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公差习题
2020-07-25 | 阅:  转:  |  分享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1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25、在某仪器上对一轴颈进行等精度测量,测量列中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0.001mm。

如果仅测量1次,测量值为25.004mm,试写出测量结果;

若重复测量4次,4次测量值分别为:25.004mm,25.004mm,25.006mm,25.008mm,试写出测量结果;

③如果要使测量极限误差不大于±0.001mm,应至少重复测量几次?

?

26、参看图1-2.1,以圆锥大头端面作为测量基准,用双球法间接测量内锥角α。测得大球直径,小球直径D2=15mm,尺寸L1=10.061mm,L2=83.021mm。它们的系统误差和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ΔD1=+0.002mm,=±0.003mm;ΔD2=-0.003mm,=±0.003mm;ΔL1=+0.008mm,=±0.003mm;ΔL2=+0.0011mm,=±0.0054mm。试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内锥角的间接测量值、函数系统误差和测量极限误差,并确定测量结果。

27、参看图1-2.2,测量箱体孔心距L:,有如下三种测量方案:测量孔径D1、D2和两孔内侧间的距离尺寸L1;测量孔径D1、D2和两孔外侧间的距离尺寸L2;测量L1和L2。设D1、D2、L1、L2的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5μm、±5μm、±10μm、±15μm,试推导三种测量方案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三种测量方案的测量极限误差,并比较哪种测量方案的测量精度最高?



?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4.图样标注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10.图样标注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

11.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12.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13.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14.配合H7/g6比H7/s6要紧。(???)

15.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16.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17.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8.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19.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20.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21.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22.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23.装配精度高的配合,若为过渡配合,其值应减小;若为间隙配合,其值应增大。(???)

2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25.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



、综合题

1.何谓最大、最小实体尺寸?它和极限尺寸有何关系?

2.何谓泰勒原则?其内容如何?

3.公差与偏差有何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做“未注公差尺寸”?这一规定适用于什么条件?其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是如何规定的?

5.公差与配合公差有何区别和联系?

6.设基本尺寸为30mm的N7孔和m6的轴相配合,试计算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

7.设某配合的孔径为,轴径为,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尺寸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配合公差。

8.设某配合的孔径为,轴径为,试分别计算其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及配合公差带图。

9.有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L=60mm,最大间隙Xmax=+40μm,孔公差Th=30μm。轴公差Ts=20μm。试按标准规定标注孔、轴的尺寸。

10.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50mm,孔公差为IT8,轴公差为IT7,已知孔的上偏差为十0.039mm,要求配合的最小间隙是十0.009mm,试确定孔、轴的尺寸。

11.某孔与某轴配合,要求Xmax=+40μm,Tf=0.022mm试求出轴上、下偏差。

12.若已知某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30,最大间隙Xmax=+23μm,最大过盈Ymax=-10μm,孔的尺寸公差Th=20μm,轴的上偏差es=0,试确定孔、轴的尺寸。

13.某孔、轴配合,已知轴的尺寸为φ10h8,Xmax=+0.007mm,Ymax=-0.037mm,试计算孔的尺寸,并说明该配合是什么基准制,什么配合类别。

14.已知基本尺寸为φ30mm,基孔制的孔轴同级配合,Tf=0.066mm,Ymax=-0.081mm,求孔、轴的上、下偏差。

15.已知表3-1中的配合,试将查表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表3-1

公差带

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极限盈隙

配合公差

配合类别



φ80S7

?

?

?

?

?



φ80h6

?

?

?







16.计算出表3-2中空格中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

?????????????????????????????????????????????表3-2

基本尺寸





Xmax或Ymin

Xmin或Ymax

Tf





ES

EI

Th

es

Ei

Ts









φ25

?

0

?

?

?

0.052

+0.074

?

0.104



17.计算出表3-3中空格中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

?????????????????????????????????????????????表3-3

基本

尺寸





Xmax或Ymin

Xmin或Ymax

Tf





ES

EI

Th

es

Ei

Ts









φ45

?

?

0.025

0

?

?

?

-0.050

0.041



18.计算出表3-4中空格中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

?????????????????????????????????????????????表3-4



19.指出中表3-5三对配合的异同点。

????????????????????????????????????????????表3-5

组别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相同点

不同点





φ20

φ20

?

?





φ20

φ20±0.0065



?





