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困惑:孩子语言训练,我们也不专业该怎么办?最近有不少家长给小编留言:我家孩子不说话,该怎么训练他发音?我家孩子发音也发不准,在家也教他 ,就是效果不怎么样?其实在孩子语言训练上,大家听到最多的困惑就是:孩子的语言训练,我们也不专业,好像也教不好,真不知该怎么教。孩子 不配合,家长没法教,这是很多家长正在经历这的难题!那么,孩子不配合家长,是因为听不懂,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语言训练,孩子不配合家 长的原因:有些孩子四五岁了,语言发育还停留在一两岁的阶段;还有些孩子有不说话、说不清的问题。在孩子发音方面,根据经验总结小编梳理了 以下几点常见的原因:一、方法跟技巧不对语言是一门艺术,让孩子能顺利地理解、掌握、运用语言这门艺术表达方式前,家长要先关注孩子的需求 ,知道孩子的兴趣点在哪。比如:有些家长有效的训练方法,在一些孩子身上不仅没效,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只有家长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找 到孩子有兴趣的点,孩子没有抵触情绪,愿意接受。训练的效果,以家长跟孩子配合的默契度为准。孩子积极配合,家长教的顺利,说明方法和技巧 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有了门路,有了技巧、方法,孩子的进步指日可待。二、语言训练情景在生活的问题情景中训练语言的使用,有几个明显优势: 1、回归交往的真实目的,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交流是为了获得信息,信息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果关系非常明确。2、将语言训练与语言交往应用 合为一体,在应用中训练,在训练中应用。中间不需要训练向应用的转化过程,减少了儿童语言学习的困难,直截了当明确语言的作用和意义。应用 语言交往的结果也是物质的、直观的,适宜语言迟缓儿童的理解能力。3、使用语言交往以后获得的信息,和语言迟缓儿童满足生理、心理的需要密 切关联,问题得到解决的结果本身,是对言语交往行为的最好强化。4、在真实的情景中的交往,更加有利于培养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站在对方角度 思考的思维方式。因为交往对象不是游戏中虚拟的,利用游戏情景训练合作与交往,更多的是站在语言迟缓儿童的角度,通过教学环境、教学人员的 调整和改变,去适应他的能力,而真实情景中的语言应用,更强调的是改变语言迟缓儿童,促进儿童适应环境,适应交往对象。5、将语言迟缓儿童 置于真实的交往情景中,看他出现哪些不适应,欠缺哪些方面的能力,我们马上可以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根据语言迟缓儿童存在的问题再继 续进行训练,使训练为应用服务。三、孩子语言障碍的不同阶段每个儿童生长发育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生活环境的差异性,语言训练的内容也不尽 相同。有的孩子能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吃饭”、“睡觉”、“妈妈”,这类情况下,孩子可以吐字、能发简单的音,由于孩子认知有限,无法 表达一串完整的句子。另一种儿童语言障碍是孩子的认知没问题,可以看懂家长的手势,理解物品的名称,但是缺乏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的孩子存 在语言理解跟认知上的障碍,因而孩子3岁了也不会说话,看不懂家长的手势。那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第一种情况:孩子语 言发展敏感期可能缺乏模仿对象、词汇量少等。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带孩子,由于工作忙碌,平时跟孩子缺乏语言上的互动,对于小宝宝来说;没有互 动,就没有认识和理解语言的机会,也可能造成幼儿语言发育迟缓。这类孩子有一定的认知,比如;“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口渴了要告诉爸爸或者 妈妈,小便要去卫生间,孩子会用很多的肢体语言、动作告诉父母自己的需求及用意,此类为表达性语言障碍。第二种情况:也如群里这位妈妈所说 ,我的孩子认知没问题,他想喝水,他会把杯子指给我看,表示他口渴了,想上厕所会拉着我去洗手间,就是不开口说话啊。此类儿童可能存在理解 和表达均受限。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再由认知到能够模仿简单的动作,再进一步的训练孩子发音,此类为感受性语 言障碍。提高沟通能力的5个方法:1、不要太容易饱足:不要让孩子一下子就满足了,适当的撤去零食或者中断活动,创造给孩子“提要求”的机 会(我要吃/我还要玩)。2、好玩有趣的玩具或者活动:给孩子买了一个新的汽车玩具,把玩具盒子包裹得很严实,创造机会让孩子要求帮忙( 帮我打开)。3、故意拿错:孩子喜欢吃香蕉,不喜欢吃苹果,故意把苹果给孩子,让孩子拒绝(我不要苹果)。4、制造好奇心:放一个玩具在黑 色袋子里,并告诉孩子“袋子里有个好玩的东西哦”,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机会让孩子提问“是什么呀?”5、相关物品缺失:高阶提要求,训练孩子对不在眼前的东西提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