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bff90941b06dccc57d4cd7be6fb70ebd.doc
2020-09-04 | 阅:  转:  |  分享 
  
三、判断题(30)

1、民航行政法规是参照国际民航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通行办法,依照我国的法律和法规,由中国民航局制定的有关民航行业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民用航空气象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建设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呼应。法规规章体系重在技术准则,标准体系重在行业的管理。

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

4、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外国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5、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气象活动的国际条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

7、自境外租赁的民用航空器不得申请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8、我国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只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提供航空气象服务。

9、考虑到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气流畅通,气象观测场可以选择在大面积的水泥地面附近。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陆和领水之上的空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并未规定领空的高度上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国家气象机构应当对民用航空气象机构提供必要的气象资料。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器可以具有双重国籍?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使用民用航空器进行气象探测方面的飞行活动属于通用航空的范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在机场范围内应当设置必要的气象设备,但对航路范围并未做要求。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沿袭了芝加哥公约对于国籍的相关规定,承认航空器具有的双重国籍。

16、飞行中,机长因故不能履行职务的,可以由仅次于机长职务的驾驶员代理机长,直到下一个经停地起飞前。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并不适用军民合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18、我国现行有效民用航空气象规章共有3部,其中对我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做出最为全面、详尽规定的规章为《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

19、《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是我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的根本指导性规章,我国从事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及与民用航空气象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该规章。

20、提供航空气象服务的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区域。

21、民航气象中心负责制作和发布中、高层区域预报,民航地区气象中心负责制作和发布本地区的中层区域预报。

22、在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制作和发布的区域预报产品中,只有民航气象中心制作和发布高层区域预报。

23、民航气象中心、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国际机场气象台应当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民用航空气象服务;其他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为航空器飞行提供航空气象服务。

24、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不得与国内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气象探测资料。

25、民用运输机场只能设置机场气象台,民用通用机场只能设置机场气象站。

26、民航气象中心负责向民航地区气象中心提供业务运行、人员培训以及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但不面向民用航空气象用户。

27、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应当向各机场气象部门开放民用航空气象信息系统。

28、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在讲解天气时认为机场气象情况的变化与飞行气象文件中所包括的机场预报有差异时,应提示飞行机组成员注意这种差异。涉及差异的部分必须予以记录,该记录应提供给运营人。

29、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非24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或者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制机场气候志。

30、机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民用航空气象气候整编与分析的规定在机场运行前完成临时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工作。

二、判断题(19)

1、专机飞行有关的起、降(备降)机场气象保障,由各起、降(备降)机场气象台(室)负责。

2、Ⅱ类或Ⅲ类精密进近跑道需设置跑道中线灯,Ⅰ类精密进近跑道拟在跑道视程低于400米时供飞机起飞也需设置跑道中线灯。

3、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上冰雪厚度的测量单位为厘米。

4、在非精密进近或盘旋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如果在此高度没有取得目视参考,不能下降至这个高度以下,这个高度称为决断高度。

5、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是一个机场可用于起飞和着陆的运行限制。

6、只有当天气情况不低于机长飞行的最低气象条件,机长才能在150米以下进行目视飞行,飞行时航空器距离云层底部距离不得小于50米。(《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7、当气温升高时,航空器的起飞重量会增加,滑跑距离会缩短。

8、航空器在遇到积雨云时,可以从云底穿过。

9、航路和航线的区别是航路没有宽度,航线有宽度。

10、飞行情报区是为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的范围的空间。

11、快速飞行的航空器上迅速形成明冰是云中有过冷水的特征。

12、某机场的跑道磁方向为027至207度,则跑道的编号为03、21。

13、各种类型的飞机都有其起飞着陆所容许的最大侧风值,其大小与飞机结构特点及机翼单位面积负荷有关。

14、只要情况允许,应选择在顺风或顺侧风高度上飞行,以增大航程或节省飞行时间和燃料。

15、最低下降高度(MDH)以修正海平面为基准面度量。

16、航空地图上的地形是用等压线表示的。

17、飞机的载重量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高于标准大气温度时,空气密度变小,产生的升力也小,因而载重量减小,反之低于标准大气温度时,载重量增加。

18、飞机起飞(降落)前,要根据起飞(降落)机场的场面气压调整高度表,这时高度表表示的是相对于起飞(降落)机场的高度。航线飞行中,则要按照标准海平面气压调整高度表,以避免飞机在空中相撞。

19、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通常都在顺风条件下进行,因为顺风能使离地速度和接地速度减小,因而,缩短飞机起飞和着陆的滑跑距离。

二、判断题(82)

1、机场预报必须包括地面风、跑道视程、天气现象、云、温度组以及在有效时段内这些要素的一个或几个重要变化。

2、有效时段大于12小时的预报应每隔3小时发布一次。

3、云有重大变化时,只要表明变化的云组即可。

4、在预报地面风时,当由于它的多变性而不可能预报一个平均风向时风向应用CLAM来表示。

5、趋势型着陆预报必须由附加在本场例行报告或本场特殊报告后,或METAR或SPECI之后的气象情况预期的重大变化的简要说明构成。

6、发布的低空飞行区域预报覆盖FL010到飞行高度FL100(山区FL150)之间的高度层,并包括危及低空飞行的航路天气现象。

7、在飞行气象文件中,必须列入从其它气象台收到的机场预报TAF,可对其作一定修改。

8、提供航务部门用于飞行前计划和飞行中重新计划的气象情报应采用下列格式:

现时的和预期的高空风、高空温度的情报及其修订,以预告图形式和数字式格点数据格式提

供;现时的和预期的航路上重要天气现象情报及其修订,以预告图形式和数字式格式提供;

起飞预报采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和航务部门协定的格式;机场例行天气报告和机场特殊天气报告用METAR和SPECI电码格式;机场预报用TAF电码格式。

9、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ISOL表示其影响区域最大空间覆盖率不超过50%,OCNL表示其影响区域最大空间覆盖率50%~75%,FRQ其影响区域最大空间覆盖率75%以上,EMBD表示云隐藏在云层中或隐藏在霾中.这些简写用来描述积雨云。

10、飞行气象文件中的天气图上,主要机场应以圆圈表示;并用城市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识别。

