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610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doc
2020-07-11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课程代码:713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课程是审计学系列课程之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属沟通课程。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应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对审计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岗位适应期。本课程的内容既涉及四个基本审计循环、审计报告、特殊项目审计等实务内容,但也涉及一些审计基本理论概念。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升华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审计基本理论知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的了解,拓展学生对资本市场审计案例和审计实务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知识和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具备一名审计人员应有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技能。在学习中应关注以下内容:

1.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审计程序。

2.了解和掌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及其应对措施。

3.熟练掌握四个基本循环的审计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

4.掌握审计报告的类型和格式,能够根据审计单位具体情况和出具各类审计意见的条件,正确出具审计报告类型。

5.具有从事特殊项目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审计技能。

6.能够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和单科合格证书。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是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会计学、审计学的诸多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学习《会计学》、《审计学》、《审计准则》等课程的基本内容,然后在掌握了基本的会计、审计知识基础上,再学习本课程,这样方能学好本课程。所以,《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审计准则》等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而本课程又是毕业实习的基础,只有学好了本课程才能在审计实习中获得满意的成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

(注:指定教材第八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与格式,以及审计业务约定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掌握计划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方法与及其主要内容,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分类、构成要素,以及内部控制的评价,掌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学生应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一般)

识记: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签约主体、约定内容、文件性质、签署时间;

(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理解:审计业务变更对签约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1)考虑变更业务的适当性,包括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审计范围存在限制;

(2)考虑变更业务对法律责任和业务约定条款的影响;

(3)不同意变更业务的处理。

(二)计划审计工作(次重点)

识记:初步业务活动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理解:总体审计策略

(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

(2)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应用: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程序;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3)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

理解: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1)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

(2)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

(3)对计划的重大修改的记录。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重点)

识记: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性。

应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2)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3)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①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②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③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4)观察与检查

①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③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④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⑤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2)其他审计程序;

(3)其他信息来源。

应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主要内容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四)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重点)

识记:

(1)内部控制的含义;

(2)内部控制的分类;

(3)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



理解:

(1)与了解内部控制相关的审计程序,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检查文件和报告、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2)控制手段与控制风险:自动化控制及相关控制风险,人工控制及相关控制风险。



应用:

(1)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2)内部控制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五)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重点)

应用:重大错报风险及其审计程序

(1)重大错报风险;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识记: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

理解:

(1)特别风险:引起特别风险的主要原因有非常规交易、判断事项、考虑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2)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3)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4)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应用:

(1)审计工作记录记录的内容;

(2)审计工作记录记录的方式:文字叙述法、内部控制流程图法、内部控制问卷法。



针对已评估的重大错报实施的程序

(注:指定教材第九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及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掌握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基本内容。

学习本章时,应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次重点)

理解:

总体应对措施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影响。

应用:

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对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

识记: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要求。

理解:

(1)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2)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及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注册会计师应对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选择审计程序。

(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及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含义及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局限性;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4)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及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有: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三)控制测试(重点)

识记:

(1)控制测试的含义;

(2)控制测试的要求。

理解:

(1)控制测试的性质:控制测试的性质的含义;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应考虑的因素。

(2)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时间的含义、期中审计证据的考虑、对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考虑、不得依赖以前审计所获取证据的情形。

应用:

(1)确定控制测试范围的一般考虑因素。

(2)对自动化控制的测试范围的特别考虑。

(四)实施实质性程序(重点)

识记:

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和要求: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总体要求。

理解:

(1)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实质性程序的性质的含义,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性,细节测试的方向,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考虑的因素。

(2)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对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考虑,对期中审计证据的考虑,对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考虑。

应用:

掌握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什么层次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在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层次;第二层含义是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展开进一步调查。

(五)对列报和审计证据的评价与审计工作记录(一般)

识记:

(1)对列报的评价。

(2)审计工作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下列事项形成审计工作记录: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联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结果。

理解:

对审计证据的评价。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认定发生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以及潜在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潜在错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管理层应对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在以前审计中获取的关于类似潜在错报的经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包括审计程序是否识别出舞弊或错误的具体情形;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说服力;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注:指定教材第十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具备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一般)

识记: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理解: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可能的错报,常见的内部控制。

(二)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次重点)

识记: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确定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存在或发生;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完整性;确认应收账款的所有权;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正确性;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截止日期的正确性;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表达与披露

(2)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特点及相关内部控制

应用:

