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全国中考说明文真题
2020-09-08 | 阅:  转:  |  分享 
  
1.(2020江苏泰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2~14题。(8分)①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着华夏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医
有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针刺和汤药。所谓灸熨,即艾灸法和药物热敷法;针刺则是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汤药就是用水
煎服的中药。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②中医学理论发源于先秦。精气、五行和阴阳三大学说,构成了中医学
的理论基础。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则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事物对立的两面。阴阳平衡是最佳状态,A遇到此消彼长的情况,
B需要通过艾灸、针刺或汤药来调和。精气、五行和阴阳三者构成了中医关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反映了中
医学的整体观念。③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体医疗理念要求医生辨证①施治,在医治时把握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机等原则。历史上,名医华佗给两个同样头疼发热的病人开出了截然相反的
药方,就是这种方法的最佳诠释。④传统中医众多理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在西医风行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
的中国元素。(选自《月读》,有删改)【注】①证:同“症”。12.第①段中加点的“千百年来”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在第②段A、B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得上下句意思连贯。(2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4.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够“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本文介绍了传统中医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精气、五行和阴阳三大学说构成中医学的理
论基础,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等内容,最后指出传统中医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解答】(12)本题考查词
语的表达效果。此题可从内容上进行分析,“千百年来”表示时间长,强调了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如果删掉,则对中医存在时间长
、影响大强调不足。(1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仔细阅读相关语句,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据此选用适当的关联词语。“遇到此消彼长的
情况”与“需要通过艾灸、针刺或汤药来调和”是假设关系,可用“如果……就”或“一旦……则”等关联词语作答。(1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能力。此题可提取文中关键语句适当加工作答。由“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精气、五行和阴阳三
大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中医众多理念深入人
心,历久弥新,在西医风行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等内容可概括作答。答案:12.“千百年来”强调了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去掉后则
缺少了这层意味,所以不能去掉。(3分)13.如果就(2分)14.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有着自己丰富的理论基础;中医有着自己
独特的疗法。2.(2020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
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
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
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
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
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
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
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
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
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
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
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
,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
,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④到
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
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有删改)13.下列关于
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B.
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
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14.文章第①段末说
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1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
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2)根据虫媒
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
,________。【答案】13.D14.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15.
(1)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2)示例:快递小哥,总能把它们准确地投递出去
。【解析】【1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表述有误,原文依据是“到
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故选D。【1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
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找到问题涉及到的段落,概括提炼相关语句作答。根据第(1)段的“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
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
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即可概括出答案: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
粉。1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1)题干“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
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属于生动说明。语句中的“它们”指风媒植物,“无数个瓶子”比喻大量的花粉。“把无数个瓶子
扔进水中”指的是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指的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
。这句话表明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再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即可。(2)根据第(2)段的“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
中”可知,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准确率高。题干将“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比喻为“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作为虫媒植物传递花粉的媒介——
昆虫,自然就是快递小哥,再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准确率高这一特点即可补写出相关语句。3.(2020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
题。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吴燕京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模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
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
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舍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
,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
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
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
制。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
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
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
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
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
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
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
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
迷失自我。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1
5.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16.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7.第⑦段加点字“
部分”能否删去,什么?18.请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材料中的实验现象。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到一个有关工作
记忆的任务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实验结果发
现,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动作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多。【答案】15.开头列举人们总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习惯性摸脸的现象,引
出说明对象: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6.运用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用手掌触摸面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说明了人为
什么爱摸自己的脸。17.不能。“部分”是整体中的局部,表示范围,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而只是一部分,
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8.文章中针对人类为什么习惯于摸自己的脸部,主要说明
了两种原因。第一种是语言学家的解释: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第二种原因是,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爱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
,减少心理压力。材料中写了在参与工作记忆的任务中受到噪音干扰后,参与者摸自己的面都动作增多,说明了人会运用触摸面部来调节情绪,减少
心理压力。所以参与者在受到干扰时,为了调节情绪和减少心理压力而增加触摸次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开
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说明内容,领起下文;如果开头还有有关的故事等,就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结合具体说明内容
进行分析解答。从内容上分析,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是人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文章一开头列举“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
就会模一次”这些具体的数字及现象,主要是引出本文要说明的事理;并且运用设问,设置悬念,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分
析,开头提出的问题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做铺垫。【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
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用引用。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划线句根据
