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一)课程代码:0217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与特点
分析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各门专业课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解决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明确其任务和作用。
2、熟悉分析方法的分类。
3、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及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重点)识记:(二)分析方法的分类。(次重点)(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及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一般)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及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误差产生原因和减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学会正确地写出分析报告。
2、熟悉偶然误差的规律性,异常值的取舍规则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3、了解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正态分布,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准确度和精密度。
理解:误差的性质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应用:分析误差的来源。
二)。(重点)
识记:。
理解:有效数字的。
应用: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及表示分析结果。
()(一般):显著性检验(t检验、F验),异常值的取舍规则(Q检验法、G检验法)应用:异常值的取舍(Q检验法、G检验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基准物质的,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浓度的表示滴定分析的计算。
2、熟悉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3、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滴定分析的(重点)
识记:滴定分析的和常用术语,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基准物质的条件。
理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应用: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滴定分析的计算。
(二)滴定分析的(重点)
识记:。分析浓度、平衡浓度、分布系数应用:(二)滴定方式直接滴定的条件(次重点)
识记:滴定方式,直接滴定的条件。
理解:滴定方式的应用实例。
应用:。
(三)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一般)
识记: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中[H+]的计算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一元弱酸(弱碱)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酸度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2、熟悉酸碱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混合酸碱的测定方法。
3、了解混合指示剂的特点,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容量。滴定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中[H+]的计算。(重点)
识记:。
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化学计量点酸度计算。
()一元酸碱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重点)
识记:一元酸碱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
应用:一元酸碱准确滴定条件及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条件的运用。
()酸碱指示剂(次重点)
识记: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理解: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影响因素。
应用:为酸碱滴定体系选择指示剂。
()酸碱标准溶液。(次重点)
识记:基准物质。
应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应用与示例(一般)
理解:直接滴定(双指示剂法)、返滴定、间接滴定的应用与示例。
应用:双指示剂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滴定误差。(一般)
识记:滴定误差的定义。
应用:滴定误差的计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溶剂的性质溶剂的选择原则。
2、熟悉溶剂的分类,滴定弱酸、弱碱的方法。
3、了解非水滴定的特点、应用及示例。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非水溶剂。(重点)
识记:溶剂的分类。
理解:溶剂的性质(解离性、酸碱性和极性)对溶质酸碱性的影响,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的作用。
应用:溶剂的选择。
(二)弱酸、弱碱的滴定。(次重点)
识记:滴定弱酸、弱碱所用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指示剂。
应用:根据样品选择适当的溶剂、标准溶液、指示剂。
(三)非水滴定。(一般)
识记:非水滴定定义。
理解: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示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准确滴定的条件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条件和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熟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水硬度及Ca2+,Mg2+,Al3+等离子的测定方法。
3、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的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配位平衡。(重点)
识记:稳定常数、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和配位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理解: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应用: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二)配位滴定原理。(重点)
识记: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混合离子分别滴定的条件。
理解: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滴定中酸度控制的目的和方法。
应用:单一离子准确滴定条件、混合离子分别滴定条件的运用,滴定中最高、最低pH值计算。
(三)金属离子指示剂。(次重点)
识记:金属离子指示剂具备条件,常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
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及消除方法。
应用:金属离子指示剂的正确使用和选择。
(四)标准溶液:EDTA和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一般)
识记:常用的基准物。
应用:EDTA和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五)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般)
识记: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应用:对混合离子进行选择性的测定。
(六)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性。(一般)
识记: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条件电位,准确滴定的条件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适用条件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基准物指示剂滴定方式应用范围及结果计算。
2、熟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程度和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
3、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铈量法、亚硝酸钠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氧化还原(重点)
识记:标准电位和半电池反应,Nernst方程式,条件电极电位,条件平衡常数。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断,影响反应程度和速度的因素。
应用:条件电极电位的计算和应用。
(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重点)
识记:准确滴定的条件,氧化还原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特点,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应用:准确滴定条件的应用,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重点)
识记: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类型。
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
(四)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重点)
识记: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的滴定条件、标准溶液。
理解: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的原理。
应用: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应用范围与示例、结果计算。
(五)铈量法和亚硝酸钠法。(重点)
识记:铈量法和亚硝酸钠法的特点、滴定条件、标准溶液。
理解:铈量法和亚硝酸钠法的原理应用:铈量法和亚硝酸钠法的应用范围与示例、结果计算。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分类。(一般)
识记: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分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银量法重量的原理。