评估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分析程序;观察与检查。

(三)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

应用: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进行检查;检查销售货物是否均已开发票;审核销售收入明细账的记录;审查销售退回和折让、折扣业务的处理;抽取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检查;对该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观察;评价内部控制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①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实施分析程序;查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和方法;审查售价是否合理;审查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查找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业务的测试;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确定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②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和总账的余额;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实施分析程序;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审查未函证的应收账款;审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审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审查外币应收账款的折算;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③函证程序:函证的目的;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函证时间的选择;函证的方式;函证过程的控制;对函证结果的分析;对函证结果的评价。

④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核对坏账准备报表数与总账数、明细账是否相符;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审查坏账损失;审查长期挂账的应收款项;检查函证结果;实施分析程序;确定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⑤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核对应收票据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监盘库存票据;函证应收票据;检查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审查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审查外币结算的应收票据;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⑥预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预收账款明细表;审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函证预收账款;审查有关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完整性;结合销售业务进行审查,查明有无将预收账款作为销售收入入账的情况;审查预收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对税法规定应予纳税的预收销售款,结合应交税金项目,检查是否及时、足额计缴有关税金;确定预收货款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作恰当披露。

⑦应交税费的实质性程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营业费用的实质性程序,其他业务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注:指定教材第十一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学习本章后,应具备从事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一般)

识记:

(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请购商品,编制订购单,验收商品,存储已验收的商品存货,编制付款凭单,付款,会计记录。

(2)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购货发票,付款凭单,转账凭证,付款凭证,应付账款明细账和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卖方对账单。

理解: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职责分离控制,请购控制,订货控制,验收控制,应付账款控制,付款控制。

(二)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次重点)

识记: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目标: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披露。

理解:

了解与初步评价内部控制:了解与描述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应用:

评估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中,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显著增加,可能出现的固定资产减值。

(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

应用:

(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关于职责分离控制的测试,关于请购控制的测试,关于订货控制的测试,关于验收控制的测试,关于应付账款控制的测试,关于付款控制的测试。

(2)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工程物资的实质性程序;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应付票据的实质性程序。



生产循环审计

(注:指定教材第十二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生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以及生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掌握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备从事生产循环审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循环概述(一般)

识记:

(1)生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

(2)生产循环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生产指令,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存货明细账。

理解: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实物流转程序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二)了解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次重点)

识记:

(1)生产循环审计的目标:真实性,完整性,估价,分类,披露。

(2)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应用:

评估生产循环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在生产循环中,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主要有: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存货的异常增长。

(三)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

(1)生产循环的控制测试:直接材料成本测试,直接人工成本测试,制造费用控制测试,对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生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①材料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②人工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③制造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④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⑤对存货实施分析程序:简单比较法,比率分析法。

⑥存货监盘:存货监盘计划,存货监盘程序,特殊情况的处理。

⑦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存货计价审计,存货截止测试。

⑧应付工作的实质性程序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注:指定教材第十三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备从事生产循环审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和处理筹资和投资循环审计中出现的各类审计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概述(一般)

识记:

(1)筹资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审批授权,签订合同或协议,取得资金,计算利息或股利,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2)投资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审批授权,取得证券或其他投资,取得投资收益,转让证券或收回其他投资。

理解:

(1)筹资与投资循环中可能的错报:筹资循环中常见的错弊,投资循环中常见的错弊。

(2)筹资与投资循环常见的内部控制: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

(二)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次重点)

识记:

(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借款的审计目标,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投资的审计目标,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目标。

(2)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业务特点及相关内部控制。

理解:

评估筹资与投资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

应用:

(1)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筹资活动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

(2)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①借款的实质性程序: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②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程序: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实质性程序,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③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④其他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其他应收款的实质性程序,无形资产的实质性程序,长期待摊费用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股利等应付项目的实质性程序,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程序,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所得税的实质性程序。



特殊项目审计

(注:指定教材第十四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特殊项目审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货币资金的审计、期初余额的审计、会计估计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持续经营审计和期后事项审计等的基本知识与审计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货币资金审计(重点)

识记:

(1)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

①货币资金的特点。

②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

(2)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目的

应用:

(1)现金审计

①审计目标。

②现金的内部控制。

③现金的实质性程序(库存现金盘点)。

(2)银行存款审计

①审计目标。

②银行存款的控制测试。

③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二)期初余额的审计(次重点)

识记:

期初余额的含义和审计责任。

理解:

(1)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①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②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

(2)期初余额审计结论和报告

(三)会计估计的审计(次重点)

识记:

会计估计审计概述。

应用:

针对会计估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在审计会计估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审计程序: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了解其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索取有关会计估计的说明,并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利用独立估计与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复核能够证实会计估计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四)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次重点)

识记:

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概述。

应用:

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目标及审计程序。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专门审计程序主要包括:获取、复核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关联方清单;识别关联方交易;检查已识别的关联方交易;获取管理层声明。