“比如”可知,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中心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可知,作者通过列举用手触摸不同的部
位有不同的具体意义,目的是说明“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也解释了本文要说明的事理。【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在说明文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数字的运用;二是表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的运用。解答本题首先表态
:不能删去;其次解词:“部分”意思是整体中的局部,表示范围上的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再次从反面解
说: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最后从语言角度作结: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1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分析。首先分析原文。原文针对“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这个问题,主要解说了两种原因。②-④
段从语言学家的角度解释,指出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⑥-⑧段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解释,指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
情绪,减少心理压力。其次运用于实践。材料写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动作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多。结合原文中心理学家的解说“由于
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可知,未成年人在
参与工作记忆的任务中受到噪音干扰后,参与者会运用触摸面部来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4.(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华为领跑5G
时代》一文,回答各题。(7分)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华为成为
5G时代的领跑者。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了解到,5G业务已经
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
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华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
是华为的基站。④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
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
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几十毫秒。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
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
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有删改)18.请分析文
章第①段的作用。19.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0.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1.下
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西班牙,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限流量。B.5G网络
基站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C.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高时延的特点。D.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
样做到“前卫”。【答案】18.从华为成为西班牙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的核心供应商,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一事写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19.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运用具体准确的数字,将5G网络速度与4G网络速度进行对比,准确
突出地说明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20.不能。“目前”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它说明截止到现在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
,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代表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删去后与事实不符。“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严密性。21.D【解析】【18题详解】考查说明文开头段落作用的分析。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事理。②
引传说、故事、诗歌等,激发阅读兴趣。③在结构上,总领全文。结合本题,第①段介绍了华为成为西班牙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核心供应商,成为
5G时代的领跑者这一事件,以事件开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说明对象:华为领跑5G时代。【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
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句子内容,从
“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试”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可
知,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从“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可知,将5G网络速度与4G网络速度进行对比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20题详解】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某词能否去掉并说明原因,答题
模式:①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②说明这个词语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③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
确、太绝对等);④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结合本题,“目前”是现在、此刻,即到现在为止的意思,在时间上进行了
限制,用在该句中表示:到现在为止,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但不表示以
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2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A.根据第②段“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可知,“限流量”表述有误
;B.根据第③段“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可知,是“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不是“都
”位于城市商业中心;C.根据第④段“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可知,“高时延”表述错误;故选D。5.(2020黑龙江哈
尔滨)阅读《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太极拳》,完成下面小题(11分)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
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600多年前,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
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创编了太极拳。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②此后的3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
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陈王廷后代陈长兴将太极季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現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規,教出
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举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1978年,邓
小平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
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
象。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
的影响。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道法自然,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
静持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蘊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貴的文化遗产。如今,太
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选文有改动)11.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是什么?
12.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1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
)(3)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14.从第④段看,人们习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答案】11.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12.传播13.
(1).(1)列数字(2).(2)作比较(3).(3)举例子14.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体会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解析】【11题详解】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与提取。题目要求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很容易找到“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
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提取词语即可。【12题详解】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
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
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开枝散叶”本义指种下树苗后,树苗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这里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
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与广泛传播。【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
、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①“150多个”可知是列数字;②“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是作
比较,将太极拳与少林拳拳法特点的不同进行比较;③“例如……”可知是举例子。【14题详解】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
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
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第④段的内容,根据“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持交流
,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很容易提取到答案。6.(2020湖北黄冈)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4分)汉语
可以治病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时,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
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
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
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按照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产生失语
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
多次实验,他们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
;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
、日本患失读症人少的原因。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