11、不能被持续检查的TAF报必须取消。

12、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飞机所获升力越大,使得最大允许起飞重量增加.温度越低,效果则相反。

13、世界区域预报中心发布的重要天气预告图,其固定有效时次为:0000UTC,0800UTC,1200UTC,2000UTC。

14、轻雾表示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小于等于5000米。

15、重要气象情报的有效时间应不多于9小时,最好不多于6小时。

16、重要气象情报的电报应在预期那个现象发生前不多于9小时,最好不多于6小时发布。

17、重要气象情报适用于中低空飞行情报区,但不适用于高空飞行情报区。

18、如果预期短时波动持续1小时或更长一些,应使用变化组TEMPO,或将有效时期分的细一点。

19、重要气象情报电报的内容有气象监视台地名的四字代码。

20、航空气候资料一般应以至少3年时间的观测为基础,并在供应的资料中注明时期。

21、在新建机场或现有机场增设跑道之前,应尽早开始收集与上述位置有关的气候数据。

22、大范围的烟或雾致使能见度小于10公里时,应在低层重要天气预告图上标注其存在。

23、阵雨应该标注在中层重要天气预告图中。

24、趋势型着陆预报无须表明冻雾的开始和停止。

25、趋势型着陆预报中不使用“TEMPO”指示码。

26、应用变化指示码“TEMPO”和与之结合的时间组来说明预期气象情况时,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2小时而且合计不超过预期发生波动的预报时期的1/2。

27、趋势型着陆预报的有效时段是从作为该着陆预报一部分的报告时起的1个小时。

28、低空气象情报必须由低空气象监视台发布。

29、有效时段少于12小时的机场预报应每隔6小时发布一次。

30、当预报垂直能见度将上升并达到或下降且经过350米时,无须使用机场预报变化组或进行机场预报修订。

31、当预报BKN或OVC云量的最低层云层或云块的底高将上升并达到或下降且经过300米时,无须使用机场预报变化组或进行机场预报修订。

32、风切变警报只需要对预期出现的风切变作简要说明。

33、概率组不应用于形容变化指示码“BECMG”,也不能用于形容时间指示码“FM”。

34、GAMET报指:低空飞行的区域预报。

35、世界区域预报系统体系之外发布的区域预报必须包含高空风、高空温度、航路上重要天气现象及与之结合的云,其它要素可根据需要增加。这一情报必须覆盖所要飞行的时间、海拔高度和地理范围。

36、低空气象情报中有关雷暴或积雨云结合的颠簸和积冰要标注。

37、在以海里/小时为单位的高空风和温度预告图上,一个黑三角旗代表风速40海里。

38、重要气象情报必须由民航地区气象中心气象台发布。

39、当能见度预期上升并达到或下降且经过800米时趋势型预报的趋势部分无须指明这一变化。

40、AIRMET情报是由气象监视台发布的,有关航路上可能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天气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

41、预报中预报某一要素发生或变化的时间,这一时间必须理解为精确的时间。

42、当预期需要将其特征和适当强度预报出来的一种或几种天气现象中终止或全部终止,应用NSW来编写。

43、有效时段为12小时到24小时的预报应每隔3小时发布一次。

44、在趋势型预报中“BECMG”变化指示码后可使用缩写FM、TL、AT分别紧接相应的小时和分的时间组指明预报变化发生的时间和时刻。

45、发布山区的低空飞行区域预报覆盖地面到飞行高度FL100之间的层,并包括危及低空飞行的航路天气现象。

46、当包含在GAMET区域预报中的危及低空飞行的天气现象预期不会发生时,就要发布一份GAMETAMD报,修订的内容是仅限于有关的天气要素。

47、低空飞行区域预报每6小时发布一次,有效时段为12小时。

48、按照民用航空气象预报标准,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锋面天气系统应该在与航路上天气现象相结合时才包括进来。

49、高空急流轴代表风速为60m/s或以上。

50、根据附件三的规定,高层重要天气预告图的飞行高度层是FL200以上。

51、BKN表示云量为5/8—7/8。

52、航务部门为飞行前计划之用的高空风和温度情报,及航路重要天气现象,一般应以预告图和数字式格点数据形式尽快地提供,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迟于起飞前2小时。

53、在趋势预报中可以使用指示码“PROB”。

54、在METAR和SPECI中应报告风的10分钟观测平均值;在METREPORT和SPECIAL中应报告风的瞬时值。

55、跑道视程指在跑道中线,航空器上的飞行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

56、机场预报电文的长度和预报中说明变化的次数必须保持适当的长度和次数。

57、当预报能见度上升并达到或下降且经过150米时,无须使用机场预报变化组或进行机场预报修订。

58、当预报BKN或OVC云量的最低云层或云块的云底高将上升并达到或下降且经过60米时,无须使用机场预报变化组或进行机场预报修订。

59、有效时段少于12小时的机场预报应每隔3小时发布1次。

60、除非地区航行协议或有关气象当局之间协议另有规定,机场预报应使用缩写明语形式进行交换。

61、如果预期短时波动持续1小时或更长些,应使用变化组TEMPO或将有效时期分得细一些。

62、应用变化指示码“TEMPO”和与之结合的时间组来说明预期天气情况时,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且合计不超过预期发生波动的预报时期的1/4。

63、当预报能见度在800米≤VVVV<5公里范围内,用50米为一级。

64、当预报能见度大于等于10公里时,用1000米为一级。

65、当预期冻雾将在机场发生而又不会引起能见度的重要变化时,可以不把其特征和适当的强度预报出来。

66、当预期小雨将在机场发生而又不会引起能见度的重要变化时,也要把其特征和适当的强度预报出来。

67、风切变警报也对因地形产生的高度超过跑道上空500米的有重要影响的风切变做简要说明。

68、趋势型着陆预报的有效时期是从这个作为着陆预报一部分的报告时起的3小时。

69、当预报变化从趋势预报的起始时间开始,但在趋势预报的终止时间前结束时,那么缩写“FM”和与之结合的时间组应该保留。

70、在趋势型着陆预报中,建议使用指示码“PROB”。

71、趋势型着陆预报中必须指明风向变化为50度或以上,变化前和变化后平均风速为5米/秒或以上的地面风。

72、趋势型着陆预报必须指明平均风速变化大于或等于5M/S的地面风。

73、一般来说,只有当预报平均风速小于6海里/小时(4米/秒或12千米/小时)时风向风速组中的风向应编报为VRB。风速较大时风向多变,仅当无法预报某个单一风向时才需编报VRB。

