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鲁迅·祝福》课件
2020-07-17 | 阅:  转:  |  分享 
  
鲁迅简介写作背景情节结构小说结构肖像描写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环境描写问题讨论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省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接
触了“科学”与“民主”,受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1920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希图以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06年,遇到以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时值两派正在进行激烈的论战,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先后写了《摩罗诗力说》
、《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批判了封建地一、作者简介主阶级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
912年2月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同年5月随部迁往北京,任佥事等职。1918年1月和李大钊一起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工
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此
后,写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很强的小说和杂文,包括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阿Q正传》,以及收录在《热风
》等杂文集中的许多思想犀利、深刻、艺术瑰丽、完美的杂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1920年秋起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课
,除创作外,还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等。“五四”运动落潮期,曾苦闷彷徨、艰苦探索,但仍以韧战精神同“学衡派”、“甲寅派”、“现代评
论派”斗争。这一时期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1926年1月发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
打落水狗”的战斗口号。“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发生,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同北洋军阀及其走狗进行尖锐斗争。1926年8月,因受军
阀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然辞职,并写了许多
杂文抨击蒋介石的暴行。血的教训使他受到极大震动,“轰毁”了“青年必胜于老人”的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上海,开始了最后十年的
光辉战斗。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中,系统学习和翻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主编由北京迁来的《语丝》,创办《奔流》,编译《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丛》,与柔石等组织“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等,同以“新月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文人斗争。在学习马列主义、解剖自己和参加实际斗争中
,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终于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并领导了“中
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左联”的旗手。先后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主编《萌芽月刊》等刊物,同“民族讲义文
学”、“自由人”、“第三人”和“论语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1
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建国后,经人整理先后出版过《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
《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出版了《鲁迅全集》。《祝福》选自鲁迅小
说集《彷徨》,写于1924年。当时,正是五四运动以后大革命的低潮期,社会现实黑暗、压抑。由于对社会时局和民族命运的极度忧虑,鲁迅的
思想一度处于苦闷和彷徨之中,这个时期收入《彷徨》集的11篇短篇小说,大部分以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批判中国民众
的愚昧不争为主题,而《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篇。二、写作背景三、问题讨论一、从人物命运
的角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分析其特点。(情节结构)二、从课文分析的角度,指出全文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找出起讫段落并归纳大意
。(小说结构)三、按照时间顺序,找出课文描写祥林嫂肖像特征的语句,说说她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前的情形分别是怎样的?其中发
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肖像描写的作用)五、祥林嫂善良能干、安份勤劳,却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主要与哪些人物
有关?究竟谁是杀死她的刽子手?鲁迅先生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何在?(人物关系)六、小说中三次写到鲁镇旧历年底祝福的情景。
分别找出这些段落,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揭示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方面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
四、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在小说的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
高潮尾声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祥林嫂寂然死去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卖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旧历年底新年
时五年前三个半月四年前的秋季五年后内容时间顺序倒叙四、情节结构约五年后
第一层(1——2段)主要写了两个内容:一是故乡过旧历年的风俗,以及“我”与本家鲁四老爷话不投机的情形。第二层(第3—
—18段)写“我”路遇祥林嫂,看到祥林嫂内外交困、濒临崩溃的处境。第三层(第19——32段)写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态度
,提示祥林嫂悲剧的另一社会原因——麻木的群众害死祥林嫂。五、小说结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开头——“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
起来。”)写“我”在年底回到故乡“鲁镇”,鲁镇的人们忙着迎新年祈福,而以前在四叔家帮佣的祥林嫂却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五、小说
结构(第二部分)第一层(第33——53段)写失去丈夫的祥林嫂第一次进鲁四老爷家帮工,后来被夫家族人野蛮劫回。第二层(
第54——65段)通过卫老婆子之口,介绍祥林嫂被卖进山里、迫嫁贺老六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族权残害妇女的罪恶。第三层(第
66——87段)写祥林嫂二进鲁家,在封建礼教的阴影笼罩下,精神上受打击,人格上受歧视。第四层(第88——111段)写
