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青铜器艺术——无我之美
2020-07-30 | 阅:  转:  |  分享 
  
青铜器艺术——无我之美

青铜器的无我之美

物理学的发展历经了几个明确的阶段,而艺术不然。事实上人类对艺术的了解远远早于对科学的了解。比如说在三千多年以前,商朝的金属铸造师们就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艺术感。这是商朝的一个小犀牛形青铜器,现保存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里,是镇馆之宝。据说它是由巴黎的一个大古董贩子C.T.Loo于20世纪40年代卖到美国的,当时只卖了五万美金,今天当然是无价之宝。



5--16图小犀牛形青铜器,现存美国旧金山博物馆

这是商朝的另外一个青铜器,叫做觚,现保存在于美国华盛顿的Freer博物馆里。Freer是一个有钱人,他在20世纪初到北京买了很多铜器,这个觚是其中的一个。Freer博物馆是美国所有博物馆中收藏中国古文物最丰富的一个。



图5--17青铜觚,现存美国华盛顿的Freer博物馆

青铜器的制造师们或许不懂甲骨文,更不懂艺术理论,可是他们对美的感受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个“小犀牛”和这个铜觚都很美,可是有不同的美法。

“小犀牛”是童稚型的,铜觚是思考型的;“小犀牛”体现出直觉的美,铜觚是抽象的美;“小犀牛”的美是“形似”的美,铜觚是“神似”的美。它们显示,艺术中的美离不开人类,这与科学中的终极的美不同。科学里的终极的美是客观的,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些美了。可是没有人类就没有艺术,也就没有艺术中的美。换句话说,科学中的美是“无我”的美,艺术中的美是“有我”的美。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之境,诗人只有在感情平静的时候才能够得到。有我之境,在从激动转向平静的时候得到。所以一种境界优美,一种境界壮美。“无我之境”也就是“优美之境”,它是诗人完全超脱功利之时,感情为客观自然所感受,这时的创作主体在审美时对外物采取一种静观的态度,全力沉浸于外物之中,不觉忘记自己的存在,从而获取的审美意象而产生的境界;与之相对的“有我之境”则是诗人存在功利的观念,且以此观照外物,从而使得外物的感情色彩随着诗人的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此时获得的情感体验在诗人事后情绪由动及静时记录下来。由于前者是诗人在心境宁静时所领略的外物之美,故而称为“优美”,而后者则是诗人在受到外物的压迫却又难以抗拒时所造成的凄怆痛苦感情之美,因此称为“壮美”。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王国维先生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一文中提到的:美之中又有优美与壮美之别。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不厌者,谓之曰优美之感情。若其物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惟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来加深对王国维先生的这段话的理解。

在古代,对于帝王来说,修庙、造石窟,等于是国家大事,他们把大部分的财力、精力都投放在对宗教也就是对虚的东西的建立上,我们这个时代在虚的这一方面几乎毫无建立。只一味关注实,关注经济,所以在精神上一无所立,虚实失衡。另有一点,我们从敦煌的发展史上也可以看出,当地的贵族对青铜器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如当时的索氏为商王帝甲的后代,阴氏为殷王武丁之后,李氏为汉李陵之后,他们都参与了青铜器的建设。

青铜器佛像的无我教义一脉相承,制作的历史前后二千多年,都是由无名的匠人所为。其制作的历史就是无我者的历史,他们留下了佛陀的一生,却抹去了自己。那时的匠人知道只有无我才有真的不朽,凡有我的都是速朽的东西。

5.9.1青铜佛像无我之美,其实是无我的匠人之美,也有时光流逝之美,造化之美。

黄烨儒青铜佛像“无我之美”

黄烨儒心似菩提,文如般慧,擅于青铜佛像艺术,尽显佛家庄严,慈悲,玄妙之精神。笔下罗汉尽脱红尘之态,恍若自天上來,灵山來,净土來之气象!

黄烨儒精准创作出超越凡间的佛、菩萨法相。提升了审美层面的高度,加上精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公允的说她是青铜器中国画坛佛、菩萨像制作艺术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工笔重彩画家。他运用传统技艺表现技法,工细瑰丽之中蕴含了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并继承发扬了唐、宋、元、明佛像制作传统的美学旨趣。她悟出外在形式不是决定艺术品位高低的首要因素,心灵的积淀、文化的厚度,审美的视角,心像的表现,决定了艺术家的品位和高度。

他坚信画家的心境不是靠功夫画出来的,是修心历炼出来的。他把菩萨理解成“美女娃娃“,”远不如古代画工寺庙里的神佛画得那么虔诚,那样尽善尽美对此,黄烨儒不胜惋惜。他倾注生命去创作,所以不同凡响,舍去利益的时候,高尚的情感自然流淌而来。他用技艺诠释出佛家的精神特质。如同看藏传佛教僧人画唐卡,画僧把身心全部奉献给他所描绘的世界,精工细琢,真美!“无我的美”!她把藏传佛画的优质养分大量吸收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

有幸被黄烨儒引为佛像画知音,其实,对此我知之甚少,大约我心里存有净土的基因,她佛像画里面相同的因子自然和我产生共振,唤起心灵共鸣。佛、菩萨法相庄严,气度超然、祥和,慧眼低垂,在她的彩笔描绘下,正洞悉着十方世界。佛陀微含的眼中你会感受到宇

宙深处无量智慧的光芒!佛陀慈悲无量的心,是宇宙、生命的源泉。黄烨儒用超然妙笔暗喻出佛家的宇宙生命观“用心观相”。这正是她匠心别具不同于近、现代其它佛像画家的高超之处。

黄烨儒不断超越自我,升华自己的艺术格局,不断完善自己对佛像画理解的深度。引领、揭开青铜器佛像画艺术的新篇章,成为中国绘画史长河佛像画艺术里一株高洁不染的莲花。



献花(0)
+1
(本文系极乐世界hx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