74、TAF中,云组编报一般不超过4组,除非预报有必须要编报的积雨云。

75、描述词FZ只能与简语FG、DZ和SN结合使用。

76、在机场预报中所用的CAVOK可以在区域预报中使用。

77、修订机场预报最好在机场情况已经恶化或好转到预报显著不同后加以修订。

78、当获悉在机场附近发生了事故,气象所有的有关该飞行的文件、报告等应毫不延迟地由值班的领班进行修改。

79、大范围的烟或雾致使能见度达到小于6公里时,应在低层重要天气预告图上标注其存在。

80、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中度飞机结冰应用符号表示。

81、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符号代表辐合线。

82、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符号代表飑线。

二、判断题(22)

1、机场气象站可以发布不附加趋势部分的机场例行天气报告。

2、当使用报文格式交换飞行气象情报或者编辑公报时,应按照《飞行气象情报报头格式》编辑报头。编辑公报时,未收到的飞行气象情报编为“NIL”。

3、发布非自动生成的机场例行天气报告期间,当天气达到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时,机场气象台(站)应当发布机场特殊天气报告。

4、地区气象中心应当收集本地区民用机场的机场天气报告(METAR),并编辑例行天气报告公报。

5、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应当将获得的航空器空中报告,通过AFTN或者其他有效方式向本地区未配备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和民航气象传真广播接收系统的机场气象台(站)转发。

6、重要气象情报和低空气象情报都由气象监视台发布。



7、机场气象台发布的机场预报修订报或机场预报取消报的有效时段应当与所修订的或者所取消的机场预报的有效时段一致。

8、机场气象台应当发布符合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2部分:预报》的着陆预报和起飞预报。

9、民航气象中心发布全国范围的中层和高层重要天气预告图及其修订或者更正的预告图,通过民航气象传真广播系统和气象数据库广域网广播。

10、配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或者自动气象站的机场气象台(站)应当每日24小时连续发布时间间隔为0.5小时的例行机场天气报告。

11、高层高空风和高空温度预告图不迟于探测时间(0000,0600,1200,1800UTC)后6小时发布有效时间为12、18、24、30小时的预报。

12、民航气象中心应当综合收到的各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制作的中层重要天气预告图,发布全国范围的中层和高层重要天气预告图,通过民航气象传真广播系统和气象数据库广域网广播。

13、由指定的机场气象台发布的低层重要天气预告图,不迟于有效时间前3小时10分钟发往民航地区气象中心。

14、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应当收集本地区有关机场气象台发布的缩写明语形式的区域预报。

15、机场气象台应在机场预报(FC)的有效起始时间前不迟于1小时10分连续发布机场预报,直至当日飞行活动结束。

16、机场气象台不迟于1650UTC发布1803机场预报。

17、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发布有效时间0600Z的SWM应在世界时2240Z之前完成,然后发往民航气象中心。

18、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应当收集本地区民用机场的机场预报,并编辑成机场预报公报。

19、气象监视台应当将重要气象情报和低空气象情报发往责任区内的机场气象台(站)、境内气象监视台和民航气象中心。

20、民航地区气象中心和配有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的机场气象台应当通过民航气象数据库广域网接收民航气象中心广播的飞行气象情报。

21、机场气象台(站)需要与境外气象服务机构进行飞行气象情报交换的,应当通过民航地区空管局箱民航局空管局提出申请,由民航局空管局确定其交换方式。

22、机场气象台应当在每日与本机场有关的第一个飞行活动开始前2-3小时之间发布第一份机场预报(FC),之后在机场预报(FC)的有效起始时间前1小时10分钟至两小时之间连续发布机场预报(FC),直至当日飞行活动结束。

二、判断题(162)

1、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极锋四种。

2、西南涡在源地时产生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或东南侧。

3、高空等压面图能清楚地反应出天气和地面天气系统的分布,综合使用各标准等压面图还可以对天气系统的空间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4、每一种等值线都统一地规定了应分析的数值。高空等压面图上的等温线,规定了以0℃为基准线,间隔8℃分析一条等温线。

5、大气是连续介质,气象要素的变化是逐步过渡的,是连续的,所以等值线应该是均匀平滑的。

6、分析等压线要注意与风场配合,等压线要与大范围有代表性的风向基本垂直。

7、在近地面层,由于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交角。一般在海上为15度左右,在陆地上的平原地区为30度左右。交角的大小视摩擦力而定。

8、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折角或气旋性弯曲突增现象,折角的尖端应指向低压一侧。

9、地形等压线通常应分析在山脉的暖空气堆积一侧,并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或背风坡一侧。

10、在高空图上,等高线要大体与风向平行,等高线的梯度与风速成反比。

11、地面天气图上所填的降水量是以mm为单位的。字母“T”表示微量。

12、地面天气图上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表示风的来向;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8米/秒,矢羽一短划表示4米/秒。

13、天气分析中,使用的垂直剖面图有两种,即时间垂直剖面图和空间垂直剖面图。

14、时间垂直剖面图表示的是某一测站上空大气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5、在垂直方向上,冷性低压随高度增高而加强,暖性低压随高度增高而减弱;冷性高压随高度增高而减弱,暖性高压随高度增高而加强。

16、从垂直方向看,低压中心随高度向暖区倾斜,高压中心随高度向冷区倾斜。

17、流线是处处和风向相切的一种矢线。在流线图上,任意一点的风向与经过该点的流线相切。

18、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面是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面是暖锋;24小时移动不超过1个纬距的是准静止锋。

19、在锋的两侧,常有明显的气温差、露点差,风呈气旋性切变,锋线大多处于明显的低压槽中。

20、在锋的两侧,通常冷气团内水汽较多,暖气团内水汽较少。

21、锢囚锋是处于比较狭长的低压槽中,高空图上常有狭长的暖舌与之配合。

22、冷锋锋区在空间向暖空气一侧倾斜。

23、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由低层向高层看,温度露点曲线突然接近点和突然分离点可以认为是云顶和云底的标志。