祥林嫂求生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而社会最终又抛弃了她,把她推向死亡的深渊。第二部分(然而先前——那我可不知道)回忆祥林嫂
一生的几个重要片断,具体叙述了祥林嫂在封建旧势力和吃人礼教的迫害下,生活上历经磨难,精神上饱受摧残,最后走向毁灭的过程。(夫权
)(族权)(神权)封建政权与上述三权,就像捆绑在祥林嫂身上的四条枷索,残酷地将她勒逼至死。五、小说结构(第三部分)第三
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开头,鲁镇忙于祝福的热闹气氛,用反衬手法烘托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吃人的封建社会和麻木冷漠的民众以深刻批
判。小说着力对祥林嫂进行肖像描写,特别是对祥林嫂衣着、眼睛的描写,极为精细传神,对表现主人公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很大
作用。作品对祥林嫂有三次比较集中的肖像描写,其间的差异反映了主人公半生遭遇的巨大变化:一开始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
,虽被践踏但仍有青春活力的农村青年妇女。在封建礼教的摧残奴役下,她最终变成一个毫无表情与生气的木头人。前后十多次对眼睛的描写,与情
节的发展相配合,刻画出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如遇到“我”提出“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这是她在强大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压迫下的最后六、肖像描写的作用(第1页)一次挣扎,也是对生命最后的一丝希望。初到鲁家时“只是顺
着眼”(即垂着眼),既显出她在丧夫之后屈从于封建夫权淫威的驯顺,也表现了她仍未眠灭的在劳动中争得快乐的善良愿望。第二次到鲁家时仍是
“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表明她在遭受了第二次丧夫并失子的巨大创伤之后,精神已被摧残得麻木了。
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经“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经如
同朽木一般,就要走到生命尽头了。六、肖像描写的作用(第2页)六、肖像描写的作用(第3页)“哀莫大于心死”,鲁迅
先生通过这些变化,不仅写出了主人公生活境遇的日益窘困,而且(也是更重要的)反映了祥林嫂在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残酷勒逼下,已
经走向崩溃的精神世界。七、人物形象-祥林嫂她对封建宗法势力、封建迷信思想加于自身的凌辱迫害进行了不间断的挣扎与
抗争,但这种抗争是自发自在的,并且往往还把抗争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害者身上,因此,这种抗争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悲剧性,注定了自
己必然走向抗争失败和生命终结的必然性,因此,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
象的社会意义,也正在于此。1、祥林嫂:勤劳善良、安分守已、逆来顺受,是一个倍受侮辱和迫害的、中国封建社会下层劳
动妇女的典型代表。2、鲁四老爷:是辛亥革命后没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代表性主要不是体现在他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上
,而主要地是体现在他顽固地维护封建地七、人物形象-鲁四老爷主阶级的思想统治上,他保守顽固、遇腐虚伪、自私冷酷,是迫使祥
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导致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3、“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
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七、人物形
象-“我”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我”是事件的见证人。5、柳妈:所谓“不杀生”的“善女人”,她是一个长期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却不知其害反而去害
人的下层劳动妇女。七、人物形象-柳妈4、卫老婆子:唯利是图,替富人物色佣人的中人。6、短工:麻木冷漠
毫无同情心的人。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柳妈手中的迷信连环画小说在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特别注重深刻地挖掘她在封建礼教摧残
下和冷漠的人际关系中所经受的精神痛苦,活画出那个时代一个劳动八、人物关系(第1页)妇女的灵魂,因而使作品具有经久不衰
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中写到祥林嫂周围的不少人物,如前面我们分析的几个,他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大致有以下几种:被拒绝做福礼时的祥林
嫂鲁四老爷在训斥祥林嫂厌恶、冷酷的态度,如维护“三纲五常”的鲁四老爷;冷漠或“鉴赏”的态度,如镇上的许多人,包括短工;纯功利的
态度,如把她卖给贺老六的婆婆,来收屋八、人物关系(第2页)将她赶走的大伯,荐人的卫老婆子,以及单纯从使唤是否称心来考
虑的四婶。“善妇人”柳妈则是那个社会中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就出身而祥林嫂的婆婆祥林嫂抗婚八、人物关系(第3页)言
,她们可能同属于被压迫的劳动群众或社会低层,就个人遭遇而言,或许也遭受过种种不幸,但她们笃信神佛,吃斋念经,有的还与阔人家的太太
小姐们交往。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善女人”,就在于吃斋念佛这类所谓的“善行”,实际上这些“善行”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捐完门槛后的
祥林嫂却是封建迷信和礼教的社会基础。她们自己受毒害,也毒害别人。以上这些人物,一直用封建“礼教”和“迷信”这两把刀子,使祥林嫂成
为了牺牲品。八、人物关系(第4页)“我”是祥林嫂惟一寄予希望的读书人,然而“我”对祥林嫂虽怀有同情却对冷酷的现实无
可奈何,也怕负责任,最终也不可能改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诉说已捐过门槛贺老六与祥林嫂综上所述,无论是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鲁四
老爷,还是与祥林嫂同属于被压迫者的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短工,以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八、人物关系(第5页)思想
的小知识分子“我”,他们要么以封建卫道者的凶残冷酷、要么以愚昧群众的麻木冷漠、要么以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软弱,或厌恶、或取笑、或躲避祥
林嫂,一步步将她推向死询问灵魂有无的祥林嫂四婶与柳妈亡。因此,迫害祥林嫂致死者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封
建礼教化育的精神文化环境,即封建礼教的吃八、人物关系(第6页)人本质。所以我们说: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
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展示众多人物关系的社会意义正在于此。祝福声中的祥林嫂倒在祝福声中的祥林嫂九、环境描写(第1页)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
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九、环境描写第一次是在开头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
“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
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
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九、环境描写第二次是在祥林嫂再到鲁家帮佣后对鲁四老爷家祝福情景的描写(72-75、8
8、107自然段)。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九、环境描写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第三次是在结尾时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鲁四老爷家祝福时的情景
献花(0)
+1
(本文系bdzhijiao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