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思维导图
2020-08-23 | 阅:  转:  |  分享 
  
原始、夏商西周春秋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现最早的学校形态中国教育起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
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夏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代表人物:董仲舒、朱熹神话标志着教育与生产
相脱离夏商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和沛西·能(英)商代
有成熟的文字可作教育手段甲骨文生物否认教育社会性教育商代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军事、礼乐、书数教育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
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心理商《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
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凯洛夫、米丁斯基、恩格斯劳动郑玄注:“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右学和瞽宗,都是属
于大学性质,实是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原始时期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青铜器生产工具制作和使用生产劳动教育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惟官有书,
而民无书社会常识生活习俗西周的社会惟官有器,而民无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原始宗教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巫
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着和传播者教育特点政教合一(官师合一),学在官府宗教、音乐、舞蹈、绘画等原始艺术恩格斯:自治武装力量体格和军
事训练没有独立的形态成均(南学)王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特点上庠(北学)没有专门人员、固定对象、内容和常识—没有学校天子设立
辟雍(太学)大学西周学校体系教育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国学东序(东学或东胶)没有阶级性瞽宗(西学或西雍)夏商西周与春秋诸侯设立泮宫
言行录:《论语》小学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六经:《诗》(第一部诗歌总集)、《书》(最早史料总集)、《礼》、《易》、《乐》、《春秋》(第一
步编年体史书)乡学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首次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提出“庶、富、教”的观点
,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社会论教育作用最早胎教主张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个人7
岁男女教育分开,按儿童年龄的发展提出不同要求提倡“有教无类”教育对象家庭教育《史籀篇》见于著录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君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培育目标文:指文化知识,包括“六经”夏商西周与春
秋孔丘的教育思想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文、行、忠、信教育内容行、忠、信: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官学衰废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核心:道德教
育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还提倡智、勇、信、义等士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要论道德修养私学兴起以“孝悌”为本
,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园地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中庸道德教育
原则私学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概念提出:(宋)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权衰落,礼制破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诱导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教学原则与方法社会发展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政治上“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谦虚笃实文化上官学衰败,私学兴起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社会变动,“学在官府”被冲破,文物典籍及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民间成为私学教师,而社会又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教师观
私学兴起原因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发展“士”阶层;养士之风,私学大师(孔子)私学冲破了“天子命之教
,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之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教育过程与政治分离,有老师贡献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首创有教无类出现了“大学”、《学记》等教育专著
献花(0)
+1
(本文系m小耳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