24、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是由气压场和平均温度场的配置关系决定的。

25、影响温带气旋移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引导气流。

26、从热力性讲,副热带高压是指经常出现在副热带地区的冷性高压;从动力性讲,副热带高压内气流运动往往是大范围的下沉运动。

27、在日常天气分析中,常用露点温度来表示水汽含量的多少;常用温度露点差来表示空气饱和程度。

28、进入我国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印度洋、大西洋等地区。

29、切变线是风场的不连续线,在其两侧的风有明显的反气旋式切变。

30、在南海和中南半岛地区,冬半年常出现一个闭合高压,被称为南海高压。它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汽的输送。

31、影响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有热带西南季风、副热带西南季风和热带东南季风

32、中国西南地区雨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印度西南季风是水汽的主要输送带。

33、一般当积雨云云顶发展到-10℃等温线高度以上时,就会出现闪电和雷鸣,随着云顶增高,闪电和雷鸣便更加频繁。

34、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决定于高低空水汽和热量平流的差异。

35、我国西南低空急流一般都是位于副热带高压的东侧和东南侧,所以急流左侧常有切变线和低涡活动,是气旋性切变最大区。

36、切变线雷暴常出现在3小时负变压小的地区。

37、山脉对气流的抬升力的大小与风向、风速有关。风速越大,风向越垂直山脊,或者山坡越陡,则地形抬升作用引起的空气上升运动越弱。

38、由于低空湿舌在供应水汽和建立不稳定层结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常把低空湿舌的存在看作是强风暴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39、一般把出现在对流层下部的急流叫做低空急流。在850hPa和700hPa低空急流最明显,一般最大风速可达5-10m/s。

40、强风暴一般是处于低层为偏南风、,高层为偏东风的环境大气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我们能观测到强风暴向移动方向左侧传播的现象。

41、在强对流爆发前,低层常有逆温层存在,它阻碍由湿层向上层的空气运动或渗透,这样能使风暴发展所需要的高静力能量得以积累。

42、环境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与雷暴的组织程度和强度有密切关系,垂直切变越强,雷暴的组织程度越高,强度也越大。

43、急流暴雨中心多出现在低空急流轴的右侧,也有相当一部分暴雨区与急流轴重合或出现在高低空急流的汇合处。

44、当太平洋高压西伸或东退时,容易产生雷暴。

45、在北半球,赤道和热带地区夏季受北半球信风控制,吹西南风;冬季季受南半球信风控制,吹东北风。

46、热低压不属于无锋面气旋。

47、热低压通常分为地方性热低压和锋前热低压两种。

48、一般气旋具有的天气现象都可以在蒙古气旋中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风。

49、阻塞高压是浅薄的暖性高压系统。

50、急流轴左侧的风具有反气旋式切变,右侧的风具有气旋式切变。

51、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做“层结曲线”,而大气实际气温分布曲线叫做状态曲线”。

52、南亚高压是夏季存在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平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

53、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降低的。

54、把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高压称为副热带高压,主要是突出了动力因子的主要作用;而把出现在对流层上层位于高原大陆上的暖高压称为高原高压或大陆高压,主要是突出了热力因子的主要作用。

55、台风发生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是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大。

56、台风的暖心结构只是对流层中上层的现象,再往上,就转变为冷性结构。

57、在垂直方向上,台风流场可分为低层、中层、高层。

58、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台风外圈(台风涡旋圈)、台风中圈(台风大风区)、台风外圈(台风眼区)三个部分。

59、在台风的三维风场结构中,台风眼内是下沉气流,且有强烈的下沉逆温。

60、赤道辐合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风带,地面基本上是静风,是东、西风带的过渡带;另一种是信风带,是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交汇成一条渐进线形式的气流汇合、气压最低的地带。

61、在总能量的形势图上,常常所说的高能舌、低能舌也可以叫做称为高能脊、低能槽。

62、总指数(TT)是指700hPa温度和露点温度之和减去2倍的500hPa温度。TT越大,气层越不稳定。

63、抬升指标(LI)是指一个气块从自由对流高度出发沿干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与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之差。

64、简化沙氏指数SSI指的是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与小空气块由850hPa开始沿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之差。

65、沙氏指数SI指的是500hPa的大气实际温度与小空气块由925hPa开始沿干绝热线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LCL)后再沿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时的温度之差。(若925hPa与500hPa之间存在锋面或逆温层时,SI无意义)。

66、在用-20℃层和0℃层之间的厚度差来判断层结稳定度时,差值越小,层结越不稳定。

67、在用500hPa于850hPa的温度差和假相当位温差来判断层结稳定度时,差值越小,层结越不稳定。

68、风速、风向的垂直切变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与其移动无关。

69、可以通过冷暖平流的垂直分布来判断稳定度的变化趋势。

70、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中,如果表示正不稳定能量的面积A1大于表示负不稳定能量的面积A2,则称为假潜不稳定层结;A1越大,对流越有利于发生。



71、在做分析时,可以利用气象要素在自记曲线上反映的变化来了解气象要素的空间梯度,这种将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转换为空间分布的方法叫做“时间—空间转换”,简称“时空转换”。

72、中尺度低压系统可以分为“中低压”和“中气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有无明显的环流场。

73、飑线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大尺度天气形势及有关要素分布和中尺度低压的强度以及地形的影响。

74、冰雹云中的“雹源”或“冰雹生长区”是指在零度等温层以上的含过冷却水滴的水分累积区。

75、雷暴云中的放电强度及频繁程度与雷暴云的高度和强度是没有关系的。

76、分析水汽条件主要是分析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变化、水汽通量和水汽平流。

77、寒潮冷空气堆在南移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冷堆中心往往存在的上升运动所伴随的绝热冷却。

78、当极涡向南衰退与西风带上发展的长波脊叠加时,我国将有寒潮天气过程爆发。

79、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的冷性高压,它是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地而形成的。

80、温度负距平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的平均气温之差。

81、一般将平均风速达到5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82、阻塞高压的后退包括连续后退和不连续后退两种,不连续后退实际上是一个生成,另一个消失。

