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8016软件开发方法.doc
2020-07-11 | 阅:  转:  |  分享 
  
软件开发方法考试大纲(18016)



课程名称:软件开发方法课程代码:1801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软件开发方法是对软件工程学中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实践,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软件系统的构造方法、技术、规范与工具,涉及软件的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维护整个生存周期,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结构化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本课程要求考生在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开发方法(特别是面向对象方法),并能够使用这些开发方法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知识方面:要求了解软件工程的相关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结构化分析方法和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任务、内容和步骤能够应用相应的图形工具要求切实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相应的图形表示工具特别是方法进行小型项目的开发1.学习本课程要求有一定的程序设计经验,因此,应至少学习过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2.本课程还涉及到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的一些知识和概念,因此先导课程为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3代软件工程

1.4软件工程的运用(一般)

1.4.1在各种规模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1.4.2软件工程中的成就与发展展望



三、考核要求

1.软件和软件危机

识记:软件的定义;软件的特征;软件危机;

理解:软件危机的产生、表现、原因;软件工程的定义、性质、目标、基本原理与原则。

2.软件工程学的范畴

理解: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与环境;软件工程管理。

3.软件工程的发展

理解:3种编程范型;3代软件工程。

4.软件工程的运用

理解:软件工程在各种规模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软件工程中的成就与发展展望。

第2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总的要求是:初步了解软件的生存周期模型理解软件生存期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深刻理解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掌握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及可行性研究均具体步骤。螺旋模型

2.3.3构件集成模型

2.4形式化方法模型(一般)

2.4.1转换模型

2.4.2净室模型

2.5统一过程和敏捷过程(次重点)

2.5.1统一过程

2.5.2敏捷过程

2.5.3极限编程

2.6软件可行性研究(重点)

2.6.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步骤

2.6.2软件风险分析

2.6.3项目实施计划



三、考核要求

1.软件生存周期

识记:软件生存周期的主要活动

理解: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的关系。

2.传统的软件过程

理解: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

3.软件演化模型

理解: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构件集成模型。

4.形式化方法模型

识记:转换模型;净室模型。

5.统一过程和敏捷过程

识记:统一过程;敏捷过程;极限编程。

6.软件可行性研究

识记: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步骤;软件风险分析;项目实施计划。

第3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总的要求是:从总体上了解深刻理解SD的步骤:从DFD图到SC图

3.3.3变换映射

3.3.4事务映射

3.3.5优化初始SC图的指导规则

3.3.6教材购销系统的总体结构

3.4模块设计(重点)

3.4.1目的与任务

3.4.2模块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4.2常用的表达工具



三、考核要求

1.概述

识记: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由来;SA模型的组成与描述;SD模型的组成与描述。

2.结构化系统分析

应用:画分层数据流图;确定数据定义与加工策略。

理解:需求分析的复审。

3.结构化系统设计

理解:SD概述;优化初始SC图的指导规则。

应用:SD的步骤:从DFD图到SC图;变换映射;事务映射;教材购销系统的总体结构。

4.模块设计

理解:目的与任务;模块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应用:常用的表达工具。

第4章面向对象与UML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面向对象技术已经遍及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

本章总的要求是:深刻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熟悉并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象、类、类的层次结构、方法和消息的实质,深刻理解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的元素、结构和构造方法类图和对象图

4.3.3包

4.4动态建模(重点)

4.4.1消息

4.4.2状态图

4.4.3时序图和协作图

4.4.4活动图

4.5物理框架建模(次重点)

4.5.1物理框架

4.5.2构件图和部署图

4.6UML工具(一般)

4.6.1RationalRose

4.6.2StarUML



三、考核要求

1.面向对象概述

识记:对象和类;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点。

2.UML简介

识记:UML的组成;UML的特点;UML的应用。

3.静态建模

应用:用例图与用例模型;类图和对象图;包。

4.动态建模

应用:消息;状态图;时序图和协作图;活动图。

5.物理框架建模

理解:物理框架;构件图和部署图。

6.UML工具

理解:RationalRose;StarUML。

第5章需求工程与需求分析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章总的要求是深刻理解用快速原型法获取需求

