两对正义范畴

应用:(1)如何理解“公共行政应当是正义的”;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施政才能促进社会的正义。

(六)、公平(重点)

识记:(1)公平的含义;(2)公平与公正概念的差异。

理解:(1)公平原则的主要内容;公共行政的公平观;(2)追求公平的客观必然性;

(3)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4)追求社会公平的着力点。

应用:社会公平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联系实际,评价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

实现状况,以及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

(七)、民主(一般)

识记:(1)民主的含义;(2)民主的性质

理解:(1)民主原则是行政伦理的首要原则;

(2)民主的客观基础是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关系;

(3)民主的社会功能;(4)民主原则的伦理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应用:行政人员如何贯彻行政伦理的民主观。



第三章行政伦理规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识记规范和行政伦理规范的定义和特性,把握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和作用,理解行政伦理规范的依据,理解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过程与历史演变,了解行政规范的基本内容,认识行政伦理规范对政府治理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伦理规范(重点)

识记:(1)规范的含义;(2)规范的模式;(3)规范的特性;

(4)行政伦理规范的含义;(5)行政伦理规范的特性。

理解:(1)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与区别;(2)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3)行政伦理规范的一般作用;(4)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

(二)、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一般)

理解:(1)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2)社会经济关系对行政伦理具有决定作用;

(3)行政伦理的社会规范性;(4)行政人员道德实践活动的制约因素。、

应用:分析和归纳公务人员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途径和生成过程。

(三)、行政伦理规范的历史演变(次重点)

识记:(1)以“忠”为核心的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工业社会行政伦理规范的特点。

(四)、廉洁奉公规范(重点)

识记:(1)廉洁奉公的含义。

理解:(1)廉洁规范基本内容;(2)奉公规范的基本内容。

(五)勤政为民规范(重点)

识记:(1)勤政为民的含义。

理解:(1)“勤政”的要求;(2)“为民”的内容。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到勤政为民。

(六)、求真务实规范(重点)

识记:(1)求真务实的含义。

理解:(1)求真务实的具体表现。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到求真务实。





第四章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理想与行政理想的含义,了解行政理想与行政实践、社会理想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行政理想的特性,了解行政理想与行政行为的关系,了解行政态度的含义与属性,了解行政态度的表现,把握行政作风的含义与内容,把握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与养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理想(次重点)

识记:(1)理想的含义;(2)行政理想的含义。

理解:(1)行政理想与行政实践的关系;(2)行政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行政理想的实质内容;(4)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5)社会主义行政理想的特性(6)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应用:公务员如何确立正确的行政理想。

(二)、行政态度(一般)

识记:(1)态度的含义;(2)态度的三种成分;

(3)行政态度的含义;(4)行政态度的属性。

理解:(1)行政态度对行政行为的影响;(2)行政态度中的障碍与转变;

(3)行政态度中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4)行政态度中的自主性与依赖性。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公务人员应树立怎样的行政态度。

(三)、行政作风(重点)

识记:(1)行政作风的定义;(2)行政作风的实质。

理解:(1)行政作风的影响因素;(2)行政作风的内容;

(3)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4)行政作风的养成方法。

应用:当前,作风建设受到极大重视,联系实际,谈谈改进行政机关作风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方法。



第五章行政良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良心的含义、特点、内容与作用,把握良心、良知与良能的区别与联系,了解行政良知的含义、内容及构成要素,理解行政良能与行政技能的区别,了解行政效能的影响因素,能够简要说明行政良心、行政良知与行政良能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良心(重点)

识记:(1)良心的含义;(2)行政良心的含义;

(3)德性的含义;(4)行政人员的德性。

理解:(1)良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2)良心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法庭;

(3)行政良心的特点;(4)行政人员德性的价值;

(5)行政良心的内容;(6)良心的作用机制。

应用: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

(二)、行政良知(一般)

识记:(1)良知的概念;(2)行政良知的含义。

理解:(1)良心、良知与良能的关系;(2)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的关系;

(3)行政良知的基本内容;(4)行政良知的构成要素。

应用:试分析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并做出简要评价。

(三)、行政良能(次重点)

识记:(1)良能的含义;(2)行政良能的定义;