83、三圈环流由南向北指的是费雷尔环流、哈德来环流、极地环流。其中,费雷尔环流是间接环流,哈德来环流和极地环流是直接环流。

84、爆发性发展是强气旋的重要特征,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冬春季极少。

85、在非绝热加热区有下沉运动,在非绝热冷却区有上升运动。

86、在对流层自由大气中,一般来说温度平流总是随高度减弱的,因此对对流层中上层的等压面来说,在其下层若有暖平流时,等压面将降低;若有冷平流时,等压面将升高。

87、在槽线和脊线上,涡度平流为零,等压面高度没有变化,槽脊不发展,只是向前移动。

88、长波调整包括其位置的变化(长波的前进、后退)和波数的变化。它实际是经向环流与纬向环流之间的调整。

89、在中高纬度地区,长波的水平尺度可达到地球半径,所以也称为行星波或罗斯贝波,其波长相当于50—120个经距,振幅达10—20个纬距。

90、东亚反气旋出现频数最高的地区是:从蒙古西部到我国河套地区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

91、锋前热低压不仅仅是因为局地受热不均引起的,主要是冷锋前的暖区上空有暖平流引起地面降压。一般很少移动或移速较慢。

92、在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产生的气旋族最多,其它地方和时间都较少。

93、温带反气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初生、发展、成熟、消亡等阶段。

94、根据100hPa图上青藏高压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将它划分为西部型、东部型和带状型三种主要环流型。

95、根据温压场结构来分,温带气旋可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两类;温带反气旋可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两类。

96、气旋和反气旋中垂直速度分布是:气旋内出现下沉运动,反气旋内出现上升运动。

97、冬半年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出现分支现象,气流在高原北侧形成反气旋式曲率,在贝加尔湖地区高空常有高压脊生成,在高原南侧形成气旋式曲率,在孟加拉湾地区常有高压生成。

98、活动于中国的气旋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类。北方气旋主要是活动于黄河以北、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的锋面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低压、黄河气旋等。南方气旋主要两个地区,一个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和湘赣地区,称为江淮气旋,另一个是发生在东海地区,称为东海气旋。

99、阻塞高压是高空深厚的冷性高压系统,它的一侧或两侧可形成切断低压,两者往往可同时出现。

100、在阻塞高压直接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少云,但其东西两侧由于盛行经向环流,天气表现不同。阻塞高压东部常伴有冷平流和上升运动,天气以冷晴为主;阻塞高压西部为暖平流和下沉运动,天气较暖和而多云雨。

101、切变线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差异。冬半年,切变线上多为间断性降水,降水区较宽,降水较小;夏半年,切变线附近常出现雷阵雨,降水区较窄,降水量可达到暴雨程度。

102、西南低涡向东北方向移动时,常导致地面低涡的发生发展,给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大范围的降水天气,夏半年可出现雷阵雨、暴雨天气。

103、青藏高压的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占据的范围西起非洲西岸,东至大西洋。

104、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信风东风带中,经常可出现天气尺度的波动,一般统称为东风波,其天气主要是对流性降水。

105、无论南北半球,台风大多发生在大洋的东部。暖心结构是台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106、东亚的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季节盛行西南季风,11月到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夏季季节盛行东北季风,6月到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冬、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107、在北半球冬季,从中国东南沿海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到印度地区的低空平均气流都是东北气流。

108、夏季,在亚洲大陆上空的低层为热低压控制,南亚盛行一支稳定的西南季风气流,高层为青藏高压所盘踞,其南缘盛行热带东风气流。

109、南亚地区雨季的开始与东北季风的进退有着相当好的对应关系,雨季随着季风的爆发而开始,又随着季风的撤退而结束。

110、在中国的降雨带推进过程中,有两次跃进和三次停滞,先后带来了长江流域梅雨雨季、华南汛期雨季和华北雨季。

111、夏季风大雨带于5月中旬开始在华南沿海出现,6月下旬雨带突然北上并开始了江淮梅雨季节,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开始,8月下旬季风雨季开始南撤,10月中旬全部撤出大陆。

112、中国东部热带季风的南北进退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是基本一致的。



113、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中国的一支热带季风。它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和西南侧,伴随高压脊北抬和西伸而进入南海和中国大陆。

114、中国南方降水的水汽并不完全来自于孟加拉湾,而有相当部分,有时甚至主要是来自于西太平洋和黄海。

115、中国西南地区雨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印度西南季风是水汽的主要输送带。

116、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除直接来自印度西南季风输送外,南海和越赤道气流的输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季风和偏东气流输送也是相当重要的。

117、在低压中,摩擦作用使空气水平辐合,并引起上升运动;在高压中,摩擦作用使空气水平辐散,并引起下沉运动。

118、正压大气中有热成风,斜压大气中也有热成风。

119、大气吸收了太阳较多的短波辐射,吸收了地球较少的长波辐射。

120、等温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是不能反映出气团变性情况的。

121、中小尺度系统的天气现象比较剧烈,它们往往可带来雷雨大风、暴雨、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

122、中国低纬度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雷暴,中纬度地区雷暴多半出现在夏半年,特别是6-8月最多,一般出现在早晨到上午这一时间段内。

123、中国发生雷暴最多的两个地区是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

124、一般把伴有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或者局地强雷暴。

125、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做雷暴云,单个雷暴云称为一个雷暴单体。每个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发展、成熟和消散三个阶段。

126、强雷暴与一般雷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系统中垂直气流的强度,以及垂直气流的有组织程度和不对称性。

127、强风暴的传播形式有连续传播和不连续传播两种。连续传播是新单体不断在老单体周围形成;不连续传播是新单体不断在老单体内部一侧形成。

128、强风暴能在风暴单体内或单体外的右侧产生新生的风暴单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风暴的环境大气中存在较强的水平风切变。

129、强风暴一般是处于低层为偏南风,高层为偏西风的环境大气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我们能观测到强风暴向移动方向右侧传播的现象。

