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关羽之家世
2020-09-09 | 阅:  转:  |  分享 
  
关羽的祖父和父亲,为何直到康熙十七年才首次披露?一揭秘关羽之家世转载:原题《关公考释关羽之家世》来源:《全像关公第三章关公考释关
羽之家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作者:马书田马书侠关羽的家世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关羽的家世,史书上没有
什么记载,关于其家世的一些说法,只见于后世的一些书籍当中,譬如《唐书》、《关圣帝君圣迹图志>》以及《关帝志》等。清乾隆二十一年(1
756年)刊印的《解梁关帝志·谱系考辨》说:关氏之先,出夏大夫关龙逢。一云关令尹喜之后也。也就是说,对于关氏的先祖有两种说法:其
一,夏朝的关龙逢:其二,春秋时期的关令尹喜。关龙逢是夏朝末年夏桀手下的一位大臣。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关龙逢条记载:桀为长夜之饮,龙
逢常引黄图以谏。立而不去。桀曰:“子又妖言矣。”于是焚黄图,杀龙逢。另据汉韩婴撰《韩诗外传》载: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
,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关龙逢是一位敢于进言的正直大臣,夏桀的荒淫无道,滥杀无辜,使他痛心疾首,他多
次坦言直谏,冒犯了暴君,引来杀身之祸。关羽能攀上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远祖,实属荣耀。“关令尹喜”严格来讲并非只是一个人名,而是人名前
加上了官名。关令,是古代把守关隘的负责人之称谓,是个官名。尹喜相传是春秋末道家,被道家尊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曾为函谷关关
令,是个不大的官。相传当年老子遍游天下,—天,他要到秦国去,得经过函谷关。函谷关地处河南,这里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小路,因为路在
山谷之中,既深又险,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故名函谷关。这天,关令尹喜见天空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紫气东来)。尹喜本是修养与学识高深
之人,善观天象,看到这祥瑞之象,断定必有圣人要经过此地。果不其然,不大工夫就见一位道骨仙风之人,骑着一头青牛缓缓向关口而来。尹喜定
神一看,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老子。他喜出望外,热情地接待这位仰慕已久的大人物。当得知老子要出关周游各地时,便缠着老子,要他无论如何也要
写点东西,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老子本不想写,但不写又无法出关只好捊自已的知慧感悟写了出来洋洋洒洒竟有5000字之多。文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于是一部传世之作就这样问世了。尹喜手捧文章,一气读完,看到精之处不禁连声叫绝,老子的学识令他佩服得五
体投地。他感慨道:“先生,我不想当这个官了,我要追随您,跟您一起云游四方。”老子莞尔一笑,欣然同意。如此看来,所谓“关令尹喜”并非
姓关之人,而是姓尹名喜的守关人。把关令之“关”解读为姓氏之“关”,可谓张冠李戴,颇显滑稽。关羽和这位“无上真人”根本就攀不上亲。那
么,关羽应是关龙逢的后代了,也不尽然,清朝文学家梁章钜曾说过“关羽本不姓关”,他在《归田琐记》中转引了《关西故事》中的一段话:.蒲
州解梁县关公,本不姓关,少时力最猛,不可检束,父母怒而闭之后园空室,一夕月甚明,启窗越出,闲步园中,闻墙东有女子啼哭甚悲,兼有老人
相向哭声,怪而排墙询之。老者诉云:“我女已受聘,而本县舅爷闻女有色,欲娶为妄。我诉之尹,反受叱骂,以此相泣。”公闻大怒,仗剑径往县
署,杀尹并其舅而逃。至潼关,闻关图形捕之甚急,伏于水旁,掬水洗面,自照其形,颜色变苍赤,不复认识。挺身至关,关主诘问,随手指关为姓
,后遂不易。在解州民间也流传着类似的说法。当年关羽在家乡因抱打不平杀了作恶的乡绅,为了躲避官署的追捕,只身外逃。途中路过关隘时遭到
