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秦汉时期思维导图
2020-09-04 | 阅:  转:  |  分享 
  
以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尤其是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教育与人性的改良正性、随性、遭性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论教育对改造社会的
作用最容易忽视知识的力量五级: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文人行政之才培养“文人”、“鸿儒”的教育目标鸿儒知识分子中最高级的一层,
理论学术人才王充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鸿儒也学知与闻见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习论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任耳目:感性认识关
于教学过程开心意:理性认识引效验:实用知识兴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对贤良策》和三大文教政策兴教化,正万民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以统治思想“圣人之性”董仲舒性三品论人性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中民之性”“斗筲之性”道德的根源:天赋,认为道德源于上天,人性与
生俱来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内容:“三纲五常”、“正谊明道”“仁、义、礼、智、信”今文经学多为汉初凭经学大师的记忆背通,用当隶书记录下
来的六经旧典,发展在先《六经》为孔子创作,依据政治的需要来解释经学分类古文经学依据汉武帝时从地下或孔壁中挖掘出来,或通过其他途径保
存下来的儒经藏本,初本是先秦的古文字,发展在后。孔子“述而不作”、“六经皆史”,学术上重视文字训话、名物考据章句:实际上是经师教学
所用的讲义章句、师法、家法师法: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如董仲舒)的经说经学的特点家法:大师的弟子对师说有所发展,能够形成一
家之言“先有师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行其流也”秦汉时期汉宣帝:石果阁会议;汉章帝:白虎观会议(《白虎通义》
)经学会议与石经为了统一经学教材,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在蔡邕等人的倡议下镌刻石经集中培养统治人才的机构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土太
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设立,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立世界上最早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以社诗,赋、书
画作为教育容,是一种办学新形势鸿都门学政府专为皇室及贵族子弟创办的贵胄学校宫邸学汉朝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历史地位以宫人为教育对象的宫廷
学校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官学:文翁兴学地方官学郡国学校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识字教育,也传授一些数学常识
《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书馆第二阶段,继续进行读写训练私学精舍或精庐,较高一级经馆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场所董仲舒、王充、郑玄
重视知识分子在政治中的作用,推荐贤良文学之士汉初:各家并存,推重道家“清静无为”“黄老之学”允许开办私学废除了秦朝制定的“挟书律”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董仲舒建议兴太学以养士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重视选举,任贤使能汉武帝独立儒家五经博士开设太学,宣告中央太
学的正式建立汉武帝采取孝廉是考察德行的科目,贤良方正是考察能力完善汉初的察举办法,使其成为制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经述之才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思想统一文字李斯:小篆秦朝的教育政策及措施严禁私学严禁讲学、焚书、坑儒以官吏为教师,以法律为教
学内容吏师制度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重新回到夏商周时代“官师合一”的局面
献花(0)
+1
(本文系m小耳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