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洋火"的由来.doc
2020-07-14 | 阅:  转:  |  分享 
  
“洋火”的由来

说到火柴可能没有人会不知道吧!但是,你知道它的身世吗?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十八世纪末在罗马出生的。它是用一根木棒,棒端裹上用糖、氯酸钾(KCIO3)、阿拉伯树胶调合在一起做成的疙瘩。将这颗魔术棒似的火柴浸到浓硫酸中它就舍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浓硫酸一接触氯酸钾,就会产生出二氧化氯(CIO2)。很活泼的二氧化氯和糖接解,立即就会燃烧起来。这种火柴价格昂贵,而且使用不方便,必须同时带上很危险的浓硫酸,所以无法推广。人们在取火时,仍然使用古老的办法,用隧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俗称白火石去猛烈击打钢质小刀。这种取火的方法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在阴冷潮湿的天气,很不容易点着。

我们都阅读过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贫穷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北风凛冽的季节里,为了生活不得不光着脚丫沿街叫卖火柴。一天奔波下来,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天黑了,她又冷又饿,蜷缩在富人大搂的墙脚下,擦着一根又一根火柴,借以取暖。在火柴光中,憧憬着自己美好的理想……

你可曾注意到?那时候,火柴不是一盒一盒卖的,而是论根计数的。还有,那时的火柴不是在火柴盒上擦着的,而是在墙上、鞋底上、或者其他较硬的物体上,一擦就着。它是十九世纪初瑞典制成的摩擦火柴。

摩擦火柴具有小巧轻便的优点,很快就在各国流行开来。这种火柴头上涂有硫黄,再覆以白磷、铅丹(Pb3O4)或二氧化锰(MnO2)及树脂的混和物。白磷,又名黄磷。它受热后容易溶化,在40℃时就会起火燃烧。摩擦火柴利用摩擦产生的热,使易燃的白磷发火燃烧,接着在富氧物质(Pb3O4或MnO2)存在的条件下,使硫也燃烧起来,最后引燃木棒。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了摩擦火柴的缺点。由于白磷的燃点很低,在随便什么硬物上一擦就着,很容易造成火灾,很不安全。还有白磷属于剧毒物质,人只要误服了十分之一克到十分之二克就会死亡。

当时,生产黄磷火柴的工人们,由于经常接触黄磷,普遍患上磷性坏死病,最终被夺去宝贵的生命,所以不久之后,差不多所有的国家都禁止制造这种危险的火柴了。

人们又开始寻求另外的办法。

如果我们将黄磷隔绝空气在250~300℃下加热,它就转变为颜色红紫的磷,叫红磷。象红磷和白磷这种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化学上叫做“同素异形体”,它们在原子结合的结构方式上是不同的。

红磷与白磷性质显著不同,要到260℃以上才开始燃烧,也不象白磷那样有毒。红磷单质靠摩擦是不能起火的。但当它与氯酸钾混合后,却比白磷更易摩擦起火,发生燃烧与爆炸。许多人在试验中曾一再发生不幸的事故。一八八五年,瑞典的伦塔斯脱路姆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巧妙而简单的办法,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没有像别人那样用预先配好的混和物作引火剂,而是把引火剂分为了两部分:氯酸钾蘸在火柴头上,红磷涂到纸条上贴到火柴盒两侧。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的侧面摩擦时,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易引起火灾,因此被人们称作“安全火柴”。从它问世后不久便行销全世界,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甲午之战”后,日本火柴大量涌入中国。许多商品当时被称为洋货,“洋火”之名就是由此而来。我国自己生产火柴是从一八九四年开始的。那时湖北省建立了两家官商合办的火柴公司——聚昌和盛冒。因受到舶来品的排挤,我国火柴工业一直处于奄奄一息之中。解放以后。我国火柴工业突飞猛进,“洋火”的名也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的点火工具早已经超越了火柴这种点火方式。现代化的点火设备普遍采用了电子打火的方式,我们经常使用的点火工具也成为了各式各样的气体打火机。采用电石打火或者电子打火,火柴也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光荣退休。

目前,由于火柴的价格便宜且性能比较可不仍还有一定的市场。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