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IPD,改变研发人员产品设计观念研发人员设计产品,要从对裸机的成功负责,转变为对产品包成功负责。所谓裸机,就是研发人员对产品设计,只是关 心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因为这是客户的需求,而对其它产品包要素漠不关心,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如公司内部的需求。研发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研发 人员如果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技术工程师,只关注技术实现,过度热衷于技术的先进性,而对产品可靠性、成本、可制造性漠不关心,对新产品 的市场成功往往不利。有一段时间,华为公司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残次品现象。在任正非带领下,公司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幼稚运动 。那阵势很有点像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当时,由于设计人员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变技术开发为玩技术,导致技术研发严重脱离市场和 公司内部需求,按照这种设计生产出来的板件有的需要花大力气维修,但维修成本远高于重新生产,已经没有了维修价值。有的因一些元器件买不到 ,无法制成成品,导致很多板材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品。针对这种情况,华为公司召开了一场全体员工参加的“反幼稚”运动大会。任正非将所有坏 的板材都堆放在主席台上,在讲了很多关于设计人员的幼稚病导致的危险后,将这些板材作为奖品全部发放给了那些失误的设计人员,要求他们摆在 家里的客厅里,不时看看,提醒自己。以此让员工们记住:因为研发、设计的幼稚,导致公司遭受了大笔损失。任正非针对这种研发人员只过度关注 自己局部信息的现象,称之为研发人员的幼稚病。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理论和技术研究上比较丰富和深入,但产品工程化思想和方法论上严重不足,大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一定要完成从学生娃到工程商人的转变,要思考怎么样从技术实现上如何满足客户和公司内部多重需求,而不是仅仅炫耀技术上 如何先进、如何中国首创、世界首创。根据汉捷研发咨询公司二十多年来研发管理实践,以及对华为公司IPD体系的深入研究,要从大学生转变为 工程商人,要改变单纯的技术导向,至少需要在以下8个方面完成转变。1、市场导向开发新产品,技术和市场有机接合按照客户的需求开发新产品 ,而不是技术导向,甚至是技术人员关起门来凭自己感觉搞研发。不管你做出来的新产品多么先进,但有可能客户不需要。企业做研发,与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不同,挣钱是企业能够持续生存的唯一方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客户才愿意与企业做生意,客户才愿意给企业的帐户里打钱。但有些企 业研发人员,一味追求技术超前的倾向。针对华为公司当时的这种现象,任正非说:“技术人员不要对技术宗教般崇拜,要做工程商人。你的技术是 用来卖钱的,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比如,2004年,华为开发的一款WCDMA的分布式基站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这款分布式基站没有 革命性的技术,也不存在过多的技术含金量,仅仅是化整为零的改进而已。”由于便于搬运、便于安装、占用场地小,华为人士说,但是它却为华为 的欧洲运营商客户每年节省了30%的场地租金、电费等运行、运维费用,以此优势打开了欧洲市场大门。2、按价格牵引法设计产品成本在新产品 开发中,往往采用价格牵引成本法,即由市场价格确定允许的设计成本。设计成本是指由产品设计方案所决定的产品或部件的料本,成本可以预先设 计出来。为了达到预计的成本要求,开发人员要谨慎选料,不能什么贵就决定买什么,而是要在合理的成本约束下把新产品开发出来;另外,要多个 供应商之间比较,搞好供应商认证工作,在新产品的材料供应商中尽量不出现独家供应的局面。在产品的概念、计划阶段就开展成本预测,为开发人 员降低成本提供方向指导,并制定出相关的目标成本,才能最有效地做到成本控制。举例来说,一个开发24V本安电源器产品的公司,实用了“价 格牵引成本法”设计产品,在产品的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就明确除了性能指标以外的要素,例如产品价格、毛利率要求,就可以根据“价格牵引成本 法”,明确设计成本,研发工程技术人员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按照设计成本要求进行新产品方案设计、成本核算,就不至于出现新产品要上市发布 了,才发现设计成本过高,以至于刚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就是启动降成本项目。3、可靠性设计所开发的新产品,功能再先进,如果不可靠,客户照旧 不会买。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有:元器件选择和控制、热设计、简化设计、降额设计、冗余和容错设计、环境防护设计、健壮 设计和人为因素设计等。。一个真正的工程商人是要设计出可靠的产品,而不是技术多么先进,但容易出问题的产品。4、可生产性设计研发人员设 计的新产品,要便于生产人员的生产,因为研发环境不同于生产环境,在研发环境能实现的东西,但在生产环境中不一定能顺利生产。因此研发设计 人员在设计新产品时,尽可能要考虑生产人员生产、搬运、测试、安装要求来设计新产品。如在一个灯具企业,研发设计人员设计亚克力灯罩,在研 发环境制作很顺利,但到了生产环境,制作一块破碎一块,是因为所设计的灯罩太薄,在批量生产时不同于研发环境的制作。在一个电子企业,电路 板的安装,有的是垂直方向,有的是推拉方向,这种推拉方向装配,很不方便生产人员。5、可测试性设计系统和设备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工作状态 (可工作、不可工作、工作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MIL-STD-2165》以提高可测性为目的进 行的设计称为可测性设计,简称DFT(designfortestability),优化设计使单元/模块/系统便于测试,便于发现、 定位、隔离和解决异常问题。可测试性设计是设计特性,完全由设计所决定。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不同测试过程,是调试/验证测 试、生产测试、维护测试的基础。研发人员设计的新产品,要便于测试人员的测试工作。“XXX系统的YYY部分的集成、调试中,为什么解 决问题的速度不够快。原因是定位问题的方法没有预先考虑。如果在设计中加强可测试性考虑,能多观察到一些关键的测试变量或者测试脚,出现问 题时可以比较容易地定位问题所在的模块,而不至于到处怀疑,茫然失措。”可测试性设计对于客户来说不可见,但决定公司内部测试人员的工作效 率,如一个企业要求在单板上提供均匀分布的地针或接地点,为关键信号留过孔方便单板调试和测试。6、可服务性设计研发工程师在设计产品时, 要考虑售后工程现场的需求,如安装的需求、维护的需求。在一个刹车缓速器的企业,服务人员反映说:研发人员设计的产品,我想用板手装卸,空 间都没有,如何来拆卸呀。一个做彩票机的企业,服务人员抱怨说:到现场安装设备,螺钉就有几十种,本来是可以通用的,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种 ,我们到现场安装要带多个螺丝刀,应该让这些设计人员到安装现场体验一下如何安装设备的。7、可采购性设计研发工程师所设计的新产品,要考 虑到可采购性,采购成本合理,不存在独家供应等。在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中,设计人员要求表面的亮度、粗糙度要求很高,采购人员说:他们 问遍了供应商,甚至最后到一家做军用飞机的公司问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对方说达不到。8、重用技术模块公司内部的技术平台、模块,也包括外 部的成熟技术(开放式创新思维),要借用这些成熟的技术,不要盲目创新。在这个持续多年、关于创新的“反幼稚病”活动中,任正非曾在内部的 一篇名为《任总看创业与创新》的讲话中,总结了“自主”与“拿来”的关系——“在我们未进入的一个全新领域进行产品开发,对公司已拥有的成熟技术以及可以向社会采购的技术利用率低于70%,新开发量高于30%,不仅不叫创新,反而是浪费,它只会提高开发成本,增加产品的不稳定性。凡是说:我的项目全部都是我做,未利用别人的成就,这种人一定不能加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