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釉里红缠枝莲纹杯
口径9.1厘米,高4.8厘米,重量64克。撇口、弧腹、圈足,底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青花为苏麻离青钴料;器身内外釉里红绘制仰莲纹、勾莲纹和缠枝莲纹,釉里红内杂有大而鲜的绿色苔点,由于近600年的使用,杯内外釉层擦拭使用、氧化老化痕迹明显。
此杯的最大特点:
一是杯体脱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脱胎之制,始于明代,永乐宣德亦精制器,……其薄者能映见手指之螺纹,真绝品也。”
二是宝烧。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宣德年造红鱼靶杯,以西洋红宝石为末,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清唐英《陶冶图编次》称为“宝烧”。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也说:“宣德小杯有仰钟式、有马铃式、有鸡心式,皆宝石红也,又有釉里红小杯,想釉里红即发明于是时,若淡红珠斑者,即朱红之变化者也。”
三是红中带绿。因红釉在高温中有部分铜分子氧化而产生绿色苔点,“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清陈浏《陶雅》云:“苔点绿始于宣德”,“宣德红中多苔点”,“宣窑之苔点大而鲜,雍窑之苔点细而暗”,“惟釉里红官窑,无论大小器皿,皆为绝品,且又杂有苔点也”。民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红釉中有绿者谓之苔点,苔点浑成一片者谓之苹果绿,苹果绿有似老苔荡漾水中微放金光者,乃真奇品也。”“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说明了宣德釉里红瓷器的精美与珍稀。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1435年在位),书画家。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
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皇太孙,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于谦、周忱,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史称"仁宣之治"。提升内阁地位,教导宦官读书参政。作为杰出的书画家,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工于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曾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三十八,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景陵。著《明宣宗御制乐府》一卷,至今已佚,存词二首。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部十四》载:“宣德八年(1433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送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虽然文献中记载数量庞大,但流传于世的却是不多。比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宣德瓷器仅1000余件,其中绝大多数是青花瓷,釉里红瓷器屈指可数。此件釉里红缠枝莲纹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弥足珍贵。
|
|