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798《畜物微生物学》.doc
2020-07-10 | 阅:  转:  |  分享 
  
畜牧微生物学(2798)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与识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畜物微生物学是涉及生物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技能较多,需要识记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较多。学习方法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畜物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与动物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只有在掌握了该门课程各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其它专业课,并对其它的专业基础课有互补作用。其任务是研究大量的各种畜牧微生物的共同规律与各自的特点,将微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为保证和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努力。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了一般畜牧微生物的共同生物学规律及各自的个性特征,及其与畜牧业生产、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掌握主要畜牧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及它们与生物界、非生物界的相互作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害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专业的课程识置中涉及到的前期专业基础课很多,有动物学、家畜解剖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化学、饲料学等,后期专业课有兽医学、养牛学、养猪学、养禽学等,畜牧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与兽医学有直接关系,是兽医学和反刍动物学某些理论与技能的基础,虽然在基本技能上与养猪学、养禽学等无直接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会有引导这些课程学习的作用。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

1、普通化学

2、有机化学

3、动物学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2)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

2、一般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微生物学的各个分枝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畜牧微生物学的前景

(三)、考核的知识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2、微生物学及畜牧微生物学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识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

简单应用:畜牧微生物学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细菌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细菌的分类及细菌命名的“双名法”,细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方式。

2、一般掌握: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的酶

3、熟练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呼吸类型、细菌的繁殖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

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细菌生理

第三节细菌分类简介

(三)、考核知识点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营养类型

细菌的生长曲线

细菌命名方法

细菌几种重要的代谢产物

细菌呼吸的类型

细菌的营养类型

热原质、抗菌素、芽胞、呼吸及呼吸类型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热原质、抗菌素、呼吸及呼吸类型的概念

(2)细菌的呼吸类型,营养类型,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3)细菌的代谢产物;

(4)细菌的生长曲线

2领会: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3应用:细菌培养的方法。



第二章真菌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一般了解

真菌的分类方法

真菌的营养需要

几种常见的真菌

真菌的培养

一般掌握

真菌的分离方法

3、熟练掌握

(1)三大类真菌的菌落、繁殖方式、细胞结构等特征

(2)真菌的特点

(3)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本课程本章课程内容

酵母菌

霉菌

担子菌

真菌的培养

真菌的分类

(三)、考核的知识点

真菌的概念

三大类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菌落特点、繁殖方式、

真菌的培养条件。

真菌的分离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共同特点、真菌的分离方法、三大类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菌落特点、繁殖特点。

领会

(1)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2)从真菌的营养特点领会其对畜牧业生产用途。

简单应用

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确定真菌培养的原则。

根据真菌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对象,确定某种真菌的分离方法。



第三章病毒及其他类型的微生物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病毒的分类命名的依据

(2)放线菌的生理特性及致病性

(3)螺旋体的五个属及其与畜牧业的关系

(4)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性

2、一般掌握

(1)霉形体的概念、生理特性、致病性

(2)立克次氏体的概念

3、熟练掌握

(1)病毒的特点

(2)病毒的结构

(3)病毒的增殖特点

(4)病毒的培养方法

(二)、本章课程内容

病毒

其他类型微生物

(三)、考核的知识点

病毒、霉形体、立克次氏体、干扰素的概念

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殖特点、培养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病毒、霉形体、立克次氏体、干扰素的概念。

2、领会:

(1)病毒与细菌的异同。

(2)从病毒的增殖特点领会其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应用

据病毒增殖的条件,确定病毒的培养原则。

据病毒的抵抗力,制订消灭病毒的方法及病毒的保存方法。

第四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2)、常用的防腐剂、消毒剂的种类及其用途

2、一般掌握

(1)、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影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作用的因素

3、熟练掌握

(1)、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

(2)、几种重要的灭菌方法。

(3)、微生物与其它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本章课程内容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

(1)、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

(2)、几种重要的灭菌方法。

(3)、影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作用的因素。

(4)、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微生物与其它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灭菌、消毒、防腐、无菌法、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胞浆压出、质壁分离、巴氏消毒法、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的概念。

2、领会: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一般应用:依据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对微生物影响的特点,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杀灭或保存微生物。

第五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一)自学要求

一般了解

(1)、氧化作用

(2)微生物在硫、磷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一般掌握

固氮作用及其意义。

熟练掌握

(1)、微生物在氮素循环、碳素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2)、发酵、固氮作用的概念

(二)、本章课程内容

碳素的循环转化

氮素的循环转化

硫、磷的循环转化

(三)、考核知识点

发酵、固氮作用的概念

2、碳素的循环转化

3、微生物在氮素循环、碳素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发酵、固氮作用的概念

2、领会: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作用与各种产物对畜牧业、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六章微生物的分布

(一)自学要求

一般了解

(1)、动物体表的微生物种类及对动物的作用。

(2)、水的自洁作用

(3)、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对动物的危害。

一般掌握

(1)、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

(2)、士壤中的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

(1)、水中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意义

(2)、正常动物体内微生物的种类及对动物健康的意义。

(二)本章课程内容

土壤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

正常动物体微生物

(三)考核的知识点

1、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

2、士壤中的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3、水中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意义