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
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⑦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
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
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⑧汉语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
语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种关系”具体指第④段中所说的“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
右两半球均衡协作”。B.文章第⑤段不能删去,理由是:一、它与最后一段的内容相对应,如果删去,末段就失去了理论支撑;二、它丰富了说
明内容,体现了学习、使用汉语的深远意义。C.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D.在仍有
不少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今天,读了本文后,我们应该会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摒弃崇洋媚外的错误想法。12.结合文章前三
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失语症”下个定义。失语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答案】11.C12.人大脑语言中枢因脑外受损或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
的语言障碍。【解析】【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故选C。【12题详解】考查下定义的
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
×的×××(属概念)”。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来作答。本题要结合“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
,常见的有‘失语症’”这一语句来给“失语症”来下定义。重点要抓住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来概括作答。7(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文,完成下
面小题。真实的声音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
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
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
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
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別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
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
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报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
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
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
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
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
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
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
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
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您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
了。?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改动〉8.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
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9.“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第②段后B.第③段后C.第④段后D.第⑤段后10.第⑨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自然段中的“最真实的”是否
矛盾?为什么?11.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声音”?【答案】8.自己听到的声音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
自己的声音也是真实的)。9.C10.不矛盾。“最接近真实”即不是完全的真实,这是就骨传导本身而言的。骨传导时,声波在颅骨中传
播的能量只有很小的损失;“最真实”则是相对于空气传导而言的,与空气传导相比,骨传导的能量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1.因为自己的
声音是通过骨传导被我们的大脑接收的,而骨传导失真最小,因此是“真正的声音”;他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导的,都失真了。在这
个世界上,我们是自己的“真正的声音”的唯一接收者。【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由第④段中“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
別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可概括出“另一半”指“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也是真实
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和分析。通读全文可知,题干中的“这样的差异”指代第③段中“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
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第⑤至?段的内容是解说造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呢?”这个句子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应该放到第④段之后,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整合信息。“最接近真
实”指真实程度很高,由文章第⑨段中的内容可知,“最接近真实”指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音调、响度、音色真实程度都很高
;第⑩段中说“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那么与空气传导相比,骨传导的能量损失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所以相对于空气传导而言,
自已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最真实的”,故“最接近真实”和“最真实的”和二者不矛盾。【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
概括。通读文章第⑥段至第⑩段可知,我们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音调、响度、音色真实程度都很高,是自己最本真的声音;他
人听到的我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的,能量损失较大,真实程度较低,所以说“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点睛】。8.(2
020辽宁营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魏齐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
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
打火队员19人牺牲。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②森林大火较难扑
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
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
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③其次
,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
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
,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在干旱季节
,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
灭火是一大趋势。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
小”,进而“打灭”。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
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27.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28.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往往”不能删掉。为什么?“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29.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0.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答案】27.由西昌和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极其凶险的事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
明内容):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8.“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森林大火发生在气候干燥、
气温较高的季节的概率很大,如果删去,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9.举例子、列数字:列举
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30.往往火势很大,
点多面广;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
。一般和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效果相关。(1)从题目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高,首段举出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澳大利
亚的森林大火两个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2)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非常凶险,带来的
影响非常大,广为人知,由这两个有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
性。(1)本义。“往往”指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情况,起限制作用。(2)语境义。这里指森林火灾大多数情况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
,但是并不绝对。(3)效果。如果去掉,变成森林火灾全都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过于绝对,与原句意不符,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准确性。【2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判断。结合“以凉山地区为例”可知,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结合“该地区仅
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可知,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2)作用分析。结合“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
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可知,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运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
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3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二段“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
,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可知
原因一: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2)结合第三段“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可知原因
二: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3)结合第四段“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
其大”可知原因三: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2020山东德州)阅读理解北斗导航系统①GPS已经很好用了
。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主要来自于美国空军从上个世纪70年
代就开始投入建设的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它一直占领着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们受惠于GPS定位系统,但同样也能够一直感受到这套系统的潜在风险。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
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果不堪设想。②你可能会问北斗稳吗?相当稳。现在天上正飞着几十颗卫星,你能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收到6颗
