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2020-09-01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乐,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有趣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欢迎大家
阅读。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一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
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
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1079年(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被贬调湖州。贬
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脚,于是
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
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书人心目中的笑柄。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
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
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岂
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虽然他们都要苏轼死,但
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朝廷在七月二十八日将苏轼逮捕,八月十八日送到御史台的监狱
。二十日,正式提讯。此时任宰相的王珪,指出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
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新党指控苏轼“大逆不道”,要置其于死地。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有苏轼
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等欲置
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
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因为儿子苏迈离开
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
送去熏鱼。苏轼大惊,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上面两首诀别诗。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
动之余,也不禁为苏轼的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
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二辛弃疾是南宋抗金名将,大
词人,本片所讲述的是他青年时期的一段逸闻传奇。1150年,年轻骁勇的金将粘得力率金兵闯入南宋城池山东历城烧杀劫掠。辛文郁率众家丁力
抗金寇,并掩护父亲辛赞与10岁的儿子辛弃疾远遁。战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弃疾挣脱祖父,抚尸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
百姓生命相胁,迫辛赞归降。辛赞身在金营,心中仍眷念祖国山河,他指导孙子辛弃疾阅读汉室书籍、令他拜师学艺,以待重返祖国收复失地。11
61年,文武兼备的辛弃疾拜别已辞官的爷爷,与同伴党怀英以应考为名,进京探查金人军情。长城下,辛弃疾绘图时被金兵察觉,迅速隐蔽。粘得
力得知,嘱部将土德彪监视赶考举子。党怀英满腹经纶,高中状元;而辛弃疾则人追缉,被岳飞旧将、乔装成说书艺人的铁嘴岳所营。党怀英贪慕功
名,出卖辛弃疾,带金兵追至,铁嘴岳为掩护辛弃疾以身殉国。辛弃疾带伤逃入范府花园。身着金人官服的范邦彦与女儿范如玉演习武艺,辛弃疾不
知就里,持剑疾刺范邦彦。粘得力与党怀英寻迹而来,范邦彦连忙出迎,见未来女婿党怀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弃疾被擒,粘得力将军情图交党
怀英保存。范如玉目睹,深慕辛弃疾之忠义,不耻党怀英所为,她与父亲合力,终助辛弃疾逃出樊笼。灵岩寺方丈义端留辛弃疾养伤,引辛赞前来,
令他祖孙相见。金兵围住寺院,辛赞见一手养大的党怀英竞卖国求荣,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后含愤而逝。范如玉拉辛弃疾杀出庙门,得百姓相助火烧
金兵。历城辛文郁墓前,辛弃疾跪拜立誓:身许抗金大业,誓将胡虏逐出中原。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三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
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
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
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
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
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
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
,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
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
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四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任过监察御史一职,后被贬回家闲居,由于失意而积郁成疾。一天,他的
一个朋友前来探望。朋友对他说:“您患病有些日子了,应该去治一治了。我给您推荐一名良医吧,保证您药到病除。”刘禹锡因病痛缠身,只得跟
朋友到医生那里去诊病。那位医生先是给他静静地切脉,再仔细地观察他的脸色,接着,认真地听声音。最后很有把握地说:“你的病是由于不按时
作息,生活没规律造成的。现在你的肠胃功能大大地减弱,很少能消化食物,也很少产生热气,变成了盛装美味佳肴的口袋。不过请不必担心,我能
治这种病。”说罢,取出一些药丸,嘱咐说:“你服下这丸药,就能洗去心中的烦忧,消除长久的郁闷,溶解隐藏着的病毒,回归损耗的元气了。只
是要特别注意:药里有毒,病愈后立即停药,服过量的药是会损害身体的。为此,我给你的药剂很小。”刘禹锡将信将疑地接过药,回家后按着医生
的嘱咐小心服用。果然,经过两天,腿就感到轻快,不麻木了。过了十天,身上也不发痒了。过了一个月,食欲大增,步履矫健,身体比以前强健多
了。人们知道这个消息,纷纷前来祝贺。也有人对他说:“你获得的药真是神了!真难得呀!不过,据我了解,医生给人治病,大多留一手,有意遗
下病根,以抬高自己,索取钱财。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何不前去多索取些药,那样不是把病治得更彻底了吗?”刘禹锡听后连连点头。于是,他继续
服药。五天以后,药的毒性果真发作,他感到遍体胀疼,像是得疟疾。这时他想起医生对于服药的嘱咐醒悟到自己做错了事,急忙硬着头皮再去找医