5.4需求模型(重点)

5.4.1需求模型概述

5.4.2面向对象的需求建模

5.5软件需求描述(次重点)

5.6需求管理(一般)

5.6.1需求管理的内容

5.6.2需求变更控制

5.6.3需求管理工具



三、考核要求

1.软件需求工程

识记:软件需求的定义;软件需求的特征;需求工程的由来。

2.需求分析与建模

应用:需求分析的步骤;需求分析是迭代过程。

3.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应用:常规的需求获取方法。

理解:用快速原型法获取需求。

4.需求模式

理解:需求模型概述。

应用:面向对象的需求建模。

5.软件需求描述

识记

6.需求管理

识记:需求管理的内容;需求变更控制;需求管理工具。

第6章面向对象分析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总的要求是:深刻理解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系统可以进行用例分析,以及建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通过对问题的理解,抽取类、对象、属性和操作,确定对象间的结构关系;分析状态变迁和对象间的消息来往;运用UML等工具进行对象-关系等的建模。

本章重点:基于用例的分析模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6.1软件分析概述(重点)

6.1.1面向对象软件分析

6.1.2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6.2面向对象分析建模(重点)

6.2.1识别与确定分析类

6.2.2建立对象-行为模型

6.2.3建立对象-关系模型



三、考核要求

1.软件分析概述

识记:面向对象软件分析。

理解: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2.面向对象分析建模

应用:识别与确定分析类;建立对象-行为模型;建立对象-关系模型。

第7章面向对象设计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面向对象设计的任务是将分析阶段的分析模型转变成软件设计模型。本章总的要求是:深刻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任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

确定设计元素

7.3.3任务管理策略

7.3.4分布式实现机制

7.3.5数据存储设计

7.3.6人机交互设计

7.4系统元素设计(重点)

7.4.1子系统设计

7.4.2分包设计

7.4.3类/对象设计



三、考核要求

1.软件设计概述

识记:软件设计的概念、任务;模块化设计。

2.面向对象设计建模

应用:面向对象设计模型、任务。

理解:模式的应用。

3.系统架构设计

应用:系统高层结构设计;确定设计元素;任务管理策略;分布式实现机制;数据存储设计;人机交互设计。

4.系统元素设计

应用:子系统设计;类/对象设计。

理解:分包设计。



第8章编码与测试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编码设计是将软件的过程性描述转化成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测试技术,即完成编码后,如何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和如何进行软件排错,本章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及编码的风格,以及相应的测试技术。

本章总的要求是:明确编码的目标与任务;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编码语言的选择和编码的风格;了解软件测试的概念和软件测试的任务和目标,熟悉软件系统的测试过程,能够掌握测试用例的构造方法。

本章的重点:软件测试的种类及测试用例的构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8.1编码概述(一般)

8.1.1编码的目的

8.1.2编码的风格

8.2编码语言与编码工具(一般)

8.2.1编码语言的发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8.2.2常用的编码语言(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8.2.3编码语言的选择(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8.2.4编码工具(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8.4测试的基本概念(重点)

8.4.1目的与任务

8.4.2测试的特性

8.4.3测试的种类

8.4.4测试的文档

8.4.5软件测试过程

8.5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重点)

8.5.1黑盒测试

8.5.2白盒测试

8.6测试用例设计(重点)

8.6.1黑盒测试用例设计

8.6.2白盒测试用例设计

8.7多模块程序的测试策略(次重点)

8.7.1测试的层次性

8.7.2单元测试

8.7.3集成测试

8.7.4确认测试

8.7.5系统测试

8.7.6终止测试的标准

8.8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一般)

8.8.1OO软件的测试策略

8.8.2OO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三、考核要求

1.编码概述

识记:编码的目的与风格。

2.编码语言与编码工具

识记:编码语言的发展;常用的编码语言.

