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情况分析
2020-07-23 | 阅:  转:  |  分享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农高区建设情况及分布截至目前,从全国来看各类农高区共有37个,其中国家级4个(陕西杨凌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
区)、省级20个、其他农高区(包括无级别和正在筹划建设中的农高区)13个,主要分布于东部区域(占78.8%),仅有少数分布于中西部
地区(21.2%)。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业与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农高区分布多。结合已有农高区建设发展来看,未来可能的建设发
展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新建农高区;二是国家科技园区升级改造成农高区;三是在现有农业园区基础上整合升级,建设成为农高区。图片来自《中
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杨凌农高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农高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
凌区,1997年7月29日正式挂牌,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至今已有22年发展历程。党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杨凌建设成为次核心
城市和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杨凌农高区以特色林果、设施农业、生猪、奶牛肉、花卉、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企业规模比较大的
主要是食品加工、环保农资和生物制药涉农企业。食品加工业主要以果品、乳品、蜂品和肉类为主。其中肉类加工以杨凌的本土企业本香集团最具盛
名,安全猪肉是其知名品牌。乳品加工企业以杨凌晨光乳业为代表,晨光乳业占地47亩,建有五条液态常温羊奶灌装生产线和羊奶粉生产线,既可
以满足示范区群众的饮奶需求,又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销往陕西省内外。示范区还是陕西地区最主要的环保型复合肥和环保型饲料聚集中心,拥有多
家饲料、化肥、农药环保农资企业,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大环保农资生产基地,许多大型企业如博迪森等农资连锁企业网涵盖了陕西省许多
地区,为杨凌农高区农资销售和出口奠定了基础。另外,示范区还拥有多家医药企业,并建有数条现代中药生产线,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0家通过了
GMP认证,拥有多个省级品牌和省级著名商标,从业人员数多达3000人。黄三角农高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
农高区”,2015年10月由国务院批复成立,2016年11月挂牌运行,是继杨凌农高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前身为山东省国营广北
农场,始建于1950年,是华东地区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被誉为“华东地区农垦事业的先河”。黄三角农高区规划面积35
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20平方公里,拓展区230平方公里。辖原东营农高区、广饶县丁庄街道、滨海新区、盐业公司4个板块和49个行政
村,常住人口5.3万人。按照“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盐碱地综合治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等方面走出一条可复制的路子,在科研平台建设、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走在前列,在土地、金融、人才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突破。到2020
年,建成10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培育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培育5家以上市场化农业孵化机构,建成30万平方米孵化空间,
科技水平领先、创新资源聚集、产业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全国探索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新路径。江苏南京白马农高区:2019年批复建立。南京农高区总面积145.86平方公里,东至溧阳市,南至晶桥镇,西至东庐山麓,北至
句容市,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8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环镇东路,南至老明公路和S341省道,西至贯庄路,北至宁杭城际铁路。南
京农高区将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协同
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在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体系、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
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聚集了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
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7家科研院所扎根白马。目前,南京农高区建有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80多个、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
多名,累计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2017年,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中位列
创新引领区,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各类园区数量多,较为密集。目前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共建设了14个省级农高区。2016
年7月山东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28号),明确提出要“构建省级农
业科技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体系”。山东省
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办法》(鲁政办发〔2016〕148号),成为全国最早明确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标准、流程、支持政策等的规范化文件。农高区发展相关政策梳理2017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强调,今年将重点提升国
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出台国家农业高新区工作指引,科技部将协同地方重点抓好30个国家农业高新区、30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00
0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面向基层、功能清晰、创新引领、梯次有序、特
色鲜明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格局,最终实现一省一农高区、一地级市一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县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按规划,每个国家级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覆盖10万亩,带动10万户;每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覆盖1万亩,带动1万户;每个省级科技园区覆盖1000亩,带动
1000户。科技园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50%;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一倍。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
进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进行部署。也是我国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一份重要文件。该意见部署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任务: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
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创新型企业。二是做强主导产业,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三是集聚科教
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向示范区集聚。四是培训职业农民,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五是促进融合共享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六是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七是强化信息服务,促进信息技
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八是加强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意见强调了农高区的三个特点:一是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姓“科”,通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来打造
创新高地;三是姓“高”,坚持高标准建设,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2018年科技部印发《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
设工作指引》,明确提出了农高区的目标、定位、申报条件及建设流程。三、农高区遴选标准和创建流程示范区的遴选标准。遴选标准简单概括为“
四看”:看定位、看基础、看集聚、看支撑。一是看建设定位是否准确。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要是要找准创新驱动发
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二是
看建设基础是否扎实。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是否扎实主要有几条标准:有明确的四至范围,要有鲜明的主题,而且主导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较
为完备。三是看创新资源是否集聚。我们在建设过程当中特别注意集聚,在创新资源集聚过程中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
、分享利益链,要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一句话,就是要提高产业链的水平。四是看地方政府重视
程度。即支撑程度。大家都知道,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完善政策、营造环境,看看政府是不是真正重视、真心支持、真诚服务。示范区的流程。流
程主要是三个环节:一是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科技部现场考察的意见和建议,向国务院提出示范区
建设的申请;三是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国务院批转的拟建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认证,会同有关部门上报国务院审批。管理流程主要是“1+3”。“
1”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示范区要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序列。“3”就是建立三个制度:一是示范区发展年度报告制度;二是管理统
