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夏、商、西周)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前2070前1600前1046前771前476前22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第二轮通史复习第一专题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1
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关键词:奠基)BC221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
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百度百科第1讲远古、夏、商、西周一、远古(原始社会后期)远古(原始社会后期)
政治经济1.土地制度:2.农业:3.手工业:4.商业:文化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公有(氏族公社所有)神农传说(
制耒耜,教民劳作)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石器、耒耜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青铜制造技术(繁荣是在夏商周
—青铜时代)陶瓷业(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以物易物文字: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起源特征:①生产力水平低下②中华文明的
起源1.夏: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国家开始出现2.商:内外服制度、王权具有神权色彩;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选官
制度为世官制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政治经济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井田制手工业:商周青铜铸造繁荣
;商业:工商食官;文化文化:鬼神思想;学在官府;文字:商朝出现甲骨文;历法:《夏》《殷》特征: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建立以血
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经济;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农耕经济的雏型形成文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华夏文化的源头二、夏、商、西周(BC
2070—BC771)夏、商皆居东土,周独起于西方,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夏商西周的政治)高考全国卷命
题方向09年宁夏文综25宗法制的影响10年全国卷25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11年全国卷24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13年全国卷Ⅰ24
分封制的瓦解14年全国卷Ⅰ24宗法制的影响14年全国卷Ⅱ24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16年全国卷Ⅱ27宗法制的影响16年全国卷
Ⅲ24周代宗法制的巩固17年全国卷Ⅰ24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18年全国卷Ⅱ24商汤灭夏建商高考偏好: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
乐制度三、主要概念与常考点1、贵族政治2、世袭制3、内外服制度4、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5、宗法制6、礼乐制7、古代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
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贵族政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
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
的制度规定。━━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2、王位世袭制确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启,“家天下
”)特征:国家产生,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继承原则: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发展: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3、内外服制(商朝)商朝有侯、伯
、子等爵位,有侯、甸、男、采、卫等https://baike.so.com/doc/4945692-5166770.html五服名
称。https://baike.so.com/doc/6965979-7188634.html内服指王畿以内的政务官、事务官和军事
官。百姓即百官,都是世袭贵族。服:服事天子之意。商朝:内外服制度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附属国管理的区域附属国附属国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王
畿都城“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附属国附属国(1)商王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方国联盟商朝的政治制度1、(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
”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地方管理制度的变迁:方国联盟——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2.(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
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商周时期的德治传统1.(2018·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
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仁德之心对统一的意义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
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
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溥(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诗经》朝代?制度?4、分封制(等级森严:天子---诸候---卿大夫--
-士)概念:背景:目的:实行:内容:特点:影响:封邦建国①疆域空前大;②部族势力强大,分封制有利于避免地方部族与中央矛盾的激化
。③商朝分封的传统。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武王开始分封;周公旦辅佐成王时实行大规模分封(1)分;(2)封;(3)
义务;(4)权力:①世袭②再分封③有很大独立性:设置,建立,征派。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等级森严、天下共主、文化认同①②③
④⑤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广中原文化西周晚期/春秋;楚王问鼎、诸侯争霸;原因:①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②王权衰弱;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走向崩溃)……瓦解: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后,不再是主要政治制度,但分封的现象仍然存在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后,不再是主要政治制度
,但分封的现象仍然存在广义的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后来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存在诸侯王,例如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是醇亲
王,但诸侯王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练习: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
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1、~~~
~~2、~~~~~~3、~~~~~4、分封制所封王族,从所封位置上来看集中在黄河流域(晋、鲁)或者具有军事战略价值的地方。5、周灭
商后,大量中原地区的商人被瓜分到了其它地方。这有利于缓解中原地区的人口压力。文化认同1、(2017·全国Ⅰ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
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A.推
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2014
·全国Ⅱ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3.(2011·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
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从违反分封制规定考察分封制或者礼乐制的瓦解1、(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
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2、(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
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
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
制度3、(2018咸宁11月联考)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
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 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
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
王后裔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5、宗法制(血缘关系)甲骨文的“宗”
宗祖先牌位房屋《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背景:(1)商代的继承制度容易产生矛盾、争端(2)一夫多妻制度目的:巩固_秩序,解
决_矛盾。1.《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日微子启,其次日仲衍,其次日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
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大史据法而争之日:‘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材料
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1)内容:①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②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③严格的
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④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贵族政治、世卿世禄(2)作用:①保证,有
利于。(巩固周天子的至尊地位,王权有所强化)②凝聚宗族,防止纷争③对后世:尊老爱幼、尊宗敬祖重男轻女、任人唯亲(3)三个宗法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5)宗法制虽
然是奴隶制时代的政治制度,但它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解体而完全瓦解,后来,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加以改造,逐渐2:从宗法制进步之处
考察王国维《殷商制度论》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
有争位之事。特如传弟即尽之后,则嗣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言之,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弟之子。此商人所
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3:从宗法制与贵族关系入手考察1、(2013·广东高考·12)战国以前,“百
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
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4:从宗法制对后世的习俗影响入手1、(2016·江苏高考·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
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一直处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
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家与国的系统组织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家庭观念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不仅国君如父,而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
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在现实中这种文化传统仍然根深蒂固。【问题】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现象在
政治上是如何体现的?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明显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现象。②秦朝及以后历朝
皇位世袭也体现了家国同构。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九卿中有一多半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这里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强化了家国同构。③这种情
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机构看,皇室的家事和政府机构逐渐分离。这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可以看出来,这些机构都是为国家政
治服务的。但另一方面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和儒家不断强化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本质上还是强化了家国同构现象。6、礼乐制度: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分封制宗法制八佾舞九鼎礼乐制天子六佾舞七鼎管辖国邑诸侯四佾舞五鼎管辖食邑﹝卿大夫二佾舞服务,食禄三鼎士得田而耕,缴税、
服役庶民奴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了破坏事例1: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说明三个制度的破坏。春秋争霸、
战国争雄,都是无视周天子“天下共主(分封制)”“天下大宗(宗法制)”的地位,无视现有的等级制(礼乐制),政令不由天子出而出于诸侯(
五霸、七雄君主),说明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名存实亡。事例2:出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说明三个制度的破坏。三家分晋是指春秋
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事件;田氏代齐,指战国初年齐国卿大夫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小宗取代大宗,说明宗法制名存
实亡;诸侯不由周天子分封而自立,说明分封制名存实亡;卿大夫以下犯上,说明礼乐制名存实亡。事例3:出现“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不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世袭继承,打击并瓦解了宗法制等。7、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特点史实阐释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此处的“早期”是指夏商周三代时期,其承接的是原始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制度必然带有原始的迷信色彩。如商朝以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就是这一特点的例证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贵族统治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夏商周的政权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有在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权力,可以说明这一点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分封制和宗法原则在夏商周三代一脉相传,特别是宗法制原则的影响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证明这一点
献花(0)
+1
(本文系葡萄美酒19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