φ20

φ20



?



?

20.比较下列各轴的尺寸标注在制造和使用上有何异同。

(1)??????φ30-0.007-0.028mm

(2)??????φ30+0.013-0.008mm

(3)??????φ30+0.043+0.022mm

21.按IT14级查出图3-1中各轴向尺寸的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图3-1

22.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35mm,孔公差为IT8,轴公差为IT7,已知轴的下偏差为-0.025mm,要求配合的最小过盈是-0.001mm,试写出该配合的公差带代号。

23.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3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N8,已知Xmax=+0.049mm,Ymax=-0.016mm,试确定轴的公差带代号。

24.某轴φ250-0.013mm与某孔配合,要求Ymin=-0.001mm,Tf=0.034mm,试确定孔的公差带代号。

25.将配合φ8H6/f5从基孔制换算成基轴制,并画出公差带图。

26.将配合φ50H7/p6从基孔制换算成基轴制。

27.将配合φ50H8/j7从基孔制换算成基轴制。

28.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35mm,要求Xmax=+120μm,Xmin=+50μm,试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及其配合。

29.设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60mm,要求Xmax=+50μm,Ymax=-32μm,试确定其配合公差带代号。

30.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75mm,配合允许Xmax=+0.028mm,Ymax=-0.024mm,试确定其配合公差带代号,

31.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45mm,配合要求的过盈量为-29.5μm~-50μm,试确定其配合公差带代号。

32.某IT8级的基准轴与某孔配合,基本尺寸为40mm,设计要求间隙变化的范围为+0.025mm~+0.130mm,

?????试选取适当的公差等级和配合,并按机械制图标准标注孔、轴尺寸。

33.某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外壳孔尺寸为φ25J7,今设计与该外壳孔相配合的端盖尺寸,使端盖与外壳孔的配合间隙在+15μm~+125μm之间,试确定端盖的公差等级和选用配合,说明该配合属于何种基准制。

34.选用公差等级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否公差等级愈高愈好?

35.如何选择配合类别?确定配合的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有哪些方法?

36.已知某配合中孔、轴的基本尺寸为60mm,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为59.979mm,最小极限尺寸为59.949mm,轴的最大极限

??????尺寸为60mm,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为59.981mm,试求孔、轴的极限偏差、基本偏差和公差,并画出孔、轴公差带示意图。

37.试根据表1-3.1中已有的数值,计算并填写该表空格中的数值(单位为mm)。

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孔φ12

12.050

12.032

?

?

?



轴φ80

?

?

-0.010

-0.056

?



孔φ30

?

29.959

?

?

0.021



轴φ70

69.970

?

?

-0.074

?



38.试比较φ25h5、φ25h6、φ25h7的基本偏差是否相同?它们的标准公差数值是否相同?

39.试根据表1-3.2中已有的数值,计算并填写该表空格中的数值(单位为mm)。

基本

尺寸





最大间隙或最小过盈

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

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

配合

公差

配合

性质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φ50

?

0

?

?

?

0.039

+0.103

?

?

0.078

?



φ25

?

?

0.021

0

?

?

?

-0.048

-0.031

?

?



φ65

+0.030

?

?

?

+0.020

?

?

-0.039

?

0.049

?





a)?有一基孔制配合,孔和轴的基本尺寸为50mm,该配合要求最大间隙为+0.115mm,最小间隙为+0.045mm。试按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附录中的第三章间隙变动范围与孔、轴公差的关系的公式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画出

??公差带示意图。

b)有一基孔制配合,孔和轴的基本尺寸为100mm,该配合要求最大过盈为-0.10mm,最小过盈为-0.03mm。试按《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附录中的第三章公差表格确定孔、轴配合代号,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画出孔、轴公差带示意图。

c)φ30N7/m6配合中孔和轴的基本偏差分别为-7μm和-8μm,孔和轴的标准公有效期分别为21μm和13μm。试确定该孔和轴的极限偏差,该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和配合公差,并画出孔、轴公差带示意图。

d)试从《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附录中的第三章公差表格,查取下列孔或轴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并确定它们的上、下偏差。

70h11;φ28k7;φ40M8;φ25z6;φ30js7;φ60J6。

e)试按《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附录中的第三间公差表格,确定下列配合中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并画出公差带示意图。

