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世界文化名人“老子”传说故事
2020-08-12 | 阅:  转:  |  分享 
  
離奇失蹤的中國歷史名人探索第一篇、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傳說故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導語:華夏五千年,有非常多人在歷史長
河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跡,從出生到死亡都被歷史所記錄。但“老子”這位名人:翻開史書只找到他的生平,結局如何卻不得而知,但是只能從史書上
的一些記錄來尋找他的蹤跡。古今官方和民間都在探索探訪這些神秘消失人的蹤跡,歷代都有人大膽推測他們最終的歸宿,但是都沒有確定的考證依
據。第一章、老子簡歷春秋時期的人傑老子畫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
,約出生於西元前571年,逝世於西元前471年(傳說:老子的生卒之年、籍貫也多有爭議)。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主要代表人物,與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並稱,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為太
上老君。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源於東周王室在亂世之中的生存之道圖老子做過楚國
小官,還去洛陽做了周朝人的史官。在生機勃勃的先秦時代,老子的思想卻體現的比較另類。他所主張的無為而治、清心寡欲和順應天道,以反話來
講道理的方式,其實來源於東周王室在亂世之中的生存方式。長者老子作為周天子的史官,非常熟悉周王室的續命大法。所以才有了他編著的《道德
經》與其比較另類的思想。第二章、老子的思想主張春秋時期的人傑老子與孔子歷史傳說畫像春秋時期的老子與孔子;“早期道家與儒家的關係,並
不反對儒家核心概念。”老子的思想主張: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無論什麼事都要遵循本源。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而
在權術上,老子主張物極必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子在
《道德經》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動”。這就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所謂“物壯則老,“兵強則滅”。同時,事
物的發展、事物向反面的轉化,並不是一下子實現的,需要經歷一個數量上不斷積累的過程。早期道家與儒家的關係並不反對儒家核心概念製作圖老
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穀關時,受關令
尹喜之請著《道德經》。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
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在普遍奮發激昂的春秋時代,老子的思想似乎與時代
的主旋律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實際上,老子的很多主張也來自於周文化傳統,只不過是周文化在東周歷史背景下生長的產物而已。首先光從稱呼來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聃字與詹。儋等字都屬於先秦史官的統稱,老子本人就是周王室的史官。而老這個字,往往也和史官有關,是與史官有關
系的稱呼。所以,道家的根源其實在於歷史記載。根據西周的制度,周王室的史官一般是由異姓人和外邦人擔任。由他們負責宣揚周王室的恩德,其
用心是讓周朝的功績得到外人的認可,避免周朝人陷入自吹自擂的境地。因為本身和周朝人有距離,所以對於周朝文化會保持相對理性與克制的態度
。比如老子的故鄉是被楚國征服的陳國故地,就是這一制度的證明。西周雖然大封諸侯但整體上對各方具有優勢因為是外人,而且熟悉歷史記載,
這些人的言行就體現出了十分冷峻理智,而且十分超脫的心態。因為和一般的國人不同,熟悉歷史記載的他們,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周朝分封制度的
弊端。雖然周人拼命地論證自己取代殷商具有合法性,是天命的結果,自己的德行取代了商朝勢力。但是之後的歷史發展,不禁使人也產生了懷疑。
第三章、老子主要成就:《史記》記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老子、孔子、墨子,春秋
三位人傑。春秋時期的老子與孔子討論學問歷史傳說圖《老子》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老子思想深刻影響著古今
中國的發展,在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老子年少時天資聰慧,學習三年,所得知識讓老先生慚愧,於是老先生只能辭行,老子則入周朝求學。老子好
學,對各方面的知識都非常感興趣,3年後,熟知天文地理,成為周朝的一位出名的學者,很多人都希望向他求教。西元前551年,老子曾經出任
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而在之後,他又出遊魯國,並且在西元前526年遇見了26歲的孔子,西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再
次前往老子故鄉向他問學,此時的老子年齡不詳,至少已經70歲以上了。老子流傳下來的道德經,只有洋洋灑灑五千字的道德經,卻對中國哲學的