生。医生见他病情严重,知道是服药过量所致,十分生气地说:“我早就料到你没弄清其中的道理!”连忙取了解毒药给他灌下去。这才转危为安。
刘禹锡回到家中后,老老实实按医嘱服药,身体才逐渐复原。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五1191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因为力主抗金而得罪了权贵们
,被免职后隐居山阴三山。他乐于助人,同情百姓,深得当地群众的拥护。二年后,他被推荐为地方上的甲长。从此,只要村庄里有什么事,大伙儿
都愿意来找他商量,要他帮忙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特别是老百姓怕打官司,要是遇到邻里之间的纠纷,百姓总爱让陆游解决。而陆游总能断得一清
二楚,令双方心服口服。有一天,陆游正在自家屋前饮酒,一群人急匆匆地来找他。一问,方知鉴湖村的陈大与塘湾村的赵四因为搭建猪棚闹意见,
不知怎的打了起来。当时有的人手里还操着棍子、扁担之类的器械。陆游自然不敢马虎,他看到气势汹汹的人群中有人受伤了,头上直流血,显然是
受了重伤。陆游马上将那名伤员扶进屋里,叫人去请医生,并亲自取来清水和毛巾,料理伤员。陈大和赵四都等在外头,想请陆游马上解决问题。陆
游叫他们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陈大在建猪棚时,不小心弄碎了隔壁赵四猪棚的瓦片,赵四要赔,陈大就是不情愿。于是赵四推翻了陈大的墙,接
着双方打了起来,而陈大的兄弟因此受了伤。陆游听后,叫双方回家去安心的等着。第二天一大早,陈大和赵四又来到陆游家,要求陆游评理。而陆
游只是一个劲地询问伤员的情况,谈论双方以前友好相处的事情,而对于打架伤人之事,则闭口不谈。这样过了几天,陈大兄弟的伤势好转,而赵四
也心生悔恨。赵四主动地买了一些东西上门去看望陈大的兄弟,陈大也愿意赔偿赵四的损失。就这样,一场官司风平浪静了。事后陈大和赵四问陆游
为什么不当场解决问题。陆游笑笑说:“我当时不急于调解纠纷,就是为了让你们两家人回去消消气,这样也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听了陆游
的一番话,陈大和赵四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长跪在陆游面前不肯起来。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一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
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
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
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
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二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
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
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
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
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
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三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
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
诗人的名字和身分。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
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
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
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
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
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四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
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
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
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
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
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这个故事纯粹是现在我们一些言情小说作家笔下活
生生的情节,看来,古人的浪漫的确甚有其事。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五马致远在年少时候非常的好学,上进。被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乐
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在自己的家乡就非常的聪明,好学,已经在当地
小有名气。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临走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当时那个寺庙的香火非常的兴盛,里边的僧人也
非常多。长老的学问特别高。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无奈我的家里非常的贫穷。希望长老能赐教我一
下想要增长学问。长老看见他非常好学,变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千里。将来一定能成
大器。但是一定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号称东篱。马致远前期的仕途并不好。但是非
常欣慰的事他闲暇时候创作的杂剧和散曲非常的有名,还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让自己的家乡躲过一场灾难。明初年间,
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让河北河南山东的百姓惨遭杀害。逃亡惨痛不堪。河北的地方到处都是白骨森森。满目疮痍的大地。据说燕王曾经学过马致
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很崇敬。得到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便下令。逢马不杀,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篇六大历四年
春末夏初的一天,杜甫应邀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主人为了助兴,邀请了一位艺人上台唱小曲。大家欢饮正酣之际,只听得琴声叮咚,一个充满磁性的
嗓音幽幽的唱道: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此
时的杜甫已经有几分醉意,恍惚中他觉得这声音竟如此熟悉,好似当年的一位故人。他揉揉眼睛仔细观看,那唱曲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名满长安
