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立科技中报交流20200901(副本)(2)
2020-09-02 | 阅:  转:  |  分享 
  
【东兴军工】大立科技中报交流时间:2020年9月1日主讲人:大立科技副总经理兼董秘范奇东兴军工陆洲范总:业绩层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
11.17万元,同比增加169.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32.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380.34万元,
同比增长399.55%。公司也对1-9月份经营业绩做了预测,净利润大概是在3.3-3.8之间,增长接近300%左右。经营层面,报告
期内主要还是因为新冠疫情爆发,公司作为防疫重点企业在防疫阶段一直以零库存状态在满负荷生产,也是贡献了上半年的主要利润来源。从二季度
开始,我们除了优先保障防疫需求外,也同时完成了军品、电力等重点行业的交付,所以现在2.92亿中的利润大概1/3来自于军品交付,这也
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因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军品整个交付压力是比较大的。业务介绍:1、民品方面:这块的基本判断是民用热像仪将迎来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整个红外产业中,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工业测温(传统的电力监测等)、人体测温(防疫产品)和个人消费(户外狩猎)三大类
,其中电力监测这块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防疫产品在此次防疫中也是表现非常突出,预计后期呈现出常态化的供应,因为前期主要是突击布防式的供
应,那么后期从现在的状况看,包括学校、写字楼和工厂都开始实现常态化的状态;个人消费类的产品也已经连续2-3年保持了较高速增长。权威
机构对红外市场的预测看,2023年左右民品红外市场将达到300亿左右的规模,这也必将会带来许多新兴市场的增长。目前从红外产业的趋势
,特别是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看,总体还是以政府或者类政府的企业采购为主,比如这次疫情的采购主要就是以政府采购为主,像传统的电力巡检则
是类政府,包括后面的军品,都是以政府性的采购为主。后期大家都比较预期红外产业的高速增长来自于个人消费包括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to
C端应用的将放量。我们除传统的红外产业之外,近两年也在重点培育巡检机器人产业,现在发展的也非常好,客户的服务内容也在逐步多元化。我
们是从18年开始取得国网入网许可证,开始向无人值守的大型变电站供货,到19年实现了地铁和高铁这种轨道交通领域的拓展,现在包括上海的
两条线,以及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有3个城市机器人产品落地。我们今年还拓展了巡检机器人在IDC数据机房的应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像城市大脑
、云端等最后落地都是在数据机房,我们也是结合了我们在红外和惯导两方面主营业务的优势集合来发展这块业务。所以可以看出我们在国家倡导的
新基建领域,在七大领域中,我们在特高压、轨道交通还有数据中心都是我们公司巡检机器人所涉及到的领域。并且这块业务增长有望在今年开始实
现比较快速的增长。2、军品方面:军品领域我们从18年开始业绩出现拐点,就已经实现了持续稳定供货,并且告诉增长是有保证,我们18、1
9年业绩的大幅增长都来自于我们军品的订货增长,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军改落地之后整个军品产业都有这样的增长过程,我们在18、19年军品
业务都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今年增速有望保持高增长,因为我们国家还属于红外军品发展的初级阶段,包括我们国家提出了2022年打
赢夜战能力建设,这些都为红外整个军品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公司现在军品涵盖了几大类,包括我们的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包括了红外成
像系统,包括了光电惯导这么三大类。我们在探测器领域有国内唯一的非晶硅探测器,在红外成像领域包括了观瞄类设备,吊舱类设备和导引头类设
备;在惯性导航中又包括方位姿态控制仪,寻北仪,mems陀螺类的产品,在军品的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中我们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从16
年领先发布国内首款100万像素的探测器,到18年发布200万像素探测器,到19年发布600万像素探测器,都是遥遥领先于业内同行,因
为探测器属于光电产品,任何光电产品都是朝着高分辨率状态去发展。现在我们600万像素已经在向特定客户推广,主要是瞄准了未来“装甲透视
”这类大的应用,实现指挥员在战场的后端,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实时查看任何一台战车的周边状态,这都对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大面阵