發展起到了十分深刻的影響,它也是全球“文學”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看見周王朝衰敗,決定出函穀關雲遊,最終留下了《道德經》從而不
知去向。而且民間傳說確成了神話;一說:他是修煉於景室山,最終修成正果成了神仙!也就是著名的“太上老君”,而景室山為此也被稱之為老君
山。二說:老子出關的說法,老子是經過函穀關,去了秦國,而且後來又去了西域。三說:老子是去了印度,後來又去了迦毗羅衛國。而老子的坐騎
“是一頭青牛”,民間傳說老子的坐騎是一頭神牛。而關於“老子”他究竟是去了哪里?卻成為古今之謎。《老子》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道德
經》《易經》《論語》被公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根據1993年考古出土的郭
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此書共計五千字左右,最初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後來稱《道德經》,並分成
八十一章,編輯成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第四章、老子隱身
之迷據中國歷史史學記載;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穀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老子最終修成
正果成了神仙圖西元前551年,老子曾經出任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而在之後,他又出遊魯國,並且在西元前526年遇見了2
6歲的孔子,西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再次前往老子故鄉(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向他問學,此時的老子年齡不詳,至少已經70歲以上了。
老子流傳下來的道德經,只有洋洋灑灑五千字的道德經,卻對中國哲學的發展起到了十分深刻的影響,它也是全球“文學”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看見周王朝衰敗,決定出函穀關雲遊,最終留下了《道德經》從而不知去向。而且民間傳說,確演變成了多版本的神話故事。一說:他是修煉於
景室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山勢恢宏。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於一室之意,因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修煉於此,最終修成正果成了神仙!也就
是著名的“太上老君”,而景室山為此也被改稱為老君山,沿襲至今。二說:西元前517年,周王室發生了內亂,王子朝帶兵攻下了劉公之邑,周
敬王形勢危急。當時諸侯國中比較強盛的是晉國,晉王乃發兵支援周敬王。王子朝抵擋不住,就同手下帶走了許多典籍逃到楚國。老子時任周朝都守
藏室吏,因此受到牽連,被迫辭掉了職務。老子見周王室過於腐朽,就打算離開周朝都城隱居。於是,老子找了一頭青牛,瀟灑地騎著前往函穀關(
今河南靈寶市),想出關西遊秦國,而且後來又去了西域。當時函穀關的關守是尹喜。這一天,他正站在關上遠望,忽然看見一團紫氣由東方緩緩飄
了過來。尹喜也頗有學問,知道紫氣東來之象預示著有聖人將至,心中十分的激動。尹喜看老子情形,不禁想到:“看這意思老子是要遠走高飛、離
開凡世呀,今日一別,不知日後還能否相見。”於是,尹喜迎接老子入關,請老子寫些東西留給自己,不然就不讓他出關。老子雖然有些不情願,可
不寫就出不了關,而且去往秦國只有這是唯一的條路。老子為了以後的逍遙自在,無奈之下地提起筆來撰寫…,最終留下了《道德經》離開函穀關從
而不知去向。三說:老子西出函古關時去了哪里?傳說他出行有紫氣浩瀚三千裏,聽說他去了印度說服如來有了佛教?後來又去了迦毗羅衛國?《
老子化胡經》出現以前就流傳著化胡說,初期的佛教傳揚不易,所以常依附於黃老道教而行。佛教攀援道教老子大抵可以從東漢明帝時楚王英說起,
《後漢書》說其“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黃老、浮屠可以共祠,除佛教初期為了闡教刻意依附老子(老子“我有三寶,慈、儉、不敢
為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貪、謙卑相同,可以比附)外,還和當時流傳老子入胡為浮屠有關。《後漢書》之《襄楷傳》所說:“或言,老子入夷
狄為浮屠。”《魏略·西戎傳》,“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西晉惠帝時,天師道祭酒王浮每
與沙門帛遠爭邪正,遂造作《化胡經》一卷,記述老子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胡人為佛教之事。後陸續增廣改編為十卷,成為道教徒攻擊佛教的依據
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於佛教之上。由此引起了道教和佛教,之間的激烈衝突…!史書記載:老子的坐騎“是一頭青牛”,而民間傳說老子的坐騎是一頭神牛。而關於“老子”他究竟是去了哪里?卻成為古今之謎。四說:民間野史傳說;老子騎著一頭神牛一直向西,傳說神牛能日行八百多裏路程,夜行千裏路程。老子騎著這一頭神牛出了函穀關,一路西行到達甘肅地界後,在那裏修身傳道,後來飛升成仙。資料來源:史學資料、考古探索文史、網路史學資料、民間傳說等。編輯撰寫收藏製作:冰雪統計字數:3843
献花(0)
+1
(本文系探索古今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