盘问,情急之下,便信口指“关”为姓,从此便以关姓名世。此说虽属传说,但关羽杀人后亡命天涯却是事实,为逃脱追捕而更名改姓也在情理之中
,“关羽本不姓关”,似乎有些道理。如果真是这样,:关羽究竟姓什么呢?在《中国古代小说考》一书中说,关羽本不姓关,而姓冯,名贤。此说
并无确凿证据。关羽老家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在汉朝被称为解县宝池里下冯村,“冯贤”一名大概由此附会而来。在解州的民间传说中也存在不
同的版本,竟有张、冯,佗、夏四种说法。如此看来,问题愈显复杂。倘若真是这样,先祖关龙逢之说岂不又成了空话?尽管争论存在,说法不同,
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大多还是认为“关羽本不姓关,指关为姓”的说法是明显的杜撰,而关龙逄确是关羽的先祖,并且有人还考证出了关羽的
祖父、父亲。不然的话,关氏世谱如何能续至今日,并且已续到了第72代。那么,关羽的祖父和父亲又是谁呢?关羽的祖父、父亲在史书上并无任
何记载。因此,这个问题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个未解之谜。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解州州守王朱旦在其亲自撰写的《汉前将军壮缪侯
关圣帝君祖墓碑铭》中,才首次披露了关羽祖父、父一,亲的名讳及身世:帝祖石盘公,讳审,字问之。以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庚寅生,居解
梁常平村宝池里五甲。公冲穆好道……以《春秋》、《易》训子,数十年绝尘世轨迹,至桓帝永寿三年丁酉(157年终正寝,寿六十八。子讳毅,
字道远,笃孝有至性……庐墓号踊。终丧,归村居。已为桓帝延熹二岁(159年)。明年庚子160年,六月二十四日生圣帝。……稍长,娶胡氏
。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平……,按照王朱旦所说,关羽的祖父姓关名审,为东汉人士,居住在解梁常平村。关审崇尚老庄
,信奉道教,勤奋好学,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关审对《易经》、《春秋》颇有研究,并以孔孟之说《春秋》和象数之学《易经》教化后代。另
外,王朱旦对关羽的生辰年月及其妻、子的情况都述说得十分清楚。这个千年之谜,他又是如何破解的呢?王朱旦在铭文中也作了交待:康熙十七年
戊午(1678年),常平士于昌肄业塔庙,即道远公之旧居也。昌醇笃。昼梦帝呼授“易碑”二大字,督视殿西物,急白郡。寤而就焉。有浚井者
,得巨砖,字颇断裂。昌急合读,即帝考奉祀厥考之主。中纪生死甲子,并两世字讳大略。因循山求墓道。合券奔告郡守。郡守王朱旦怒然曰:旦于
丁酉(顺治十四年亦即公元1657年)旅宿涿,梦帝迎畀巨觥曰:“烦椽笔叙升平。”又顾周将军仓曰:“已极醉,须疾扶勿致伤。”次日遇客邀
饮,醉,坠马触巨石无恙。因为《关帝论》一篇,今忽守此,合诸于所陈,则关公前谕,殆欲表其先茔欤……谨搜轶迹,书勒丰碑。原来王朱旦的材
料来源于常平书生于昌的一个梦。于昌梦见‘关帝授给他“易碑”两个大字,并按梦中示意在一口井中得到残砖,将残砖拼凑后,竟然发现上面记载
着关公祖、父两代的生辰及名讳。于是,于昌赶忙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当时担任解州州守的王朱旦,王朱旦得以看到这块残砖。这使得王朱旦联想起
多年前旅居河北涿郡时,曾梦见关帝给自己酒喝,还烦劳自己为关帝叙述生平的往事。当时,他还因此写了一篇《关帝论》。王朱旦将两个梦联系起
来,认为这是关公托梦显灵,自己为关帝述写生平责无旁贷,于是便写下了这篇《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铭》,刻石立碑,填补了长达千年
的关帝家世的空白。但细想起来,这《碑铭》得以谋篇成文来得却有些荒诞不经。因为《碑铭》的依据来源于关公故里一个书生所做的“白日梦”。
他按照梦中指点,在关帝祖茔的石盘沟发现了一块残砖,上面刻有30个字的碑文。残碑情况如下:左偏字五日:生于永元二;右偏字三日:永寿三
;中十七字曰:先考石盘易麟隐士关公讳审字问之灵位;傍有字三曰:男毅供;砖背字二日:道远。①而这含义不明的寥寥30字,竞成了王朱旦确
定关羽家世的依据,显然是过于武断。但在中国民间,托梦之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有着广泛的市场,对于神仙显灵托梦于人,往往是坚信不