3.测试的基本概念

识记:目的与任务;测试的特征、种类、文档、过程。

4.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识记: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5.测试用例设计

应用: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白盒测试用例设计。

6.多模块程序的测试策略

理解:测试的层次性;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终止测试的标准。

7.面向对象测试

识记:软件的测试策略;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第9章软件维护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专门研究软件维护技术。维护的种类、维护内容、维护管理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本章总的要求是:了解软件维护的种类和软件维护的任务和目标,掌握软件维护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9.1软件维护的种类(一般)

9.2软件可维护性(一般)

9.3软件维护的实施(一般)

9.4软件维护的管理(一般)

9.5软件配置管理(一般)

9.5软件再工程(一般)



三、考核要求

识记:软件维护的种类;软件可维护性;软件维护的实施;软件维护的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再工程。

第10章软件复用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总的要求是:软件复用是现代软件工程的概念。本章总的要求是:软件复用的定义和措施与任务;了解软件复用的领域、软件的构件技术以及软件复用与面向对象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0.1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一般)

10.1.1软件复用的定义

10.1.2软件复用的措施

10.1.3软件复用的粒度

10.2领域工程(一般)

10.2.1横向复用和纵向复用

10.2.2实施领域分析

10.2.3开发可复用构件

10.2.4建立可复用构件库

10.3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一般)

10.3.1构件集成模型

10.3.2应用系统工程

10.4面向对象与构件复用(一般)

10.4.1OO方法对软件复用的支持

10.4.2复用技术对OO方法的支持

10.4.3基于构件软件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三、考核要求

1.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

识记:软件复用的定义、措施、粒度。

2.领域工程

识记:开发可复用构件;建立可复用构件库。

3.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识记:构件集成模型;应用系统工程。

4.面向对象与构件复用

识记:OO方法对软件复用的支持;复用技术对OO方法的支持;基于构件软件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第13章软件工程环境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软件工程环境是为软件的生产提供辅助手段的一套软件系统,为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提供了应用、集成、综合的手段。

本章总的要求是:对软件工程环境的概念、分类、功能、结构等做一般性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3.1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一般)

13.1.1软件开发环境的特点

13.1.2理想环境的模型

13.1.3CASE环境



三、考核要求

识记:软件开发环境的特点;理想环境的模型;CASE环境。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够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想,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教材:《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史济民、顾春华、郑红编著(第3版),2009.3。

参考教材:

1.《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叶俊民编著,2006.6。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课程从软件开发、维护和软件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方法,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有的还有相对独立性。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名词,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弄懂基本方法的内涵;其次要认识各章之间的联系,注意区分相近的概念和相似的问题,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把学习软件工程理论和应用软件工程的方法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方法,应考者应在学习软件工程理论的同时掌握软件工程方法。首先要弄懂各种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学会正确运用和应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软件问题。

3.在方法学掌握的基础上,结构化方法学是基础,面向对象方法学是重点。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实践来进行学习。本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软件开发实践,与大型软件的开发与管理紧密相关。应考者在学习中应把课程的内容同实际软件开发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化为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导的教材为教材,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专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1章 绪论 6 第2章 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4 第3章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10 第4章 面向对象与UML 6 第5章 需求工程与需求分析 10 第6章 面向对象分析 10 第7章 面向对象设计 8 第8章 编码与测试 12 第9章 软件维护 2 第10章 软件复用 2 第13章 软件工程环境 2 合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为30%、“理解”为3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其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的题型可以有: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设计题、应用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选择题

时序图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它与()是同构的。

A用例图B类图C活动图D协作图传统"瀑布模型"的主要缺陷是什么?试说明造成缺陷的原因。

应用题

选择一个系统(例如工资管理系统、飞机订票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用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需求建模方法对它进行需求建模,并给出需求模型。

















第13页/共15页



第1页/共15页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