4、正常动物体内微生物的种类及对动物健康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水的自洁作用、大肠杆菌价、大肠杆菌指数、大肠杆菌最近似数、过路菌、常住菌、菌群失调症、无菌动物、SPF动物等概念。

2、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3、领会

(1)瘤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大肠微生物活动对动物的利与害。

(3)保持消化道微生物正常菌群的重要性

3、综合应用

据微生物对动物的利弊,制订合理的饲养、防病、治病的措施。

第七章微生物的变异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一般了解

微生物遗传性保持的最好方法。

复壮的概念。

一般掌握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H-O变异的概念

(2)、光滑型与粗糙型菌落的异同点

熟练掌握

(1)、微生物的遗传性变异与非遗传性变异的特点

(2)、人工获得微生物变异品系的方法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第二节、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第三节、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第四节、人工获得微生物变异品系的方法

第五节、微生物遗传性保持

(三)、考核的知识点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H-O变异的概念。

2、光滑型与粗糙型菌落的异同点。

3、微生物的遗传性变异与非遗传性变异的特点。

4、人工获得微生物变异品系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H-O变异的概念、人工获得微生物变异品系的方法。

2、领会:光滑型与粗糙型菌落的异同点;微生物的遗传性变异与非遗传性变异的特点。

第九章重要的病原微生物

(一)自学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

(1)假单胞菌属

(2)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属

(3)李氏杆菌属

(4)小鹅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5)鸭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6)动物的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一般掌握

(1)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分类及致病性。

(2)链球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分类及致病性。

(3)坏死杆菌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4)几种常见厌氧病原梭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5)分枝杆菌属形态特征、染色特性、致病性、抵抗力、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6)猪肺炎霉形体及禽败血霉形体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7)烟曲霉、黄曲霉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8)、伪狂犬病毒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熟练掌握

畜禽传染病微生物诊断的常规内容和步骤。

(1)大肠埃希氏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制。

(2)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生化特性、与畜牧业有关的重要沙门氏菌及其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步骤。。

(3)布氏杆菌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4)巴氏杆菌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5)芽胞杆菌属的共同特点。炭疽杆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化特性、抵抗力、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6)丹毒杆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7)马立克病病毒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8)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9)鸡新城疫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0)狂犬病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1)口啼病病毒、猪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2)雏鸭肝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二)、本章课程主要内容

病原细菌

病原真菌

病毒

(三)、考核知识点

(1)畜禽传染病微生物诊断的常规内容和步骤。

(2)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分类及致病性。

(3)链球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分类及致病性。

(4)大肠埃希氏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制。

(5)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生化特性、与畜牧业有关的重要沙门氏菌及其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步骤。。

(6)布氏杆菌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7)巴氏杆菌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8)坏死杆菌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9)芽胞杆菌属的共同特点。炭疽杆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化特性、抵抗力、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0)几种常见厌氧病原梭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1)丹毒杆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2)分枝杆菌属形态特征、染色特性、致病性、抵抗力、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3)猪肺炎霉形体及禽败血霉形体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4)烟曲霉、黄曲霉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15)伪狂犬病毒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6)马立克病病毒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7)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8)鸡新城疫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9)狂犬病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20)口啼病病毒、猪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21)雏鸭肝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22)魏氏梭菌的暴烈发酵、波浪热、类丹毒、口蹄疫等概念

(四)、考核要求

识记

(1)、魏氏梭菌的暴烈发酵、波浪热、类丹毒、口蹄疫等概念。

(2)、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分类及致病性。

(3)、链球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分类及致病性。

(4)、大肠埃希氏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制。

(5)、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生化特性、与畜牧业有关的重要沙门氏菌及其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步骤。。

(6)、布氏杆菌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7)、巴氏杆菌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8)、坏死杆菌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9)、芽胞杆菌属的共同特点。炭疽杆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化特性、抵抗力、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0)、几种常见厌氧病原梭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1)、丹毒杆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2)、分枝杆菌属形态特征、染色特性、致病性、抵抗力、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3)、猪肺炎霉形体及禽败血霉形体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4)、烟曲霉、黄曲霉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15)、伪狂犬病毒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6)、马立克病病毒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免疫防治。

(17)、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8)、鸡新城疫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19)、狂犬病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20)、口啼病病毒、猪瘟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21)、雏鸭肝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免疫防治方法。

领会

(1)、畜禽传染病微生物诊断的常规内容和步骤。

(2)、炭疽杆菌的抵抗力与对可疑病例的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饲料微生物

(一)、自学目的要求

一般了解

(1)、饲料酵母制造的原理。

(2)、白地霉饲料

(3)、石油酵母的三种生产方式

(4)、藻体饲料

一般掌握

(1)、单细胞蛋白饲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原因

(2)几种重要的SCP饲料的特点。

(3)发酵饲料的种类及各类发酵饲料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3、重点掌握

(1)青贮料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2)、青贮的原理

(3)、青贮发酵过程中三个时期微生物的兴衰变化与青贮料营养物质及适口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青贮料的微生物