(五)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一般)

识记:

(1)持续经营假设概述。

(2)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目标。



理解:

(1)编制审计计划时的考虑。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2)实施审计程序时的考虑。

(3)出具审计报告时的考虑。

(4)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

(五)期后事项的审计(重点)

识记:

(1)期后事项的概念。

(2)期后事项的种类: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3)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

理解:

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

(2)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生的事实。



终结审计

(注:指定教材第十五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终结审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掌握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的技能,了解管理层声明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掌握撰写审计工作总结、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评价审计结果、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的基本审计知识与审计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次重点)

理解: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应用:

(1)编制试算平衡表。

(2)执行分析程序。

(二)获取管理层声明(一般)

识记:

(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的作用。

(2)对管理层声明的记录。

(3)管理层声明书。管理层声明书概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的格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的内容。

理解:

(1)对管理层声明的审计程序。

(2)管理层拒绝提供声明时的措施。

(三)获取律师声明(一般)

(四)审计工作总结(次重点)

识记:

(1)审计工作总结的作用。

(2)审计工作总结的内容。

(五)审计工作底稿复核(重点)

理解:

(1)复核制度:通常一级复核在审计现场完成,二级复核复核在完成审计外情工作时由审计部门经理实施。

(2)实施二级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以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复查审计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复查对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检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复核已审财务报表总体上是否合理、可信。

(六)评价审计结果(重点)

识记:

(1)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

(2)对已审计财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

理解:

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的意义和内容。

应用:

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七)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重点)

识记:

(1)沟通的目的与方式:沟通的目的,沟通的方式。

(2)沟通的事项:审计计划阶段的沟通事项,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事项,完成审计工作时的沟通内容。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记录

理解:

(1)与治理层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对象。

(2)与管理层的沟通。



审计报告

(注:指定教材第十六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各种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及每种审计意见出具的条件,具备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正确的审计意见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与种类(次重点)

识记:

(1)审计报告的概念。

(2)审计报告的作用。

(3)审计报告的种类:按审计报告的性质分类,按照审计报告使用的目的分类,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分类。

(4)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二)审计意见类型(重点)

应用:

(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①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条件

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财务报表同时符合下列情形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限制。

②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格式。

(2)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①出具保留意见的条件

经过审计,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格式。

(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①出具否定意见的条件

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格式。

(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①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条件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格式。

(三)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重点)

理解:

(1)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的概念和作用。

(2)强调事项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2)审计报告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

运用:

针对案例材料编写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

1.指定教材

《审计学》,宛燕如,高文进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参考教材

(1)《审计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考试当年版本。

(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期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 8 第二章 针对已评估的重大错报实施的程序 12 第三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2 第四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12 第五章 生产循环审计 12 第六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6 第七章 特殊项目审计 8 第八章 终结审计 8 第九章 审计报告 12 总计 90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应是考试内容,各章都应有不同比例的试题出现,其中第二、三、四、五、九章应是考试的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0%-20%;“理解”为30%-35%;“应用”为50%-55%。

3.本课程试题难易程度要恰当,既要充分体现自学考试的特点,又要体现不同学员对课程在掌握程度上的区别。试题内容的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一般控制在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阅卷时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追查发运凭证到销售发票,能够提供的证据是()。

A.发送给顾客的货物,已经开票

B.已开发票的销售均已发货

C.已经发运的货物,已计入销售

D.已记录销售的货物,均已发运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过程

C.信息系统与沟通

D.控制活动

E.监督



(三)名词解释

1.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简答题

销售与收款循环常见的错报有哪些?



(五)综合题

注册会计师审计XYZ公司2006年度的财务报表时,于2007年1月15日采用肯定式函证方式对重要的应收账款客户寄发了询证函,现将与函证结果相关的重要异常情况汇总如下:

异常

情况 函证

编号 客户

名称 询证金额

(万元) 回函日期 回函内容 (1) 22 甲 300 2007年1月

22日 所购300万元货物属实,但款项已于2006年12月25日用支票支付 (2) 56 乙 500 2007年1月

19日 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根据购货合同,于2006年12月28日将货物全部退回 (3) 76 丙 700 2007年1月

20日 本公司于今年1月12日已与Y公司达成书面协议,所欠货款700万元已转作对我公司的投资 (4) 82 丁 900 2007年1月

18日 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货900万元,根据合同,已于2006年12月25日首付300万元 (5) 134 戊 600 因地址错误,

被邮局退回 ——

要求:针对上述各种异常情况,请问注册会计师应分别相应进一步实施哪些重要审计程序?

















课程名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课程代码:7135









25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