3)行政技能的含义;(4)道德能力的定义。

理解:(1)行政技能与行政良能的关系;(2)行政良能的培养途径。

应用:(1)联系实际,从行政人员的角度简要说明提高行政效能的可行途径。

(2)简要说明行政良心、行政良知与行政良能的关系。



第六章行政人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格和行政人格的含义,把握人格与行政人格的特征,了解行

政人格的本质,掌握行政人格的作用和构成要素,知道行政人格模式的演变,知道依附人格

的本质与特征,知道工具人格的理性前提与制度基础,掌握独立人格的含义,充分理解独立

人格的生成途径,从而为形成独立的人格提供知识准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人格(次重点)

识记:(1)人格的内涵;(2)人格的特征;

(3)行政人格的定义;(4)行政人格的特征。

理解:(1)人格是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行政人格与一般人格的区别与联系;

(3)行政人格的本质;(4)行政人格的作用。

应用:试分析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并简要说明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二)、依附人格(一般)

理解:(1)依附人格的本质;(2)依附人格的特征。

应用:试分析依附人格的历史背景,联系历史,简要说明依附人格的弊端。

(三)、工具人格(一般)

理解:(1)工具人格的含义;(2)工具人格的制度基础。

应用:分析官僚制对行政人员的影响,并评价官僚制这一制度形式。

(四)、独立人格(重点)

理解:(1)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2)独立人格的生成背景;

(3)独立人格的构成要素;(4)服务行政模式中行政人员的行为能力是独立自由的。

应用:试分析依附人格、工具人格与独立人格的区别。

(五)、独立人格的生成(重点)

理解:(1)对行政人格生成有价值导向的因素;(2)人生修养是行政人格生成的关键。

(3)法律制度对行政人格生成的具体作用;(4)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形成独立的行政人格。



第七章行政荣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荣誉与行政荣誉的内涵,了解行政荣誉的分类与性质,把握行政

荣誉三个层次的功能,理解荣誉与利益,行政荣誉与私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理解荣誉

与责任,行政荣誉与行政责任的关系,弄清争取荣誉的原则,掌握行政荣誉的配置条件和配

置方式,树立正确的行政荣誉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荣誉(重点)

识记:(1)荣誉的含义;(2)行政荣誉的含义;(3)行政荣誉的类型

理解:(1)荣誉与名誉的关系;(2)荣誉与虚荣的区别;

(3)行政荣誉是道德激励与工作评价的统一;

(4)行政荣誉是权威化与大众化评价的统一。

应用:(1)分析行政荣誉的三重功能,重点说明行政荣誉何以能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二)、荣誉与利益(次重点)

理解:(1)荣誉与利益的关系;(2)行政荣誉可以促进私人利益的实现;

(3)行政荣誉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结果。

(三)、荣誉与责任(次重点)

理解:(1)责任与行政荣誉的区别与联系;(2)行政荣誉机制能够弥补责任机制的缺陷。

(四)、行政荣誉的获得(重点)

识记:(1)争取荣誉的原则;(2)行政荣誉配置的主体与客体。

理解:(1)行政荣誉的配置条件;(2)行政荣誉的配置方式。

应用:(1)联系实际,谈谈行政人员应树立什么样的行政荣誉观;

(2)联系实际,谈谈树立正确行政荣誉观的必要性和途径。



第八章行政责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责任的内涵与属性,掌握行政责任的内涵与分类,把握行

政责任体系的三种类型和生成过程,掌握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了解行政

责任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弄清行政组织体系中的责任关系,掌握行政人员的责任行为,把

握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了解行政责任意识的价值与内容,掌

握行政责任制度的基本类型和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责任(重点)

识记:(1)责任的内涵;(2)义务的内涵;(3)行政责任的内涵;

(4)法律责任的内涵;(5)道德责任的内涵;(6)行政责任体系。

理解:(1)责任与义务的关系;(2)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关系;(3)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4)行政责任的作用。

应用:试分析行政责任的生成过程和演变路径。

(二)、行政责任关系(重点)

理解:(1)行政组织体系中的责任关系;(2)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的关系;