第二节单细胞蛋白饲料

第三节发酵饲料的微生物

(三)、考核的知识点

1、单细胞蛋白、青贮料、青贮的概念、几种重要的SCP饲料的特点。

2、单细胞蛋白饲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原因

3、青贮料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4、青贮的原理

5、青贮发酵过程中三个时期微生物的兴衰变化与青贮料营养物质及适口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6、发酵饲料的种类及各类发酵饲料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四)、考核要求

识记: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饲料、青贮料、青贮的概念;几种重要的SCP饲料的特点;青贮料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理解:

(1)青贮的原理;

(2)青贮发酵过程中三个时期微生物的兴衰变化与青贮料营养物质及适口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发酵饲料的种类及各类发酵饲料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领会:单细胞蛋白饲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原因。

应用:据表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兴衰与青贮料营养物质变化的关系,制订有效措施对此过程进行控制。

综合应用:在理解微生物与饲料的关系的基础上,在生产实际中用有益的微生物对工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变废为宝。

第十一章乳品微生物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干酪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2)乳粉的微生物种类及常见的微生物性败坏种类。

2、一般掌握

(1)、鲜乳中微生物的来源、类型及对乳品的影响。

(2)、鲜乳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危害。

(3)、乳酪制造所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3、重点掌握

(1)、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

(2)、保证鲜乳安全和提高鲜乳品质的微生物学措施。

(3)、对鲜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4)、酸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

鲜乳的微生物

乳制品的微生物

(三)、考核的知识点

1、鲜乳中微生物的来源、类型及对乳品的影响。

2、鲜乳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危害。

3、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

4、保证鲜乳安全和提高鲜乳品质的微生物学措施。

5、对鲜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6、乳酪制造所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7、酸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乳酪、新鲜乳酪、酸乳酪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识记

(1)、乳酪、新鲜乳酪、酸乳酪的概念。

(2)、鲜乳中微生物的来源、类型及对乳品的影响。

(3)、鲜乳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危害。

(4)、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

(5)、对鲜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6)、乳酪制造所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7)、酸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8)保证鲜乳安全和提高鲜乳品质的微生物学措施。

领会:微生物对乳品的利与弊。

应用:据微生物对乳品的利与弊,制订出提高乳品的质量与改变乳品的风味的措施与方法。

第十二章肉、蛋的微生物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肉品加工保藏方法及原理

2、一般掌握

(1)、鲜肉的败坏及参与的微生物种类及作用。

(2)、肉类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3)肉类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4)肉类加工保藏及其微生物的影响。

3、重点掌握

(1)鲜肉中污染微生物的来源、类型及对鲜肉的影响。

(2)蛋品的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其对鲜蛋品质的影响。

(3)鲜蛋的贮存原则与方法

2、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肉的微生物

第二节蛋品的微生物

3、考核的知识点

(1)、鲜肉中污染微生物的来源、类型及对鲜肉的影响。

(2)、鲜肉的败坏及参与的微生物种类及作用。

(3)、肉类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4)、肉类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5)、肉类加工保藏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

(6)、蛋品的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其对鲜蛋品质的影响。

(7)、鲜蛋的贮存原则与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蛋品的腐败与霉坏的概念

(2)、鲜蛋的贮存原则与方法

(3)、蛋品的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其对鲜蛋品质的影响。

(4)肉类加工保藏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

(5)在腌制肉类时,亚硝酸钠使用卫生标准。

2、领会

(1)、肉类冻结前将之预冷的意义。

(2)、肉类加工的各种方法对肉品防腐的作用。

3、应用:

据肉与蛋中微生物的来源及作用,制订合理的防止肉品、蛋品污染的措施及贮藏方法。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这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顶替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自学教材

畜牧微生物学主编黄青云2003.5月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至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指明了重点。

本课程为5个学分,不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内容丰富但难点较少。自学者可在对自学内容进行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联系生产实际,加深理解与推理、进而提高将微生物的知识用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的意识与技能。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在自学后,在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6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进行直观性的实验。对当地区或实验室不易做到的实验要有影象资料替代。创造条件观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记忆。启发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学习与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占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具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或医疗活动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

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

单项选择题:

()1、鉴定青饲料好坏的重要标准是。

A乳酸发酵的程度B丁酸发酵的程度

C洒精发酵的程度D醋酸发酵的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

()2、以下细菌能产生芽胞的是

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

C、炭疽杆菌D、魏氏梭菌E、结核杆菌

三、名词解释:

3、正型乳酸发酵

四、简答题:

4、为什么表贮料具有耐贮存性?

五、设计题:

5、现有一份鲜乳样品,需测定其大肠菌群最近似数,请你设计一个测定方案。

1





-2-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