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到达百万像素以上,600万甚至更高像素的探测器,可以在一些常规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低成本的像战车平台等,它将具有取
代制冷探测器的能力。现在我们的探测器已经应用到包括航空航天,单兵夜视,和低成本的红外制导等相应领域。红外成像领域是主要的军品贡献来
源。我们也是从陆军起步,现在已经发展为海空军装备为主。现在包括形成的观瞄类产品中,典型的就是红外望远镜和红外瞄准镜,红外望远镜我们
也是国内产品门类最全,功能最齐全的供应商,包括制冷的非制冷的,多功能的(主要是指带激光测距、定位等功能),还有其他基本观察的产品。
瞄准类:的就包括了制式枪用,包括炮用,反坦克弹、便携式防空弹等瞄具。包括我们去年独家中标了HTKG某院某厂的夜视瞄具,也代表了我们
在这个领域的相应优势。吊舱:应用包括察打一体的无人机,包括通用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上相应的导航、瞄准类的热像仪,公司都是有相应的供货
。在整个红外军品领域,导引头项目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军品50%以上是直接配套于导弹上的光电制导系统,也是国内装备数量最多的供应单位,
基本上国内公开招标的型号导引头热像仪我们占了80%以上的市场,远高于业内某些同行。并且现在光电制导技术尤其是成像制导技术实际上是整
个导弹导引制导的核心,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因为成像制导的优势非常明显,包括抗干扰,分辨率、灵敏度等都是它的优点,特别是以红外成像制
导的复合制导,也是现在高精度制导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成像制导也覆盖了制冷和非制冷两大领域,在制冷方面,我们是国内首家解决了在高马赫数
下红外气动效应难题的单位,参与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发、生产和装备,并且都进入了相应的量产阶段,这也是我们前两年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现
在我们的新型号已经涵盖了各类型导弹,HTKJ、HTKG、HDHK都是我们的重要客户,实际上这块也是我们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最大的弹性来
源。光电惯导:包括刚才提到的方位姿态仪,惯性寻北和mems陀螺导控这块。现在的占比不高,只有千万级的收入,但是这块增长业绩非常迅速
,为今后的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新业务领域光电吊舱:我们在新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包括我们在上半年6月完成了航宇智通的并购,这家
公司是定位于军品配套的研制的公司,公司军品业务资质完整,主要是研发队伍非常强,以硕博为主,在产品序列方面与公司有高度相关性,连续变
焦,多视场红外等在国内都属于比较领先的状态,与我们公司现有的红外产品进行产品线整合,将会非常有效的提升我们在军品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
份额。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对机载吊舱有着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机载光电吊舱(固定翼)也是我们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也将使公
司在机载装备领域从部件供应商提升为分系统供应商,将有效提升公司的业务发展空间。机载光电吊舱是现代作战飞机拓展对地攻击功能的标准配置
,比如经常听到的歼-10、歼-11这类飞机,都属于空优型战机,是以对空拦截为主,随着飞机单价越来越高,为了单一任务而不断造飞机已经
非常不划算了,装上了光电吊舱就具备了对地攻击能力,拓展了飞机的多任务属性,这也是国际军事强国在装备建设方面的大趋势。大家能看到美国
的F-15、F-16挂载一个“狙击手”、“莱特宁”光电吊舱,他具备了对地攻击能力。我们预测这块市场规模大概200亿左右,会对公司带
来较高的收益,这也是我们公司军品升级的一块大目标。车辆辅助/自动驾驶产品:另外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不断拓展,自动驾驶领域实际上是红
外辅助驾驶领域的一块延伸,公司从事红外辅助驾驶差不多也有10年时间了,从2010年开始。它目前在整车领域应用不是非常广泛,只有在特
种车辆比如军车等会有一些应用。现在我们主要是和自动驾驶公司合作,瞄准的是针对于货车的应用,解决货车刹车距离的刚性需求,因为一般货车
刹车距离都在250-300米,激光雷达的作用距离只有150米,而红外的作用距离可以达到400米以上,可以给机器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另外货车的自动驾驶落地相比乘用车更加简单,因为只是在高速公路的端到端应用。加上国内物流市场6、7成还是要通过交通运输方式,所以我们
评估这块的应用空间也是非常大,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也会开始给公司贡献相应的利润。总结: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头来自于防疫类产品,但是军品也跟
上了步伐,和我们预期相符,总体看公司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因为经过前10年在军品探测器和相关产业的积累,现在已经进入了收获期,并且这