130、当飑线过境时会出现气压涌升、气温骤降、风向突变、风速急增等现象,而且比气团雷暴更为强烈。

131、在成熟阶段雷暴的下方,一般都有一个暖性高压,称为雷暴高压。

132、雷暴高压是由雷暴云下方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层形成的冷空气堆,水平范围几十公里到300公里,垂直范围一般不超过1.5公里,是一种深厚的地面系统。

133、飑线系统可以发生在冷锋前或暖锋后的暖气团中,也可以发生在冷锋后或暖锋前的冷气团中,或发生在冷锋上。

134、龙卷或龙卷风是一种与强烈对流云相伴出现的具有垂直轴的小范围涡旋,总有一个如同“象鼻子”一样的漏斗云柱挂自对流云底盘旋而下;其水平尺度很小,直径只有几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最大达一公里。

135、龙卷内部具有十分强大的气压梯度,中心气压很低,可低至400hPa以下,甚至达200hPa,它的寿命一般为几到几十分钟,陆龙卷多在15-30分钟左右,空中漏斗平均持续时间是几分钟。

136、对一个强风暴系统,当它移动数百公里时,能产生一连串的下击暴流群,水平尺度可达一千公里,称为下击暴流族,它会带来更严重的灾害。下击暴流能诱发出很强的垂直水平风切变,易造成飞行事故。

137、下击暴流在离地面100米高处下降气流速度可达几米每秒,在地面附近引起的风速可达18m/s以上。严重影响着地面建筑物和低空飞行活动,对飞行直接造成危害。

138、一般的气团雷暴是发生在比较少变的天气形势下,以及弱的风垂直切变、各层水汽含量较大的湿润环境中;强风暴出现在强的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中层湿、下层干的环境中。

139、雷暴和强风暴是一种热对流现象,而对流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浮力,而浮力主要产生在位势不稳定层结中,浮力越强,产生的下沉运动越强,积雨云的垂直发展也越高。

140、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决定于高低空水汽和热量平流的差异。

141、在强对流爆发前,高层常有逆温层存在,它阻碍由湿层向下层的空气运动或渗透,这样能使风暴发展所需要的高静力能量得以积累。

142、强对流爆发前典型探空曲线的特征是漏斗状,逆温层把低层的湿层和其上层的干层截然分开。

143、逆温层对强对流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逆温层一旦因地面加热或抬升作用而破坏,便会出现爆发性强对流。

144、风暴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丰富的水汽供应,水汽供应越充分,风暴的强度越强。

145、低层的水汽辐合,可以形成一条明显的湿舌,它实际上是在对流层下部的一条狭窄的暖湿空气带;强对流天气常先在湿舌的北侧爆发。

146、由于湿舌在供应热量和建立不稳定层结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常把低空湿舌的存在看作是强风暴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147、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常发生在地面气压槽内,因为低压槽内可以产生明显的低层辐合;许多天气系统如气旋、冷锋、切变线、辐合线等均能够造成低空辐合区。

148、一般把出现在对流层下部的急流叫做低空急流。在850hPa和700hPa低空急流最明显,一般最大风速可达15-20m/s。

149、强大的冰雹云的发展常与较大的风速的水平切变有密切关系。

150、环境风垂直切变的强度与雷暴的组织程度和强度有密切关系,垂直切变越强,雷暴的组织程度越高,强度也越大。

151、强风暴的重要特征,就是雷暴单体前后分别有一支下沉气流和斜升气流共存。

152、当高空槽前倾时,冷锋雷暴一般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地面冷锋前。

153、在高空槽前,地面等压线气旋性曲率大、风的辐合明显的区域,特别是高空槽和地面低压相重合的区域有利于雷暴生成。

154、在东北地区,冷涡雷暴一般发生在500hPa与850hPa温差最大区域或它的前方。

155、雷暴一般产生在西南涡的西部和西南部。

156、热带辐合带上的雷暴,分布在其两侧;在热带辐合带维持期间,几乎每天都可有雷暴出现,有时可连续维持10天以上。

157、寒潮向南爆发之后,极地气团的对流层顶可能移到北纬40度附近,华北的冷空气厚度可达到对流层顶,越到南方冷空气的厚度越厚。

158、在高空图上寒潮冷空气常常表现为一个强的低压槽伴随一个强锋区自北向南移动。锋区越强,寒潮冷空气越强,反之越弱。

159、与低压相伴的冷中心温度越低,冷空气越弱;冷高压的中心数值越低,冷空气越强。

160、对中国降水影响最大,出现最多的是西南低空急流,它一般出现在1000-3000米高度上,是一种与环流系统相联系的天气尺度低空急流,长约1000公里,宽约100公里,厚度可达几公里,生命大约3-4天。

161、西南低空急流一般都是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和西北侧,所以急流右侧常有切变线和低涡活动。

162、在北半球,与三圈环流模型对应的地面气流在低纬和极地附近大致是东风(东北风)带和东南风带,中纬度是西风(西南风)带。

二、判断题(47)

1、飞机航向受风的影响,常通过由空速、地速和风三个矢量构成的航行速度三角形来讨论。

2、风速对不同空速的飞机的影响是不同的,高速飞行时受风的影响相对较大。

3、低云对飞行的影响不仅是因为云所在高度低,而且还因为云底结构复杂。

4、在飞行活动中所谓“机场关闭”,就气象条件而言,主要是以风和能见度为标准。

5、梯度风是地转风的一种特例。

6、积冰能改变飞机空气动力特性。

7、气压高度表是一个高灵敏度的空盒气压表,它是根据气压随高度递增的规律来显示飞行高度。

8、湍流是对流层中大范围空气热量输送和交换的主要方式,而平流是对流层低层中热量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

9、飞机的飞行方式按驾驶和领航条件,可分为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

10、周围多山的机场因净空条件差,最低气象条件比平原地区的机场低。

11、急流附近产生晴空湍流的概率要比一般对流层中、上部低得多。

12、飞机在雷暴旺盛期比在雷暴消散阶段早期更易遭电击。

13、积冰对飞行的影响程度,除了与积冰类型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积冰强度。

14、阵风的产生是受扰动气流的影响的结果。

15、利用温度--对数压力图解求各特定高度上的物理参数,一般需要绘制温度层结曲线、露点层结曲线、状态曲线。

16、相对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当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一般是增大的。