的音乐天才——李龟年。为了不中断大家的兴致,杜甫并没有立即上前相认。他抿着酒,听着小曲,看着台上挑拨勾划身形耸动的李龟年,思绪飞回
到当年繁华如梦幻一般的长安城。安史之乱以前,这李龟年可是京城的风流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音乐才华出众,擅长各种乐器,能弹能唱,
经常出入达官显贵的府第,当时的人以结识李龟年为莫大的荣幸。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那
场考试。奸相李林甫害怕考中的人殿试时会向唐玄宗当面指出自己的过失,也为了防备这些人之中有人将来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导演了一场“
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那场考试无一人考中。落榜后的杜甫一直寄居在京城四处拜谒,结交权贵,希望能够得到赏识和推荐,就在这段时间,他认
识了李龟年。古代诗人励志故事篇古代诗人励志故事1:李白跳月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
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传说唐朝
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
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
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白这时喝
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
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古代诗人励志故事2
: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
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杜甫第二次卖药
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
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
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770年,杜甫59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
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从杜
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古代诗人励志故事3:王之涣旗亭画壁一天,冬云低压,雪花纷
飞。王昌龄、高适、王之焕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三位诗人马上移坐于旁,围炉静观。
只听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
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诗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意洋洋,赶忙在亭壁上画一记号。唱毕,另
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兴奋地喊了一声:“一绝句”!也在墙壁上画了一记号。第三位歌女
又开口了:“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兴奋地又画了一个记号,得意地说道:“二绝句!”王之焕平日里很自负,认为自
己早已成名,现在见歌女们都没唱他的诗,心里有些不高兴。于是他稳了稳坐姿,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王昌龄和高适说:“这几个都是普通的歌女,
她们只会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诗文,可有些''阳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们都不敢唱,只有高级的歌女才配唱我写的此类诗篇!”他指着歌女中一位
最年轻貌美,流着双鬟的女伶说:“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诗。一会儿到她唱歌时,如果不是我的诗,我终生再也不敢与你们争高低,我甘拜下风
;如果她唱了我的诗,你们都得拜我为师!”“好!”王昌龄和高适都同声赞叹道。不多时,那个年轻貌美梳着双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
她一张口便唱出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歌声凄婉动听,牵人心弦。听罢,
高适、王昌龄异口同声赞道:“仁兄之诗确实高我等一筹,好诗,实在是好诗!”古代诗人励志故事4:诗人刘长卿的一生刘长卿在唐朝大历年间诗
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
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
字。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他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刘长卿在任上“使纲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
,不到一年又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诬陷,下苏州狱。乾元元年(758),被贬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县以及电
白县麻岗附近一带的地方。县尉,是掌一县军事之官。在流放的路上刘长卿遇到了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李白。刘长卿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
也就自然不同。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在赴潘州南巴路过长沙时,诗人有感于汉朝贾谊的被贬,写下了脍
炙人口的《长沙过贾谊宅》,借咏史之名,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发泄得淋漓尽致:三年谪宦比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
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大历五年(770),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
任鄂岳转运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他又诬陷刘长卿贪污公款20万缗。结果刘长卿又被贬
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刘长卿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
名士畅谈诗文,女道士李季兰也在场。李季兰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她知道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要用布兜托起阴囊
,才可减少痛楚,于是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刘长卿当即也回了一句陶渊明的诗“众鸟