个收获期的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问答环节问:七月、八月的军品、民
品情况;航宇智通产品,研制的进程,什时候形成收入答:防疫类产品的话,应急部署阶段在五月底就基本完成了最急的订单,6月份起整个生产基
本就进入了正常阶段,但是因为我们作为军品的部件供应商,实际上在6月底之前我们要交付的军品任务非常多,所以我们在最忙的时候也没有停止
相应军品的生产,因为军品整个交付的时间严格行非常高,也保证了在半年报的时候,军品依然贡献了近1/3左右的利润。航宇智通这块,我们对
吊舱产品的规划大概在3年左右开始贡献相应的利润,因为从项目的研制周期情况看,研制进展比较顺利,也达到了我们相应预期的节点。问:公司
在导引头领域的优势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答:导引头我们是国内首家解决了高马赫数下红外气动光学效应难题的单位,因为弹的高速化
是大趋势,这也是我们最据优势的地方,并且我们在国内装备型号最多的导引头热像仪的供货单位。这块除了我们继续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及相
应型号的支撑外,我们最大的增长来源是新型号的成功竞标和一些预研性的课题转化为型号任务,来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完成整个光电制导领域产业
的升级换代。随着国家周边的环境有所波动,整个业绩的增长弹性是较大的。问:红外领域的几家上市公司中大立科技和其他公司的区别和优势,公
司怎样保持自身的独特优势答:我们自身评估,公司现在依托了红外芯片领域的研制和产业化优势能力,来提升我们在红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
内各类型的产品的竞争中逐渐也体现出了我们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优势主要是较高的性价比和比较及时的售后。和国内
竞争对手相比,我们主要包含了我们的核心芯片研发能力,还有我们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以及前10年积累的项目,包括我们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能
力。比如在军品领域,我们前些年重点投入的导引头热像仪和吊舱热像仪,在整个军品产品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从而减少了对传统的红外望远镜、瞄
镜等单兵装备的依赖,使我们的竞争门槛更高,也使我们的利润更有保证。在民品领域,我们也有多年的积累。比如在此次防疫中表现中非常突出,
另外我们积累的电力市场,也是通过不断发展,在提升我们系统级产品的能力(巡检机器人),和传统对手形成错位竞争,今后我们可能也会把更多
的一些精力,包括民品和军品都会投入到系统级产品中,以保证我们利润率水平,以及对整个光电产业的带动和盈利。问:募投项目情况答:募投项
目主要是投入三个大方向,第一就是探测器,主要是以提升产能为主,我们现在是15万支探测器生产能力,要提升到30万支。这个主要是指我们
金属封装探测器的生产能力;第二块是提升我们热像仪,特别是民用防疫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防疫类产品,原来在公司产品收入中占比只有5%,后
续预计占比会持续提升。所以这块的产能缺口我们要补上,因为前期所有的民用红外产品都在保障防疫产品的需求,相当我们要在于在常态化供应的
情况下,依然能完成正常的产能供应。募投项目的大头是投向了吊舱产业化项目上,包括了吊舱的科研,我们会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会以航宇智通
作为平台,进行相应的研制和试验;在杭州进行整个吊舱的产业化,也是公司系统级产品主要的发展依托,来自于军品的吊舱,这块也是我们今后投
资的重点。问:公司现在军品和民品的收入占比怎么样,惯导竞争格局、优势等情况答:军民品占比,上半年军品占1/3,民品占2/3。全年现
在还没法预测,因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应急采购和应急交付等。光纤惯导这块,我们前期完成了几块的积累,第一就是我们
研发项目的积累,公司投光电惯导已经有差不多5、6年的时间了,这块前期一直都是培育期,跟了很多项目。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整个技术积累,
参与的军品项目也进入了收获期,进入了采购周期。第二块完成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市场和科研团队,为今后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虽然基数小,但增长速度会非常快。问:在产业链调研中,我们看到有很多上市公司也在布局导引头,但是单价比较低一般在10-40万,我们大立大概平均单弹价值在多少?为什么比他们高,是不是我们相当于是做集成分系统,那么请详细讲下这个导引头部件里面哪些元器件是我们自己,哪些是采购的,占比导弹整个有没有30%?答:我们的导引头主要以制冷为主,也有非制冷的,制冷占了90%。国内第一款非制冷弹就是我们的导引头,用的是我们自己的探测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打靶效果。在制冷导引头,因为我们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上都是以制冷型导引头为主。因为弹的不同,价格会有差异,基本上导引头在弹中的占比在30%-35%左右。
献花(0)
+1
(本文系文公武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