疑。因此,王朱旦的杰作《碑铭》看起来有些荒诞,但还是得到许多人认可,而且在其后又先后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文章,都是以《碑铭》为依据。譬
如清嘉庆年间出版的《图志,卷八·全图》所绘的表现关羽的祖父和父亲的两幅图画的释文就是参考了《碑铭》所提供的资料,而且内容有了更为详
细的说法。其中的《隐居训子》图是表现祖父关审的。其释文如下圣帝祖讳审,字问之,号石盘,生于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居解梁常平村宝池里五
甲。公冲穆好道,研究《易》、《传》、《春秋》;见汉政蛊,戚畹长秋,互窃枋柄。聩戎索,火德灰寒,外枯中竭,绝意进取。去所居之五里许,
得芬场一片净土,诛茅弦诵,以《春秋》、《易》训子,数十年绝尘世轨迹。至桓帝永寿三年丁酉卒,寿六十八,葬于条山之麓。在这里,除了说明
关审的生卒年及居住地外,对他的人品还大加渲染指出i关审虽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但生不逢时,身处东汉王朝的衰败时期,君主昏庸,外戚乱政
,宦官专权,内讧不已。饱经世故的关审看到朝政腐败,信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经训,逢乱世而退避,不求仕进,放弃功名,隐居
于五里之外的一片净土。劳作之余,他熟读四书五经,隐居训子。数十年“绝尘市轨迹”,芝;不交结富豪,不攀附权贵,清静无为,洁身自好,堪
称一位正人君子。另一幅《庐墓终桑》图是描述父亲关毅的。其释文如下:圣帝父讳毅,字道远,克缵父石盘之学,笃孝有至性。及父卒,即具窀穸
于所著读书处,仍先志也,躃踊号泣,庐墓终丧,至桓帝延熹二年巳亥,始归故居焉。如上所说,关审死后,其子关毅克缵祖学,恪守封建礼教,继
承了家学的优良传统。父亲死后,为父守墓三载,极尽孝道。这样的家庭环境,无疑对关羽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然的话,关羽也不会以善读
《春秋》而著称于世,也不会那样深明大理,为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信,修身以智,作战以勇,以致后来成为历代帝王推崇的道德楷模。清朝
之前,人们对关羽的祖辈和父辈的名讳及身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其家谱更是无从谈起。关羽成为圣人后,《关帝家谱》也应运而生,是以关羽为轴
心上下辐射衍生而成。关龙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于多次直谏夏桀荒淫无道、滥杀无辜,而被暴君“炮烙‘①残害。据说关龙逢墓距关羽的
故里仅30里之遥,后人便穿凿附会地将关龙逢请进关帝家庙,并当作关家始祖世代供奉。至此,缺失达1500年的关公家世,才有了貌似清晰的
枝蔓,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那篇由梦幻而编织成的《碑铭》。对于这些说法,连当时极为推崇关圣的清朝政府也不敢苟同。在清朝雍正年间,礼部还专
门讨论过这件事:……礼部议亦以《图志》《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名字不可信。照文庙四配孟子父称先贤孟孙氏例,止书爵号,不著名字。因此,
到咸丰年间加封三代爵位时,只有封爵号:曾祖父“光昭王”、祖父“裕昌王”、父亲“戍忠王”,并没有他们的名讳。也就是说,清政府经过认真
地讨论,认为王朱旦所说的关羽祖父、父亲的名讳不可信,所以不予引用。但《碑铭》中提到的关公的生辰为六月二十四,却被皇家采纳,并沿袭至今达300余年。总之,关羽家世的种种说法,主要出现在清朝年间,这时关公崇拜已经发展到了顶峰阶段。在中国封建社会,门第观念长期以来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试想这样一位备受全社会崇奉的历史人物,竟不知他的出身、家世,实在是一个太大的缺憾,这在人们的内心会引起极大的失落感。而王朱旦却利用常平书生于昌的“一砖一梦”,杜撰出关羽的家世,虽然牵强附会,但人们在心理上还是乐于接受的。根本上说这是出于一种民间的心理需求,为关公续家谱,是在满足人们追求关羽人生更加圆满的一种需要。(宁学习之摘彔)
献花(0)
+1
(本文系宁学习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