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稳定岛 理论.txt
2020-07-12 | 阅:  转:  |  分享 
  
"稳定岛"理论



新化学元素证实“稳定岛”假说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他把这个规律叫做“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是化学元素性质的总结。它把一百多种元素依照原子序数按周期和族类排列出来,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化学物质及其错综复杂的化学现象的研究找到了头绪。它不仅反映了化学元素的自然分类,同时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

科学家寻找新元素的热情不亚于探险家寻找宝藏的热情。通常,科学家是用两种方法“制造”元素:一种被称为中子俘获反应———通过长期用中子照射铀元素而得到原子序数大于铀的元素(超铀元素),比如镄;另一种方式称为带电粒子核反应———科学家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速粒子轰击靶元素,这样也可以得到超铀元素。无论是用哪种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元素被科学家制造了出来。当然,也有一点小小的麻烦: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它的半衰期就越短,就越不稳定。例如,106号元素的α半衰期为0.9秒,到107号元素的α半衰期仅为2微秒。这意味着你也许永远也无法拥有几千克这样的元素———它们衰变得实在太快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元素周期表很可能走到尽头。20世纪60年代,曾有核物理学家提出的“稳定岛”假说,预言在原子序数为114号的元素附近存在着超重原子核稳定区域,该区域内的原子能够长时间地存在。俄专家认为,被验明正身的113号和115号元素不但证实了这一论述,而且为超重原子核化学特性和人造元素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



核素理论

核素概念的产生,来源于人工合成元素的发展。从1937年科学家得到第一个人工合成元素,到现在已有一系列人工合成元素出现。这些人工合成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寿命越来越短,同时所得到的是没有核外电子的原子核。这里,人们对元素的研究已转向对原子核的研究,核素就是指各种不同的原子核。

随着核素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假说。例如,有人提出"核素周期律"假说,试图揭示原子核内部的规律性,并以核素图的形式出现;有人设想未来的元素周期表应有9个周期,216个

元素;有人提出超重元素稳定岛假说,认为具有幻数的质子或中子的元素是稳定的元素(幻数指2、8、20、28、50、82、114、126、184等数字),同时,如果把不稳定的元素比作海,那么已知的稳定元素是"陆地半岛",而具有幻数的超重稳定元素是海中的"岛"。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