以上的北斗卫星。而在我们生活的亚太地区最少能够搜到12颗北斗卫星。在吸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的设
计之初就采取了截然不问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让北斗更加先进,定位也更精准,现在北斗是又稳又准又好
用。③在四川广汉搭载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面自动转换插秧,它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完成插秧作业,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
前1个人7天才能完成的插秧劳作。在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用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工作,在北斗信号的加持下,农机作业的误差可
以控制在1~2厘米,效率提高了20%~25%。北斗正在疯狂输出市场价值,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卫星导航衍生带动
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④北斗还能干什么?北斗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短报文系统
,它能用于军事也能救人性命。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灾区曾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正是北斗定位系统在救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短报文系统
架起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与灾区一线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
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在湖北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的用于区域内的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以达到50
00平方米,并能覆盖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⑤在目前整个卫星定位市场上,虽然GPS仍是主流,但是北斗具备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北斗的产品
已经输出到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北斗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5亿。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16.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17.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答案】16.从军事战略意义来考虑,中国必须建设自己的
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稳定准确、先进又好用。短报文系统在救灾和防疫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17.举
例子:以四川和甘肃农田作业为例,说明北斗系统又稳又准又好用;列数字:以北斗系统带来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等数据,说明北斗系统
带来的经济价值巨大。【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相关内容,语言简洁通顺。本文主要说明我国北
斗导航系统的功用,又分为两个方面——军用和民用。军用方面:结合前两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受惠于GPS定位系统,但同样也能够一
直感受到这套系统的潜在风险。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北斗的设计之初就采取了截然不问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让北斗更加先进,定位也更精准,现在北斗是又
稳又准又好用”分析,我国有必要建设自己的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系统稳定准确、先进又好用。民用方面:结合第四段“北斗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
于它的短报文系统,它能用于军事也能救人性命”“短报文系统架起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与灾区一线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北斗系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知,短报文系统在抗灾和防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根据以上
分析,总结概括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要扣住语句说明了对象怎样的特点来组织语言。本题要求
以第三段为例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第三段与第二段内容有关联,是为了说明第二段“北斗系统又稳又准又好用”的特点,本段列举了北斗
系统在四川和甘肃农田作业中起到巨大作用的例子。列数字:以“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1个人7天才能完成的插秧劳作”的数据,说明四川广汉
搭载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完成插秧作业;以“农机作业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2厘米,效率提高了20%~25
%”的数据,说明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在控制误差、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以“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
”的数据,说明北斗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10.(2020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
物,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珊瑚,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海域,那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海底花园,美丽而又富饶。然而近些年来,世界
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2019年9月,有数位科学家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
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珊瑚退化现象,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1998年、2002
年和2016年的3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更对全球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
,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大面积的珊瑚退化,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
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如同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一样,珊瑚礁这片“海底森林”是极其重要的天然防波堤。健康的珊瑚礁能够吸收大约9
7%的海浪能量,缓冲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破坏。甚至可以说,未来海浪增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珊瑚退化。珊瑚退
化还将威胁具他生物,包括鱼类、海鸟等的生存。例如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里,地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一些紧邻城市的海域不仅出现了
珊瑚礁大量退化的现象,而且那些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鱼类也在急剧减少。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
珊瑚退化造成鱼类锐减,必将降低海产品的产量。据估计,东南亚地区近9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胁,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滨海地区所受威胁最
大,数百万人的生活将会因珊瑚退化而遭受严重影响。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
活。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不超过90米的海底,且水深20米以内地带发育最盛,适宜水温为15℃~29℃,温度过高或
者过低都不利于其生存。如果水温变化超过1℃~2℃,或者海水含盐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些珊瑚物种死亡。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
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特别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海洋表层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这对珊瑚来说是致命的。一份2016年3月
的研究报告预测,珊瑚退化现象将比以前想象的更加严重,尤其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仅仅一年之后,《自然》杂
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大堡礁北部海域大约800千米的广阔范围内,大量的珊瑚已经在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温度过高的海水中死
亡。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人工采集珊瑚和河流注入海洋导致浅海水域的盐度降低等因素,都对珊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20
18年3月,泰国新闻媒体报道称,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玛雅海湾和望列海湾已经有80%的珊瑚出现退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游客数量太多,
据统计,每天有大约4000人或者200艘船进出这些景区。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想法: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进行珊瑚的人工培育,把它们培育成为耐
受性强的珊瑚幼体,然后再把珊瑚虫投放到适宜生长的海城;或者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支架及浮床上进
行培育,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据媒体报道,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
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计划给人类
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坚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美丽的珊瑚王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光彩。1.文章围绕珊瑚主要写
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2.请指出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下列句子中加
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
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答案】1.①珊瑚退化现象严重;②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③珊瑚退化的原因;④珊瑚退化
的防治方法。2.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①以“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科学家黄晖的研究团队”为例,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
②“海底种植珊瑚”用了作诠释的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③“10万平方米”“75%”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
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三种方法任选工种分析即可)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目前”从时间上对
珊瑚礁退化的现象作了限定,表意更准确。“可能”表猜测,说法不绝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通读文本,在
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即可。根据第1段“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和第2段“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
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概括得出:第1至2段写的是珊
瑚退化现象严重;根据“大面积的珊瑚退化,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未来海浪增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
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珊瑚退化”“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具他生物,包括鱼类、海鸟等的生存。”“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
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概括得出:第3至6段写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根据“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