φ40H8/17;φ60H7/h6;φ32H8/js7。

f)设基本尺寸为D的孔与同配合所要求的极限间隙Xmax、Xmin或极限过盈Ymax、Ymin如下:

基孔制,D=40min,Xmax=+0.067mm,Xmin=+0.022mm;

基孔制,D=30min,Xmax=+0.027mm,Xmin=-0.030mm;

基孔制,D=100min,Xmax=-0.146mm,Xmin=-0.089mm。

试按所要求的基孔制或基轴制确定孔、轴配合代号和它们的极限偏差。

g)已知基孔制配合φ45H7/t6中,孔和轴的标准公差分别为25μm和16μm,轴的基本偏差为+54μm,由此确定配合性质不变的同名基轴制配合φ45H7/t6中孔的基本偏差和极限偏差。

h)φ18M8/h7配合和φ40H8/js7配合中孔、轴的标准公差IT7=.0018mm,IT8=0.024mm,φ18M8孔的基本偏差为+0.002mm。试计算这两种配合各自的极限间隙(或过盈)。

i)设计所要求的φ40H8/f7配合的某孔加工后实际尺寸为φ40.045mm,它大于最大极限尺寸。为了不把具有此孔的零件报废并获得设计规定的配合性质,拟按φ40.045mm孔加工一轴,试确定配制加工时该轴的上、下偏差?

j)参看图1-3.4,根据使用要求,黄铜套1与玻璃透镜2之间在工作t=-50时,应该有+0.010~+0.074mm的间隙。它们在20时进行装配。试根据装配时的间隙要求,确定黄铜套与玻璃透镜的配合代号(注:线膨胀系数α黄铜=19.5×10-6/,α玻璃=8×10-6/)。



k)某发动机工作时铝活塞与气缸钢套孔之间的间隙应在+0.040~+0.097mm范围内,活塞与气缸钢套孔的基本尺寸为95mm,活塞的工作温度为150,气缸钢套的工作温度为100,而它们装配时的温度为20。气缸钢套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6,活塞的线膨胀系数为22×10-6。试计算活塞与气缸钢套孔间的装配间隙的允许变动范围?并根据该装配间隙的要求确定它们的配合代号和极限偏差。

?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确定表面粗糙度时,通常可在三项高度特性方面的参数中选取。(??)

2.????????评定表面轮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称取样长度,它可以包含几个评定长度。(??)

3.????????R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参数充分。(???)

4.????????Ry参数对某些表面上不允许出现较深的加工痕迹和小零件的表面质量有实用意义。(???)

5.????????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

6.????????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7.????????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尺寸精度应越高。(??)

8.????????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

9.????????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

10.????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

5.指出图2-39中标注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

?

?图2-38?????????????????????????????????????????????????????????????????????????????????图2-39

6.试解释图1-5.1所示六个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7.试将下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标注在图1-5.2所示的机械加工的零件的图样上。

φD1孔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上限值为3.2μm;

φD2孔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上限值为6.3μm,最小值为3.2μm;

零件右端面采用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z的上限值为12.5μm,下限值为6.3μm,加工纹理呈近似放射形;

④φd1和φd2圆柱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z的上限值为25μm;

其余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a的上限值为12.5μm。

8.试将下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标注在图1-5.3所示的机械加工的零件的图样上。

两上φd1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上限值为1.6μm,下限值为0.8μm;

φd2轴肩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z的最大值为20μm;

φd2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最大值为3.2μm,最小值为1.6μm;

宽度为b的键槽两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a的上限值为3.2μm;

其余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a的最大值为12.5μm。



9.在一般情况下,φ60H7孔与φ20H7相比较,φ40H6/f5与φ40H6/s5中的两个孔相比较,哪个孔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

10.在一般情况下,圆柱度公差分别为0.01mm和0.02mm的两个φ45H7孔相比较,哪个孔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

?



?一、判断题

1.螺纹中径是影响螺纹互换性的主要参数。(??)

2.普通螺纹的配合精度与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有关。(??)

3.国标对普通螺纹除规定中径公差外,还规定了螺距公差和牙型半角公差。(??)

4.当螺距无误差时,螺纹的单一中径等于实际中径。(??)

5.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6.普通螺纹精度标准对直径、螺距、半角规定了公差。(??)



?









6









献花(0)
+1
(本文系奉献教育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