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夕冬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茶叶
2020-08-31 | 阅:  转:  |  分享 
  
茶者的忧虑2017年,由著名茶文化专家罗军所创办、曾经赫赫有名的连锁品牌‘茶香书香’一夜之间倒闭了,单店营业利润可达每月40万元的茶商企业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上了末路。众所周知,中国茶产业容量超过三千亿,从普通茶农到跨国企业营销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茶叶产销从业人员,却
始终缺乏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叶的生产流程精细而复杂,然而一直以来缺乏工艺生产标准。这直接导致产品优劣难辨,甚至丧失评定参照。产品标准
的缺乏,使消费者无所适从。云南普洱、西湖龙井、君山银针……产地加品种构成了简单而直白的茶叶头牌。面对几十甚至上百种的西湖龙井,你该
如何选择呢?同样是普洱茶,茶叶的包装形式各有千秋,大同小异。你又该如何取舍呢?对于任何一个品类,大部分的人通常只能关注寥寥数个。超
过一定的范围,普通消费者就会陷入选择困难。即便是对茶商而言,在全国各地的茶叶市场挑选茶叶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此外,规模超过三千
亿的市场里,大部分中国茶叶经销商认为,中国的茶叶实际上根本算不上是产品,最多只是原料!这一问题导致做一位合格的消费者的门槛变高。何
出此言呢?消费者需要辨别茶叶的产地、采摘时间、炒制工艺、茶叶等级。还要会看会闻、会泡、会品尝。如果对茶叶缺乏了解,那对茶叶价格的认
定就会产生误差。这样一来,质次价高的商品,就会成为商品销售市场中的难坎儿。好的产品要做到标准化,标签化,让消费者容易选择购买。如
果标准数据无法量化,那么设定标准就成为一件难事了。当然,业内也有将采摘度、烘焙度、发酵度作为鉴定茶品好坏与否的标准;香气、口感与茶
叶姿色则是一般购买者最简易的鉴别方法。但这些却都是难以量化的概念,大多全凭商家的一己之论。喝茶本该是一件随心的事情,但对茶叶产业而
言,好坏的评定倘或全来自于感觉,那么行业就很难走入标准化模式。茶叶体系复杂,市场的自我调节没有聚焦到设定标准的点上,大型知名企业少
有愿意多费周章,投资设办。资金与行业人才严重匮乏,具有产业规模的茶商企业不具备引领能力,品牌意识薄弱。真金白银的商业领域,最讲究的
是品牌效应。而品牌不同于商标,只需工商局的一个注册。品牌是大众消费者的共同认知,树立品牌十分重要。时常有营销商调侃‘一个立顿,顶过
了中国7万家茶企。’英国创立的茶叶品牌立顿,将泡茶变为了一种人人可做易做的事情。茶包一放,开水一冲,省去了考究复杂的流程。人在经过
长时间固化的味道刺激之后,脑海与味蕾之中形成了一种固定概念。只要茶的味道是熟悉的那茶便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茶的产地、
发酵度、乃至价格都无需过分追究了。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品味习惯,保证口味独特,才会在大众印象中留下一个可以认可的概念。中国茶产业的发
展,最重要的当然是对茶文化内涵的发掘。普遍印象中,年长的男性同志喜欢用流程化,仪式化的方式来喝茶。当然,这只是小部分人形成的一种喝
茶方式,我们更多的把它认为是生活的雅趣。茶文化要想上升成为社会文化。就必须适应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的需求。在大部分人都用同一种形式产
生行为时,才会形成固定的文化形式。‘在不太忙碌的洒满阳光的午后,沏一杯立顿红茶,听一听古典音乐,看看书。’洋溢着小资情调的商业标语
贴合了都市中人的生活状态,也为立顿品牌顺利进军中国市场推开了大门。以生活方式营销的品牌建设思路。针对某一类人群的生活特点,赋予茶独
特的生活气质是很不错的营销手段。中国茶客最讲究‘茶禅一味’,然而禅心与禅意沾染上了商业的气息便会难知茶的本味。再者,对茶的考量,难
道只能像参禅一般,只靠参悟与自省吗?茶文化要被商家卖弄到玄妙的境地,还会收获到多少购买者长期的认同呢?当大众对茶文化产生了疏离感,
饮茶便不自觉地成为了一种普通百姓认识理念中的高端消费。茶商们玄而又玄的商业术语,抬高了茶叶的价格,推远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当饮茶成为
了一种由部分人包装而成的优越感。还会有多少人怀揣着品味生活的本心去喝茶呢?虽然说,杜国楹以小罐茶在茶叶市场拼出了一条门路。产品的开
发包装、茶叶场地的建立都是高规格投入。然而,中国每年的茶叶市场销售总额达3500亿。小罐茶所创造出的营业额一年只才十几亿元。由此可见,中国的茶叶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献花(0)
+1
(本文系夕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