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活”“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特别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海洋表层
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这对珊瑚来说是致命的”“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人工采集珊瑚和河流注入海洋导致浅海水域的盐度降低等因
素,都对珊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概括得出:第7至9段写珊瑚退化的原因;根据“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计划给人类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概括得出:第10
至11段写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2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求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首先指出根据语境指出说明方法,然
后写出作用即可。注意要求“并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根据“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分析,是作诠
释的方法,作用是具体地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根据“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
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分析,是举例子和列数字;举黄晖研究团队的例子,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
的可行性;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可据此回答运用的说明方法,任选一种说明其作用。【3题详解】本题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时,要说出词语的含义,强调其准确严密的作用。“目前”指的是现在的状况,限定了时间,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
特点。“可能”表估计,使表达留有余地,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1.(2020四川南充)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人类
起源于一条鱼①2019年10月26日,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本届的特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一
项古生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②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距今约5.3亿
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非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共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生物化石。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奇特且完整的古生物,
这一发现为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③在这些“小虫虫”中,最为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石,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有了脊索,接下来动物就可以进化出脊椎,而脊椎对动物来说意义非凡。脊索对昆
明鱼的意义在于:首先,有了脊索,昆明鱼在5.3亿年前寒武纪的海洋中就可以拥有更多生存的机会,昆明鱼体内的肌肉就能以它为基础呈“之”
字形排列,从而让其游得更快;其次,有了脊索,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一件特殊的“武器”——颌,这个武器对进食和防卫来说非常重要。④有了脊
索和以此为基础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就可以进化出头骨和颅骨。有了颅骨的保护,感觉细胞和神经中枢才能安全地进化。最终,颅骨里面的神经细
胞越来越多,形成神经节,众多的神经节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终极成品——大脑。⑤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是当今人类的祖先
。这是怎么回事呢?从生物学的系统来看,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
科—人亚科—人属。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支
持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人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
,并且还有鳃裂。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都曾经出现过鳃裂。所以,人类起源于
一条鱼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动物界有一种动物和昆明鱼非常接近,那就是文昌鱼。
脊索动物门中除脊椎动物亚门外,还有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中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文昌鱼。文昌鱼的大部分特征像无脊椎
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与其他门的动物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始终在“原地踏步”,这也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⑦
在了解了“小虫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昆明鱼的情况后,你去澄江县看到“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这条标语,一定不会感到不明所以,而是会
忍俊不禁。(选自《知识窗》)20.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详细介绍
了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原因。B.第①段采用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意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删去后文意会发生改变。D.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
2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一项是()A.“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获得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的原因是:研究发现澄江小虫虫是人类的小祖
宗。B.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最早发现昆明鱼,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C.人类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这个结
论虽然非常荒谬,但却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D.文昌鱼是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一直没有进化,这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
的“活化石”。22.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答案】20.D21.A22.①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
早产生脊索的动物,人所从属的脊椎动物都是由脊索动物进化而来的;②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D.从说明方法看,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②段的“距今约5.3亿年”“共有16个门类,20
0多个古生物化石。”这是列数字;③段的“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一件特殊的“武器”——颌。”这是打比方;⑤段的“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
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这是举例子;⑤段的“从生物学的系统来看,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
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亚科—人属。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这是作诠释;⑥段的“与其他门的动物
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这是作比较。全文的说明方法并没有下定义。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B.结合③段“最为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石,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可知,舒德干是昆明鱼化石的发现者,但并不意
味着他就是最早的发现者,故B项“舒德干最早发现昆明鱼”说法不准确;C.结合⑤段的“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
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支持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可知,作者加上一个“貌似”一词,表明并没有完全肯定其“荒谬”,故C项“这个结论虽然非
常荒谬”说法不准确;D.结合⑥段的“文昌鱼的大部分特征像无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与其他门的动物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
可知,文昌鱼的背部有脊索和它一直没有进化不构成因果关系,故D项“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一直没有进化”说法错误;故选A。【22题详
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关于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原因集中在第⑤段进行了说明,结合段中的“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即可提
炼出答案。12.(2020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近视漫谈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
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
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
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14.文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15.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答案】13.B14.内容上,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5.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该法则具有合理性。【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本,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A.有误。结合原文“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可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说明了眼睛是怎么工作的;B.正确;C.有误。此项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D.有误。原文是“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故D项“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是断章取义,表述不准确;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阅读中插入图表作用的能力。文本中插入图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图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直观,便于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所解说的内容,说明的效果更突出。通过图表中的文字内容和数据分析,可知图一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而且年龄越大上升比例越高;图二通过对青少年用眼行为的比较,说明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都不达标。形式上,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有文有图,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显得灵活多变,能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根据文中“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可知,用眼时间过长会增加用眼负荷,造成眼疲劳,从而形成近视,因此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20分钟,到了这个时间就要休息;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可知,有规律地休息、远眺能够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故法则规范了休息20秒的时长,远眺距离20英尺。综上分析,这项法则合理。
献花(0)
+1
(本文系思雨化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