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血浆治疗疾病原理与方法辨析
2020-08-23 | 阅:  转:  |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血浆治疗疾病原理与方法辨析赵承彦,河南,郑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血浆用于治疗新感染肺炎患者疗效显著,这一消息令人
兴奋和欣慰。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关于康复患者血浆治疗新感染病例的方法原理是基于新冠
肺炎康复者血浆中含有抗新冠肺炎病毒抗体,抗体中和了病毒抗原。使用方法是用血液制品规程制备血浆,经过安全监测以后,静脉输注给病人,一
次剂量200-400ml。方案要求检测血浆中的IgG,没有强求检测特异性抗体及含量。网上关于试行方案的评论和医院使用说明,都是一样
的说法。如果原理是这样,应该检测血浆中有没有抗新冠肺炎病毒抗体,而且应该检测抗体有没有与抗原结合,没有看到这样的检验报道,实际上这
两项工作都没有做。本人认为,“试行方案”说的治疗原理和临床实施方法都有问题,且不说康复者血浆中不一定有抗体,即使有抗体也不一定有治
疗作用。首先血浆中的抗体不是受治病人自身产生的抗体,是外源性抗体。抗体是大分子蛋白,外源抗体对受治病人是一个异源体,容易被免疫系统
识别排除掉。体外实验环境中没有免疫组织体系,抗原抗体自然发生结合反应,体内环境条件不同,有免疫组织体系,异源抗体会被免疫系统识别排
除掉。就像人在太空可以悬在空中,进入地球引力范围内就会掉到地面上而不能悬浮在空中一样,环境条件所致。免疫治疗研究证明了这个问题,上
世纪80-90年代肿瘤免疫导向治疗研究曾经盛行一时,原理就是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抗肿瘤抗体,将放射性核素或抗癌药物标记在抗体上,
然后输入体内。认为带有标记物的抗体会集中到肿瘤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实际情况是异源体抗体没有集中到肿瘤部位,而是很快被免疫系统视作异
物排出体外,抗体无法与抗原结合。后来有人认为是动物细胞做的抗体的问题,改用人体细胞做抗体,结果仍然不行,再后来有人用基因方法做抗体
,也没有成功。新冠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新感染肺炎患者,临床证明有效,但不是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应该是免疫识别信息传递功能发挥作用。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免疫体系和免疫反应运行原理。“免疫”本意是免除疾病的意思,现代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侵入体内的和体
内变异的免疫原性物质辨别有害无害,发现有害原启动免疫杀伤反应,直至排出体外,概括起来就是“识别”和“杀伤”。免疫识别反应原理,免疫
学研究的相当深入,既有免疫细胞参与也有免疫分子参与,非常复杂,非常巧妙,非常有效。免疫杀伤反应也一样。以前有人将免疫系统分为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实际上两者是协同作用,不可能单独完成免疫反应。与免疫识别功能和免疫杀伤功能相匹配的还有免疫信息传递和免疫记忆功
能。“疫苗”本质就是制造免疫信息,传递给免疫体系,产生抗体只是免疫反应的部分表现,实际上是很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共同参与协同作用完
成的。抗体结合抗原并不等于消灭了病毒,还有后续消解排出反应过程,没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协同反应,抗体既不可能生成,也不可能发挥
作用。免疫记忆功能是免疫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婴幼儿接种疫苗几乎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接种疫苗的作用不完全是产生抗体,疫苗是一辈子都在
产生抗体吗?显然不是。疫苗的作用是建立免疫信息,形成记忆,储存在免疫系统,一旦病原体在体内出现,免疫记忆功能立刻发出信号,唤起免疫
识别和免疫杀伤功能,将其排除掉,不一定制造抗体。免疫记忆信息可以在人体间传递,传递媒体是一种免疫分子,即血清中的一种小分子核酸,叫
