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宋辽金元、明、清初思维导图
2020-09-07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教育史兴文教,抑武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重视科举,重用士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荐举、科举文教政策宋仁宗庆历四年,范仲淹推崇程朱,删节《孟子》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屡兴文字狱庆历兴学改革科考内容: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
墨义,注重策论和经学中央国子监、宗学、武学胡瑗:苏州、湖州任教官学制度地方儒学、专门学校、社学核心:分斋教学,经义(文化知识)、
治事(治病、治民、水利算数)两斋改革太学,学“苏湖教法”发展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实行主修兼修制,世界上最早
“三次兴学”,广设学校书院文教政策容纳各种实学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东林书院调议朝政,裁量人物外舍、内舍、上舍改革太学,创立“三舍
法”熙宁兴学书院对联,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明朝确定每逢三年开科考试恢复和创
设武学、律学和医学宋建立科举定式规定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宋)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秀才、举人、贡士、三甲(状
元、榜眼、探花)科举制度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八股文成为固定的考试文体全国兴学学校教育纳入科学体系崇宁兴学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
联系的学制系统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阳明学派”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王守仁发展:理在心而不在
外创立专科学校“心即理”、“致良知”与教育作用知识和道德增长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帮助“心体”展开、发育的过程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王
守仁国子学、太学(核心)、辟雍、小学知行并进教学原则和方法自求自得预备学校。四门学始建于仁宗庆历三年四门学、广文馆中央官学随人
分限所及—量力性武学(最早)、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专科学校教育制度论儿童教育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
方法进行教育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和内小学贵胄学校地方官学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辽严禁结社会盟,大兴文字狱清
-文教政策广兴学校,严订学规国子监、小学、太学、女真国子学、女真小学和女真太学中央官学教育制度软硬兼施,加强控制府、镇、州学和
女真府、州学,此外还有医学地方官学金辽金元宋辽金元中央国子监、贵族学校(宗学、觉罗学、旗学)、学馆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女真族教育体系
官学制度特点地方府州县,统称儒学、社学、地方特殊学校(商、卫、土司学)学生入学资格的规定更为严格求理学为主的书院,大儒李颙:关中书
院。元以学习制艺(八股文)为主的书院,应对科举(最普遍)起源于唐后期,最初为私人办学性质萌芽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反对学习理
学和帖括的书院,颜元:漳南书院(新趋势)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北宋宋书院宋元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阮元: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影响最大)书院白鹿洞、岳麓、丽泽、象山南宋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元书院各用所长,因材施教清初鸦片战争前《千字文》《
百家姓》《三字经》儿童期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刻师生研究成果《十三经注疏校刊记》《皇清经解》内容《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
青少年时期科举为“国家抡才大典”教育经验宋元的蒙学科举制度科场舞弊丛生,积重难返家塾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私塾的发展与种类学馆黄宗羲“
公其非是于学校”义塾道德观和道德修养理论确定殿试制度、设置“别头试”科举考试的演变宋元的科举制度人性论和教育作用改善考官任用制度宋
王夫之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对试卷实行弥封(糊名)和誉录制度知行观和教育过程确定三年一贡举成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仿宋。确立以朱熹注解的《
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科举考试的模本和答题依据元对传统教育的批
判毁坏人才、灭绝圣学、毁坏社会风气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继承程颐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成为宋代理学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我国封建社
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学校为“人才之本”颜元“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主动”“习行”著述:《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国书院第一个纲领性
学规)、《四书章句集注》、《童蒙须知》“习行”的教学法吸取宋代胡瑷的分斋教学制度为漳南书院设计了学校的课程《四书章句集注》天命之性
,气质之性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教育改革家“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明人伦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朱熹8-15岁:教以事
论“小学”和“大学”教育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15岁以上:明其理主持“熙宁兴学”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穷理之要,必在读书”宋
辽金元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诗经、尚书、周礼)“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王安石
培养具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崇尚实用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天下国家之用者”论读书法“教之之道”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养之之道”人才的管理问题。系统的人才理论“取之之道”人才的选拔问题。“任之之道”人才的使用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m小耳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