(3)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4)行政责任的二重性。

应用:(1)联系实际,谈谈行政人员的责任行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三)行政责任意识(次重点)

理解:(1)行政责任意识的价值;(2)行政责任意识与公共性信仰间的逻辑关系。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一名优秀的公务人员应具有怎样的行政责任意识。

(四)行政责任制度(重点)

识记:(1)无限责任制;(2)无责任制;(3)有限责任制;

(4)宪政责任制;(5)政党责任制;(6)公仆责任制。

理解:(1)行政责任制度的基本类型;(2)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

(3)行政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4)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途径。

应用:(1)分析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现状,并说明完善行政责任制度的途径。

(2)分析官员问责制的意义、局限与完善方法。



第九章行政纪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纪律的含义、特征和作用,掌握国外行政纪律的基本内容和我国行政纪律的基本内容,知道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组织规范、制度规范的联系与区别,了解行政纪律的生成机制和运行机制,能够认识到自律的含义和行政自律的重要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行政纪律(重点)

识记:(1)行政纪律的含义;(2)政治中立

理解:(1)行政纪律的生成机制;

(2)行政纪律的特征;

应用:(1)概述我国行政纪律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国外行政纪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二)、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一般)

识记:(1)法律规范的含义。

理解:(1)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三)、纪律规范与组织规范(一般)

识记:(1)组织规范的含义。

理解:(1)组织规范与纪律规范的区别。

(四)、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一般)

识记:(1)制度规范的作用;(2)制度规范的特征。

理解:(1)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的区别。(2)行政纪律的作用。

(五)、行政人员的他律与自律(次重点)

识记:(1)自律的含义;(2)公正精神的含义。

理解:(1)行政人员自律与他律的实现途径;(2)自律与道德的关系。

应用:(1)行政人员如何实现自律?

(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途径。



第十章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了解行政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了解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及特点,掌握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弄清伦理评价的含义、内容及标准,掌握行政伦理评价的方式,能够说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的历史与现状,能够论述我国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的趋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政伦理监督(次重点)

识记:(1)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2)行政伦理监督的特点;

(3)行政伦理监督的原则;(4)主管监督;

(5)行政监察;(6)审计监督。

(7)行政伦理道德失范

理解:(1)))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行政责任制度?今年评选劳模及先进工作者过程中,河南省濮阳市数十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隐瞒自己的真实职务,以工人、农民或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申报劳动模范称号。在濮阳市公示的300名劳模候选人名单中,有大约20%是以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虚假身份参评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其中有县交通局长、邮政局长、国土资源局长、公路局长、审计局长、国税局长长们冒充普通工人或者农民,显然有利益驱动的因素,直接的利益就是借普通劳动者之名,获取荣誉称号。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考察,局长们用一次“屈尊”的成本,换来了终身可以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一个人获得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称号后,究竟有些什么实际利益?笔者查找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后发现,这种利益在普通劳动者和官员们身上有不同的体现。就普通劳动者而言,无非就是奖金、晋升工资、获得额外假期休养以及退休后的工资比例略高等等;但是,如果获得荣誉称号的是领导干部,他们除了可以获得上述利益外,还在晋升提拔方面有了更大的优势。换句话说,得到了劳模的称号,官员们的提拔就额外多了一分把握。因此,这应该是官员们愿意“屈尊”冒称普通劳动者的根本原因。笔者同时也认为是劳动模范?顾名思义,他应当是在劳动过程中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劳动者。从理论上讲,“劳动”的概念应当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那么,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其劳动也可以并且应当归于该劳动的范畴。但有关官员必须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毕竟有区别,国家设立劳模制度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鼓励从事一线劳动工作的劳动者。正因为如此,有关部门在评选劳模的制度中,也规定了管理者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政治的范畴。但从实际操作需要出发,我们必须弥补在劳动模范评选制度上的漏洞,要将目标对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并且在保证劳模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政治利益。到了成熟的时机,应当将领导干部排除在劳模评选范围之外。就河南濮阳多数领导干部假冒普通劳动者参评劳模事件来说,如何处理这一事件以重建公众信任,固然不是一件小事;关键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应当迅速修改有关劳模制度的一系列规定,以真正让劳模成为





















10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