做转移因子,它不会引起异源体免疫反应。有一种现象可能不少人知道,一个人小时候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疫苗,如果输注过接种过疫苗人的血,成年
后也不会患小儿麻痹,这就是免疫记忆和免疫信息传递功能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形成肺炎,免疫系统为什么不发挥作用?原因是这种病毒是一
个新物种,它的致病性能没有在免疫系统内建立信息档案,其单链核酸结构与人体核酸分子相似,分子量又小,不具有免疫原性,免疫系统不能识别
。就像警察与一个犯罪分子同行或坐在一起,警察没有这个人的犯罪信息,不会视其为坏人,将之抓起来,如果有人从安全系统获得这个人的犯罪信
息传递给这个警察,他就会立刻把他抓起来。亿万年来人体形成的免疫系统,比社会建立的安全体系科学、严密、高明的多。流行病康复患者血能够
治愈新感染者的现象,最早我是从老师讲的一个动物流行病事件中知道的。大概是上世纪50-60年代,一个养鸡场爆发了鸡瘟,一天死很多鸡,
鸡场主人很着急,买不到特效药,无奈到附近的农校请兽医老师帮忙,兽医给他出主意,让他用病死鸡的血清给病鸡皮下注射试试。他回去将刚刚病
死和快要病死鸡的血收集起来,混合,凝集后,取上面的血清,给病鸡和活着的鸡注射,几天以后,快要死的鸡又活过来了,没有鸡再发病,堵住了
鸡瘟流行。这个方法,一只鸡只注射不到1ml的血清,不太可能是抗体发挥了治疗作用。上面的论述表明,新冠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浆临床疗效,应
该是免疫信息传递功能发挥了作用,异体抗体与自体抗原结合反应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性不大。康复患者血浆里含有抗体,也含有免疫信息传递因子
,后者可以唤起整体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率更高,起效更快。如果实际情况是免疫信息传递作用,康复患者血浆临床治疗实行方
案应该改变,(1)临床施治不要静脉输注,应该皮下(间质部位)小剂量注射。最好改用血清,血浆经过抗凝剂稀释,含杂质成分多,血清更纯净
一些。(2)应该先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使用,预防保护起来,(3)血浆处理方法需要做相应改变。抗体不可以灭火,转移因子据说56℃灭活不
失免疫活性。经过灭火处理使用更安全。网上有人说SARS时期,在埃博拉,MERS疫区都用过这种方法,那为什么没有特别的反响,这次新
冠病毒肺炎爆发也没有及时用上?是不是疗效不明显,作用不大呢?可能不是疗效问题,而是对原理认识有误,实施方法不适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
作用。按照现行方法,一个康复者能够提供的血浆还不能治疗一个病人,加上原意捐献血浆的康复者有限,实际治疗的人数很少,对于控制疫情作用
不大,所以才没有反响,没有被重视。如果上述认识正确,符合实际,流行病康复患者血清(血浆)治疗方法意义就大了,(1)免疫信息传递作用
启动的是整体免疫功能,起效快,作用力强。抗体是B细胞反应的结果,以识别反应为基础,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完成,抗体反应相对比较迟缓,
(2)作为免疫信息传递功能应用,使用剂量小(5ml左右即可),200ml全血一般血清有100ml,至少可以用于20个人,可以
大量人群使用。(3)这个方法预防作用更大,如果能够用于群体,建立免疫信息库,可以构筑起一道相似病毒流行防御墙。SARS时候如果能这
样做,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病毒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现在对新冠病毒启动这一工程,可以堵住下一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流行。(4)考虑免疫信息
传递的时效性,以及人群世代更替造成的抗病人员减少,可以将血清制成纯净转移因子储存起来,以备下一次疾病流行时使用。转移因子与疫苗的作
用相似。疫苗是用免疫原在自体内建立免疫信息,转移因子是将异体免疫信息传递给自体免疫体系。两种机制建立的免疫信息载体是不是一样,运行方式是不是相同,还不清楚,有待免疫学家去研究。欢迎批评,指正。cyzhao.01@163.com(认同本文观点者,请转发).2020,02,24.(下一篇,从免疫反应原理解析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治疗理念的问题)1
献花(0)
+1
(本文系个人193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