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在刘长卿的一生中,这种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一生苍凉,曾经遭遇三次兵祸,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他可能登
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唐上元元年(760),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造反,朝廷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刘
展兵败被杀后,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却见同
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德
宗建中二年(781),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
带激战,百姓苦不堪言。刘长卿的一首名叫《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的
诗记录了他迎接朝廷军队时的情景。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水归余断
岸,烽至掩孤城。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
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古代诗人励志故事5:岑参赤亭教子有一次,岑参办完军务要赶回西域,途
中经过赤亭。当地戍边的将士请岑参在赤亭壁上题诗,岑参没有拒绝,于是提笔在壁上写了一首诗。写完之后,有个稚嫩的声音将它念了出来,岑参
回头一看,发现是个小孩。岑参对西域边疆有能念汉语的小孩感到十分惊讶,忍不住询问起来。一位守边将士说:“这个小孩是离这里不远的放羊
娃,他会说汉语,是我们允许他在这边放羊的。有一次大风雪,我们迷了路,就是他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岑参对这个放羊娃感到很好奇,于是问
他:“是谁教你说汉语的?”放羊娃答道:“是我爹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岑参不认识回鹘语,放羊娃告诉他:“这是《论语》,
是我爷爷写的,爷爷说,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道理,让我慢慢看。”岑参感到十分欣慰,于是提笔给他写了几个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回到家以后,把题了字的书给父亲看,放羊娃的父亲听说大诗人岑参来到了这边,十分激动,于是带着小孩去拜访岑参。放羊娃的父亲告诉岑
参:“我们本来在漠北草原,本来也是世代读书,因为宫廷内乱才逃到这边避祸的,教他汉语是要他记住自己的根。现在我身体不行了,希望您能收
他为徒,教导他成为有用的人。”岑参若有所思,边疆很缺翻译,要是有人能翻译两族的语言,肯定会对边防很有帮助。但是,他毕竟不会长期留在
这里,于是说:“我现在愿意收他为义子,但要把他带走,您愿意吗?”放羊娃的父亲虽然很想让放羊娃留下来做伴,但是为了放羊娃的将来,还是
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岑参带走放羊娃之后,将放羊娃改名为岑鹘。岑参发现岑鹘天资聪颖,并且异常好学,因此十分喜欢。在岑参的细心教导下,
岑鹘精通两族语言,并且能写一手好诗。后来,岑鹘作为翻译家,在汉族与边疆的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篇古代诗人的爱情
故事一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
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
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十年后的一个
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沉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象禁宫中的杨柳,可
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
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唐琬看后,失声痛哭
,回家后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
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当时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
;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
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故事就从这首诗开始说起。作者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
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
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
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
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过了几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个地方,这一次大门不但没深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
伤心的告诉他说:“我女儿因为看了他写的诗得了相思病,没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听了之后非常难过,情不自禁抱着姑娘大哭,没想到这时姑娘
却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姑娘就和崔护结成了夫妻。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三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出身
寒微,十六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观修行。李亿携裴氏转赴扬州任官后,鱼玄机在墙上贴一纸公告,鱼玄机诗文候教。
从此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鱼玄机在诗的名义下,结交权贵名士,如温庭筠、李郢
,艳名远播,但命运随即出现悲剧性的转变,她怀疑侍婢绿翘与情夫陈韪私通,笞杀绿翘,埋于后院的紫藤花下。在某个夏夜,有人发现苍蝇聚于花
下浮土,暗召官衙勘查,事情败露,二十四岁的鱼玄机亦被处死。女诗人不过廖廖几位,而手染血迹以身试法的只有鱼玄机。她不甘心长伴
孤灯,无声无息地过,于是,走上烟花路。鱼玄机短短一生并没有很好的爱情,李亿已老,且惧内,裴氏虐待鱼玄机时,他并没有挺身佑护,鱼玄机
甚至无法在丈夫的羽翼下,做一个面目模糊的女人——像大多数妾氏那样。女人,特别是鱼玄机这样美丽且聪明的,一旦感情受挫,难免会偏激,乖
戾,对生命充满了憎恶,这是极端的自暴自弃,也是带有自毁性质的怨恨,一经触碰,便转化成腾腾的杀气。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四夫婿赵明诚是一
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