17、尖端放电和闪电是大气与大气系统之间发生电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18、积冰能改变飞机空气热力特性。

19、热力湍流是引起飞机颠簸最常见的原因,它与大气稳定度有关,大气越不稳定,它发展得越强。

20、在对流层中部,颠簸频率最小,在对流层上部,越接近对流层顶或最大风速高度,颠簸频率就越大。

21、毛冰通常是在冻雨中或在大水滴组成的温度为0—--10℃的过冷云中飞行时形成的。

22、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О2,О3(在紫外区)和H2О(在红外区)。

23、陆地出现层云和层积云多于海上。

24、大气中,垂直方向的气压梯度力通常与重力相平衡,因此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力可以说是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25、不稳定能量的类型不仅与气层的温度层结有关,还与空气湿度有关,低层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26、夹卷过程使上升气块的温度递减率增大,从而使气层的不稳定能量减小,导致不稳定度的降低。

27、在天气图上,等压线越密,梯度风越大。

28、辐射雾消散的时间是由地面受热使气温达到露点的时间所决定的。

29、在边界层内,由于气流受到摩擦力影响,结果气流穿越等压线吹向低压一侧,风压关系变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侧,低压在右前侧。

30、大气的斜压性越强,温度的水平梯度就越大,热成风则越强。

31、为确保飞行安全,当飞机表面有冰、雪、霜没有除净;无防冰、除冰设备或设备失效的飞机进入结冰区,禁止飞行。

32、飞机禁止飞入积雨云和浓积云;但允许小于规定的侧向和垂直距离饶飞积雨云(浓积云)。

33、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应尽量在逆风条件下进行,因为这样可以使离地速度和着陆速度减小,能缩短飞机起飞滑跑距离和着陆距离。

34、晴空湍流(CAT)的成因与强风切变有密切的关系,常出在现低空急流附近。

35、在锋面型低空风切变中,对飞行危害较大的是暖锋型低空风切变。

36、冷锋锋区颠簸的强度取决于锋面强度、坡度、移速和大气层结稳定度。移速越大、坡度越大、温差越大、不稳定度越大,颠簸越强烈。

37、在高空急流轴上,颠簸频率及强度的最大值大都出现在急流轴下方靠高压的一侧。

38、对飞行危害最大的低空风切变通常是指近地面1000米以下的风切变。



39、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比较平稳,阻力小,但因空气密度很小,故驾驶员操纵的反应力度也小,即可操纵性低于对流层。

40、空气块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主要有辐射、传导和平流三种方式。

41、在急流中飞行,若遇到颠簸越来越强时,应采用改变高度、航线的方法脱离颠簸区。

42、按大气湍流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力湍流、动力湍流和飞机尾涡湍流。

43、在低空,丘陵和山地上空的湍流易获得发展,所以山区颠簸比平原区多。

44、对流层顶的温度和高度主要取决于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

45、在地面天气图上,当等压线密集时,表示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地面风也越大。

46、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决定于水平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47、各种类型的飞机都有其起飞着陆所容许的最大风速值,其大小与飞机结构特点及机翼单位面积负荷有关。

二、判断题(49)

1、一个极轨气象卫星,对某一地区而言,每天只能昼夜各观测一次。

2、静止气象卫星采用圆形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3、水汽图像能很好地反映300—600HPA大气的水汽分布状况。

4、在可见光云图上,一般说来,云厚时其亮度较亮。

5、在可见光云图上,太阳的高度角越低,暗影越明显。

6、积雨云顶部的卷云砧的大小与离高空急流轴的距离有关,离急流轴越近,卷云砧越明显。

7、红外云图实际上是一张地表和云系的温度分布图。

8、红外云图数据作出的“地面温度”是地表上的温度,与天气学意义上的“地面大气温度”(百叶箱)有偏差。

9、可见光云图的色调取决于目标物的反照率和目标物的表面温度。

10、红外云图中的高、中、低云色调差别明显,可见光云图中的高、中,低云色调差别不大。

11、较薄的卷云在可见光图像上一般是白色,而在红外图像上是浅灰色。

12、水汽图像显示非常干燥的地区,但在近地面层大气仍然可能很湿。

13、在卫星云图上,热带气旋加强时可以看到“眼”更加清晰或其周围的密蔽云区变得更加浓密。

14、热带气旋的云型变化通常落后于热带气旋的气压变化。

15、白天,不管是红外云图还是可见光云图,积雨云的色调都最白。

16、当雷达回波发生距离折叠时,雷达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对的,但距离是错的。

17、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像中出现的零多普勒速度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该点的实际风向与该点相对于雷达的径向相垂直,另一种情况是该点的实际风速为零。

18、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像中出现的零多普勒速度表示该点的实际风速不一定是零。

19、雷达在大气中的无云区,或在由不可能探测到的很小粒子所组成的云区内探测到的回波称为晴空回波。

20、大多数下击暴流经常伴有弓状回波和钩状回波。

21、在雷达平显上,最强的下击暴流和微下击暴流容易出现在弓型回波的穹隆处。

22、指状回波是指冰雹云回波边缘(多位于后缘)上出现的手指状突起,地面降雹一般出现在指状回波处或其根部。

23、一个雷暴的外流边界与另一个外流边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区有利于雷暴的发展。

