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理解困难户来说,文章难懂,不能准确、清楚地把握作者写文章的用意,不理解写作中运用的手法技巧及其作用。答题时如果再对题目的解析有偏差,那 答漏答偏就是理所当然的情况了。我们要帮助孩子解决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先得明确问题的实质。为什么会有文章难懂,题目难 答?追究阅读能力欠缺的根本,除了人生阅历、生活体验的限制之外,主要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阅读知识技能的不足,或解析表述能力的缺失。生 活阅历的因素影响最小,因为考试中阅读题考查的重点不是我们的人生阅历——虽然一个人的阅历、体验对个人素质和人生的影响绝不比读书小,但 这基本上没法通过考试体现。阅读知能不足会使孩子读文章只觉得“不明白”,面对问题只觉得“不知道”——有些觉得自己“读懂”了文章的孩子 其实只是“读偏”了,大多也应归根于阅读知识技能的不足;解析表述能力欠缺,则会导致孩子能理解文意却易误解题目要求,或者答题时觉得有话 却写不出来。知道上述问题和对应的表现,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在阅读考查中的表现“对号入座”,明确孩子在阅读理解中遇到的问题到底侧重于哪方 面,再对症下药。如果两方面都有问题,就可以先从基础知能入手,先力求证孩子能正确解读文章,再谈解题作答的技巧。在中学的考试中,决定我 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还是在于阅读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铺垫、悬念、照应、点题……这些词 语每个都代表了一个知识点,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就是相应的技能点。知识点和技能点都点得差不多了,我们才能踏平阅读之坑,走上阅读理解的小 康时代。为了避免这一部分内容成为枯躁无味的知识点列表和技能使用说明书,我们就需要一条“纲”来作为学习的主轴,好把知道点有条理的串起 来,以便于理解和掌握。对阅读基础知能薄弱的中小学生,我建议选择的纲是“表达方式”。因为它是最基础的阅读常识,却或明或暗地贯穿了中小 学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下节开始,我们就从五种最基础的表达方式讲起——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 都是在我散步时出现的。——歌德和语文在一起阅读理解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