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炼联班七撰稿人主讲:快乐飞翔
如:春天到处燕舞莺歌。
这是一般的陈述句,语句通顺,符合语言规律。
2、修辞:修辞的作用是怎样使语言表达更美、更形象和更能强化作者的情感。
如:燕舞莺歌春意闹。
这是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不只是平铺直述,而是对“莺”、“燕”、“春”这些自然界的物象赋予人的行为特色和感情色彩。
相比之下,运用修辞的句子,比只是按照一般语法规范的句子更生动。
二、修辞的概念: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用种语言手段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类看的规律,一般在前面会留意一些,所以把作者认为需要引起注意的东西提到前面,以强调这个要引起注意的东西。
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①、谓语位置不变,主宾换位:
指谓语的位置不变,而把宾语和主语的位置对换。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颔联: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宾谓主
为了强调开元盛世的成功经验,而把代表经济基础的宾语“香稻”和代表政治制度的宾语“碧梧”与代表平民百姓的主语“鹦鹉”和代表政治精英的主语“凤凰”换位。还原语序应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
凤凰栖老碧梧枝。
主谓宾
②、主语位置不变,宾语提前到谓语前面:
题收卷所联前人
称心好句欣先睹;
入手奇文岂漫藏。
定宾状谓
这副成联为了强调收卷所的作用,而把宾语考生的“好句”和“奇文”提前到主谓语前面,同时省略了主语。还原语序是:
(我)欣先睹称心好句;
(我)岂漫藏入手奇文。
⑶、定语后置:
指为了强调主语或宾语,而把本应放在主语或宾语前面的定语移到主语或宾语的后面。
诗龛联钱泳
言论大苏,性情小谢;
襟怀北海,风度西涯。
上下联各分句是把定语后置了,或者说把主语前置。如果不倒装,应为:
大苏(苏轼)的言论,小谢(谢眺)的性情、北海(李邕)的襟怀,西涯(李东阳)的风度,都在诗龛里。
需要注意的是,修饰性定语后置其充当的句子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
①、主语的修饰性定语后置以后可能会变成状语:
灼灼桃花添春色。
定主谓宾
把主语的定语后置以后:
桃花灼灼添春色。
主状谓宾
原作定语修饰主语的“灼灼”,变成状态状语修饰谓语“添”。
②、宾语的修饰性定语后置以后,可能会变成补语:
春雨润开灼灼桃。
主谓定宾
把宾语的定语后置以后:
春雨润开桃灼灼。
主谓宾补
原作定语修饰宾语的“灼灼”,变成补语修饰谓语“润开”。
⑷、状语后置:
状语都在谓语前面。有时候为了突出谓语,或为了符合格律的平仄要求,也可把状语放到谓语的后面。这个时候,后置的状语就变成了补语。
桃花灼灼开。
主状谓
桃花开灼灼。
主谓补
(三)、比拟:
【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人格化,具有人性、人情。拟物。拟物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事物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喻”、“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一类的喻词。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手法把对立的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无锡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锡东林书院又称列词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又叫“移觉”,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它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设问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起波澜,有变化。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问也叫反诘、诘问。①、单字叠语:
重复使用的是同一个字。
东风颔首循循诱【聂志刚】
春水盈眸脉脉新【胡贵】
上下联都有相同的一个字。此处采用叠字可以强化语气。
②、双字叠语:
重复使用的是相同的两个字。
题孙中山【陈立】
天下为公,公名满天下;
心中唯国,国父在心中。
上下联分别有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天下”和“心中”。
③、多字叠语:
重复使用的是相同的多个字。
传说古时某私塾先生暗恋学生的姐姐,出句试探。而学生的姐姐却不喜欢先生,诙谐戏对:
贪贪恋恋,恋恋贪贪,愈恋愈贪,愈贪愈恋;(先生出句)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弟姐对句)
上下联各由三个单字“贪”“恋”“愈”、“死”“生”“先”重复使用而成。
⑵、按重字的位置分:
①、连叠:
指叠语连在一起使用,中间没有其他字隔开。又分为两种形式:
A、叠字:
这是狭义重字。指重复的字是一个重叠式合成词,两个字之间不可断开。
B、顶针:
【顶针】:也是一种修辞方法,又叫顶真、衔字。用前结尾的词语做下的起头,顺序而下商王帝乙的弟弟丞相。
②、分叠:
指重复的字中间有其他字词隔开。
北京潭拓寺弥勒佛联
顶针连叠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分叠
上下联都有三个相同的字“容”、“笑”。重复的三个字,,分别属于连叠和分叠。赋予弥勒佛以醒世的意义。
顶针连叠
┏┻┓
天下为公,公名满天下;
心中唯国,国父在心中。
┗━━━┳━━━┛
分叠
两个相同的词“天下”、“心中”不连在一起使用,是分叠。
③、回文:
【回文】:也叫回环?。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利用或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修辞手法戊戌政变时被捕戊戌政变
指借同音异字实现语意双关。
(唐)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却有。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引是指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西蝉寺集唐诗联西陆蝉声唱?禅房花木深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七月映梨花千树雪清风一梦力不从心何借酒楚虞请已是春深花谢客【一君】
修辞手法:
析联:
对句:
互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