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掠走徽、钦二帝后,赵宋王朝匆匆南逃,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
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
撤职。李清照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
病而亡。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
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
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
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
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便决定与他
分手。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
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
输赢,都要坐牢两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
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五在盛唐和晚唐之间出现了一批才子“大
历十才子”,这是唐朝大历年间最有名的十位才子,李益就是其中一位。李益是唐代诗人,才华出众,但是他一生中仕途并不是很顺利,爱情面前也
被人称为负心汉。才华出众,仕途不顺李益是陇西狄道人,出身于陇西李氏姑臧房,陇西李氏是一个大族,并且唐朝的《姓氏谱》记载“李氏凡十三
望,以陇西为第一。”这说明了李益是一个贵族子弟,家世很好,出生于这种家庭,李益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他自幼就十分聪慧,长大
之后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唐代宗大历四年时,李益考中了进士,大历六年的时候,李益参加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就是指在封建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
”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李益凭借自身的才华轻松考过了,之后担任郑县主薄,但是之后遭到同僚排挤,名声也不太好,所做的官位也不是自
己所想要,面对着失意的仕途,李益辞职了,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霍小玉与李益相见了,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不久之
后两人便坠入了爱河,之后霍小玉询问了霍母的意见,霍母见到李益一表人才,而且还很有才华,觉得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他很放心,起码可以让自己
的女儿不再受苦。霍母同意后,李益就搬过去与霍小玉住在了一起,两人一起甜甜腻腻,但是好景不长,之后李益因为要进京赶考,所以不得不和霍
小玉分离,在分别时,李益承诺霍小玉:“待我榜上有名,做了官,安顿好便回来娶你。”霍小玉面对将要和自己的爱人分离两地,伤心不已,但是
为了李益的前途她不得不放他走,临行前,霍小玉对李益说:“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她的
一番话是表明自己会等他,希望他可以回来娶她。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李益当官之后便回家了,他想看看家中父母,他回到家后,他的父母便对他说
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大家闺秀卢氏,可以说这门婚事是门当户对,但是李益坚决反对,因为他心中有着霍小玉,李益的父母十分不解,
为何如此大家闺秀他不肯娶,在他们的逼问下,李益说出了实情,他已经心有所属,爱上了一位歌姬,李益父母听后十分不满,极力反对他娶一个烟
花女子,之后又语重心长的劝导他,如果娶了卢氏那么他家的势力会更加强大,而且这也有助于他之后的仕途之路,在父母的极力劝导下,李益选择
了妥协,选择放弃霍小玉娶卢氏。霍小玉在家中等待李益的消息,日复一日,最后等到的消息却是他娶了别的女人,霍小玉伤心不已,整日以泪洗面
,悲恨交加,最终病倒了。霍小玉被辜负的事情不久就传开了,之后传到了李益耳中,李益虽是不得已娶的卢氏,但是他完全可以选择跟霍小玉私奔
,李益听闻霍小玉病倒了十分伤心,之后去到霍小玉家中看望她,当初貌若天仙的女子如今已经面黄肌瘦了,李益见到她羞愧不已,霍小玉面对着这
个负心于她的人,她对他的恨已经胜过与对他的爱了,她对李益说:“我为女子,薄命如斯,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
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徽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之后霍小玉病逝,李益悔恨不已,他负心的行为也受到了众人的谴责,之后的李益因受到这件事的影响精神变得不正常。李益在霍小玉死后写了一首诗《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首诗据说是他为了纪念霍小玉写的,霍小玉死后,他整日活在愧疚下,每当月夜他就想起了曾经相爱的霍小玉。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本是可以圆满的,但是在封建世俗中,却只落得个有缘无分,但是所有深情的爱情故事,结尾都不怎么好,留给我们后人的唯余千古绝唱,一世心伤。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六李商隐23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修道。宋姑娘年轻、聪明、美丽,与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双双坠入了爱河。但他们的这种爱却得不到正统礼教的承认,所以他们只能暗中传书递笺,借诗或音乐来传情达意。二人经常在观中秘密相会,商隐的诗中可以找到明证:“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切,希望从相会发展为长相厮守,但又担心天违人愿,所以两情相悦之余又隐含着分离的隐痛。后来这位宫人可能随公主回宫了,李商隐独自忍受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箱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冒着夜雨,提着孤灯,来到宋氏宫人曾住过的地方凄然隔雨相望,然而那里人去楼空,物是人非,自己心爱的人早已悄然离去。这段纯真的热恋一直深藏于心,所以多年后当他重过道观时,往事历历在目,而自己心爱的人仍音信全无,不由增添新的惆怅和感伤——《重过圣母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若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时过境迁,此时的相会处已布满苔藓,而所爱之人一去不复返,自己故地重游,怎能不生发重重感伤?后来,李商隐于偶然之中在长安见到了宋氏宫人及其他姊妹,但仍因身份之故,二人依就不能相会,于是商隐写了首七绝表白其伤痛之情:“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没想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一朝出现在眼前时,却仍就如玉宫中的彩蟾,可望而不可即,对于一对真心相恋的恋人而言,其伤痛之深可以想见!
献花(0)
+1
(本文系思雨化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