24、雷暴的消散阶段可以观测到零度层亮带。

25、雷暴的外流边界是大气中的浅薄天气现象,仅有1至2公里深,所以它距离雷达很近时才能被雷达探测到。

26、在雷达的RHI图上,冰雹云的强回波中心的高度远比普通雷暴的强回波中心高。

27、在多普勒速度中,外流边界是低层的一个辐合区。

28、飑线的回波宽度很窄,并作为一个整体有规则地移动和演变。

29、暗影只能出现于可见光云图上,它反映了云的垂直分布状况。

30、卫星云图上,暗影的宽度与云顶高度有关,云顶越低,暗影越宽。

31、北半球,在上午的卫星云图上,暗影出现于云区的东边届一侧;下午的云图上,暗影出现于云区的西边届一侧。

32、在可见光云图上,急流云系的左界有明显的暗影。

33.夜间在红外云图上很难观测到云和雾,因为低云和雾的温度与地表温度十分相近。

34.冰的明亮程度一般比云更为均匀,有时透过薄的云层也可以见到冰间水道和裂缝,并用于辨认冰。

35.活跃的静止锋云系表现为一条宽的云带,云带有明显的气旋性弯曲。

36、温带气旋云系通常由斜压叶状云系、涡度逗点云系和变形场云系三部分组成。

37、卫星云图可以估计和预报台风的发生、发展和强度,以及未来的移动路径。

38、热带辐合带是低纬度热量、水汽输送最集中的地区,是大气能量的源地,也是台风发生发展的主要源地。

39、雷达探测晴空回波时,层状回波主要由大气湍流或大气镜式反射造成。

40、雷达回波的衰减是有吸收和散射造成的。

41、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中,外流边界是一条强而宽的增强了的回波带。

42、零度层亮带通常是指降水回波区内大气0℃温度高度附近几百米厚度上回波比其上下方都强,形成水平带状的回波特征。

43、台风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强回波区域,称为雷达眼,它与台风眼基本一致。

44、外流边界会带来强的突发性地面阵风、显著的强风切变和从地面扩展到外流冷空气顶部的湍流。

45、在红外图像上,组成弧状云线的积云经常具有深厚而冷的云顶。

46、大多数下击暴流常伴有钩状回波和弓状回波。



47、在PPI雷达图上雪的回波与对流性降雨回波有着许多类似的特征,但雪的回波水平范围比对流性降雨回波大,回波强度弱。

48、冻雨回波类似于春秋季层状云降雨回波,即回波较强,有时回波中夹有一个个结实的团块,回波顶高6-7km。

49、当沙暴天气伴有微量降水时,在雷达PPI上回波特征为蜂窝状结构。

二、判断题(50)

1、由准地转重力位势倾向方程知,涡度的平流不但改变了涡度的强度,而且使涡度场沿着水平方向传播。

2、在等压面的槽、脊线上,涡度的地转平流为零。

3、在中纬度斜压扰动发展的情况下,温度或厚度的地转平流随气压的改变是决定高空气压系统发展的因子。

4、斜压不稳定性是中纬度天气尺度扰动发展的主要机制。

5、在中高纬度,斜压系统的发展主要能源取自全位能;而在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的发展,因强烈对流而引起的潜热释放是十分重要的能源。

6、当气快沿干绝热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然后沿湿绝热上升,直到水汽全部凝结并排出气块,若此后气块绝热下沉至起始高度,则气块的假相当位温不变。

7、位势米是能量单位。

8、在静力平衡大气中,气压场的铅直结构,唯一决定于温度场的铅直结构。

9、在大尺度运动中,科氏力大于惯性力。

10、地转风有垂直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大气的正压性。

11、科氏力能改变相对速度的大小。

12、在北半球,地转风向随高度顺时针转动时,与此相伴随的有暖平流。

13、地转偏差的存在,使气流穿越等压线运动,地转偏差对大气动能的制造和转换起着重要作用。

14、大气行星边界层主要分为近地面层和上部摩擦层。

15、大气的正压性是地转风在垂直方向上不发生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16、准地转运动分类的依据是运动的水平尺度和地球半径相比较的关系。

17、一般来说,各种尺度运动中,时间偏导数项都比方程中的主要项小一个量级以上。

18、大气在垂直方向上以十分精确的程度满足准静力学方程,只有在运动的水平尺度非常小和运动非常强烈的情况下,这种关系才不成立。

19、大气长波的斜压稳定度主要取决于基本气流的南北分布状况。

21、在无辐散层或正压大气中,绝对涡度守恒。

22、在Z坐标系的大气运动方程组中,只有状态方程是非预报方程。

23、P坐标系中的连续方程为预报方程。



24、由准地转涡度方程可推出:由地转偏差引起的水平辐散辐合,改变了天气系统涡度的大小,地转偏差是决定天气系统发展的动力因子。

25、数值预报模式的检验包括模式本身的检验和模式直接输出产品的检验。

26、有些物理量如垂直速度、散度、涡度等和一般的气象要素不同,不能直接观测,需要按一定的物理规律,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27、现行的大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一般为10—100km,积云对流过程难以被模式网格所分辨,只能作为次网格过程作参数化处理。

28、采用MOS预报方法的缺点之一是数值模式一旦有了改进或变动,在某种程度上MOS预报效果就会影响。

29、MOS预报方法的结果与数值模式的改变无关。

30、数值预报模式的改变会影响PP预报方法的结果。

31、统计天气预报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

32、数值天气预报的模式方程组可以求得解析解。

33、按一定的数学条件,把球形的地球表面展绘于平面图上即为地图投影。

34、极射赤面投影在高纬度地区变形比较小,所以它多用作极地天气图或北半球天气图的底图。

35、兰勃特投影在中纬度地区的变形比较小,所以它适用于中纬度地区天气图底图。

36、墨卡托投影在低纬度地区的变形比较小,所以它适合于作低纬度地区天气图的底图。

37、差分格式的相容性可以保证其收敛性。

38、差分格式满足相容条件时,其稳定性就保证了其收敛性。

39、数值天气预报用的是一组线性偏微分方程。

40、采用谱变换方法,可避免非线性不稳定问题。

41、空间平滑可以滤除短波扰动,同时对长波没有削弱作用。

42、模式初始化的常用方法有静力初始化、动力初始化、变分初始化。

43、通过大尺度的物理量来描述次网格物理过程的统计效应,并作为某些物理量的源或汇包含在大尺度运动方程组中,这种方法称为“参数化”的方法。

44、在无辐散层中,相对涡度是守恒的。

45、WAFS世界航空气象预报系统是民航系统用以预测短时间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处理系统。

46、亚欧天气底图常使用的投影方式是墨卡托投影。

47、数值求解大气运动方程组时,通常需要把方程组转换到地图投影坐标系中。

48、非线性不稳定具有突变的特点,同时它的产生不仅和差分方案有关也和初值有关。

49、非线性计算不稳定是指由于非线性作用产生的不稳定现象。

50、把资料处理为距平的方法叫标准化。







1







献花(0)
+1
(本文系木子晨曦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