计制度;三是评估考核制度。目的是强化示范区建设的监督监测和动态管理。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加快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要做到三个“贯穿始终
”:一是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示范区建设的始终,通过创新驱动,重点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二是把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贯
穿始终,重点解决好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发展问题。三是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始终。通过创新的有效供给,重点解决好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的问题。四、国内农高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园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科技特色不鲜明农业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缺乏,创兴能力不强全国
总体布局有待调整,东多西少农高区管理机制与产业发展不适应涉农企业发展困难,高端产品缺乏“十四五”时期农高区发展定位农高区建设简单来
说是“两区三高地”,“两区”,一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推动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就要靠农业有没有好的成就;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试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要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三高地”是指现
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这是我们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两区三高地”的建设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考
核机制,这就看示范区的农业强不强、人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农村的社会化文明程度高不高,这是我们要进行考核的。只有把“指挥棒”树好,
我们示范区建设才能走在正确道路上,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所以在规范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十四五”时期农高区发展思路围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中心:一是以当地主导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二是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发
展质量,成为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升级的一个平台,推进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排头兵。重点抓住产业链的两头:一要抓前端
的种业与农资的研发生产,掌握着农业产业的核心技术。二要抓产业链后端农产品销售,要实现农产品高附加的品牌化销售,必须保障食品安全,其
根基就是农产品的安全。实现三个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向依靠科技及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产业增值:由依靠
产量增加向依靠品质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生态环保转变。在农高区域运营的过程要考虑市场化发展,在考虑农业增
收在产业链条上考虑抓住产业链的两端,实现三个转变。从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的增值、发展方式转变。聚集四类主体:政府、企业、高校、科研
机构。现在还是以政府这边为主,未来的市场化运作中要更多的考虑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做好五个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农业科
技创新、设施设备创新、产品品种创新。七、“十四五”时期农高区需要实现四个跨越目标1、从先行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
领使命跨越。2、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创业组织方式跨越。3、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4、产业经济、产业园区,向创新经济、现代生态文明和谐高科技社区跨越。八、“十四五”
时期农高区区域布局导向当前,我国共有全国农业科技园区24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83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国
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137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9个,此外还有种养大县、种粮大县等多个类型的头衔或称号。图片来自《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图片来自《中国(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十四五”时期农高区发展模式与建设特点未来,农高区的发展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龙头企业
带动模式、政府高校合作模式、多产业共同发展与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农高区的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导向,以农业方向,强化科技创新。优化政策
环境,完善专项政策。虽然国家持续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农高区相对来说比较少。强调市场化运作,实行淘汰机制,省级梯队和国家级梯队,尤其
在省级、地方级农高区发展要考虑后续的可持续性发展。一、农业科技要素高度集聚根据农高区的定义,其特点首先是农业科技要素的高度集聚,包
括涉农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的汇聚,以及农业推广平台、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等。例如杨陵农高区,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大
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技术支撑,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涌现出了赵
洪璋、李振声、李振岐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研发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培养了10万多名农业人才,被誉为中国“农科城”。二、
重视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围绕农业高新技术,农高区的科技应当以技术输出为主,依据地方农业科技发展基础和产业需求,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目
标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工作,形成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的多种有效形式,这也是与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科技上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差异。例如,
杨凌农高区在全国16个省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0个,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推广农
林作物良种2亿亩,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超过60亿元,并与省内外20多个地市政府、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的35个科技示范基
地共推广农牧新品种40多个,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47%,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40多亿元。三、突出“创新驱动发展”
农高区的建设应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特点。按照高新区的要求,农高区应当具备鼓励创新创业的发展氛围,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动
能。如杨凌农高区为实现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目标,2016年建成“一间一场一园”全链条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
30多家,并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JU29新农战略计划,诸多举措体现了杨凌农高区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四、立足区域农业特色农高区虽然属
于高新区的体系,但必须突出农业特色,立足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华中农高区,以
淡水养殖为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中国淡水产品交易中心、标准化淡水健康养殖基地等,结合粮食产业、油料、水生蔬菜等,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
,带动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五、园城一体的建设方式农高区以园城一体的方式开展建设,借助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高新区,同时以高新区发展推动城
市建设,实现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同步与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农科新城”。如杨凌的农高区始终坚持农高区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近年来
按照“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若干个美丽乡村”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力促进农村户籍人口“市民化”,使城乡居民不再具有身份差异。再如白马农高区,抢抓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南京市重点新市镇等新一轮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试点任务。六、空间布局与利用特点与其他农业园区相比,农高区在区位选择、空间体量上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农高区不一定建设在具有大面积农田、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如黄三角农高区紧邻东营市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杨凌总面积也仅135平方公里;白马农高区位于南京到杭州城市发展的轴线上,距离南京不足50公里,距离南京的机场也不超过20多公里。农高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要吸引高技术企业、科研单位入驻,需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带动园区发展,布局在靠近城市的区域,就要求必须采用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客观上难以实现占据大面积空间的要求。
献花(0)
+1
(本文系中智科博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