2、熟悉银量沉淀银量法的应用与示例。
3、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银量法重量的原理。(重点)
识记:银量法重量的原理。(二)银量沉淀。(重点)
识记:银量沉淀。银量法的应用与示例(三)对沉淀滴定反应的要求和分类沉淀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剂的选择原则。(一般)
识记:对沉淀滴定反应的的要求和分类重量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挥发法的分类、应用和示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溶液pH值的测定原理电位滴定法的原理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
2、熟悉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标准pH缓冲溶液的选择各种滴定体系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选择。
3、了解电位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类型及性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位法的基本原理(重点)
识记:原电池的组成pH玻璃电极结构。
理解:电位法的基本原理膜电位的产生机理pH玻璃电极响应原理。应用:原电池的表示方法,电动势、电极电位的计算标准pH缓冲溶液的选择,pH和其他离子浓度的计算定量方法(校正曲线法比较法标准加入法)。
()电位滴定法的原理,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重点)
:电位滴定法的原理,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
()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一般)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2、熟悉。
3、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重点)。(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紫外可见朗伯-比尔定律单组分定量方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类型光电比色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电子跃迁类型和吸收带定性分析方法。
3、了解多组分定量方法,应用实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重点)
识记:紫外可见和常用术语朗伯-比尔定律理解:光的性质,电子跃迁类型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溶剂极性对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应用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重点)
识记:仪器的基本构造,主要部件及作用。
理解:仪器测量误差。
应用:光源和吸收池的选择定性分析方法和纯度检查()(一般)
识记:显色反应的要求。
理解:反应条件的控制。
应用:测量条件选择及反应条件选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
2、熟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3、了解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光谱。(重点)
识记:和常用术语。理解:。()光度计。(重点)
识记:仪器的基本构造主要部件及作用。
理解:。
应用:()应用(一般)应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常见基团的特征峰、相关峰,有机物简单的光谱解析方法。
2、熟悉振动形式,影响吸收峰数目、峰位及强度的因素试样的处理和制备,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结构主要部件。
3、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定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红外吸收光谱(重点)
识记: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振动形式常用术语特征峰、特征区与指纹区。
理解:振动自由度与峰数的关系,影响峰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红外光谱的重要区段应用:红外光谱解析的一般步骤及典型光谱(烷、烯、炔、芳烃、醇、酚、醛、酮、羧酸、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等的基团频率)振动自由度及基本振动频率的计算。
(二)红外分光光度计:类型、结构、主要部件。(重点)
识记: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类型、主要部件。
()样品处理和制备()
识记:红外光谱分析对试样的要求,制样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区别,红外光谱的用途。(一般)
识记: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理解: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区别定量分析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2、熟悉。
3、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重点)识记:。(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2、熟悉
3、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重点)识记:。(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2、熟悉
3、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重点)。(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常用的固定相、流动相及选择原则。
3、了解色谱法的发展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
识记:。
理解:色谱分离过程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排阻色谱法的分离机制及应用范围应用:固定相、流动相的选择,根据样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
识记: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理解: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意义,分离度及影响因素。
应用: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有效理论板数、有效理论板高及分离度的计算。
()各类色谱方法的、应用示例。(一般)
识记:各类色谱方法的各类色谱方法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2、熟悉
3、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重点)。(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常用术语定量方法。
2、熟悉常用的固定相及选择原则气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的选择常用检测器的检测原理、特点、性能。
3、了解填充柱的制备,气相色谱法的定性方法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气相色谱。(重点)()气相色谱仪(重点)
识记:。
理解:检测原理应用:
(三)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重点)
理解:相对校正因子的作用定性方法。
应用:常用定量方法(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及其使用范围。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应用。(一般)
识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定量方法。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所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及选择原则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主要部件性能。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及与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区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化学键合相(重点)
识记:化学键合相的概念、优点。
应用:化学键合相。()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流动相及出峰顺序。(重点)
识记: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的概念、常用固定相和流动相。
理解: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的出峰顺序。
应用:根据样品选择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次重点)
识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作用。
理解:检测器的检测原理。
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与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比较。(一般)
识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2、熟悉
3、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重点)熟悉。(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掌握点)掌握。()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参考教材:《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赵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赵文宽.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学分,建议总助学课时72学时,课时分配如下:高效液相色谱法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5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优劣,可用()表示。
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平均偏差;D相对相差;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AKMnO4?;???BAgNO3?;???CK2Cr2O7?;???DNa2S2O3;
(三)名词解释题:1、滴定终点
(四)简答题:
1、按照化学反应滴定分析法可以分为哪几类?
(五)计算题:
1、某试液用2cm比色皿测量时,T=60%,若改用1cm或3cm比色皿,T及A等于多少?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