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1445税收基础.doc
2020-07-10 | 阅:  转:  |  分享 
  
高自考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税收基础课程代码:0144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与特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征税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格局。因此,社会各行各业中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制定或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学习,都要熟悉、掌握税收理论、政策和法规。税收知识课程在财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作为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税收思想思考经济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学生通过国家税收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各税种的征税规定、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方法;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税收》在《西方经济学》、《会计学》之后开设,在基本掌握经济学原理、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同时,了解国家税收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我国各主要税种的实务操作能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税收本质与形式特征,结合社会经济现象分析税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税收涵义与发展历史(次重点)

识记:税收涵义

理解:税收发展历史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重点)

识记:税收本质

理解:税收的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三)税收的作用(一般)

第二章税收原则定法度,宏观调控谋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税收职能作用,梳理税收政策制定与运用的基本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税收四大原则(重点)

识记:税收原则定义

理解:分析税收财政、公平、法治、效率原则设置

(二)税收与市场失灵(次重点)

理解: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

识记:税收经济效率

应用:税收三大职能

第三章依法治税成方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依法治税基本内容,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税制要素了解税制结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依法治税方略(一般)

识记:依法治税内涵

理解:依法治税基本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次重点)

识记:税法特征

理解: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

应用:税法效力等级

(三)税法构成要素(重点)

识记:税收构成八要素

理解:纳税主体、征税对象、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应用:纳税环节



第四章各种税种细分辨(上)

第一节增值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本制度,熟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了解增值税的缴纳与征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增值税的概念及征税范围

2.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理解:(一般)

1.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货物的类型及其征税规定

2.增值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3.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征税规定

4.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的比较

应用:(次重点)

1.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增值税的方法

2.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的方法

3.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

4.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5.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第二节消费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消费税的基本制度,熟练掌握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了解消费税的缴纳与征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消费税的概念

2.消费税的征税项目

3.消费税的税率

4.消费税的纳税人

理解:(一般)

1.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3.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计税规定

4.应纳税额中扣除外购原料已纳消费税税款的规定

应用:(次重点)

1.从价定率计算应纳消费税税额的方法

2.从量定额计算应纳消费税税额的方法

3.自产自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4.进口应税消费品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第三节营业税及车辆购置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营业税缴纳与征收,熟练掌握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了解车辆购置税概念及计征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营业额的概念

2.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3.营业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4.营业税的税率及适用项目

5.营业税的法定免税项目

6.营业税的起征点

7.应税劳务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及特殊规定

8.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9.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10.车辆购置税计征方法

应用:(次重点)

主要行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应纳税额计算



第五章所得税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企业所得税税制要素,掌握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及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与征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次重点)

1.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3.企业所得税关于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规定

4.应纳税所得额

5.应税收入项目和扣除项目

理解:(次重点)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2.税务机关核定所得额的规定

3.准予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4.不得扣除的项目

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应用:(重点)

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2.应纳所得税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个人所得税税制,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与征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3.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4.个人所得税减征和加成征收的规定

理解:(次重点)

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2.应税所得项目的计税依据和费用扣除规定

应用:(次重点)

1.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财产行为税

第一节房产税与车船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房产税和车船税要素,掌握两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房产税与车船税的概念

2.两税的征税范围

3.两税的纳税人

4.两税的计税依据

理解:(一般)

1.不同类型房产的征税规定

2.房产税的减免税

3.车船税的减免税

应用:(次重点)

1.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城镇土地使用税与土地增值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了解其减免。了解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的确定及法定扣除项目,掌握其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次重点)

1.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

2.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3.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

4.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5.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6.土地增值税的缴纳与征收

理解:(重点)

1.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

2.转让房地产收入额的确定

3.转让房地产增值额的确定方法

4.允许从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中扣除的项目及金额规定

5.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应用:

6.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应用:(一般)

1.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第三节资源税和印花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资源税税制要素,掌握其计税依据和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资源税和印花税的概念

2.两税的征税范围

3.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4.印花税三要素及免税项目

理解:(一般)

1.资源税的特点

2.对某些资源产品或应税行为征税的特殊规定

3.印花税的使用办法

4.印花税的违章处罚规定应用:

应用:(次重点)

1.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资源税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方法



第四节其他个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车辆购置税、烟叶税、城建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计税依据,了解其减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车辆购置税的概念、征税范围和减免

2.烟叶税和城建税的纳税人及减免

3.耕地占用税的税额规定

4.契税的征税范围、税率与计税依据

理解:(次重点)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

烟叶税和城建税的计税依据

契税的计税依据

应用:(一般)

1.各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及减免



第七章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税收征管和稽查的基本内涵,理解税收征管的主要内容,掌握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1.税收征管的内涵与意义

2.税务稽查的基本职能、工作规程与一般方法

理解:(次重点)

税收征管的基础是纳税服务

如何强化管理和集中征收

应用:(一般)

税务稽查的一般方法

第八章国际税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国税收政策设计、征管的一般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重点)

国际税收概念

税收管辖权内涵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理解:(了解)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税收制度体系

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发展与演变

世界税收征管改革趋势

应用:(次重点)

1.国际反避税的主要方法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税收基础知识》,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2、参考教材

1.《税法Ⅰ》《税法Ⅱ》《税务代理实务》,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2.《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容 时 第二章 税收原则定法度,宏观调控谋发展 8 第三章 依法治税成方圆 6 第四章 各类税种细分辨(上) 26 第一节 增值税 12 第二节 消费税 8 第三节 营业税及车辆购置税 6 第五章 所得税 30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16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14 第六章 财产行为税 20 第一节 房产税与车船税 6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与土地增值税 8 第三节 资源税和印花税 4 第四节 其他个税 2 第七章 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 8 第八章 国际税收 4 合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用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的税种是()。A.资源税B.土地增值税C.个人所得税D.企业所得税根据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规定,纳税人提供下列劳务应当缴纳增值税的有()。A.汽车的租赁B.汽车的修理C.房屋的修理D.受托加工白酒

四、简答题:

1、税款三优先原则一个生产小轿车的企业,出售自产小轿车一千辆,每辆的含税价格是17.55万元,要交增值税17%,消费税5%,所得税是计税的收入。出售给职工40辆,成本价收回400万元(成本10万元/辆),请上述业务的应纳所得税

六、案例分析题:

1、某纳税人在同一纳税年度,从A、B两国取得应税收入,其中:在A国一公司任职,取得工资、薪金收入69600元(平均每月5800元),因提供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权,一次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30000元,该两项收入在A国缴纳个人所得税5200元;因在B国出版著作获得稿酬收入15000元,并在B国缴纳该项收入的个人所得税1720元。需要在我国补交个税。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